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大潮中的中国女性》求取 ⇩

导言1

一、城镇女性2

(一)计划经济体制对女性就业的保护3

(二)就业难:改革向城镇女性提出的挑战4

二、农村女性6

(一)改革使农村女性社会劳动者的角色得到强化6

(二)“男工女耕”的分工使农村女性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他们的精神发展也得到了促进7

(三)大批农村女性实现了非农转移9

城镇篇14

第一部 就业14

一、就业机会增加,结构趋向合理14

(一)充分就业的追求目标14

(二)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使我国城镇女性就业机会增加,结构趋向合理15

(一)就业动机是衡量女性对妇女解放思想认同的尺度22

二、就业动机:高层级动机占有重要地位22

(二)关于中国城市女性就业动机的两个调查24

三、择业观29

(一)改革前,人们的择业意识不强,女性亦然29

(二)改革后,社会转型带来的单位分化构成了择业意识增强的客观基础30

(三)择业取向34

(四)择业的高期望值和自身的低素质37

四、企业劳动用工制度改革39

(一)企业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39

(二)企业用工制度的改革41

五、就业中的劣势群体45

(一)城市女性曾长期受到计划经济的保护45

(二)改革将计划经济保护下的城镇女性逐渐推向劳动力市场47

(三)大批女工下岗48

(四)用人单位拒收女性62

六、生育保障--一个由女性自己推动实施的改革举措71

(一)生育保障制度改革经历的三个阶段72

(二)几个理论问题73

(三)已经实施的几种方案75

七、双重角色紧张--女性走向社会的伴生物77

(一)职业女性双重角色紧张的状况77

(二)职业女性双重角色紧张的特点79

(三)改革给双重角色紧张带来的变化83

(四)出路88

八、“妇女回家论”:一种陷入误区的理论90

(一)在改革的大潮中,部分妇女回家已是不争的事实91

(三)妇女走向社会的过程是不可逆转的92

(二)同样不争的事实是,并非所有的妇女都返回到家庭,随着经济的发展,她们还会牢牢地呆在自己的岗位上92

(四)需要研究的问题94

第二部 女性文化96

九、女性形象96

(一)关于女强人的讨论97

(二)关于刘慧芳形象的讨论104

(三)关于女性雄化--温柔缺乏症的讨论110

(四)当代中国女性的温柔缺乏症120

第三部 婚姻与家庭127

十、择偶标准127

(一)改革前畸重政治条件127

(二)改革后的择偶标准130

十一、婚后居处140

(一)婚后居制是女性家庭地位的重要标志140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夫方居式的内涵发生了根本变化142

(三)婚后居处的变化143

十二、家庭结构145

十三、家庭权力结构149

(一) 平权式家庭:主流家庭权力结构模式149

(二) 缺席性女权家庭:另一种家庭权力结构模式151

十四、新的家庭角色期待155

(一)城市家庭功能的变化156

(二)家庭角色期待的变化157

(三)女性对新的角色期待的认同162

(四)另一种家庭角色关系:妻子的社会机会大于丈夫165

十五、离婚170

(一)离婚现象的认识价值170

(二)改革以来,离婚率在低水平上逐渐上升172

(三)离婚率上升的原因175

(四)离婚诉讼中女性原告多181

(五)离婚原因:逐渐趋近婚姻的本质183

农村篇208

第四部 作为劳动者的农村女性208

十六、农村改革概述208

十七、改革使农村女性社会角色得到强化212

(一)农村改革产生了强化农村女性社会角色的机制212

(二)常见的家庭分工模式218

十八、两个调查实例221

(一)南阳村221

(二)丁家沟226

(三)南阳村和丁家沟男女劳力经济身份的比较233

(一)概述236

十九、农村女性的非农转移236

(二)女性非农转移的形式及其状况241

(三)转移后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变化251

(四)离土又离乡的女农民工262

第五部 婚姻与家庭270

二十、择偶标准:由家庭取向转向个人取向270

(一)两个中部地区的调查271

(二)大城市郊区:华漕乡调查278

二十一、远嫁现象280

(一)远嫁的人数280

(二)远嫁现象大量发生的时间282

(三)远嫁女性的年龄结构283

(四)远嫁女性迁出地的经济特征283

(五)实现远嫁的途径284

(六)远嫁女的性活状况286

(七)远嫁机制的形成287

(八)远嫁的社会效应289

二十二、婚后居制与家庭结构类型291

(一)婚后居制291

(二)家庭结构类型:核心家庭占主流地位295

(三)女性家庭内权力的增加298

二十三、离婚302

(一)离婚观念302

(二)离婚事件中女方主动提出者居绝大多数306

(四)离婚原因308

(五)农村离婚女性的权益受损状况严重311

后记313

(三)离婚者的年龄结构370

1995《改革大潮中的中国女性》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改革大潮  下集(1996 PDF版)
改革大潮 下集
1996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改革大潮(下集)(1996年11月第1版 PDF版)
改革大潮(下集)
1996年11月第1版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改革大潮中的广东妇女观念(1996年12月第1版 PDF版)
改革大潮中的广东妇女观念
1996年12月第1版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改革大潮(上集)(1995年12月第1版 PDF版)
改革大潮(上集)
1995年12月第1版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改革大潮中的水电十四局( PDF版)
改革大潮中的水电十四局
共产党员在改革大潮中(1990 PDF版)
共产党员在改革大潮中
1990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改革大潮中的调查与思考(1993 PDF版)
改革大潮中的调查与思考
1993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改革潮  中国煤炭企业改革论丛(1996 PDF版)
改革潮 中国煤炭企业改革论丛
1996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湘中改革潮(1992 PDF版)
湘中改革潮
1992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改革大潮中的湖北农村(1989 PDF版)
改革大潮中的湖北农村
1989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改革大潮在中州(1995 PDF版)
改革大潮在中州
1995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改革潮中的大学生(1989 PDF版)
改革潮中的大学生
1989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改革大潮中的中国女性(1995 PDF版)
改革大潮中的中国女性
1995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改革中的贵州妇女(1985 PDF版)
改革中的贵州妇女
1985 贵州省妇女联合会
中华成语词海  速查卷(1994 PDF版)
中华成语词海 速查卷
1994 长春:长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