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散文简史》求取 ⇩

第一编先 秦1

第一章 概论1

第二章 巫卜之文6

第一节 卜辞、卦爻辞6

第二节 《易传》9

第三章 史家之文13

第一节 虞夏商周之书——《尚书》14

第二节 春秋战国之史19

一 《春秋》19

二 《国语》21

三 《左传》25

四 《战国策》33

一 《论语》40

第一节 儒家之文40

第四章 诸子之文40

二 《孟子》44

三 《荀子》50

第二节 墨家之文55

第三节 道家之文59

一 《老子》59

二 《庄子》65

第四节 法家之文70

第五节 杂家之文76

第二编秦 汉80

第一章 概论80

第二章 赋体之文88

第一节 歌颂之文88

一 李斯88

二 司马相如90

三 扬雄91

四 班固93

第二节 牢骚之文94

一 东方朔95

二 扬雄97

第三章 史传之文100

第一节 司马迁的《史记》100

第二节 班固的《汉书》118

第四章 论说杂文128

第一节 汉初学杂申商之文128

一 贾谊128

二 晁错131

第二节 前汉尊儒杂霸之文134

一 董仲舒134

二 淮南王刘安136

第三节 两汉之际学风复占之文137

一 扬雄138

二 王充139

第四节 汉末揭露时弊之文144

一 王符144

二 仲长统149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158

第一章 概论158

第二章 魏晋之文158

第一节 汉魏之际158

一 曹氏父子158

二 建安诸子166

第二节 魏晋之际173

一 阮籍174

二 嵇康177

第三节 两晋、晋宋之际181

一 陆机181

二 刘琨184

三 王义之187

四 陶渊明191

第三章 南朝之文197

第一节 “庸主”之文197

第二节 “词臣”之文202

一 沈约202

二 任?207

第三节 世家之文210

一 王筠210

二 刘孝绰212

第四节 寒门之文213

一 鲍照214

二 刘峻216

第四章 北朝之文219

第一节 由南入北之文219

一 庾信219

二 颜之推221

第二节 北方征实之文224

一 郦道元224

二 杨玄之227

第四编隋唐五代233

第一章 概论233

第二章 隋世之文243

第一节 卢思道之歌颁新朝244

第二节 王通之提倡复古245

第一节 直言极谏之文248

第三章 贞观前后之文248

第二节 牢骚愤世之文251

一 王绩251

二 王勃253

第四章 武周治下之文255

第一节 御用学士之文255

第二节 指陈时弊之文258

第五章 开元年间之文261

第一节 盛世之文261

第二节 忧世之文263

第六章 安史之乱前后之文266

第一节 衰世之文266

一 萧颖士267

二 元结270

一 梁肃275

第二节 乱世之文275

二 陆贽277

第七章 永贞前后之文(一)282

第一节 韩愈282

第二节 李翱、皇甫?294

一 李翱294

二 皇甫?297

第八章 永贞前后之文(二)301

第一节 柳宗元301

第二节 刘禹锡315

第九章 会昌前后之文321

第一节 白居易322

第二节 杜牧327

第三节 李德裕331

第一节 孙樵337

第十章 唐末五代之文337

第二节 皮日休、罗隐343

一 皮日休344

二 罗隐347

第一章 概论351

第二章 北宋初期之文362

第一节 柳开的复古之文363

第二节 王禹?的论政之文365

第三节 杨亿的“四六”时文368

第三章 庆历新政时期之文371

第一节 欧阳修的“道德文章”371

第二节 曾巩的儒者之文381

第四章 熙宁变法前后之文(一)388

第一节 王安石的政事和文章388

第二节 司马光的学者之文392

第五章 熙宁变法前后之文(二)397

第一节 苏洵的“纵横驰骤”之文397

第二节 苏轼的“行云流水”之文400

第三节 苏辙的“汪洋淡泊”之文408

第六章 北宋末年之文413

第一节 黄庭坚413

第二节 秦观416

第七章 两宋之际之文419

第一节 言事论政之文(一)419

第二节 言事论政之文(二)422

第三节 野史纪实之文424

第四节 各体杂文427

第八章 南宋中期之文431

第一节 辛弃疾431

第二节 陈亮434

第三节 叶适438

第九章 南宋后期之文440

第一节 殉国志士之文440

一 文天祥440

二 谢枋得443

第二节 易代遗民之文446

一 谢翱446

二 邓牧448

第十章 辽金之文451

第一节 辽文二例451

一 萧韩家奴的对策451

二 王鼎《焚椒录序》452

第二节 金文四家453

一 党怀英454

二 赵秉文455

三 王若虚456

四 元好问458

第十一章 元代之文462

第一节 “国初”之文462

第二节 前期之文464

一 姚燧464

二 刘因466

第三节 后期之文468

一 虞集468

二 揭?斯471

三 欧阳玄473

第六编明 代476

第一章 概论476

第二章 明初盛世之文483

第一节 易代作者484

一 宋濂484

二 刘基488

三 高启491

四 方孝孺494

第二节 台阁作者497

一 杨士奇497

二 李东阳500

第三章 中期拟古之文(一)504

一 李梦阳505

第一节 前七子505

二 何景明509

第二节 后七子512

一 宗臣513

二 王世贞516

第四章 中期拟古之文(二)521

第一节 归有光522

第二节 唐顺之528

第五章 后期标新立异之文532

第一节 先驱者李贽533

第二节 公安派袁宏道538

三 姚鼐539

第三节 竟陵派钟惺544

第四节 末代才人张岱547

第六章 晚明用世之文552

第一节 艾南英、张溥553

第二节 张煌言、夏完淳558

第七编清 代563

第一章 概论563

一 黄宗义567

第二章 清初之文567

第一节 “经世致用”之文567

二 顾炎武570

三 王夫之573

第二节 “风气还淳”之文575

一 侯方域575

二 魏禧578

三 汪琬580

第三章 盛世之文583

第一节 桐城之文584

一 方苞584

二 刘大?588

第二节 阳湖之文598

一 恽敬598

二 张惠言601

第三节 一代才人之文603

一 郑燮603

二 袁枚606

第四章 晚清易代之文610

第一节 所谓“伪体”之文610

一 龚自珍611

二 魏源613

第二节 桐城末流之文615

一 曾国藩616

二 林纾619

第二节 所谓“叫嚣”之文621

一 章炳麟621

二 梁启超624

1994《中国散文简史》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郭预衡著 1994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现代散文史(1993 PDF版)
中国现代散文史
1993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中国文学简史(1995年07月第1版 PDF版)
中国文学简史
1995年07月第1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文学简史( PDF版)
中国文学简史
辽宁教育学院函授部
中国文学简史(1982 PDF版)
中国文学简史
1982
中国文学简史(1980 PDF版)
中国文学简史
1980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中国散文写作史(1990 PDF版)
中国散文写作史
1990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中国散文发展史(1996 PDF版)
中国散文发展史
1996 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
中国文学简史(1995 PDF版)
中国文学简史
1995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西洋静物画(1986 PDF版)
西洋静物画
1986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文学简史(1980 PDF版)
中国文学简史
1980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中国当代散文史(1990 PDF版)
中国当代散文史
1990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中国现代散文史(1988 PDF版)
中国现代散文史
1988 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
中国散文史(1984 PDF版)
中国散文史
1984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中国散文史(1996 PDF版)
中国散文史
1996 北京:东方出版社
中国文学简史(1983 PDF版)
中国文学简史
1983 廊坊师专中文资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