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大潮中的中国女性》
作者 | 孟宪范著 编者 |
---|---|
出版 | 未查询到或未知 |
参考页数 | |
出版时间 | 1995(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无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1999407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导言1
一、城镇女性2
(一)计划经济体制对女性就业的保护3
(二)就业难:改革向城镇女性提出的挑战4
二、农村女性6
(一)改革使农村女性社会劳动者的角色得到强化6
(二)“男工女耕”的分工使农村女性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他们的精神发展也得到了促进7
(三)大批农村女性实现了非农转移9
城镇篇14
第一部 就业14
一、就业机会增加,结构趋向合理14
(一)充分就业的追求目标14
(二)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使我国城镇女性就业机会增加,结构趋向合理15
(一)就业动机是衡量女性对妇女解放思想认同的尺度22
二、就业动机:高层级动机占有重要地位22
(二)关于中国城市女性就业动机的两个调查24
三、择业观29
(一)改革前,人们的择业意识不强,女性亦然29
(二)改革后,社会转型带来的单位分化构成了择业意识增强的客观基础30
(三)择业取向34
(四)择业的高期望值和自身的低素质37
四、企业劳动用工制度改革39
(一)企业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39
(二)企业用工制度的改革41
五、就业中的劣势群体45
(一)城市女性曾长期受到计划经济的保护45
(二)改革将计划经济保护下的城镇女性逐渐推向劳动力市场47
(三)大批女工下岗48
(四)用人单位拒收女性62
六、生育保障--一个由女性自己推动实施的改革举措71
(一)生育保障制度改革经历的三个阶段72
(二)几个理论问题73
(三)已经实施的几种方案75
七、双重角色紧张--女性走向社会的伴生物77
(一)职业女性双重角色紧张的状况77
(二)职业女性双重角色紧张的特点79
(三)改革给双重角色紧张带来的变化83
(四)出路88
八、“妇女回家论”:一种陷入误区的理论90
(一)在改革的大潮中,部分妇女回家已是不争的事实91
(三)妇女走向社会的过程是不可逆转的92
(二)同样不争的事实是,并非所有的妇女都返回到家庭,随着经济的发展,她们还会牢牢地呆在自己的岗位上92
(四)需要研究的问题94
第二部 女性文化96
九、女性形象96
(一)关于女强人的讨论97
(二)关于刘慧芳形象的讨论104
(三)关于女性雄化--温柔缺乏症的讨论110
(四)当代中国女性的温柔缺乏症120
第三部 婚姻与家庭127
十、择偶标准127
(一)改革前畸重政治条件127
(二)改革后的择偶标准130
十一、婚后居处140
(一)婚后居制是女性家庭地位的重要标志140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夫方居式的内涵发生了根本变化142
(三)婚后居处的变化143
十二、家庭结构145
十三、家庭权力结构149
(一) 平权式家庭:主流家庭权力结构模式149
(二) 缺席性女权家庭:另一种家庭权力结构模式151
十四、新的家庭角色期待155
(一)城市家庭功能的变化156
(二)家庭角色期待的变化157
(三)女性对新的角色期待的认同162
(四)另一种家庭角色关系:妻子的社会机会大于丈夫165
十五、离婚170
(一)离婚现象的认识价值170
(二)改革以来,离婚率在低水平上逐渐上升172
(三)离婚率上升的原因175
(四)离婚诉讼中女性原告多181
(五)离婚原因:逐渐趋近婚姻的本质183
农村篇208
第四部 作为劳动者的农村女性208
十六、农村改革概述208
十七、改革使农村女性社会角色得到强化212
(一)农村改革产生了强化农村女性社会角色的机制212
(二)常见的家庭分工模式218
十八、两个调查实例221
(一)南阳村221
(二)丁家沟226
(三)南阳村和丁家沟男女劳力经济身份的比较233
(一)概述236
十九、农村女性的非农转移236
(二)女性非农转移的形式及其状况241
(三)转移后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变化251
(四)离土又离乡的女农民工262
第五部 婚姻与家庭270
二十、择偶标准:由家庭取向转向个人取向270
(一)两个中部地区的调查271
(二)大城市郊区:华漕乡调查278
二十一、远嫁现象280
(一)远嫁的人数280
(二)远嫁现象大量发生的时间282
(三)远嫁女性的年龄结构283
(四)远嫁女性迁出地的经济特征283
(五)实现远嫁的途径284
(六)远嫁女的性活状况286
(七)远嫁机制的形成287
(八)远嫁的社会效应289
二十二、婚后居制与家庭结构类型291
(一)婚后居制291
(二)家庭结构类型:核心家庭占主流地位295
(三)女性家庭内权力的增加298
二十三、离婚302
(一)离婚观念302
(二)离婚事件中女方主动提出者居绝大多数306
(四)离婚原因308
(五)农村离婚女性的权益受损状况严重311
后记313
(三)离婚者的年龄结构370
1995《改革大潮中的中国女性》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改革大潮 下集
- 1996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
- 改革大潮(下集)
- 1996年11月第1版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
- 改革大潮中的广东妇女观念
- 1996年12月第1版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
- 改革大潮(上集)
- 1995年12月第1版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
- 共产党员在改革大潮中
- 1990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 改革大潮中的调查与思考
- 1993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 改革潮 中国煤炭企业改革论丛
- 1996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
- 湘中改革潮
- 1992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
- 改革大潮中的湖北农村
- 1989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
- 改革大潮在中州
- 1995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 改革潮中的大学生
- 1989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 改革大潮中的中国女性
- 1995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 改革中的贵州妇女
- 1985 贵州省妇女联合会
-
- 中华成语词海 速查卷
- 1994 长春:长春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