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棉病虫害预测预报资料表册》求取 ⇩

三化螟1

表1 三化螟蛾发生时期表(Ⅰ、Ⅱ、Ⅲ、Ⅳ、Ⅴ、Ⅵ、Ⅶ、Ⅷ)1

目录1

水稻病虫害1

表2 三化螟、二化螟历年灯下数量表(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Ⅹ、Ⅺ、Ⅻ)9

表3 各地历年螟害情况表(Ⅰ、Ⅱ、Ⅲ、Ⅳ、Ⅴ、Ⅵ、Ⅶ、Ⅷ)18

表4 三化螟各虫态历期表23

表5 三化螟各代卵历期观察26

表7 三化螟幼虫各龄历期表27

表6 三化螟各代蛹历期观察27

表8 三化螟各代期距表(Ⅰ、Ⅱ、Ⅲ、Ⅳ、Ⅴ、Ⅵ、Ⅶ、Ⅷ)28

表10 三化螟蛾个体大小与怀卵量的关系32

表9 三化螟各代雌蛾繁殖力的观察32

表13 各世代三化螟卵盛孵期的幅度33

表12 三化螟各世代平均一卵块孵出蚁螟数33

表11 三化螟各世代卵块含卵粒数的频度分布33

表16 三化螟蛾雌雄比例表34

表15 越冬幼虫体重与雌雄性别的关系34

表14 三化螟越冬幼虫体重与死亡率的关系34

表18 三化螟卵期和其有效积温(室内测定)35

表17 各级蛹发育所需天数35

表20 三化螟幼虫的历期和有效积温36

表19 三化螟卵期和其有效积温(田间观察)36

表22 三化螟蛹的历期和有效积温(室内测定及田间观察)37

表21 温度对三化螟幼虫龄期的影响37

表23 三化螟各虫态历期与气温关系38

表26 三化螟蛾不同世代产卵数量比较39

表25 江西莲塘地区历年第一代三化螟蛾发生期与气候的关系39

表24 不同温度内三化螟各虫态历期的比例39

表29 三化螟各虫态的发育零点40

表28 三化螟越冬幼虫化蛹最低温度测定40

表27 不同温度下三化螟卵发育情况40

表32 三化螟蛹羽化的最低温度41

表31 1—4月降雨量与越冬三化螟生理指标变化和越冬死亡关系41

表30 越冬三化螟幼虫在不同水温下死亡速度的比较41

表34 广州地区1—2月气候状况与当年三化螟为害程度的关系42

表33 三化螟蛹期长短与温度的关系42

表37 食料对三化螟二代幼虫龄数的影响43

表36 三化螟幼虫历期与水稻营养和气候的关系43

表35 水稻生育期与三化螟生存率的关系43

表40 不同营养条件与三化螟各代蛹重及雌蛾含卵量的关系44

表39 三化螟雌蛹体重与水稻营养和气候的关系44

表38 三化螟不同食料幼虫龄期比较44

表42 三化螟三代发生迟早与转化为四代比例关系45

表41 三化螟发生早晚和中稻、一季晚稻白穗率的关系45

表43 安徽芜湖万春公社祠山大队与中桥大队农作物、稻螟虫源及螟害程度的比较46

表45 早、中、晚稻不同比例和三化螟发生量的关系47

表44 安徽青阳县几个典型大队农作制及螟害情况比较47

表47 晚稻不同品种与第三代螟害率的关系48

表46 不同栽培制度地区历年稻种面积变更与螟害关系48

表48 三化螟第三代田间卵块密度与栽秧期关系49

表50 中稻齐穗期与第三代螟害白穗率的关系50

表49 三代三化螟发生期迟早与连晚四代卵块密度及白穗率的关系50

表51 不同水稻移栽期与第三代三化螟卵块密度和白穗关系51

表53 水稻种子纯度与三化螟螟害的关系52

表52 一季晚稻不同移栽期与第三代螟害枯心率的关系52

表56 不同稻根内越冬三化螟幼虫死亡率的比较53

表55 湖北黄陂县冬板田与秋种田越冬螟虫死亡率的比较53

表54 秧、本田内三化螟幼虫生存率比较53

表59 水稻移栽与否影响三化螟蛾腹内卵数54

表58 不同类型田第二代三化螟化蛹、羽化高峰期比较54

表57 长沙各类型稻田三化螟第二代幼虫发育进度比较54

表61 三化螟卵量各代增长情况55

表60 不同水稻类型对三化螟当代卵量与当代幼虫增长比55

表63 不同耕作制度地区三化螟卵块各代增长的比例表56

表62 水稻生育期与三化螟卵块分布密度关系56

表64 耕作制度与三化螟各代卵块分布情况表57

表65 历年不同类型水稻每亩平均卵块密度58

表66 不同类型田第三代三化螟卵块密度与孵化进度的关系(一)59

表68 第二、三、四代三化螟卵块密度与孵化进度的关系60

表67 不同类型田第三代三化螟卵块密度与孵化进度的关系(二)60

表70 连晚栽插期迟早与三代三化螟卵块分布关系61

表69 连晚栽插期迟早与三代三化螟卵块密度及孵化进度关系61

表71 三化螟卵块密度与螟害程度关系的观察62

表72 三化螟各世代卵寄生天敌的种类及寄生率情况63

表75 三化螟卵中三种黑卵蜂的分布比例64

表74 长腹黑卵蜂寄生三化螟卵位置考察64

表73 三化螟卵寄生蜂种类调查表64

表77 各代三化螟卵寄生率比较65

表76 稻螟幼虫寄生天敌调查65

表80 各代三化螟每一卵块孵化幼虫造成枯心(白穗)数66

表79 三化螟卵寄生蜂寄生率考查66

表78 三化螟卵寄生率与螟卵在田间久暂的关系(第二代)66

表83 枯心秧苗对产量的影响67

表82 药剂防治对三化螟各代发生量的影响67

表81 长沙地区三化螟造成螟害株中的虫口比例67

表84 南京早、中稻孕穗期及抽穗期三化螟发生量及危害程度预测检索表68

表85 五种螟虫形态特征表69

表87 三化螟幼虫龄期的鉴别70

表86 第三代三化螟卵块发育情况70

表89 三化螟蛹发育期分级71

表88 三化螟各龄幼虫头幅及体长71

表1 二化螟蛾发生时期表(Ⅰ、Ⅱ、Ⅲ、Ⅳ、Ⅴ、Ⅵ、Ⅶ、Ⅷ)72

二化螟72

表3 二化螟各龄幼虫历期80

表2 二化螟各世代虫态历期80

表5 二化螟各代卵历期观察81

表4 二化螟越冬代和第一代蛹历期观察81

表6 二化螟发蛾期距表82

表9 二化螟卵块在稻株上的部位83

表8 二化螟不同越冬场所与发生期关系83

表7 二化螟在不同越冬场所数量及其占总虫源的比例83

表11 越冬二化螟幼虫在不同寄主内的化蛹进度84

表10 越冬代二化螟蛾产卵进度考查84

表14 二化螟卵期长短与温度的关系(Ⅰ、Ⅱ)85

表13 二化螟化蛹期田水深浅与化蛹部位关系85

表12 二化螟化蛹部位85

表16 二化螟各代各虫态在定温下的发育起点及有效积温86

表15 二化螟蛹期长短与温度的关系86

表18 二化螟各虫态田间有效积温与恒温条件下的有效积温比较87

表17 二化螟幼虫各龄有效积温87

表21 水稻不同生育期与二化螟蚁螟侵入率关系88

表20 二化螟对不同水稻品种类型造成虫伤株的比例88

表19 水稻不同生育阶段接种二化螟幼虫存活率比较88

表24 春耕灌水对二化螟死亡关系89

表23 夏秋翻耕灌水对二化螟死亡关系89

表22 10月份降雨量对二化螟在稻根稻草中越冬比例89

表27 虫伤株二化螟侵入部位高低与损失90

表26 二化螟卵寄生率考查90

表25 二化螟浸水死亡情况90

表30 二化螟幼虫各龄头幅增长的比较91

表29 六六六防治后对二化螟幼虫发育进度的影响91

表28 二化螟对不同品种虫伤株穗与健穗谷粒比较91

表1 大螟螟蛾发生时期表92

大螟92

表4 大螟各虫态历期表94

表3 历年大螟各代发蛾数量比较表94

表2 大螟历年发生数量表94

表5 大螟发蛾期距表95

表3 褐边螟各代成虫寿命比较表96

表2 褐边螟各世代虫态经历日期96

褐边螟及台湾稻螟96

表1 1955—1958年长沙地区褐边螟蛾各代发生时期与发生量96

表5 台湾稻螟各世代发生期97

表4 褐边螟蛾产卵量的观察97

表2 湖南各地历年稻飞虱发生时期表98

表1 荆州地区稻褐飞虱、灰飞虱各代成虫发生时期表98

稻飞虱98

表4 苏南地区灰飞虱发生时期表99

表3 江西各地稻褐飞虱发生时期表99

表6 长沙地区稻褐飞虱各代由卵至成虫历期100

表5 不同类型稻田稻飞虱卵块孵化进度比较100

表8 长沙地区稻褐飞虱各虫态历期表101

表7 荆州地区稻褐飞虱各虫态历期表101

表10 苏南地区灰飞虱各虫态历期表102

表9 稻褐飞虱若虫历期表102

表13 湖南各地历年稻飞虱长翅型成虫迁入稻田和各次若虫发生盛期相距天数表103

表12 在定温范围内三种主要稻飞虱卵的历期比较103

表11 苏南地区灰飞虱各龄若虫历期表103

表15 长沙地区各类秧田稻飞虱种类分布比例104

表14 荆州地区各类秧田内稻飞虱、稻叶蝉分布比例104

表17 武昌地区各类水稻本田稻飞虱种类分布比例表105

表16 苏南地区各类型水稻本田稻飞虱种类分布比例表105

表18 浙江省东阳地区历年预测灯下稻飞虱与叶蝉种类比例106

表21 武昌地区稻灰飞虱产卵数量的观察(室内)107

表20 武昌地区稻灰飞虱雌雄性比及长短翅型成虫出现的比例107

表19 褐飞虱成虫各代产卵日数及产卵量比较表107

表23 三种稻飞虱在水稻上的取食部位比较108

表22 武昌地区稻飞虱和稻叶蝉在稻株和稗草内产卵数量的调查108

表26 不同密植程度稻飞虱田间虫口密度比较109

表25 肥料与稻飞虱虫口密度的关系109

表24 肥料与稻飞虱发生的关系109

表29 稻飞虱不同危害程度对水稻产量的影响110

表28 不同灌水情况与稻飞虱田间虫口密度比较110

表27 水稻灌浆期排水与不排水稻飞虱、稻叶蝉田间虫口密度比较表110

表32 稻褐飞虱长翅型与短翅型成虫的区别111

表31 稻褐飞虱与白背飞虱的区别111

表30 稻飞虱、稻叶蝉的区别111

表34 灰飞虱、白背飞虱及褐飞虱、五龄若虫的外部形态特征比较112

表33 五种稻飞虱成虫的区别112

表37 灰飞虱各龄若虫主要特征比较113

表36 白背飞虱各龄若虫主要特征比较113

表35 稻褐飞虱各龄若虫主要特征比较113

表39 苏南地区灰飞虱卵的阶段发育114

表38 灰飞虱、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卵形、卵条和产卵痕比较114

表40 主要稻飞虱的种类115

表3 长沙地区稻黑尾叶蝉各虫态历期表116

表2 江西各地稻黑尾叶蝉发生时期表116

稻叶蝉116

表1 杭州地区稻黑尾叶蝉发生时期表116

表5 南昌地区稻黑尾叶蝉各虫态历期表117

表4 湘南地区稻黑尾叶蝉各虫态历期表117

表8 南昌地区稻黑尾叶蝉各龄若虫历期表118

表7 南昌地区稻黑尾叶蝉各代由卵至成虫历期118

表6 长沙地区稻黑尾叶蝉各代由卵至成虫历期118

表10 长沙地区白翅叶蝉历期表119

表9 温州地区稻黑尾叶蝉各虫态历期表119

表13 黑尾叶蝉在各种冬作物越冬密度的调查120

表12 天台地区白翅叶蝉各龄若虫历期表120

表11 天台地区白翅叶蝉各虫态历期表120

表15 不同时期不同水稻类型黑尾叶蝉雌雄性比检查121

表14 黑尾叶蝉成虫在杂草上产卵及孵化情况121

表18 浙江东阳地区历年白翅叶蝉田间各期虫口密度及其增长倍数统计表122

表17 黑尾叶蝉各代成虫产卵量比较122

表16 黑尾叶蝉产卵部位122

表19 湖南各地早、中、晚稻秧田稻叶蝉种类及密度的比较表123

表22 田塍杂草与稻叶蝉发生的关系124

表21 不同密植程度田间稻黑尾叶蝉虫口密度比较124

表20 长沙地区各类型水稻本田稻叶蝉种类分布比例表124

表25 黑尾叶蝉各龄若虫主要特征比较125

表24 八种稻叶蝉成虫的区别125

表23 温州地区黑尾叶蝉卵寄生天敌调查125

表27 苏南地区黑尾叶蝉卵的阶段发育126

表26 白翅叶蝉各龄若虫主要特征126

表28 主要稻叶蝉的种类及学名127

表1 各地直纹稻苞虫生活史记载表128

稻包虫128

表4 第二、三代稻苞虫幼虫各龄历期131

表3 直纹稻苞虫各虫态历期131

表2 郯城直纹稻苞虫各代各虫态发生时期131

表7 7—8月间花圃中直纹稻苞虫成虫与田间幼虫盛发期关系132

表6 花圃诱测室一天中各时诱得成虫数132

表5 直纹稻苞虫各虫态平均历期(饲养)132

表10 南方稻区直纹稻苞虫发生世代与积温之关系133

表9 直纹稻苞虫各虫态历期及整代生活史之发育起点温度和积温133

表8 成虫高峰期与田间产卵的关系133

表13 第二代直纹稻苞虫卵增长和孵化进度134

表12 直纹稻苞虫各虫态出现期与气候的关系134

表11 直纹稻苞虫各世代虫态历期与温度关系134

表15 七、八月份雨量与直纹稻苞虫发生程度的关系135

表14 历年直纹稻苞虫发生程度与气候的关系135

表18 气温与直纹稻苞虫成虫产卵关系136

表17 冬春三个月气温、雨量与直纹稻苞虫猖獗关系136

表16 冬春季温湿度与直纹稻苞虫发生关系136

表21 水稻不同生育期稻苞虫虫口密度与卵量调查137

表20 稻苞虫产卵率、孵化率和初孵幼虫死亡率与温湿度关系137

表19 不同温度下稻苞虫成虫寿命,个体产卵持续期,日产卵量及产卵总量的关系137

表24 直纹稻苞虫天敌种类138

表23 稻苞虫幼虫对不同苗情水稻卷叶能力的观察138

表22 不同食料对直纹稻苞虫初孵幼虫成活率和产卵量的关系138

表26 稻苞虫各代幼虫寄生率139

表25 稻苞虫各代卵寄生率139

表29 稻苞虫被寄生率与其发生为害的关系140

表28 稻苞虫第二、三代被寄生情况140

表27 直纹稻苞虫各代天敌寄生率140

表32 直纹稻苞虫幼虫龄期识别141

表31 直纹稻苞虫雌雄识别141

表30 直纹稻苞虫越冬寄主植物名称141

表33 五种稻苞虫各期形态区别142

表1 各地稻纵卷叶虫发生时期表143

稻纵卷叶虫143

表2 稻纵卷叶虫各虫态历期表145

表5 广东惠阳稻纵卷叶虫幼虫各龄历期表146

表4 降雨量与稻纵卷叶虫发生趋势和受害程度关系146

表3 稻纵卷叶螟成虫与幼虫的自然繁殖比例146

表7 第六代稻纵卷叶虫卵的分级色泽标志特征表147

表6 稻纵卷叶虫第四、五代不同虫口密度所造成被害叶率147

表2 稻瘿蚊各虫态历期表148

表1 稻瘿蚊发生时期表148

稻瘿蚊148

表4 降雨和稻瘿蚊的为害关系149

表3 稻瘿蚊在秧苗和禾棵上的产卵位置149

表6 春季游草上稻瘿蚊化蛹进度150

表5 温湿系数与稻瘿蚊成虫生存率的关系150

表8 天敌寄生与稻瘿蚊为害关系151

表7 稻瘿蚊在越冬寄主(游草)上的分布151

表11 晚造本田禾苗有虫芽寄生率调查152

表10 稻瘿蚊大田寄生率调查152

表9 稻瘿蚊越冬幼虫被寄生检查表152

表1 几种灯下常见螟蛾的区别153

水稻地区诱虫灯下常见鳞翅目昆虫的鉴别153

表2 四种水螟成虫的区别154

表4 几种灯下常见夜蛾的区别155

表3 三种纵卷叶螟成虫的区别155

表5 几种灯下常见刺蛾的区别157

表2 稻瘟病发生时期(二)162

表1 稻瘟病发生时期(一)162

稻瘟病162

表4 稻瘟病发生时期(四)163

表3 稻瘟病发生时期(三)163

表7 稻瘟病发生时期(七)164

表6 稻瘟病发生时期(六)164

表5 稻瘟病发生时期(五)164

表10 连晚秧田叶瘟发病中心与大田发病期距165

表9 早稻叶瘟发病中心与大田发病的期距表165

表8 稻瘟病发生时期(八)165

表13 气象因子与早稻大田叶瘟发病的关系166

表12 1960—1963年早稻苗叶瘟的发生与温湿度的关系166

表11 发病中心与大田普遍发病相距天数166

表15 四川主要地区早期稻瘟病发生与温度的关系167

表14 气象因子与早稻穗颈瘟发病的关系167

表18 1956—1963年早稻抽穗前后20天气象与穗瘟发病关系168

表17 1956—1963年5—6月份气象与早稻叶瘟发病的关系168

表16 双季晚稻稻瘟病发生与气温雨量的关系168

表19 1953—1963年6月25—8月31日气温、雨量、相对湿度、生育期与稻瘟病发生轻重的关系169

表20 叶瘟、穗颈瘟发生与气象条件的关系171

表23 病稻草上病菌在不同放置场所下经过不同时期存活情况172

表22 越冬病草孢子产生期与田间病害初发期的关系172

表21 菌源消长与病害关系172

表27 早稻空中孢子捕捉量与大田叶瘟的关系173

表26 越冬带病稻草分生孢子形成与早中稻本田发病的相关性173

表24 稻田与稻草堆不同距离的发病情况173

表25 稻草堆放不同场所越冬病菌存活率的测定173

表29 气象条件的变化与在一定面积上病菌孢子沉降数量174

表28 空中病菌孢子浮游量与发病的关系174

表33 空中孢子捕捉量与田间发病的关系175

表32 捕获器高度与孢子捕获量的关系175

表30 玻片装置方式与孢子捕获量的关系175

表31 各种捕捉装置与空中孢子捕获量的关系175

表34 对穗颈瘟高抗品种及感病品种的抗病力逐年变异情况176

表37 不同品种与早稻叶瘟发病关系177

表36 品种与叶瘟发生的关系177

表35 品种与穗颈、节瘟的关系177

表39 品种与发病的关系(一)178

表38 不同品种与早稻穗颈瘟发病关系178

表41 品种与发病的关系(三)179

表40 品种与发病的关系(二)179

表42 品种与发病的关系(四)180

表43 品种、肥料与发病的关系181

表46 肥料与穗颈瘟的关系182

表45 历年同田同一品种不同用肥情况与发病关系182

表44 肥料三要素配合与病害的关系182

表50 不同氮素施肥方法对于双季稻穗颈瘟发病的影响183

表49 “芦花白”在亩施16斤氮素时不同施肥方法对于双季稻穗颈瘟发病的关系183

表47 施肥与病害发生的关系183

表48 “芦花白”在亩施20斤氮素时不同施肥方法与穗颈瘟发病关系183

表53 凼禾与凼外禾发病情况的对比184

表52 肥料三要素用量及比例与病害发生关系184

表51 肥料施用方法与稻瘟病发生的关系184

表55 施肥与发病的关系(二)185

表54 施肥与发病的关系(一)185

表58 播种量与秧田期稻瘟的关系186

表57 密植与发病的关系186

表56 硫酸铵用量与水稻主要品种的发病关系186

表62 缺水时间与发病的关系187

表61 缺水干旱与病害的关系187

表59 不同密度与发病的关系187

表60 水稻密度与发病关系187

表66 灌溉水种类与发病关系188

表65 冷水灌溉与发病关系188

表63 灌溉与叶瘟的关系188

表64 缺水干旱与发病关系188

表69 水稻不同生育期对稻瘟病感染情况189

表68 分蘖及出叶变化和发病的关系189

表67 撤水晒田与病害发生的关系189

表72 早稻不同品种齐穗期早迟与穗颈瘟发生的关系191

表71 生育期与节瘟发生期的关系191

表70 生育期与穗颈瘟发生期的关系191

表76 孕穗期叶稻瘟与穗颈瘟的关系192

表75 急性型和慢性型病斑与叶瘟的关系192

表73 不同耕作类型与发病关系192

表74 稻作类型与穗颈瘟关系192

表80 叶瘟与穗颈、节瘟发病关系193

表79 早稻孕穗期叶瘟与穗颈瘟的关系193

表77 剑叶、叶舌、叶耳发病与穗颈、节瘟的关系193

表78 早稻剑叶发病与穗颈瘟发病的关系193

附录5 稻瘟病损失率分级标准194

附录4 节瘟严重度分级标准194

附录1 叶瘟病斑四种类型194

附录2 叶瘟严重度分级标准194

附录3 穗颈瘟严重度分级标准194

表3 连作晚稻不同密植程度与纹枯病的关系195

表2 早稻移栽期与水稻纹枯病发病关系195

水稻纹枯病195

表1 早稻及单季晚稻纹枯病各级病株损失率195

表7 连作晚稻氮磷钾施用比例与发病关系196

表6 早、晚稻基追肥比例与纹枯病发病关系196

表4 早稻插秧本数与发病关系196

表5 早、晚稻每亩不同丛数与发病关系196

表3 白叶枯病的损失率197

表2 各年白叶枯病发生情况表197

水稻白叶枯病197

表1 水稻白叶枯病历年发生时期表197

表7 水稻品种成熟期与产量损失关系198

表6 白叶枯病对产量的影响198

表4 白叶枯病对水稻生产的影响198

表5 白叶枯病对水稻丰产性的影响198

表10 稻草带菌与发病关系199

表9 不同地区不同类型水稻、病草病菌存续力(二)199

表8 早稻病草不同处理病菌的存续力(一)199

表13 接种时期与潜育期关系200

表12 不同菌液浓度针刺接种结果200

表11 病草浸出液针刺接种结果200

表16 自然发病田水中病菌的存活测定(浓缩法接种)201

表15 不同品种秧苗淹水接种后本田发病情况201

表14 白叶枯病菌浸染来源的观察记载201

表19 发病中心的病菌传播的距离测定(一)202

表18 叶片淹水接种发病情形202

表17 自然发病田水中病菌的存活测定(自然水接种)202

表22 镇江6月下旬到7月中旬气候条件与中稻白叶枯病发生轻重的关系203

表21 镇江历年6—8月份气候条件与水稻白叶枯病发生关系203

表20 发病中心的病菌传播的距离测定(二)203

表25 江苏盐城1960—1963年7月气候与病害发生关系204

表24 发病中心的形成与风向的关系204

表23 镇江8月中旬到9月中旬气候条件与晚稻白叶枯病发生关系204

表27 稻田小气候与白叶枯病发生情况205

表26 吴兴县1956—1962年6—9月份气候情况比较205

表30 不同肥料种类与病害发生关系206

表29 绿肥施用量与胜利籼品种病害发生关系206

表28 钾肥用量与病害发生关系表206

表34 不同基肥与白叶枯病发病关系207

表33 不同前作与白叶枯病发病关系207

表31 追肥与白叶枯病发病关系207

表32 土壤与白叶枯病发病关系207

表37 追肥施用时期及不同用量与发病关系208

表36 水稻肥料施用与病害关系208

表35 不同前作与发病的关系208

表39 不同施肥数量与发病关系209

表38 单季晚稻品种施肥水平及耕作制度变化与白叶枯病发生关系209

表41 各中稻品种抗病性检查结果210

表40 历年感染稻白叶枯病田块1957年经过种子处理后病害发生情况表210

表43 各种类型水稻品种对白叶枯病的抗病性211

表42 各晚稻品种抗病性检查表211

表44 中晚稻不同品种发生白叶枯病情况比较212

表46 不同品种感病率及产量损失情况213

表45 地方品种对白叶枯病感染的分类213

表48 单季晚粳稻小区品种比较试验发病情况214

表47 不同品种感病率及严重度调查表214

表51 不同插秧期与发病的关系215

表50 水稻不同品种在本田期的发病情况215

表49 连作晚稻小区品种比较试验概况215

表53 水稻不同生育期与发病的关系216

表52 水稻生育期与白叶枯病发病的关系216

表56 秧田水中病菌存活测定结果217

表55 几种处理方法与水稻不同生育期接种后发病情况217

表54 早稻生育期与白叶枯病发病关系217

表58 本田灌溉水中接种病菌存活测定结果218

表57 秧苗淹水后的发病情况218

表61 不同灌溉处理水稻孕穗期以后白叶枯病发病中心扩展情况219

表60 各处理灌溉水中噬菌体消长219

表59 各处理分蘖拔节期喷雾接种后发病情况219

表64 水淹与白叶枯病发病程度的关系220

表63 病田水针刺接种结果220

表62 水淹与白叶枯病发生的关系220

表67 稻田地势与白叶枯病发生程度的关系221

表66 各类型稻田内白叶枯病发生情况221

表65 稻田边缘地带与中央地带白叶枯病发生情况比较221

附录2 水稻白叶枯病及细菌性条斑病和李氏禾条斑病细菌的区别222

附录1 水稻白叶枯病菌与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生理性质的区别222

表68 不同地势与发病的关系222

表69 稻田地势与发病的关系222

表70 水稻生长势与白叶枯病危害关系222

附录4 不同取样方法及数量病丛率比较223

附录3 各种取样数量准确率比较223

附录5 取样方法示意图224

板齿鼠225

小家鼠225

南方农区几种鼠类的识别225

褐家鼠225

黄毛鼠225

白腹巨鼠226

巢鼠226

黄胸鼠226

社鼠227

针毛鼠227

豹鼠227

青毛鼠228

黑线姬鼠228

红腹松鼠228

银星竹鼠229

表2 江苏省泗洪历年(1951—1963)秋蝗发生时期(洪泽湖蝗区)235

表1 江苏省泗洪历年(1951—1963)夏蝗发生时期(洪泽湖蝗区)235

杂粮病虫害235

蝗虫235

表4 江苏省灌云历年(1955—1963)秋蝗发生时期(黄海蝗区)236

表3 江苏省灌云历年(1955—1963)夏蝗发生时期(黄海蝗区)236

表7 山东省禹城历年(1959—1963)夏蝗发生时期(内涝蝗区)237

表6 山东省济宁历年(1954—1963)秋蝗发生时期(微山湖蝗区)237

表5 山东省济宁历年(1954—1963)夏蝗发生时期(微山湖蝗区)237

表11 河北省丰南县历年(1958—1963)夏蝗发生时期(渤海蝗区)238

表10 安徽省阜南历年(1956—1958,1962)秋蝗发生时期(河泛蝗区)238

表8 山东省禹城历年(1959—1963)秋蝗发生时期(内涝蝗区)238

表9 安徽省阜南历年(1956—1958,1962)夏蝗发生时期(河泛蝗区)238

表14 河北省黄骅县(1960—1963)秋蝗发生时期(渤海蝗区)239

表13 河北省黄骅县(1960—1963)夏蝗发生时期(渤海蝗区)239

表12 河北省丰南县历年(1958—1963)秋蝗发生时期(渤海蝗区)239

表15 江苏省主要蝗区夏蝗生活史(1957—1963)240

表16 江苏省主要蝗区秋蝗生活史(1957—1963)242

表20 安徽省阜南县秋蝗生活史(1956—1958,1962)244

表19 安徽省阜南县夏蝗生活史(1956—1958,1962)244

表17 山东省聊城县(内涝蝗区)夏蝗生活史(1958—1959)244

表18 山东省聊城县(内涝蝗区)秋蝗生活史(1958—1959)244

表22 江苏省主要蝗区历年(1957—1963)秋蝗各虫态历期246

表21 江苏省主要蝗区历年(1957—1963)夏蝗各虫态历期246

表25 飞蝗在各地有效积温及发生代数247

表24 渤海蝗区飞蝗各龄历期247

表23 山东省聊城(1957—1959)飞蝗各虫态历期247

表28 东亚飞蝗羽化至性成熟期所需时间248

表27 江苏省沛县1963年夏、秋蝗发育期及有效积温248

表26 江苏省沛县历年(1958—1963)夏、秋蝗发育期及有效积温248

表33 江苏省宝应县气温高低与夏、秋蝗发生迟早的关系249

表32 历年东亚飞蝗在各地自然情况下由孵化至羽化所经过的温度与时间249

表29 东亚飞蝗各龄蝗蝻的有效积温249

表30 东亚飞蝗由蝻发育至成虫所经历的积温249

表31 东亚飞蝗蝗卵在不同含水量土壤内完成发育所需要的积温249

表34 江苏省泗洪县、灌云县1963年越冬后蝗卵胚胎发育250

表37 洪泽湖蝗区历年(1953—1962)蝗卵越冬死亡率251

表36 江苏省灌云县1960—1963年越冬蝗卵死亡率调查251

表35 江苏省泗洪县1962—1963年越冬蝗卵死亡率251

表40 江苏省泗洪县1960—1963年笼测(饲养)蝻期成活率252

表39 微山湖蝗区不同环境蝗卵越冬死亡率(1958—1960)252

表38 渤海蝗区蝗卵越冬死亡率(1959—1960)252

表43 东亚飞蝗蝗卵在不同温度浸水30日后的孵化情况253

表42 东亚飞蝗胚胎发育晚期的蝗卵在水中经不同日数后的孵化情况253

表41 东亚飞蝗胚胎发育中期的蝗卵在水中经不同日数后的孵化情况253

表46 江苏省宝应县氾光湖秋季水位变化与秋蝗发生的关系254

表45 江苏省宝应县氾光湖蝗区1961—1962年7—8月雨量与秋蝗发生的关系254

表44 1953—1954年在微山湖边以不同发育期蝗卵浸水30天后的结果254

表49 江苏省灌云、泗洪县1962—1963年夏蝗发生期与温度产量的关系255

表48 江苏省泗洪县1960—1963年洪泽湖水位与飞蝗发生面积的关系(香城水位)255

表47 江苏省宝应县1960年夏蝗发生时间与水位涨落的关系255

表50 江苏省泗洪县1952—1960年湖水位与飞蝗(夏、秋蝗)发生面积的关系(老子山水位)256

表51 在30℃孵育时不同发育期东亚飞蝗蝗卵的呼吸量256

表55 山东省济宁地区飞蝗发生期与物候的关系257

表54 拖拉机耕耙后蝗卵在不同土层中的分布257

表52 江苏省宝应县1959年不同耕翻深度、耙次对蝗卵的杀伤作用257

表53 山东省禹城县1963年不同耕作情况对飞蝗密度的影响257

表59 江苏省沛县1959年植物覆盖度与蝗卵孵化的关系258

表58 土壤含盐量对不同发育期东亚飞蝗蝗卵孵化的影响258

表56 东亚飞蝗在不同植被盐土中的产卵数量比较(黄海蝗区1955—1957)258

表57 东亚飞蝗(夏、秋蝗)成虫对不同环境土壤的产卵选择258

表61 东亚飞蝗食料植物259

表60 山东省梁山县1958—1960年夏、秋蝗在特殊环境及农田的孵化期比较259

表62 飞蝗以不同植物为食时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比较260

表64 飞蝗以不同食料为食时生殖力的比较(薛城)261

表63 1954年5—7月在薛城县以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饲养飞蝗时成虫寿命比较261

表68 飞蝗各龄蝗蝻和成虫的食量262

表67 1954年5—7月在微山湖薛城县以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饲养飞蝗时各龄期所需日数 262

表65 不同食料与东亚飞蝗平均产卵间隔262

表66 不同食料的飞蝗产卵块数及卵粒数262

表69 江苏省主要蝗区历年(1957—1963)夏蝗生殖力观察263

表70 江苏省主要蝗区历年(1957—1963)秋蝗生殖力观察264

表73 历年东亚飞蝗雌雄性比统计(%)265

表72 微山湖地区东亚飞蝗在不同密度下的生殖力比较265

表71 渤海蝗区历年(1958—1960)夏、秋蝗生殖力265

表77 东亚飞蝗产卵深度及每次产卵所需时间266

表76 东亚飞蝗生殖期266

表74 一头雌蝗产卵块数与产卵粒数266

表75 东亚飞蝗每头雌蝗产卵量(5年平均)266

表82 不同密度东亚飞蝗的产卵块数、粒数267

表81 东亚飞蝗密度的改变与产卵数量267

表78 东亚飞蝗每头雌蝗交尾次数及时间267

表79 东亚飞蝗性成熟时飞翔与交尾的关系267

表80 东亚飞蝗雌蝗交尾的早迟与产卵的关系267

表86 东亚飞蝗各类型蝗区检查残蝗时期268

表85 卵粒各发育期到夏、秋蝗孵化所需天数268

表83 东亚飞蝗雌蝗交尾与产卵出现的时期以及密度的影响268

表84 飞蝗卵粒的发育期268

表90 羽化后10—13天的东亚飞蝗飞翔的持续时间269

表89 散居型飞蝗飞行高度与距离269

表87 散居型飞蝗迁飞与温度、月光、风力的关系269

表88 东亚飞蝗飞翔时的体温(℃)269

表94 东亚飞蝗各龄蝗蝻扩散距离(4天观测结果)270

表93 东亚飞蝗各龄蝗蝻的跳跃能力270

表91 东亚飞蝗每日群聚时间及其与地面温度关系270

表92 东亚飞蝗不同发育阶段飞翔能力270

表95 东亚飞蝗天敌271

表97 东亚飞蝗两“型”的形态比较272

表96 食蝗鸟所吃蝗虫的分析272

表100 河北省大名地区不同世代蝗虫体型比较273

表99 不同蝗区散居型蝗虫各种体型指标比较273

表98 不同蝗区散居型蝗虫体型比较273

表103 东亚飞蝗雌蝗性成熟时各发育期的识别274

表102 河北省大名地区群居型与散居型飞蝗成虫体躯不同部位平均长度274

表101 河北省大名地区群居型与散居型成虫E/F、F/C、M/C等平均比较274

表104 东亚飞蝗的蝻期各龄特征275

飞蝗形态识别图276

表1 我国东部粘虫发生区的划分278

粘虫278

表2 历年各地粘虫发生程度279

表3 全国各地历年粘虫各世代各虫态发生时期280

表4 全国各地粘虫发生代数、为害时期和作物种类286

表5 黑龙江省哈尔滨地区历年粘虫各世代各虫态发生时期287

表6 吉林省公主岭历年粘虫各世代各虫态发生时期288

表8 内蒙古自治区昭盟历年粘虫各世代各虫态发生时期289

表7 辽宁省锦州地区历年粘虫各世代各虫态发生时期289

表9 山东省临沂地区历年粘虫各世代各虫态发生时期290

表11 湖北省襄阳地区历年一代粘虫各虫态发生时期291

表10 山东省烟台地区历年粘虫各世代各虫态发生时期291

表13 广东省广州地区三种粘虫各代各虫态发生时期292

表12 江西省二种粘虫各代各虫态发生时期292

表15 陕西省榆林地区历年粘虫蛾各代发生时期293

表14 河北省衡水地区历年粘虫蛾各代发生时期293

表17 各地春季粘虫发生动态294

表16 四川省洪雅历年粘虫蛾各代发生时期294

表20 湖南省三种粘虫发生量的比较(1961)295

表19 江西省三种粘虫不同时期、作物、地区的比例295

表18 广东省三种粘虫各世代产卵量比较295

表22 山东省临沂地区历年粘虫各世代成虫发生量296

表21 黑龙江省佳木斯地区历年粘虫越冬代成虫发生量296

表24 吉林省公主岭地区1957年春季野外成虫抱卵情况297

表23 山东省烟台地区历年粘虫各世代成虫发生量297

表27 粘虫蛹重与生活力和繁殖力的关系298

表26 吉林省公主岭地区越冬代成虫寄主种类298

表25 山东省郯城地区粘虫成虫蜜源植物298

表31 山东省沾化地区二代粘虫成虫产卵部位299

表30 不同环境诱蛾数量299

表28 越冬代成虫活动时间299

表29 越冬代成虫活动与时间的关系299

表36 粘虫成虫产卵习性300

表35 粘虫第三代产卵部位300

表32 第二代成虫产卵习性300

表33 越冬代粘虫成虫在大麦干叶上产卵习性300

表34 粘虫产卵在夏谷上的部位300

表40 一代粘虫化蛹深度301

表39 不同麦田类型粘虫化蛹密度、深度的比较301

表37 粘虫在不同环境中的产卵量比较301

表38 成虫产卵情况301

表43 一代粘虫食量测定302

表42 粘虫的食量测定302

表41 粘虫幼虫食叶面积测定302

表45 北京地区粘虫成虫产卵前期及产卵量303

表44 粘虫在不同温度下完成某一发育阶段所需日数303

表47 北京地区粘虫幼虫龄期日数304

表46 北京地区各世代粘虫虫态历期304

表50 河北省粘虫各世代幼虫、蛹历期305

表49 河北省粘虫各世代卵期305

表48 河北省粘虫各世代成虫寿命305

表51 山东省粘虫各世代各虫态历期306

表52 山西省粘虫成虫产卵期和成虫寿命307

表53 山西省粘虫各世代各虫态历期308

表56 江西省二种粘虫各代幼虫历期309

表55 江西省二种粘虫各代卵历期309

表54 江西省二种粘虫各代成虫寿命及繁殖力309

表58 福建省发生世代数及成虫寿命310

表57 江西省二种粘虫各代蛹历期310

表60 福建省三种粘虫各代卵期311

表59 福建省三种粘虫各代雌蛾产卵量311

表62 福建省三种粘虫各代幼虫龄期312

表61 福建省三种粘虫各代幼虫期312

表65 广东省三种粘虫雌、雄成虫寿命的比较313

表64 广东省三种粘虫各世代的成虫寿命313

表63 福建省三种粘虫各代蛹期313

表68 粘虫成虫产卵消长与温、湿度关系314

表67 粘虫各虫态发育起点与有效积温314

表66 粘虫成虫激增日与初龄幼虫大量出现日的关系314

表69 成虫产卵孵化与温、湿度的关系315

表72 不同温度条件下蛹期发育的比较316

表71 初孵化幼虫成活与温、湿度的关系316

表70 粘虫卵在不同湿度缸中的孵化率316

表75 晚秋温度变动下粘虫各龄幼虫死亡率比较317

表74 幼虫、蛹、成虫在不同低温条件下死亡率达100%的时间317

表73 粘虫各虫态温、湿度的测定317

表79 在0℃下低温处理测定过冷却点和冻结点318

表78 粘虫幼虫、蛹和成虫的过冷却点和冻结点318

表76 粘虫成虫、幼虫和蛹在不同低温、不同处理时间的死亡率318

表77 蛹的抗寒力测定318

表80 黑龙江省合江地区粘虫发生与蛾量、气象因子的关系319

表82 内蒙古自治区哲盟地区蛾量、气象条件与幼虫发生程度320

表81 吉林省公主岭地区历年测蛾量与幼虫发生的关系320

表84 山东省临沂地区历年粘虫越冬代成虫消长动态与幼虫发生的关系321

表83 内蒙古自治区各地粘虫成虫量、卵量与幼虫发生程度和气象因子关系321

表86 山东省临沂地区历年第一代成虫发生与气象因子的关系322

表85 山东省临沂地区第一代粘虫发生为害与四、五月份降水量和相对湿度的关系322

表88 山东省栖霞地区历年二代粘虫发生与气象因子的关系323

表87 山东省各地1963年越冬代蛾量、雨量、雨日与幼虫发生量的关系323

表92 麦田小气候与粘虫发生的关系324

表91 早春气温与越冬代成虫始见期的关系324

表89 山东省惠民地区历年三代粘虫发生与气象、农业因子(草荒)的关系324

表90 暴雨对粘虫幼虫的影响324

表96 稻田倒伏与否和幼虫密度的关系325

表95 稻田田边和田中粘虫虫口密度比较325

表93 不同类型麦田幼虫密度与麦田小气候关系325

表94 粘虫在麦田分布比较325

表99 粘虫卵量与幼虫发生的关系326

表98 不同植物群丛中的幼虫数量326

表97 水稻不同倒伏程度与粘虫发生关系326

表102 粘虫发生与叶片枯黄关系327

表101 拔海高度与卵块密度的关系327

表100 拔海高度与成虫发生量的关系327

表104 第二代大发生区各代表地点常年第一代粘虫发生盛期和小麦生长时期328

表103 粘虫天敌种类分布328

表106 不同类型麦田粘虫为害程度与产量的关系329

表105 小麦生育阶段与粘虫发生的关系329

表108 粘虫与劳氏、白脉粘虫形态区别330

表107 不同类型麦田幼虫密度对小麦为害的情况330

表109 粘虫属Leucania Ochsenhei mer的鉴别331

表112 粘虫与黄地老虎在测蛾器中区别法332

表111 粘虫蛹雌、雄鉴别332

表110 粘虫成虫雌、雄鉴别332

表113 粘虫、劳氏粘虫、白脉粘虫不同龄期鉴别333

表1 各地区玉米螟常年发生时期334

玉米螟334

表3 不同地区第一代玉米螟卵的发生时期与春玉米抽雄期338

表2 湖南省长沙1961年玉米螟室内饲养各代发生时期338

表5 吉林省通化、公主岭玉米螟历年发生时期339

表4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玉米螟历年发生时期339

表8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玉米螟历年发生时期340

表7 辽宁省锦州玉米螟历年发生时期340

表6 辽宁省沈阳东陵玉米螟历年发生时期340

表12 河北省石家庄玉米螟各世代历年发生时期341

表11 河北省衡水玉米螟历年发生时期341

表9 北京市玉米螟历年发生时期341

表10 陕西省长安玉米螟历年发生时期341

表13 山东省临沂、烟台玉米螟历年发生时期342

表14 江苏省徐州玉米螟历年发生时期343

表16 湖北省襄阳、恩施玉米螟历年发生时期344

表15 河南省郑州玉米螟历年发生时期344

表18 贵州省贵阳、福泉玉米螟历年发生时期345

表17 安徽省六安玉米螟历年发生时期345

表21 河北省衡水1960年各代幼虫、蛹的历期346

表20 河北省衡水1960年各代幼虫的历期346

表19 山东省济南、临沂、菏泽玉米螟各虫态历期346

表24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玉米螟历年发生量347

表23 湖南省花垣1957年室内饲养玉米螟各虫态历期347

表22 湖南省花垣1957年玉米螟室内幼虫龄期观察347

表27 北京市春玉米历年生育阶段与玉米螟落卵量的关系348

表26 辽宁省沈阳东陵玉米螟历年发生量348

表25 吉林省公主岭玉米螟历年发生量348

表29 河北省石家庄玉米螟历年发生量349

表28 河北省衡水玉米螟历年发生量349

表31 江苏省徐州玉米螟历年发生量350

表30 山东省临沂、菏泽玉米螟历年发生量350

表34 湖南省长沙1961年玉米不同生育期玉米螟的着卵量351

表33 河北省衡水不同播种期玉米螟在玉米上落卵情况351

表32 不同寄主、不同世代玉米螟蛾的产卵数351

表38 山西省长治玉米螟在玉米各生育阶段为害情况352

表37 内蒙古自治区钱家店玉米螟历年为害情况352

表35 河北省衡水1960年田间各代玉米螟卵块的卵粒数352

表36 黑龙江省1961年玉米螟为害情况352

表41 山东省临沂、昌潍历年春、夏播玉米不同生育期受害程度353

表40 贵州省福泉1962年玉米螟为害情况353

表39 北京市玉米螟历年为害情况353

表43 安徽省六安玉米播期及生育阶段与玉米螟为害的关系354

表42 江苏省泰兴玉米不同生育期玉米螟为害情况354

表44 玉米不同生育期和玉米螟为害的关系355

表45 山东省诸城1961年玉米螟发生轻重与玉米种植方式的关系356

表49 成虫产卵观察357

表48 玉米螟蛹重与成虫产卵数的关系357

表46 辽宁省辽中玉米螟为害程度与寄主播种面积的关系357

表47 湖南省花垣1956—1957年成虫产卵量观察357

表53 黑龙江省哈尔滨1961年玉米螟越冬幼虫龄期的比例358

表52 山东省聊城1959年玉米螟在玉米上各部位的分布358

表50 河北省衡水不同播期玉米上玉米螟生存率358

表51 黑龙江省庆安、哈尔滨玉米螟幼虫在玉米各生育期分布比例358

表57 山东省聊城越冬玉米螟在玉米上不同部位所占的百分比359

表56 河北省衡水1960年不同播种时期与玉米螟越冬幼虫的百分比359

表54 河北省衡水1962年各代玉米螟化蛹、越冬比例359

表55 不同播种时期玉米上越冬玉米螟虫数及越冬百分率359

表59 各地历年玉米螟越冬虫量360

表58 山东省聊城越冬玉米螟在高粱上不同部位所占的百分比360

表60 各地历年越冬玉米螟死亡率362

表61 玉米螟寄主种类及分布363

表64 玉米螟天敌寄生率364

表63 河南省郑州1962年玉米螟卵被赤眼蜂寄生情况364

表62 江苏省徐州玉米螟卵块寄生率364

表67 几种杂粮螟虫的识别365

表66 玉米螟幼虫各龄期头宽和体长365

表65 玉米螟天敌的分布365

表1 各地粟灰螟发生时期367

粟灰螟367

表3 粟灰螟一、二代幼虫各龄历期368

表2 粟灰螟不同世代虫态的历期368

表7 河北省衡水1962年粟灰螟初孵化幼虫不同时期在谷子上的成活率369

表6 河北省衡水1962年粟灰螟初孵化幼虫谷田转移分布观察369

表4 河北省衡水1962年粟灰螟越冬代成虫羽化时间观察369

表5 河南省新乡1962年粟灰螟第一代卵块消长情况369

表10 山东省菏泽不同年份粟蛀茎螟虫的为害情况370

表9 山西省忻县、雁北地区粟灰螟为害情况370

表8 河北省衡水1962年粟灰螟幼虫转株为害习性的观察370

表13 山东省菏泽1959年谷田蛀茎虫种比例及其消长371

表12 河北省衡水1962年不同播种期谷子上粟灰螟、玉米螟发生数量比较371

表11 河北省保定谷子不同播种期不同生育阶段粟灰螟、玉米螟所占比例比较371

表16 河北省衡水1962年粟灰螟各代群体饲养观察幼虫越冬比例372

表15 河北省衡水1962年不同时期粟灰螟幼虫越冬率调查372

表14 河北省保定粟蛀茎螟虫为害程度的调查372

表20 河北省衡水1962年粟灰螟第二、三代蛀茎调查373

表19 河北省衡水1962年粟灰螟第二、三代在不同播期谷子上为害情况373

表17 谷子不同播种期和粟灰螟产卵的关系373

表18 河北省衡水1962年不同播种期谷子被害情况373

表23 江苏省沛县1963年粟灰螟发生为害与气候条件的关系374

表22 陕西省绥德1953—1959年粟灰螟发生为害与气候条件的关系374

表21 陕西省绥德1958年谷子不同播种期粟灰螟为害比较374

表26 山西省天镇县谷子不同前茬和粟灰螟为害情况375

表25 山东省广饶县谷子不同品种与谷子钻心虫为害的关系375

表24 陕西省绥德、延安粟灰螟对粟不同品种受害比较375

表29 粟灰螟幼虫龄期头幅观察376

表28 粟秆内粟灰螟、粟茎跳?幼虫的区别376

表27 河北省衡水1962年粟灰螟蛀茎后对谷子产量的影响376

表3 辽宁省沈阳地区高粱蚜转移时期377

表2 历年高粱蚜虫有翅蚜迁飞时期377

高粱蚜377

表1 各地高粱蚜历年发生时期377

表4 吉林省公主岭地区历年高粱蚜田间数量消长378

表5 辽宁省沈阳地区1962—1963年高粱蚜田间数量消长379

表6 辽宁省锦州地区历年高粱蚜田间数量消长380

表7 辽宁省熊岳地区历年高粱蚜田间数量消长381

表8 内蒙古自治区钱家店地区历年高粱蚜田间数量消长382

表10 吉林省公主岭1958年高粱蚜有翅型在高粱植株上的垂直分布383

表9 吉林省公主岭1957年高粱蚜的发育期和产仔数383

表13 早期蚜量与盛期蚜虫发生的关系384

表12 内蒙古自治区钱家店初盛期有翅蚜比例与蚜虫密度的关系384

表11 辽宁省海城1954年高粱蚜早期在高粱上的垂直分布384

表17 高粱蚜发生情况和为害程度385

表16 高粱蚜发生数量和为害程度385

表14 蚜虫数量的波动385

表15 吉林省公主岭1958年造成高粱不能成熟的蚜量385

表18 高粱蚜发生年与不发生年气候资料386

表21 吉林省梨树1954年耕作情况与蚜量的关系387

表20 吉林省公主岭1958年高粱植株密度与蚜量的关系387

表19 吉林省公主岭1958年土壤湿度状况与蚜量的关系387

表25 辽宁省沈阳地区高粱蚜虫在荻草上消长情况388

表24 吉林省梨树1954年荻草生长场所与早春蚜量的关系388

表22 辽宁省海城1954年高粱蚜产卵部位、荻草分布与卵量388

表23 辽宁省海城1954年高粱蚜在荻草上的产卵部位388

表27 内蒙古自治区钱家店天敌单位与蚜虫发生关系389

表26 天敌食蚜量389

表28 高粱上常见的几种蚜虫的区别——有翅胎生雌蚜390

表29 高粱上常见的几种蚜虫的区别——无翅胎生雌蚜391

表2 地下害虫发生为害时期392

表1 主要地下害虫分布概况392

蝼蛄、蛴螬、金针虫392

表6 蝼蛄对作物为害情况393

表5 山东省一年中蝼蛄的活动为害时期393

表3 诱虫灯下蝼蛄出现时期393

表4 淮阴1961—1962年蝼蛄二个峰期的发生数量393

表9 丰县1961—1963年蝼蛄种类及成、若虫比例394

表8 两种蝼蛄数量比例394

表7 小麦、谷田蝼蛄为害程度394

表11 蝼蛄在土层中升降活动情况395

表10 地下害虫各虫态历期395

表14 山东省聊城1959年蝼蛄活动与温湿等气象因子的关系(灯诱)396

表13 蝼蛄发生数量与土壤湿度的关系396

表12 地下害虫在土中活动与温度的关系396

表19 山东省聊城1959年蝼蛄活动与时间的关系(灯诱)397

表18 山东省临邑1962年小麦不同播种期与蝼蛄为害的关系397

表15 山东省禹城1963年蝼蛄活动与天气(阴晴)的关系(灯诱)397

表16 山东省费县1963年蝼蛄栖土深度与土温的关系397

表17 山东省禹城1963年春季蝼蛄活动为害与土温的关系397

表23 山东省不同作物茬口与蝼蛄发生的关系398

表22 山东省不同土质与蝼蛄发生的关系398

表20 江苏省徐州1963年不同灯光诱集蝼蛄数量比较398

表21 河南省安阳1963年田间毒杀成虫与灯诱成虫体重比较398

表24 金龟子活动和取食情况399

表28 不同前茬与地下害虫发生的关系400

表27 多年生旱地苜蓿与沟金针虫发生的关系400

表25 沟金针虫成虫春季活动情况400

表26 不同前作麦田与蛴螬发生的关系400

引用资料401

表31 三种金针虫的识别401

表29 两种蝼蛄的识别401

表30 华北蝼蛄雌雄识别401

表2 山东省济宁小地老虎发生时期403

表1 江苏省泗洪县小地老虎发生时期403

小地老虎403

表4 江苏省泗洪、山东省济宁第一代小地老虎成虫发生量404

表3 四川省成都历年各代发蛾期404

表5 山东省齐河、潍坊、临沂等地小地老虎越冬代成虫发生数量405

表6 江苏省徐州小地老虎各代成虫发生量406

表7 1960年江苏省泗洪县洪泽湖农场田间小地老虎第一代各虫态密度及百分率407

表9 南京1960年小地老虎各代各虫态发育进度408

表8 山东省济宁小地老虎第一代幼虫发生量及为害程度408

表10 江苏省泗洪小地老虎卵、幼虫的发生时期和历期409

表12 四川省重庆1963年小地老虎各虫期长短与温度的关系410

表11 江苏省泗洪温度和湿度对小地老虎卵孵化及历期的影响410

表16 南京1960年小地老虎卵在不同湿度下的发育历期411

表15 南京1960年小地老虎幼虫期在不同温度下发育历期411

表13 江苏省泗洪芦沟1961年室内温度对小地老虎幼虫期及蛹期的影响411

表14 南京1960年小地老虎卵在不同温度下的发育历期411

表21 山东省金乡小地老虎成虫寿命412

表20 山东省金乡1959年各代小地老虎成虫产卵量412

表17 南京1960年小地老虎卵在变温条件下发育历期412

表18 南京1960年土壤饱和含水量对小地老虎幼虫发育的影响412

表19 不同温度下小地老虎卵期比较412

表23 洪泽湖地区小地老虎发生与等高线的关系413

表22 山东省济宁小地老虎发生与水淹面积水位的关系413

表25 山东省济宁1957—1958年小地老虎发生期与小旋花发育的关系414

表24 小地老虎幼虫在26种植物喂食下的发育速率414

表27 山东省金乡小地老虎幼虫发生与小旋花密度的关系415

表26 山东省金乡1959年小地老虎产卵与寄主的关系415

表4 山东省济宁1962年不同时期黑光灯诱测各代大豆造桥虫成虫种类比例416

表3 山东省济宁1961—1963年黑光灯诱测大豆造桥虫成虫种类比例416

大豆造桥虫416

表1 山东省菏泽、诸城、济宁历年各地豆田大豆造桥虫虫种比例416

表2 江苏省灌云历年大豆造桥虫发生种类416

表5 山东省济宁、临沂历年银纹夜蛾各代各虫态发生时期417

表7 山东省济宁1962年银纹夜蛾各代各虫态历期418

表6 江苏省沛县、山东省济宁大豆小夜蛾发生时期418

表12 山东省济宁1963年大豆小夜蛾各代成虫产卵量419

表11 山东省济宁1963年大豆小夜蛾各代成虫雌雄寿命419

表8 山东省济宁1962年银纹夜蛾各代各龄幼虫历期419

表9 山东省济宁1963年大豆小夜蛾各代幼虫历期419

表10 山东省济宁1963年大豆小夜蛾各代蛹历期419

表16 山东省济宁1963年不同湿度对银纹夜蛾成虫产卵量影响420

表15 山东省济宁1961年银纹夜蛾各虫态在不同温度下发育速度420

表13 山东省济宁1963年大豆小夜蛾各代卵期观察420

表14 山东省济宁1963年大豆小夜蛾成虫产卵部位观察420

表19 山东省银纹夜蛾各代幼虫寄主421

表18 山东省济宁1961年银纹夜蛾化蛹部位及其分布421

表17 山东省济宁1963年银纹夜蛾成虫逐日产卵量421

表22 山东省临沂历年豆田第二代造桥虫发生与气象因子的关系422

表21 江苏省沛县、灌云1963年大豆植株生育状况与虫口密度422

表20 山东省豆株生长状况与大豆造桥虫发生关系422

表25 山东省泰安1962年银纹夜蛾各代各龄幼虫食量测定423

表24 山东省菏泽、济宁、巨野历年大豆造桥虫天敌的种类423

表23 山东省各地降雨对大豆造桥虫低龄幼虫影响423

表29 银纹夜蛾和黑斑银纹夜蛾的主要区别424

表28 七种大豆造桥虫主要形态特征424

表26 银纹夜蛾各龄食量测定424

表27 大豆小夜蛾幼虫各龄食量测定424

表31 大豆造桥虫幼虫龄期识别及其为害状425

表30 银纹夜蛾雌雄鉴别425

表3 山东省诸城1958年大豆食心虫幼虫越冬深度观察426

表2 山东省诸城、辽宁省锦州、吉林省公主岭大豆食心虫发生时期426

大豆食心虫426

表1 吉林省公主岭大豆食心虫田间历年发生时期426

表8 大豆食心虫幼虫各龄期所需日数427

表7 吉林省公主岭1963年每个豆荚上入荚孔数427

表4 吉林省公主岭1963年大豆食心虫幼虫越冬部位427

表5 吉林省公主岭1962年大豆食心虫幼虫入荚期427

表6 山东省诸城1955—1956年大豆食心虫幼虫在土中的活动427

表11 吉林省公主岭1962年不同温、湿度对刚孵化幼虫入荚影响428

表10 吉林省公主岭1963年成虫产卵在豆荚上的数量分布428

表9 吉林省公主岭1963年成虫产卵消长情况428

表15 吉林省公主岭大豆食心虫产卵与豆荚大小的关系429

表14 吉林省公主岭土壤深度对蛹羽化的影响429

表12 吉林省公主岭1962年不同温、湿度对卵的孵化期及孵化率的关系429

表13 吉林省公主岭土壤湿度对蛹羽化的影响429

表18 吉林省公主岭1963年大豆食心虫对不同品种大豆的为害情况430

表17 大豆食心虫成虫寿命及产卵情况430

表16 吉林省公主岭1962年不同温、湿度对雌、雄成虫寿命及产卵影响430

表21 大豆食心虫幼虫龄期主要识别431

表20 大豆食心虫成虫、幼虫雌雄主要识别431

表19 吉林省公主岭大豆食心虫天敌寄生情况431

表2 江苏省滨海历年第三代豆荚螟在夏大豆上的发生盛期及为害情况432

表1 各地豆荚螟虫态发生时期432

豆荚螟432

表6 湖南省长沙1959年土壤湿度对豆荚螟幼虫发育的影响433

表5 湖南省长沙1959年湿度对豆荚螟蛹和成虫的影响433

表3 湖北省荆州豆荚螟各代各虫态历期433

表4 安徽省芜湖1956年豆荚螟各代幼虫、蛹历期433

表9 湖南省长沙1959年秋大豆苗期和开花期灌溉与豆荚螟害的关系434

表8 湖南省长沙1959年秋大豆不同密度与螟害的关系434

表7 湖南省长沙春、夏、秋大豆不同播种期与螟害的关系434

表3 山东省济宁1956年豆天蛾各龄幼虫历期435

表2 山东省嘉祥1954年豆天蛾各龄期幼虫识别435

豆天蛾435

表1 山东省济宁、昌潍,江苏省徐州,安徽省阜阳历年豆天蛾各虫态发生时期435

表6 山东省济宁1956年豆天蛾各龄期幼虫的食量436

表5 山东省临沂、济宁豆天蛾越冬幼虫化蛹时期雨量与发生程度的关系436

表4 山东省曹县1963年豆天蛾产卵部位的观察436

表2 吉林省公主岭1955年大豆蚜各代的发育期437

表1 大豆蚜虫生活史简解(吉林省公主岭)437

大豆蚜虫437

表5 吉林省榆树1962年大豆田间小气候与蚜虫发生关系438

表4 大豆蚜不同的越冬基数与春季发生为害的关系438

表3 吉林省公主岭1957年大豆蚜在大豆植株上的垂直分布438

表7 吉林省榆树1961年大豆不同植株密度与蚜虫发生的关系439

表6 吉林省榆树1962年不同地势大豆蚜田间发生情况439

表3 病苗出土后三种遭遇的数量440

表2 河北省张家口田间病害最初出现与幼苗出土期的关系440

马铃薯晚疫病440

表1 病苗的感染途径440

表6 甘肃省岷县1962年播种病薯对健薯植株基部叶片被害关系441

表5 甘肃省岷县病原菌在土壤中的移动距离441

表4 青海省1958年播种深度与病苗出土率的关系441

表7 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甘肃省中心病株出现后一个月气象因子与发病程度的关系442

表8 佳木斯、沙岭子、晋北历年马铃薯晚疫病发生与气象的关系443

表10 各地标蒙氏气象与大田出现发病中心日期444

表9 各地标蒙期和病圃及大田中心病株发生的关系444

表12 山西省阳高大田发现发病中心前所需再侵染的次数与条件445

表11 河北省张家口中心病株出现与气象因子的关系445

表14 青海省各地大田中心病株出现与气象的关系446

表13 甘肃省、青海省高寒多雨的山区历年中心病株出现条件446

表17 四川省各地中心病株出现与气象关系447

表16 恩施红庙地区中心病株发生前的气候情况447

表15 中心病株出现与气象的关系447

表20 山西省雁北季冯夭1958年封锁中心病株后病情向外蔓延的关系448

表19 青海省民和1962年培土高度与发病的关系448

表18 马铃薯晚疫病蔓延速度448

表23 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1963年不同品种对晚疫病的感染449

表22 不同品种对晚疫病的感染449

表21 山西省罗文皂1959年不同品种与病苗出土率的关系449

晚疫病发生记载分级标准450

表24 品种抗病观察450

蒙古黄鼠451

子午沙鼠451

田鼠451

北方农牧区几种鼠类的识别451

长爪沙鼠451

中华鼢鼠452

草原鼢鼠452

黑线姬鼠453

小家鼠453

东北鼢鼠453

喜马拉雅旱獭454

沼泽田鼠454

黑线仓鼠454

大仓鼠454

岩松鼠455

旱獭455

西藏鼠兔456

达呼尔鼠兔456

花鼠456

五趾跳鼠457

表1 有翅棉蚜各次迁飞高峰期463

棉蚜463

棉花害虫463

表2 棉田内历年棉蚜发生情况464

表3 历年棉蚜在木本寄主植物上发生期465

表4 河南省安阳棉蚜消长资料466

表5 湖北省荆州棉蚜消长资料468

表6 河北省石家庄棉蚜消长资料470

表7 陕西省乾县棉蚜消长资料472

表10 无翅蚜扩散观察473

表9 棉蚜在棉株上的垂直分布473

表8 棉蚜的爬迁473

表13 早春气温对越冬卵孵化、干母成活、棉田初期蚜害的影响474

表12 不同栽培制度蚜害情况474

表11 播种期与蚜害关系474

表16 棉蚜越冬基数475

表15 历年木槿上棉蚜越冬卵基数475

表14 木本寄主植物上棉蚜发生量475

表17 越冬卵量、早春基数对棉田初期蚜情的影响476

表1 陕西省历年棉田蓟马发生为害情况调查表477

棉蓟马477

表3 不同棉花品种与被害情况478

表2 棉蓟马各虫态历期478

表6 棉蓟马与棉蚜发生间的关系479

表5 播期与棉蓟马发生的关系479

表4 棉田环境与棉蓟马发生的关系479

表1 历年棉红蜘蛛在棉田内为害高峰次数480

棉红蜘蛛480

表2 棉红蜘蛛历年发生为害情况481

表4 历年冬春杂草上棉红蜘蛛虫口密度482

表3 各期棉红蜘蛛雌虫三日产卵数及其与温度关系482

表7 棉红蜘蛛一代经过天数483

表6 棉红蜘蛛卵期与温度关系483

表5 一年中棉红蜘蛛的发生消长情况483

表10 棉红蜘蛛雌成虫期的长短与温度关系484

表9 棉红蜘蛛若虫期的长短与温度关系484

表8 棉红蜘蛛卵期的长短与温度关系484

表13 历年5—8月降雨与棉红蜘蛛发生关系485

表12 棉红蜘蛛越冬虫态的变化485

表11 棉红蜘蛛孤雌生殖与正常交配产卵比较485

表16 南风与棉红蜘蛛发生的关系486

表15 降雨强度对棉红蜘蛛数量的影响486

表14 棉红蜘蛛的猖獗与降雨的关系486

表19 棉红蜘蛛为害棉叶程度分级标准487

表18 棉红蜘蛛天敌调查487

表17 六点蓟马捕食红蜘蛛的效果487

表2 北方棉区主要棉盲蝽发生世代和时间488

表1 棉盲蝽主要种类分布情况488

棉盲蝽488

表3 苜蓿盲蝽在我国各地可能发生代数与其温积的关系489

表4 泾阳1953—1963年棉田盲蝽密度调查490

表6 1960—1963年棉盲蝽在田间消长情况491

表5 泾阳1954年棉田盲蝽虫口消长及各种盲蝽所占比率491

表8 历年苜蓿地棉盲蝽越冬卵量与春季基数492

表7 历年盲蝽在棉田发生情况492

表10 1954年泾阳地区苜蓿地盲蝽虫口消长及各种盲蝽所占比率493

表9 历年4月中旬盲蝽早春在苜蓿地虫口密度493

表13 棉盲蝽的早春基数与盛蕾期棉田内发生数量的关系494

表12 一日内不同时期盲蝽在苕子田活动情况494

表11 早春盲蝽在苕子田发生情况494

表16 历年棉盲蝽为害时期和被害程度495

表15 三种棉盲蝽一生为害程度495

表14 三种棉盲蝽为害程度试验495

表18 四种盲蝽在不同温度下卵期比较496

表17 苜蓿盲蝽在不同温度下成虫寿命及产卵量比较496

表20 棉盲蝽卵在不同湿度下孵化率比较497

表19 四种盲蝽在不同温度下若虫期比较497

表22 各种盲蝽卵、若虫期发育起点温度和积温比较498

表21 寄主植物内含水量变化对苜蓿盲蝽卵的孵化比较498

表23 棉盲蝽各个虫态历期499

表24 棉盲蝽发生消长与气候的关系500

表26 棉株不同部位营养变化与盲蝽为害的关系501

表25 秋雨与第二年早春基数的关系501

表29 棉株发育与棉田棉盲蝽虫口的考察502

表28 不同年份不同类型棉田棉盲蝽为害情况502

表27 棉花整枝与盲蝽为害的关系502

表30 八种棉盲蝽各虫态的区别503

表1 各地棉铃虫各世代发生时期504

棉铃虫504

表4 棉铃虫各世代发生数量508

表3 棉铃虫各世代发生数量及其为害508

表2 棉铃虫各世代发生数量508

表6 棉铃虫各世代发生数量及其被害情况509

表5 棉铃虫各世代发生数量509

表8 棉铃虫发生数量消长情况510

表7 棉铃虫发生数量消长情况510

表9 各地棉铃虫各世代历期511

表10 棉铃虫各虫态在恒温下经历日数512

表11 棉铃虫幼虫各龄期历期512

表14 七月份降雨量对第三代棉铃虫的影响513

表13 六、七、八月气温与棉铃虫发生的关系513

表12 三、四月气温与棉铃虫越冬代羽化的关系513

表16 第二、三、四代棉铃虫在不同寄主上的分布514

表15 棉铃虫在秋季寄主上发生时间和数量514

表18 棉铃虫在不同寄主上为害部位及程度515

表17 棉铃虫各代幼虫在不同寄主上的分布515

表21 成虫产卵及产卵量516

表20 棉铃虫成虫各代性比516

表19 不同饲料对幼虫成活、生长发育和成虫繁殖的影响516

表25 棉铃虫发生与棉花整枝的关系517

表24 棉铃虫产卵部位517

表22 棉铃虫卵在棉株上的垂直分布百分率517

表23 第二、三代棉铃虫卵在棉株各部位的分布比例517

表28 棉铃虫和烟青虫的区别518

表27 棉铃虫各世代被天敌寄生情况518

表26 不同棉田与产卵为害的关系518

表30 棉铃虫、红铃虫、金刚钻、玉米螟为害征状比较519

表29 棉铃虫幼虫龄期识别519

表3 鼎点金刚钻的发生期520

表2 各地棉金刚钻的发生期520

棉金刚钻520

表1 棉金刚钻的种类及分布520

表4 翠纹金刚钻的发生期522

表5 长江流域棉区金刚钻的发生为害情况523

表6 金刚钻在棉田中的发生消长524

表9 鼎点金刚钻各代成虫的寿命及产卵量525

表8 鼎点金刚钻各代成虫性比525

表7 鼎点金刚钻、翠纹金刚钻在棉田中的比例525

表12 翠纹、埃及金刚钻的成虫产卵量526

表11 鼎点金刚钻在棉株上的为害部位526

表10 金刚钻成虫产卵与棉株上嫩尖、嫩蕾数的关系526

表14 鼎点金刚钻的越冬虫态及场所527

表13 三种金刚钻的寄主植物527

表18 鼎点金刚钻的发生为害与温、湿度的关系529

表17 金刚钻的发生为害与温度的关系529

表15 鼎点金刚钻各代的经历时期529

表16 翠纹金刚钻各代的经历时期529

表20 翠纹、埃及金刚钻每代各期虫态的发育速度与温度关系530

表19 翠纹金刚钻各代历期与温、湿度的关系530

表22 食料对鼎点金刚钻的发育影响531

表21 食料对鼎点金刚钻幼虫的发育影响531

表24 金刚钻发生为害与棉花成熟早晚的关系532

表23 棉花品种与金刚钻的发生为害关系532

表26 棉株打顶早晚与金刚钻发生为害的关系533

表25 金刚钻发生为害与棉株生长势的关系533

表28 三种金刚钻的主要特征534

表27 棉株现蕾早晚与金刚钻发生为害的关系534

表29 金刚钻各虫态的天敌种类535

表1 各地棉小造桥虫的发生期536

棉花小造桥虫536

表2 各地棉田内小造桥虫的发生为害情况538

表4 小造桥虫为害对棉花产量、品质的影响539

表3 棉田内小造桥虫的发生为害情况539

表5 小造桥虫成虫的趋光性和趋化性540

表7 小造桥虫产卵部位541

表6 小造桥虫的产卵量541

表9 小造桥虫幼虫各龄食量542

表8 小造桥虫秋末活动场所542

表10 各地小造桥虫各虫态经历时期543

表12 小造桥虫幼虫龄期的识别544

表11 小造桥虫幼虫各龄历期544

表13 小造桥虫发生为害轻重与7—9月份气候条件545

表14 小造桥虫发生消长与气候条件的关系546

表15 小造桥虫发生消长与气候条件的关系548

表17 小造桥虫发生为害与棉株生长发育的关系550

表16 不同温、湿度对小造桥虫发生发育的影响550

表18 小造桥虫的天敌种类及其寄生影响551

表3 斜纹夜蛾幼虫和蛹的历期552

表2 斜纹夜蛾各代产卵数量552

斜纹夜蛾552

表1 各地斜纹夜蛾各世代发生时期552

表6 几种夜蛾科成虫特征比较553

表5 斜纹夜蛾第三代幼虫各龄龄期553

表4 各地斜纹夜蛾各虫态历期553

表2 历年棉叶跳虫在棉田中的发生数量和为害程度554

表1 湖北荆州历年棉叶跳虫发生为害时期554

棉叶跳虫554

表6 棉叶跳虫发生与棉株生长势、施肥等的关系555

表5 棉叶跳虫各虫态历期555

表3 湖南1963年棉叶跳虫发生时期与为害情况555

表4 四川奉节棉叶跳虫发生为害情况555

表9 各地棉叶跳虫大发生与温、湿度关系556

表8 江西棉叶跳虫发生期间的温、湿度条件556

表7 棉叶跳虫为害对蕾铃脱落的影响556

表11 棉花播种期与棉叶跳虫为害关系557

表10 温度、雨量、防治情况与棉叶跳虫发生数量的关系557

表1 全国各类型棉区红铃虫发生世代和羽化时期558

棉红铃虫558

表2 各地历年红铃虫各代发生期559

表3 各地红铃虫蛹和成虫的发生期561

表5 湖北荆州历年红铃虫各代发生量及为害情况562

表4 江苏盐城1958—1961年红铃虫各代发生期562

表6 各地历年红铃虫为害程度563

表10 江苏盐城红铃虫铃期为害损失564

表9 江苏浏河红铃虫为害后损失564

表7 四川简阳历年红铃虫田间为害情况564

表8 湖南省1963年各地红铃虫为害情况564

表11 不同程度烂铃的铃重、黄花率及含虫量比较565

表13 晚间不同时序内黑光灯诱集红铃虫蛾数566

表12 湖北荆州棉花蕾铃因虫害脱落原因分析566

表15 江苏南通棉株上各代红铃虫产卵部位567

表14 安徽棉株上各代红铃虫产卵分布情况567

表18 不同温、湿度条件下红铃虫成虫寿命比较568

表17 红铃虫第一代成虫产卵数与温度的关系568

表16 浙江各代红铃虫在棉株上产卵的部位568

表20 不同温(变温)、湿度条件下红铃虫卵的孵化和历期比较569

表19 不同温、湿度条件下红铃虫卵孵化和卵期比较569

表21 恒温下越冬幼虫发育情况比较570

表23 不同温度条件下红铃虫滞育幼虫100%死亡所需时间571

表22 变温下越冬幼虫发育情况比较571

表26 不同温、湿度下越冬代蛹发育状况比较572

表25 越冬红铃虫的冻结点、过冷却点测定结果572

表24 红铃虫幼虫发育与温度的关系572

表29 九月份雨量与红铃虫为害青铃的关系573

表28 红铃虫发生与雨量关系573

表27 不同温(变温)、湿度条件下越冬代蛹发育状况比较573

表32 红铃虫幼虫取食不同铃期棉铃后产生滞育幼虫数的比较574

表31 不同食料对幼虫生长发育的关系574

表30 食料对红铃虫生长发育的影响574

表35 不同棉花品种红铃虫的为害情况和产量比较575

表34 不同播期棉田红铃虫为害情况和籽棉产量比较575

表33 在繁殖过程中红铃虫在蕾铃内的分布数量比较575

表36 棉株生育情况与各代红铃虫发生关系表①—⑤576

表37 距虫源远近与红铃虫为害的关系577

⑤棉株成熟期早迟、叶色浓淡与第三代发生量的关系577

①棉花生长势不同与第一代红铃虫卵、幼虫发生数量的关系577

②虫源远近与棉田第一代卵量、幼虫数的关系577

③棉株结铃数与第二代发生量的关系577

④第一代数量(棉株结铃数基本相同)与第二代发生量的关系577

表38 不同类型田红铃虫各代发生量578

表39 红铃虫不同类型棉田消长情况579

表41 不同处所越冬红铃虫的生理状况580

表40 红铃虫不同越冬处所的温度(℃)统计表580

表44 不同越冬场所红铃虫的数量581

表43 红铃虫越冬基数调查581

表42 红铃虫滞育幼虫体重、水分、脂肪的变化581

表46 采收籽花内各期幼虫休眠比例582

表45 山东各地红铃虫越冬基数582

表49 冬春低温与红铃虫越冬死亡率关系583

表48 12—2月份温度与越冬死亡率和花害的关系583

表47 各越冬场所红铃虫死亡情况583

表51 土壤中越冬红铃虫死亡率584

表50 北部主要棉区红铃虫越冬死亡率与低温调查584

表53 不同处所越冬红铃虫化蛹、羽化进度585

表52 越冬基数、死亡率与为害关系585

表56 红铃虫第一代发生基数与为害关系586

表55 红铃虫越冬基数与第一代发生为害的关系586

表54 历年红铃虫越冬基数与棉田发生量的关系586

表59 补充营养与金小蜂繁殖率关系587

表58 金小蜂各代发生期和各虫态历期与气温(℃)变化的关系587

表57 不同成虫基数对后代红铃虫繁殖数量及对棉花的损失比较587

表62 马铃薯块茎蛾、棉红铃虫、伪红铃虫形态识别588

表61 各地金小蜂防治仓库红铃虫的效果588

表60 历年金小蜂寄生红铃虫情况588

表64 红铃虫雌、雄区别589

表63 红铃虫幼虫各龄形态特征589

1965《粮、棉病虫害预测预报资料表册》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农业部植物保护局编 1965 北京:农业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资料  马铃薯晚疫病及其预测预报(1956 PDF版)
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资料 马铃薯晚疫病及其预测预报
1956 北京:财政经济出版社
云南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论文集(1996年1月第1版 PDF版)
云南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论文集
1996年1月第1版 云南科技出版社
果树害虫预测预报(1984.02 PDF版)
果树害虫预测预报
1984.02 农业出版社
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1973.07 PDF版)
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
1973.07
日本蔬菜病、虫害发生的预测预报工作(1981 PDF版)
日本蔬菜病、虫害发生的预测预报工作
1981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
河北省主要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资料汇编(1979 PDF版)
河北省主要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资料汇编
1979 河北省主要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资料汇编组
广东省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训练班讲义(1957 PDF版)
广东省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训练班讲义
1957 广东省农业厅植物保护处
粘虫及其预测预报(1956 PDF版)
粘虫及其预测预报
1956 财经经济出版社
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资料表册  1964-1979(1986 PDF版)
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资料表册 1964-1979
1986 北京:农业出版社
病虫害模糊分析与预报(1991 PDF版)
病虫害模糊分析与预报
1991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云南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论文集(1996 PDF版)
云南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论文集
1996 云南科技出版社;云南出版集团公司
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手册(1979 PDF版)
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手册
1979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植物检疫工作手册(1961 PDF版)
植物检疫工作手册
1961 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
农作物害虫的预测预报(1958 PDF版)
农作物害虫的预测预报
1958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资料选辑(1959 PDF版)
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资料选辑
1959 北京:农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