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特大地震陕西抗震救灾志》求取 ⇩

序言1

凡例1

概述1

第一编地震灾害17

第一章汶川特大地震地质构造17

第一节 地质构造背景17

第二节 龙门山的大地构造位置18

第三节 汶川特大地震地表破裂带20

第四节 汶川特大地震发震构造模型22

第五节 汶川特大地震对汉中盆地相关构造的影响23

第二章汶川特大地震基本参数25

第一节 震中与宏观震中(运动学参数)25

第二节 震源机制(动力学参数)26

第三节 地震破裂过程26

第四节 汶川特大地震烈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布30

第五节 陕西境内地震烈度分布31

第三章汶川特大地震余震监测38

第一节 测震台网地震监测38

第二节 强震动台网地震监测44

第三节 前兆台网地震监测48

第四节 震后地震宏观现象调查51

第五节 余震活动趋势预测及信息发布54

第六节 余震活动的总体情况及在陕西的分布和影响55

第四章人员伤亡63

第一节 死亡63

第二节 受伤68

第五章房屋破坏69

第一节 城镇房屋破坏69

第二节 农村房屋破坏79

第六章基础设施破坏97

第一节 公路设施受损98

第二节 铁路系统受损104

第三节 民航系统受损105

第四节 通信系统受损106

第五节 邮政基础设施受损112

第六节 电力设施受损113

第七节 石油和天然气系统受损114

第八节 市政基础设施受损115

第九节 水利工程受损117

第七章工业破坏123

第一节 各市工业受损123

第二节 四个重灾县(区)工业受损128

第三节 陕西省国资委监管企业受损136

第四节 国防科技工业受损138

第八章农林牧渔业破坏140

第一节 农业受损140

第二节 畜牧业受损149

第三节 渔业受损157

第四节 林业受损159

第九章商业和服务业破坏161

第一节 商贸业受损161

第二节 金融业受损164

第三节 旅游业受损166

第十章社会事业设施破坏168

第一节 教育设施受损168

第二节 医疗卫生设施受损175

第三节 文化设施受损179

第四节 体育设施受损191

第五节 监测设施受损194

第六节 其他社会公益设施受损205

第十一章文物古迹破坏206

第一节 不可移动文物损坏206

第二节 馆藏可移动文物损坏212

第三节 文物保护建筑与设施受损212

第十二章次生灾害213

第一节 地质灾害213

第二节 环境污染227

第三节 其他次生灾害228

第二编抢险救灾229

第一章组织领导229

第一节 决策部署229

第二节 指挥机构240

第三节 指导指挥245

第二章救援力量266

第一节 地方救援力量266

第二节 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民兵预备役部队救援力量269

第三节 社会救援力量273

第三章抢救生命财产276

第一节 进入灾区276

第二节 抢救人员278

第三节 抢救财产283

第四节 紧急转移疏散受灾群众287

第四章抢修基础设施291

第一节 抢修交通设施291

第二节 抢修通信设施305

第三节 抢修电力设施312

第四节 抢修生活设施317

第五章防治次生灾害323

第一节 排查治理水电险情323

第二节 排除堰塞湖险情328

第三节 防治塌方、滑坡、泥石流330

第四节 转移处理危险物333

第五节 余震防御336

第六章抢险救灾保障340

第一节 抢救行动保障340

第二节 装备物资保障350

第三节 政治思想保障357

第三编医疗防疫373

第一章组织领导373

第一节 组织部署373

第二节 组织机构382

第三节 现场指挥382

第二章救援力量387

第一节 省内医疗防疫救援力量387

第二节 赴川、甘医疗防疫救援力量390

第三章医疗救治399

第一节 省内灾区伤病员救治399

第二节 四川、甘肃灾区伤病员救治407

第三节 转运及疏散伤病员423

第四节 接收救治四川转陕伤病员430

第五节 心理危机干预436

第四章卫生防疫441

第一节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41

第二节 食品和饮用水卫生安全管理448

第三节 环境卫生处理453

第四节 动物卫生免疫461

第五节 卫生防疫知识宣传及健康教育465

第六节 预防保健470

第七节 出入境卫生检疫471

第五章医疗服务恢复472

第一节 省内灾区医疗防疫服务恢复472

第二节 帮助四川灾区恢复医疗防疫服务473

第六章救援保障476

第一节 后勤保障476

第二节 制度保障479

第四编赈灾救济483

第一章赈济组织领导483

第一节 领导机构483

第二节 安排部署484

第三节 组织发动485

第二章灾区群众生活救助487

第一节 灾区基本生活需求487

第二节 生活救助488

第三节 受灾群众心理救助495

第三章灾区群众转移安置497

第一节 紧急转移497

第二节 灾民安置500

第四章灾区市场恢复508

第一节 灾区市场供应508

第二节 维护灾区市场秩序511

第三节 金融服务和保险理赔515

第五章灾区生活和公益配套设施恢复516

第一节 生活配套设施恢复516

第二节 公益设施恢复519

第六章灾区教育文化恢复520

第一节 恢复灾区教育520

第二节 恢复灾区文化生活523

第七章农业生产自救和以工代赈526

第一节 农业恢复目标526

第二节 农业恢复措施529

第三节 抢收抢种农作物532

第四节 以工代赈533

第五节 劳务输出534

第八章维护灾区公共安全535

第一节 治安管理535

第二节 消防安全管理538

第三节 交通管理540

第九章社会捐赠543

第一节 单位和部队捐赠活动544

第二节 各类团体捐赠活动552

第三节 受灾市捐赠活动560

第四节 非受灾市捐赠活动568

第十章志愿者赈灾活动572

第一节 团省委组织活动572

第二节 省妇联组织活动573

第三节 市、县组织活动575

第四节 志愿者自发活动580

第十一章赈济款物使用582

第一节 使用原则582

第二节 使用范围582

第三节 分配办法583

第四节 使用去向583

第十二章赈济监管587

第一节 省级纪检监察监督587

第二节 省级审计监督591

第三节 省级业务部门监管596

第四节 市县监管605

第五编恢复重建609

第一章决策部署609

第一节 指挥部署609

第二节 工作机构632

第三节 监督检查636

第二章法规政策与重建规划642

第一节 国家法规政策与重建规划642

第二节 地方法规政策642

第三节 重建规划648

第四节 资金筹措655

第三章城乡居民住房建设662

第一节 农村居民住房662

第二节 城镇居民住房667

第四章城镇体系建设670

第一节 城镇布局与重建670

第二节 市政公用设施671

第三节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风景名胜区681

第五章农村建设683

第一节 农村居民点基础设施建设683

第二节 农村基础设施687

第三节 贫困村重建和以工代赈项目697

第六章公共服务设施建设699

第一节 教育设施699

第二节 医疗卫生设施706

第三节 文化体育设施711

第四节 就业和社会保障设施714

第五节 社会管理设施719

第七章基础设施建设720

第一节 交通基础设施720

第二节 水利设施722

第三节 能源设施731

第八章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735

第一节 农业735

第二节 工业748

第三节 旅游业751

第九章灾区市场服务体系建设754

第一节 商品零售网络754

第二节 生活服务网络756

第三节 商贸批发体系758

第四节 物流配送体系760

第五节 屠宰加工体系760

第六节 粮食流通体系761

第十章防灾减灾体系建设763

第一节 监测预警设施和能力763

第二节 灾害风险治理771

第三节 应急指挥和救援救助体系775

第四节 综合防灾减灾776

第十一章生态修复与环境整治779

第一节 生态系统修复779

第二节 环境整治785

第三节 特殊保护区恢复791

第十二章土地利用794

第一节 重建用地保障794

第二节 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798

第十三章精神家园建设801

第一节 心理康复工程801

第二节 抢救修复文物804

第三节 民族精神弘扬工程809

第十四章对口支援和社会支持812

第一节 天津对口支援812

第二节 省内对口支援和结对帮扶819

第三节 社会支援832

第四节 军队支援839

第六编英模人物843

第一章英模事迹843

第一节 革命烈士传843

第二节 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事迹844

第三节 全国抗震救灾模范事迹852

第二章英模名录865

第一节 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和个人866

第二节 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913

大事记923

二○○八年923

二○○九年965

二○一○年974

二○一一年982

附录985

条例办法类985

方案规划类996

领导讲话类1011

工作文件类1030

艺文类1061

地震资料1102

参考文献1107

编后记1113

《汶川特大地震陕西抗震救灾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