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美学》
作者 | 吴九成著 编者 |
---|---|
出版 |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408 |
出版时间 | 1998(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536121539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222093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序 徐应佩1
上篇《聊斋志异》的审美创造5
第一章 《聊斋》审美创造中的美学思想5
第一节 蒲松龄理性思考中的美学主张5
第二节 真、善、美:蒲松龄艺术实践中的美学追求18
第三节 地理、历史与人生:蒲松龄美学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环境34
第二章 《聊斋》审美创造中的审美情感47
第一节 孤愤:审美创造中的主导情感47
第二节 孤愤探源(之一):横向扫描58
第三节 孤愤探源(之二):纵向追索71
第四节 《聊斋》审美情感的外化82
第一节 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与蒲松龄思维的一般特征97
第三章 《聊斋》审美创造中的艺术思维97
第二节 道家和佛家对蒲松龄艺术思维的影响108
第三节 《聊斋》艺术构思的几个主要特点125
下篇《聊斋志异》的美学成就148
第四章 形式层(之一):塑型148
第一节 流动的“雕塑”:神韵化的外貌与具象化的心灵148
第二节 鲜明的“这个”:主导性格、性格差异与性格诸因素的排列组合164
第三节 如画的景物:性格的外化、感情的物化与社会的象征化175
第五章 形式层(之二):情节189
第一节 情节推进:曲折美、掩映美及其数形原理;艺术形式向大自然的延伸与同构189
第二节 矛盾冲突:跌宕起伏的波澜美及其艺术构成203
第三节 节奏和旋律:时空流程的音乐美214
第四节 结构形式:多样与统一;对应和谐、枯荣和谐与表里和谐223
第五节 细节:由“木屑竹头”到“随珠卞玉”234
第六章 形式层(之三):语言246
第一节 开放的文言体系:《聊斋》语言的文野融合和创新246
第二节 《聊斋》语言的风格和特征,兼议历代对它的误评258
第七章 形象层(之一):题材与主题271
第一节 “英雄”的遗风与庶民的舞台:《聊斋》题材的历史过渡痕迹与题材领域的新开拓271
第二节 神、仙、鬼、狐:异类在《聊斋》中的新生,异类母题的历史演化与渊源追溯281
第三节 时代风云与历史回声:《聊斋》主题的审美内涵和美学特征294
第四节 生与死、情与爱:传统主题在《聊斋》中的新发展306
第五节 《聊斋》的悲剧和喜剧316
第一节 自由呼声与自恋情结:乡村知识分子的心灵剖视326
第八章 形象层(之二):理想与情怀326
第二节 时代精神与传统意识:新与旧的并存336
第三节 杀伐与疗救、厚孝与薄忠:道德与政治的离合347
第九章 意味层(之一):哲学的感悟358
第一节 人性·仙品358
第二节 人与自然370
第十章 意味层(之二):风格的诗化382
第一节 诗化的情感383
第二节 诗化的意境391
[附录]序《〈聊斋志异〉的艺术美》 杨柳401
后记407
1998《聊斋美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吴九成著 1998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聊斋志异
- 1993 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
-
- 聊斋志异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 《聊斋》纵横
- 1991
-
- 聊斋志异
- 1995 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
-
- 曾国藩文集 中
- 1999 北京:京华出版社
-
- 古本聊斋
- 1996 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
- 闲侃聊斋
- 1997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
- 白话聊斋
- 1981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
- 聊斋拾粹
- 1990 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
-
- 聊斋故事
- 1979 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
-
- 聊斋新译
- 1982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
- 聊斋志异
- 1981 济南:齐鲁书社
-
- 林兰香
- 1995 北京:华夏出版社
-
- 聊斋谈美
- 1991 香港中华文化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