《古代汉语特殊句法》求取 ⇩

目 录1

导 言1

第一篇语序的倒置6

第一节主语倒置在谓语后面7

(一)疑问句的主语,放在谓语后面7

(二)感叹句的主语,放在谓语后面8

(三)描写句的主语,放在谓语后面9

第二节谓语倒装在宾语后面10

(二)否定句谓语,倒装在宾语后面11

(一)肯定句谓语,倒装在宾语后面11

(三)疑问句谓语,倒装在宾语后面12

(四)谓语倒装,插入助字作标志12

第三节 定语倒装在中心词后面18

(一)定语倒在中心词后面,中间用“而”18

连络18

(二)定语倒在中心词后面,语末用“者”18

接应18

(三)定语倒装,中间用“之”连络,语末19

用“者”接应19

(一)介宾结构必须放在谓语后面的句式20

第四节介宾结构放在谓语后面的句式20

(二)介宾结构可放在谓语后面,亦可放在21

前面21

第五节介宾结构中介词的倒置21

(一)介词倒装,不插助字的句式22

(二)介词倒装,插助字“之”的句式24

第六节句子成分提前放在句外的句式26

(一)定语提前,放在句外26

(二)宾语提前,放在句外27

(四)主谓结构中的主语,提前放在句外30

(三)兼语提前,放在句外30

(五)介宾结构中的宾语,提前放在句外31

第七节前后分句关联词倒置的句式33

(一)抉择句的前分句,颠倒在后面33

(二)因果句的前分句,颠倒在后面34

第八节语序倒置的其他句式35

(一)偏正与并列合成词的词序倒置35

(二)句子成分之间的互换语序36

本篇结语38

备 览41

第二篇句子成分的省略44

(一)主语承前句的兼语而省略45

第一节主语承前句或援后句而省略的句式45

(二)主语援后句的主语而省略46

(三)主语承前句或援后句的定语而省略47

(四)主语顺延承前句的宾语而省略48

(五)主语交互承前句的主语而省略49

(六)复杂谓语中连词后面的主语,承前句50

或援后句而省略50

第二节连词“则”前面省主语的句式51

(一)“则”前面主语承前句宾语代词而省略51

(二)“则”前面主语承前句宾语名词而省略52

(一)“使”后面省略泛指“人”的兼语53

第三节动词“使”后面省略兼语的句式53

(二)“使”后面省略指单数的代词“之”54

(三)“使”后面省略指多数的代词“之”54

第四节省略定语或中心词的句式55

(一)定语承前句省略55

(二)中心词承前句或援后句省略57

第五节谓语省略的三种句子类型59

(一)叙述句省略谓语59

(二)存在句省略谓语62

(三)判断句省略谓语64

或后句承前句而省略66

第六节介宾结构省略所修饰的谓语66

(一)介宾结构所修饰的谓语,前句援后句66

(二)介宾结构承前句或援后句省介词,并省67

所修饰的谓语67

第七节复杂谓语中省略动宾结构的句式69

(一)复杂谓语中的动宾结构,前句援后句69

而省略69

(二)复杂谓语中的动宾结构,后句承前句69

而省略69

第八节介宾结构省略介词的宾语70

(一)省略代词“之”的介宾结构71

(二)省略代词“此”的介宾结构73

(三)省略代词“我”的介宾结构73

第九节 因省略介词而形成的双宾语句式74

(一)省略介词“于”的双宾语句式74

(二)省略介词“以”的双宾语句式76

第十节因省略介词而形成的特殊状谓关系78

(一)由于省略介词“如”而形成的特殊80

状谓关系80

(二)由于省略介词“以”而形成的特殊83

状谓关系83

状谓关系86

(三)由于省略介词“于”而形成的特殊86

(四)由于省略介词“从”而形成的特殊88

状谓关系88

第十一节 因省略介词而形成的特殊谓宾关系89

(一)由于取消介词“为”而形成的特殊89

谓宾关系89

(二)由于取消介词“于”而形成的特殊91

谓宾关系91

谓宾关系93

(三)由于取消介词“以”而形成的特殊93

(四)由于取消介词“自”而形成的特殊94

谓宾关系94

第十二节 因语言习惯和修辞技巧而省略的谓语95

和句子95

(一)由于语言习惯,逼进句谓语一般96

可以省略96

(二)由于修辞技巧,省略复说或未说完的97

语句97

本篇结语98

备 览103

第三篇词性的变化106

第一节词的名物化规律107

(一)动词、形容词、数词作主语,必变107

为名词107

(二)动词、形容词、数词作宾语,必变108

为名词108

(三)动词、形容词、数词用“其”作定语,110

必变为名词110

(四)动词、形容词、数词用“……之”作111

定语,可变为名词111

名词114

(五)动词、形容词用数词作定语,可变为114

(六)动词、形容词、数词分别与介词构成115

介宾结构,则变为名词115

第二节词的能动化规律(上)117

(一)名词用在主语后边作谓语,必变为动词117

(二)名词用在介宾结构的后边或前边作谓语,118

必变为动词118

(三)名词用在“焉”前边作谓语,必变为120

动词120

(四)名词用在“不”后边作谓语,必变为120

动词120

动词121

(五)形容词用在“必”后边作谓语,必变为121

(六)形容词用在“将”后边作谓语,必变为122

动词122

第三节词的能动化规律(中)123

(一)名词、形容词在“相”后边作谓语,必变123

为动词123

(二)名词、形容词在“既”后边作谓语,必变123

为动词123

为动词124

(三)名词、形容词在“可”后边作谓语,必变124

(四)名词、形容词在“能”后边作谓语,必变125

为动词125

(五)名词、形容词在“欲”后边作谓语,必变126

为动词126

(六)名词、形容词用在“所”后边,也能变为128

动词128

第四节词的能动化规律(下)129

(一)名词、形容词、疑问代词在“而”后边129

作谓语,可变为动词129

(二)名词、形容词、数词在“其”前边作谓语,必变为动词131

作宾语,必变为动词132

(三)名词、形容词、数词、人称代词用“之”132

(四)名词、形容词、疑问代词有它的宾语,134

必变为动词134

本篇结语137

备 览140

第四篇词语的特殊用法143

第一节 名词的特殊用法143

(一)专有名词代公有名词143

(二)质料或工具代替事物的名称144

(三)产地或制作人代产物或制作物144

(四)大名与小名交互替代144

(一)单数代词,用作多数代词145

(五)标志处所代地或人145

第二节代词的特殊用法145

(二)个体代词,用作集体代词146

(三)自称代词,用作他称代词147

(四)他称代词,用作自称代词147

第三节动词的特殊用法148

(一)同义动词,三复叠作谓语149

(二)异义动词,三复叠作谓语149

(三)能愿动词单独用,表外动150

(四)普通动词,用作被动性动词153

(五)普通动词,用作致动性动词154

1988《古代汉语特殊句法》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陈梦韶著 1988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编辑家列传  3(1994 PDF版)
编辑家列传 3
1994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汉语特殊句法的语义研究 P224( PDF版)
汉语特殊句法的语义研究 P224
古代汉语语法新编(1987 PDF版)
古代汉语语法新编
1987
古代汉语  语法部分( PDF版)
古代汉语 语法部分
重庆市教师进修学院
汉语特殊句法的语义研究(1999 PDF版)
汉语特殊句法的语义研究
1999 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古代汉语语法(1981 PDF版)
古代汉语语法
1981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古代汉语特殊语法(1979 PDF版)
古代汉语特殊语法
1979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汉语新成语词典(1986 PDF版)
汉语新成语词典
1986 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古汉语语法特征(1984 PDF版)
古汉语语法特征
1984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近代汉语句法史稿(1996 PDF版)
近代汉语句法史稿
1996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现代汉语句法分析(1982 PDF版)
现代汉语句法分析
1982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古代汉语语法知识(1979 PDF版)
古代汉语语法知识
1979 北京:北京出版社
古代汉语语法研究(1996 PDF版)
古代汉语语法研究
1996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古代汉语语法(1983 PDF版)
古代汉语语法
1983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语病求医  文章语病的评析与修改(1995 PDF版)
语病求医 文章语病的评析与修改
1995 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