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思想史 下册》求取 ⇩

第三编 科学社会主义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重大发展以及这一时期的机会主义思潮前言1

第十章 列宁在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和为夺取政权而斗争时期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贡献5

第一节 列宁早期在探索俄国革命道路中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阐述6

列宁在早期革命活动中所面临的任务6

对民粹主义的批判和对俄国革命道路的论述10

第二节 列宁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形成时期关于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18

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理论的形成18

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形成牢固的思想统一21

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有一个坚持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治纲领24

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必须用组织的物质统一来巩固思想的统一25

俄国社会民主党在1905年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29

第三节 关于帝国主义时代无产阶级政党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策略29

无产阶级应当而且能够成为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者30

实行武装起义、建立工农民主专政是取得资产阶级革命彻底胜利的唯一道路34

不停顿地将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37

第四节 帝国主义学说的创立和社会主义革命新理论的提出40

列宁创立帝国主义学说的过程40

帝国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44

关于社会主义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中获得胜利的理论48

俄国能够开始社会主义革命52

第五节 民族殖民地问题的理论56

民族殖民地问题理论的形成56

把民族区分为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是无产阶级政党民族纲领的中心问题59

第二节 关于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60

承认民族自决权是无产阶级政党解决民族殖民地问题的基本纲领62

第六节 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捍卫和发展63

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捍卫和发展65

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发展阶段和国家消亡问题的论述72

第十一章 列宁在俄国过渡时期的革命实践中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77

第一节 关于过渡时期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78

关于过渡时期的科学分析78

对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新贡献82

关于无产阶级政权建设和执政党建设的论述90

笫二节 关于落后国家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理论96

组织社会主义经济是过渡时期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96

新经济政策是落后国家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唯一正确的途径103

实现文化革命是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任务117

第三节 对俄国革命基本经验和对革命策略的阐述119

正确认识和对待俄国革命的基本经验119

无产阶级的极严格的纪律是布尔什维克成功的基本条件之一121

正确认识领袖、政党、阶级、群众问的相互关系123

对无产阶级革命策略的阐述125

第四节 民族殖民地理论的新发展130

进一步阐明把世界划分为两部分民族以及把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同民族解放斗争结合起来的思想130

世界革命的结局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占人口绝大多数的被压迫民族的革命斗争133

被压迫民族的解放道路135

第十二章 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社会主义理论139

第一节 关于苏联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140

苏联党内关于苏联一国能否建成社会主义的争论140

斯大林对苏联一国建成社会主义问题的探索142

斯大林对苏联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的系统论述145

第二节 关于国家工业化的论述149

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性149

国家工业化的中心和基础是发展重工业151

高速度发展工业是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和关键152

靠内部积累实现国家工业化153

要掌握科学技术和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155

第三节 关于农业集体化的论述157

农业集体化的必要性157

对农业集体经济的组织形式的探讨160

实现农业集体化必须坚持正确的阶级路线162

第四节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若干理论问题的探索165

对苏联社会主义社会特征的认识165

对苏联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矛盾问题的探索169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对社会主义社会理论的重要贡献176

第十三章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中期德意保匈美等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贡献184

第一节 卢森堡关于社会主义胜利的必然性和社会主义道路问题的论述185

光荣战斗的一生185

对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规律的阐述186

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189

关于社会主义道路问题的论述193

第二节 卡尔·李卜克内西对现代军国主义的论述198

对社会主义革命无限忠诚的一生198

对帝国主义时代军国主义的批判200

关于反军国主义斗争的策略204

为意大利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而奋斗终生206

第三节 葛兰西关于意大利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206

关于意大利的国家结构和革命战略问题的论述208

关于工农联盟和知识分子问题的论述210

关于党的组织建设问题的论述212

季米特洛夫关于革命统一战线的论述214

第四节 季米特洛夫、库恩·贝拉、福斯特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的论述214

库恩·贝拉关于匈牙利无产阶级专政历史经验的论述218

福斯特对“美国例外论”的批判和对美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222

第五节 布哈林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227

布哈林的生平和著作227

关于社会主义“民族类型”的思想228

关于“长入社会主义”的思想230

关于国民经济平衡发展的思想231

第十四章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中期的机会主义思潮235

第一节 伯恩施坦修正主义236

从正统马克思主义者到修正主义的主要代表236

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歪曲和攻击239

所谓“民主的社会主义”道路242

笫二节 考茨基主义245

从马克思主义者到机会主义者245

“超帝国主义论”247

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机会主义理论249

第三节 孟什维主义和社会革命党的思想体系253

孟什维主义253

社会革命党的思想体系258

第四节 托洛茨基和普列奥布拉任斯基的机会主义理论261

托洛茨基的“不断革命论”261

普列奥布拉任斯基的“社会主义原始积累规律”论267

无政府工团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269

第五节 无政府工团主义269

无政府工团主义在理论上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基本观点272

第四编 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前言277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282

第一节 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几种主要的非科学的社会主义思潮283

太平天国的农业社会主义283

康有为的大同思想285

孙中山的主观社会主义——民生主义290

无政府主义在中国的影响294

第二节 无政府主义和社会改良主义在中国的影响294

社会改良主义在中国的影响298

第三节 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302

俄国十月革命前中国思想界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零星介绍302

李大钊在传播科学社会主义中的贡献304

陈独秀在传播科学社会主义中的贡献309

五四运动以后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311

第十六章 毛泽东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314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及其历史发展315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中逐步形成的315

认清中国的国情是制定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基本出发点317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是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318

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最重要的特征318

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根本问题是对农民的领导320

正确处理同资产阶级的关系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一个重大问题322

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324

第三节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326

“城市中心论”不符合中国的国情326

“农村包围城市”理论的形成及其胜利328

第四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333

由共产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派别的统一战线是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之一333

长期的武装斗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形式337

加强共产党的建设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341

正确开展党内斗争344

第五节 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问题346

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区别和联系346

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理论的发展和完善349

第十七章 毛泽东在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问题上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351

第一节 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352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形成352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学说在中国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357

在逐步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同时逐步实现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党在过渡时期的基本任务360

关于中国农业合作化问题的论述364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问题的论述370

第十八章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及其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贡献375

第一节 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矛盾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最初探索376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矛盾的探索376

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381

第二节 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严重失误384

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384

经济工作中的“左”倾错误386

第三节 对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的再认识389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389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391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392

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不适合实际情况的固定观念和限制生产力发展的僵化模式394

第四节 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新探索394

在坚持国营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原则下,积极发展多种经济形式397

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398

把社会主义国营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开,正确处理国家机关同企业的关系400

有计划地发展社会义商品经济402

对外开放,扩大经济技术交流403

第五节 逐步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新时期的根本任务之一405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405

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407

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409

第六节 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到战略方针的高度409

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412

第七节 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党的建设问题414

努力把党建设成为善于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坚强核心414

坚持集体领导,反对和纠正个人专断415

正确进行党内斗争416

端正党的作风417

第八节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418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构想的形成418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和香港问题的解决420

《社会主义思想史 下册》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社会主义思想史  下(1987 PDF版)
社会主义思想史 下
1987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社会主义思想史纲(1998 PDF版)
社会主义思想史纲
1998
社会主义思想史 第二卷(1978年09月第1版 PDF版)
社会主义思想史 第二卷
1978年09月第1版
社会主义思想史  上册(1984 PDF版)
社会主义思想史 上册
1984
社会主义思想史(1949.08 PDF版)
社会主义思想史
1949.08 生活·读书·新知上海联合发行所
社会主义思想史  下(1987 PDF版)
社会主义思想史 下
1987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想史(1996 PDF版)
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想史
1996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史(1987 PDF版)
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史
1987 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简史(1993 PDF版)
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简史
1993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史纲(1998 PDF版)
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史纲
1998 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社会主义思想史(1949 PDF版)
社会主义思想史
1949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史(1980 PDF版)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史
1980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社会主义思想史(1949 PDF版)
社会主义思想史
1949 北京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社会主义思想史新论(1989 PDF版)
社会主义思想史新论
1989 北京:人民出版社
社会主义思想史纲(1990 PDF版)
社会主义思想史纲
1990 北京: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