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特大地震 阿坝州抗震救灾志 上》求取 ⇩

综述1

大事记5

2008年5

2009年40

2010年58

2011年80

专题记述90

灾区自救互救90

极重灾区人员搜救95

抢修生命通道102

阿坝监狱服刑人员“千里大转移”119

第一篇 灾情129

第一章震区地质构造129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130

一、自然环境130

二、地形地貌132

第二节 地质构造134

一、龙门山断裂带及其活动性134

二、龙门山断裂带深部构造背景137

三、汶川特大地震的发震构造138

第三节 震区历史地震140

一、活动背景145

二、震前区域地震活动146

三、发震断层的古地震150

第四节 震前监测151

一、地震观测151

二、前兆观测154

三、流动观测156

四、宏观异常现象157

第五节 震后观测165

一、地震观测165

二、地震速报169

三、前兆观测169

四、宏观异常现象170

第二章地震成因与影响187

第一节 地震成因187

一、基本参数187

二、破裂方式188

三、发震构造192

第二节 地震影响195

一、宏观烈度调查195

二、地震烈度197

三、地震峰值加速度204

第三节 地震地表破裂带208

一、地表状况209

二、地表主破裂带209

三、地表次级破裂带211

四、地表破裂带与烈度分布的关系213

五、沿地表破裂带震害严重214

第三章余震219

第一节 余震活动219

一、地震序列219

二、余震序列完整性228

三、余震精确定位与空间分布228

四、余震水平定位精度和空间展布229

五、余震深度分布特征和构造229

六、余震震源机制解230

七、Ms5.6 级以上强余震的震源机制和构造特性230

第二节 余震活动的趋势估计与判定232

一、汶川特大地震类型的强余震判定232

二、时空统计233

三、余震衰减过程234

第四章地震次生灾害235

第一节 地质灾害235

一、崩塌235

二、滑坡236

三、泥石流237

第二节 其他次生灾害237

一、堰塞湖237

二、地裂缝239

三、碎屑流241

四、滚石242

五、砂土液化245

第五章人员伤亡246

第一节 人员伤亡分布247

一、地理分布247

二、行业分布247

三、伤亡原因分析247

第二节 极重灾区248

一、汶川县248

二、茂县248

第三节 重灾区249

一、理县250

二、松潘250

三、黑水县250

四、小金县250

五、九寨沟县251

第四节 一般灾区251

一、金川县251

二、马尔康县251

三、若尔盖县252

四、红原县252

五、阿坝县252

六、壤塘县252

第六章房屋破坏253

第一节 极重灾区253

一、城镇房屋253

二、农村房屋256

第二节 重灾区257

一、城镇房屋257

二、农村房屋258

第三节 一般灾区260

一、城镇房屋260

二、农村房屋261

第七章党政军机关社会事业灾情263

第一节 党政军机关263

一、党委机关263

二、人大机关264

三、政府部门264

四、政协机关270

五、军事设施270

六、法院系统271

七、检察院系统272

八、公安系统272

九、司法系统272

十、监狱273

第二节 教育273

一、学前教育281

二、初等教育281

三、中等教育281

四、高等教育281

五、特殊教育281

六、职业技术教育281

第三节 医疗卫生281

一、各级医疗机构281

二、公共卫生机构283

三、卫生行政机构284

四、其他卫生机构285

第四节 文化、体育部门285

一、新闻出版机构285

二、广播电视机构286

三、电影放映机构287

四、公共文化服务机构287

五、文管考古机构287

六、其他文化事业机构288

七、体育288

第五节 科技289

一、地震监测机构289

二、气象观测机构290

三、水文观测机构290

四、环保相关设施291

五、科技机构292

第八章乡镇灾情293

第一节 极重灾区293

一、汶川县293

二、茂县297

第二节 重灾区301

一、理县301

二、松潘县304

三、黑水县306

四、小金县308

五、九寨沟县311

第三节 一般灾区313

一、金川县313

二、马尔康县316

三、红原县317

四、若尔盖县318

五、阿坝县318

第九章公共基础设施灾情319

第一节 交通319

一、国道319

二、省道324

三、县级公路325

四、客运场站331

五、乡村公路及主要机耕道336

第二节 通信337

一、有线通信337

二、移动通信338

第三节 邮政340

一、设备、财产损失340

二、营业损失341

第四节 电力342

一、水电站342

二、输变站和输电线路344

三、农村电力346

第五节 市政公用设施347

一、极重灾区347

二、重灾区348

三、一般灾区348

第六节 水利349

一、河堤349

二、渠道349

三、供水管道349

第十章工业灾情350

第一节 重工业350

一、冶金350

二、建材350

三、有色金属350

四、电子材料351

五、化工351

六、其他351

第二节 轻工业351

一、中药材加工351

二、食品饮料加工351

三、其他351

第十一章农业灾情353

第一节 种植业353

一、农田损毁353

二、粮食作物353

三、经济作物354

四、管理及技术服务机构354

第二节 农业设施354

一、提灌站354

二、农机具354

三、机耕道354

四、引水渠354

五、其他农业设施356

第三节 林业358

一、林地358

二、森林生态旅游资源359

三、森林资源受损359

四、其他360

第四节 畜牧业361

一、畜禽死亡361

二、设施损毁361

第十二章商业、服务业和建筑业灾情363

第一节 商贸业363

一、商品交易市场363

二、商品批发企业364

三、物流配送企业365

四、商品零售企业366

五、餐饮住宿企业368

六、外贸企业369

七、供销社369

八、其他服务业369

第二节 金融业371

一、银行业371

二、证券业372

三、保险业372

第三节 旅游业372

一、旅游资源372

二、旅游经济378

第四节 建筑业与地产业383

一、建筑业383

二、房地产业383

第十三章自然与文化遗产灾情384

第一节 文化遗产384

一、物质文化遗产384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393

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394

一、九寨沟风景区394

二、黄龙风景区395

三、四姑娘山风景区395

四、达古冰川风景区398

五、野生动物受损399

第十四章环境灾情400

第一节 环境质量400

一、自然生态环境400

二、水环境质量404

三、大气环境质量404

四、自然保护区及基础设施404

第二节 河道405

一、山地灾害影响405

二、崩塌、滑坡挤占河道406

三、泥石流淤积河道407

四、堰塞湖淤高河床408

五、工程建设与灾害点处置挤占河道409

六、多因素综合作用改变河道409

第三节 灾害污染隐患410

一、放射源410

二、污染隐患排查410

第二篇 抗震救灾412

第一章抢险救援412

第一节 组织领导412

一、决策部署412

二、应急机制418

三、指挥机构424

四、现场指挥431

第二节 救援力量439

一、阿坝州救援力量439

二、入州救援力量442

三、社会救援力量451

第三节 抢救生命456

一、自救互救456

二、部队救援475

三、重点抢救490

四、全面搜救510

五、搜救失事直升机518

第四节 抢救保护财产526

一、抢救财产526

二、保护文物530

三、保护珍稀野生动物533

第五节 抢修基础设施534

一、交通534

二、通信548

三、电力设施555

四、广播电视559

五、水利560

六、供水管网与特种设备562

第六节 防治次生灾害563

一、气象与测绘保障服务563

二、堰塞湖与水库排险566

三、防治地质灾害569

四、排除高危险情572

第七节 应急保障577

一、物资经费577

二、宣传与安全稳定587

第二章赈灾592

第一节 组织管理592

一、组织机构592

二、救助方案与保障措施601

三、法律法规616

第二节 灾区群众生活需求620

一、受灾群众基本生活需求620

二、应急期救助622

三、过渡期救助629

四、冬春生活救助632

五、受灾群众心理救助632

第三节 灾区群众转移安置634

一、应急期转移安置634

二、过渡期转移安置636

三、就业安置637

第四节 灾区公共社会事务637

一、灾区市场临时恢复637

二、生活和公益配套设施临时恢复652

三、灾区社会事务655

四、维护灾区公共安全658

五、灾区教育文化临时恢复660

第五节 农业生产自救和以工代赈672

一、抢收抢种农作物672

二、畜牧水产养殖业674

三、羌绣帮扶与劳务输出678

四、以工代赈与劳务帮扶679

第六节 社会赈灾680

一、社会赈灾发动与管理680

二、社会捐赠682

三、捐赠款物使用692

第七节 救灾资金和物资监管696

一、政府投入救助资金监管696

二、政府投入救灾物资监管702

三、社会捐赠救灾资金监管703

四、社会捐赠救灾物资监管704

第三章医疗救治与卫生防疫706

第一节 组织领导706

一、决策部署707

二、现场指挥712

第二节 医疗卫生救援力量716

一、州内救援队伍716

二、省内救援队伍718

三、全国及其他救援队伍719

第三节 医疗救治731

一、现场急救731

二、伤病员转运734

三、伤员救治736

四、伤员康复和返乡750

第四节 灾后卫生防疫753

一、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754

二、食品和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764

三、环境卫生监管769

四、爱国卫生运动784

五、妇幼保健786

六、灾后防疫效果评估788

第五节 灾后医疗卫生服务恢复791

一、汶川县791

二、茂县792

三、理县792

四、松潘县792

五、小金县793

六、黑水县793

第四章宣传报道与基层文化建设794

第一节 快速反应794

一、组织策划794

二、媒体运行796

三、第一时间报道801

第二节 重点报道804

一、新闻发布804

二、抗震救灾报道804

三、灾后重建宣传808

四、汶川地震周年宣传810

第三节 精神家园重建813

一、社会关爱工程813

二、弘扬抗震救灾精神820

三、援建队伍共建821

四、其他活动821

第四节重大主题活动822

一、重大祭奠纪念活动822

二、抗震救灾感恩致谢文艺演出822

三、文艺宣传展示823

第五节基层文化建设825

一、文化设施825

二、广电设施826

第三篇 灾后恢复重建828

第一章灾后恢复重建政策828

第一节 国家828

一、恢复重建条例828

二、恢复重建政策措施829

三、恢复重建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830

四、恢复重建总体规划830

第二节 四川省831

一、综合政策831

二、财税政策831

三、金融政策832

四、住房政策832

五、产业扶持政策832

六、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832

七、工商管理政策832

八、其他政策832

第三节 阿坝州833

一、对口支援实施方案833

二、就业和社会保险政策834

三、城镇住房重建工作实施方案834

四、交通项目实行代建制835

五、扶持工业企业灾后重建835

六、定点帮扶工业企业835

七、金融政策836

八、扩大内需836

九、城镇居民住房重建836

第四节 州级部门837

一、重建项目建材质量监管837

二、重建项目管理837

三、学校恢复重建837

第五节 贯彻落实情况837

一、财政837

二、税收837

三、金融838

四、住房839

五、产业扶持839

六、就业和社保等政策839

第二章灾后重建总体规划840

第一节 编制单位840

一、领导小组840

二、项目规划组840

三、对口支援工作841

第二节 规划要点842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842

二、重建目标842

三、主要任务843

四、保障措施847

第三节 规划实施847

一、年度计划总体安排848

二、中期调整849

三、重建中期评估853

第四节 重建规划进度856

一、第一阶段(截至2009年12月31日)856

二、第二阶段(截至2010年12月30日)859

三、第三阶段(截至2011年9月25日)862

第五节 建设成果865

一、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865

二、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868

三、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871

第三章专项规划875

第一节 城乡住房建设875

一、编制背景及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875

二、规划要点876

三、实施效果878

第二节 城镇体系恢复重建878

一、编制背景878

二、规划要点879

三、实施效果880

第三节 农村建设881

一、农业生产设施881

二、农村建设规划的编制882

第四节 公共服务883

一、民政883

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885

三、文化886

四、卫生886

五、广播电视888

六、市场服务体系889

第五节 基础设施890

一、交通890

二、水利892

第六节 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893

一、工业893

二、农业894

三、畜牧业895

四、文化产业897

五、旅游业898

第七节 自然灾害防御899

一、防震减灾899

二、地质灾害防治899

三、气象900

四、综合应急902

第八节 生态修复与土地利用903

一、生态修复903

二、土地利用903

第四章对口援建905

第一节 广东省援建汶川县905

一、对口援建方案906

二、对口援建项目和成果907

三、跟踪审计914

第二节 山西省援建茂县914

一、对口援建方案914

二、对口援建项目916

三、对口援建成果921

四、跟踪审计923

第三节湖南省援建理县924

一、对口援建方案924

二、对口援建项目925

三、对口援建成果927

四、跟踪审计929

第四节安徽省援建松潘县929

一、对口援建方案930

二、对口援建项目930

三、对口援建成果932

四、跟踪审计933

第五节吉林省援建黑水县933

一、对口援建万案933

二、对口援建项目935

三、对口援建成果937

四、跟踪审计938

第六节江西省援建小金县938

一、对口援建方案939

二、对口援建项目939

三、对口援建成果942

四、跟踪审计944

第七节眉山市援建九寨沟县944

一、对口援建方案944

二、对口援建项目945

三、对口援建成果945

第八节遂宁市援建金川县安宁乡945

一、对口援建方案945

二、对口援建项目948

三、对口援建成果948

第九节香港特别行政区协助卧龙自然保护区949

一、设计比选方案949

二、中国大熊猫研究中心项目949

三、办公和职工用房重建项目949

四、植被恢复项目950

第五章重建工程950

第一节 城镇居民住房951

一、重建951

二、维修加固951

第二节 乡村居民住房951

一、重建951

二、维修加固955

第三节 教育设施957

一、义务教育学校957

二、中等职业学校958

三、普通高中958

四、高等学校958

五、幼儿园958

六、其他教育事业单位958

第四节 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设施959

一、医疗卫生机构959

三、人口计生机构962

第五节 文化体育广电设施965

一、公共文化965

二、广播影视965

三、新闻出版966

四、体育966

第六节 公益事业设施968

一、社会福利968

二、社会救助970

三、优抚安置971

四、社区服务973

第七节 行政及基层组织办公设施974

一、就业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974

二、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975

三、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网络975

四、部队用房976

五、机关办公用房976

第八节 基础设施977

一、交通977

二、邮政和通信979

三、水利985

四、能源设施986

第九节 产业恢复986

一、农牧业986

二、工业989

三、旅游业994

第十节 文化遗产与文物抢救修复995

一、恢复重建项目995

二、文物抢救修复996

三、文物大转移997

第十一节 生态恢复997

一、植被997

二、生态保护998

三、水土流失治理998

第十二节 市场体系建设999

一、规划项目999

二、商业网点999

三、储备库1000

四、餐饮和住宿1001

第十三节 金融服务支持1001

一、银行1001

二、保险1004

三、证券1004

第十四节 重建工程监督检查1005

一、建立勾通协调机制1005

二、各部门齐抓共管1006

三、全方位动态监管1006

四、重点监督检查和常态监督检查1007

五、落实责任严肃查处1008

第四篇 英模谱1010

第一章抗震救灾英模1010

第一节 英烈1010

第二节 英模简介1034

一、全国抗震救灾模范1034

二、四川省抗震救灾模范1046

第三节 英模名录1065

一、国家级表彰1065

二、省部级表彰1066

三、厅局级表彰1081

四、中共阿坝州委、阿坝州人民政府表彰1106

五、部队表彰1113

第四节 英雄(先进)集体1113

一、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1113

二、四川省抗震救灾模范集体1124

三、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名录1130

第二章 灾后恢复重建及对口援建1151

第一节 灾后恢复重建先进个人1151

一、国家级表彰1151

二、省委、省政府表彰1154

第二节 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省(市)先进名录1170

一、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表彰1170

二、中共阿坝州委、阿坝州人民政府表彰1171

附录1174

一、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讲话1174

二、国务院文献1186

三、省人民政府及部门文件1234

四、阿坝州人民政府震前预案1273

五、中共阿坝州委、州人民政府及部门措施1288

六、《汶川特大地震阿坝州抗震救灾志》参编单位及人员1329

七、《汶川特大地震阿坝州抗震救灾志》照片提供单位1331

八、《汶川特大地震阿坝州抗震救灾志》照片摄影者1331

索引1332

后记1375

《汶川特大地震 阿坝州抗震救灾志 上》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阿坝州地方志办公室编 北京:方志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