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沦陷时期文学史料》
作者 | 刘慧娟编著 编者 |
---|---|
出版 | 吉林人民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305 |
出版时间 | 没有确切时间的资料 目录预览 |
ISBN号 | 无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1993028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1931年1
九一八事变1
新闻出版界出现凋零2
萧军以“三郎”笔名走上文坛2
舒群以“黑人”笔名走上文坛3
东北沦陷文学的先驱——金剑啸5
方未艾于东北从文概况7
附录8
1932年10
溥仪就职,定年号为“大同”10
第一次新闻统治12
哈尔滨的“牵牛房”13
文艺副刊的兴起13
走上文坛的作家14
萧红14
王秋萤15
姜灵非17
田兵18
青榆19
附录20
1933年22
蜂拥而起的文艺社团22
冷雾社22
飘零社23
新社23
白光社24
星星剧团25
第一部文学专集——《跋涉》26
黑夜上空的一颗星——“夜哨”26
温佩筠与俄国文学30
乡土文学的开拓者——梁山丁31
左翼文艺工作组织者——罗烽33
东北文坛的哨兵——白朗35
塞克离开东北36
来自社会底层的林珏37
出现于东北文坛的金人38
初露文采的小松40
李文光以“星”的笔名走上文坛42
附录43
1934年44
溥仪登基,改年号为“康德”44
《盛京时报》刊载鲁迅得脑炎的一条谣言45
漠北文学青年会46
漪澜读书会47
《泰东日报》与文艺社团48
萧军谈“满洲文学的进路”50
《国际协报》创办“文艺”副刊50
《凤凰》51
《淑女之友》52
伪民政部通令禁止36种报刊输入东北53
舒群、萧军、萧红离开东北54
走上文坛的作家54
关沫南54
杨絮56
附录56
1935年58
溥仪首次访日58
哈尔滨口琴社58
《泰东日报》上出现的文艺社团60
平凡社60
关于“建设东北文坛”的一场论争61
《满洲帝国国民文库》61
《八月的乡村》62
《生死场》63
《斯民》64
《新青年》64
以“希望寄托”的诗人——成弦65
确立现实主义创作道路的陈隄67
引起文坛注意的文艺评论者——王孟素69
初露文坛的梅娘70
开始转向农村与现实创作的石军72
励行建与《风夜》74
接任《国际协报》副刊编辑的白痴74
开始新文学创作的小梅74
走上文坛的作家75
李克异75
信风76
吴瑛78
古丁79
附录80
1936年82
东北文坛开始走向萧条82
文艺社团83
田贲与L·S(鲁迅)文学研究社84
骆宾基出走85
金剑啸遇难87
姜椿芳离开东北88
在哈尔滨生活四年的陈涓89
外文回到东北90
走上文坛的作家90
疑迟90
张庆吉92
王光逖92
支援93
李乔93
安犀94
附录94
1937年96
“建国精神”96
日伪对文化的全面垄断96
流亡作家纪念金剑啸98
马克思主义的文学小组99
“乡土文学”论争99
“写印主义”论争100
《明明》101
陶明浚与《红楼梦别本》102
走上文坛的作家103
蓝苓103
附录104
1938年106
抗联文艺活动的发展106
抗联作家107
杨靖宇107
李兆麟109
周保中109
李延平110
冯志刚110
陈雷110
《诚岛文库》刊行111
《奋飞》111
《花月集》114
《蝙蝠》115
《一知半解集》115
《火光》116
《群像》116
《诗七首》117
《暴风雨》117
《我的意识》117
《刀丛集》118
《华文大阪每日》118
关沫南的《蹉跎》问世119
穆儒丐的《福昭创业记》120
杲杳与《口笛》121
第一部戏剧电影集《夜行集》出版124
走上文坛的作家125
李季风125
金音126
柯炬128
附录129
1939年131
话剧活动的滥觞131
文化“交流”活动133
作风刊行会135
诗歌刊行会137
《浮沉》137
《木筏》138
《未明集》138
《青色诗抄》138
文选刊行会140
文丛刊行会143
《两极》143
《山风》144
《第二代》144
《去故集》145
《大北风》146
《艺文志》147
《新满洲》148
女作家但娣正式从事文学创作149
附录151
1940年154
社会时事154
文化“交流”活动155
放送(广播)文艺的推行156
剧团哈尔滨157
文学作品159
《无花的蔷薇》159
《平沙》160
《小说家》160
海外文学161
《文选丛编》161
《诗季》162
《读书人连丛》162
被称为“鬼才”的刘爵青162
戈禾的短篇小说集《大凌河》问世164
田琅发表长篇小说《大地的波动》165
走上文坛的作家166
铁汉166
附录166
1941年171
社会时事171
出版界状况171
“艺文指导要纲”出笼172
“满洲文艺家协会”成立173
“满洲艺文联盟”结成176
骆驼文学丛书177
《天云集》177
《欧阳家的人们》177
《人和人们》178
《野葡萄》178
《竹林》178
《谭》178
《同心结》179
《老总短篇集》179
艺文志丛书179
《北归》179
《风雪集》179
学艺丛刊180
《落风嫂》180
《塞外梦》180
《燕》181
《乡怀》181
《船厂》181
文选小丛书181
《小工车》182
《泥沼》182
《我的意识》182
文学作品183
《沃土》183
《季季草》184
《杂感之感》184
文艺刊物184
《麒麟》184
《学艺》185
《满洲妇人》185
冷歌与《船厂》186
附录187
1942年191
伪满洲国“建国十周年”庆典191
为“大东亚圣战”摇旗呐喊191
“中满文艺交流”192
文艺作品193
《河流的底层》193
徐放诗集《南城草》出版194
田贲对时局文坛的批评194
萧红于香港病逝195
艾循被捕入狱196
罗绮被捕入狱197
走上文坛的作家198
鲁琪198
左蒂199
附录200
1943年203
社会时事203
为“决战文艺”鼓噪喧嚣203
电影界状况204
文艺作品205
《黄花集》205
《绿色的谷》205
《安荻和马华》206
《教群》207
《满洲作家论集》208
《满洲作家小说集》209
《焚桐集》209
《朝花集》209
《贝壳》210
《鱼》211
《星光文学丛书》211
文艺刊物211
《艺文志》211
《青年文化》212
《新潮》213
奉天图书馆旧籍整理完成213
也丽谈《我与小说》213
走上文坛的朱媞215
王则的处女作《烈女传》问世216
附录217
1944年218
“决战文艺”的哀声218
电影界状况220
《满洲新文学史料》220
新现实文艺丛书220
《乡愁》221
《苦瓜集》221
《草梗集》221
《猎人之家》222
《长吟集》222
大地文艺丛书222
《牧场》222
文艺作品223
《碗》223
《并欣集》223
《红樱桃》223
《大江》223
《鲁迅传》223
《苏懿贞和她的家族》223
《再恋曲》223
《离乡集》223
《结了冰的海》223
《蟹》223
《风雨》224
《新土地》224
《匡庐随笔》224
《无限之生与无限之旅》224
田贲入狱224
附录225
1945年227
社会时事227
电影界状况228
东北作家重见光明228
流亡作家重返故土230
延安成立东北文工团231
鲁迅逝世九周年纪念会232
《东北文学》创刊232
《东北日报》创刊233
文学作品234
《笋》234
《新生》234
《没有光的星》234
《面纱》234
《某小说家的手记》234
《时间》234
《入伍》234
《一坛血》234
《樱》235
东北沦陷时期最后一部小说集《灯笼》235
附录236
东北沦陷时期作家笔名录238
东北沦陷时期主要报刊及副刊目录244
东北沦陷时期部分作家作品目录251
参考资料301
编后305
《东北沦陷时期文学史料》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刘慧娟编著 吉林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中国抗战时期沦陷区文学史
- 1995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
- 沦陷时期的天津
- 1992
-
- 沦陷期中东北之金融
- 1945
-
- 香港沦陷史
- 1982 香港:广角镜出版社有限公司
-
- 东北沦陷十四年教育史料 第1辑
- 1989 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
- 东北沦陷十四年教育史料 第2辑
- 1993 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
- 东北沦陷时期作品选 绿色的谷
- 1987 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
-
- 东北沦陷十四年史研究
- 1991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
- 东北沦陷十四年大事编年
- 1990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
- 中国东北沦陷十四年史纲要
- 1991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 东北沦陷十四年史档案史料丛编 关东军文件集
- 1995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
- 九一八周年痛史 上 东北沦陷纪实
- 1932 九一八学社
-
- 东北沦陷时期作家:古丁作品选
- 1995 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
-
- 沦陷
- 1995 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