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 斯大林论科学社会主义 (全五册)》
作者 |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系编 编者 |
---|---|
出版 | 未查询到或未知 |
参考页数 | 3507 |
出版时间 | 没有确切时间的资料 目录预览 |
ISBN号 | 无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1941341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1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对象1
(1)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学说1
(2)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条件以及由此产生的一般目的的学说2
(3)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斗争的思想体系5
(4)科学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实际冲突在工人阶级头脑中观念的反映9
(5)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采取政治行动,实行无产阶级专政以过渡到废除阶级并和阶级一起废除国家的观点11
(6)马克思主义是世界各国工人运动的理论和纲领,是它的旗帜。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13
(1)科学社会主义要求人们把它当作科学看待,就是说,要求人们去研究它18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方法18
(2)唯物史观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是进行研究工作的指南20
(3)辩证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方法。唯物史观及其在阶级斗争中的应用,只有借助于辩证法才有可能25
(4)不能把马克思认为在一定条件下起作用的一些原理解释成绝对的东西30
(5)我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对包含着一连串互相衔接的阶段的那种发展过程的阐明,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32
(6)科学社会主义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社会主义者不能安然地躺在暖坑上咀嚼着这些现成的答案,而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向前推进35
(7)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37
(8)马克思认为理论符合于现实是理论的唯一标准。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40
(9)无产阶级政党领会了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就能率领全世界无产阶级走向胜利的共产主义革命41
(10)只有清晰的科学的理论分析才能在错综复杂的事实中指明正确的道路42
(11)要根据原著来研究科学理论,不要根据第二手材料来进行研究。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找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44
(12)要理智地、自觉地、有效地投身于革命,就必须学习。必须从亲身的经验中学习,从本身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47
(13)马克思主义在其生命途程中每走一步都得经过战斗。击退各种名目翻新的机会主义的猖狂进攻,理论就更生气蓬勃48
(14)在科学的入口处,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 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必需抛弃。 谁怕用功夫,谁就无法找到真理56
(三)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条件和思想来源57
(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经济条件是资本主义大工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57
(2)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政治条件是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对立及英、法、德三国无产阶级的独立政治运动60
(3)科学社会主义来源于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虽然他们的学说含有十分虚幻和空想的性质,但是,他们天才地预示了我们现在已经科学地证明了其正确性的无数真理64
(4)空想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的象征、表现和先声。空想社会主义的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78
(5)圣西门是最有天才的人物,他大力主张社会改革。圣西门的猜测是天才的猜测,但终究是猜测86
(6)傅立叶对资本主义社会作了非常尖锐、非常生动和非常明睿的批评。但他不主张废除私有制89
(7)欧文的空想共产主义是通过纯粹营业方式产生出来的,它始终保持着这种实践的性质。但他企图和平改造资本主义社会,从而使他的主张成了彻头彻尾的幻想97
(8)空想社会主义不能阐明资本主义制度下雇佣奴隶制度的本质,不能发现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不能找到能够成为新社会的创造者的社会力量103
(9)空想社会主义的意义是同历史发展成反比的。随着阶级斗争的发展,这种脱离和反对阶级斗争的幻想,便失去了一切实践价值和一切理论根据107
(四)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09
1.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109
(1)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发生矛盾,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109
(2)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才能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做自然历史过程。没有这种观点,就不会有社会科学121
(3)要解决生产的社会性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只有由社会公开地和直接地占有生产资料。当物质条件已经具备的时候,这种理想就成为历史的必然123
(4)马克思早已知道剩余价值是从哪里 产生 的,而且已经知道是怎样 产生 的,1847年的《哲学的贫困》和《雇佣劳动与资本》就是证明139
(5)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没有得到他们劳动产品的全部价值,而创造了剩余价值。科学社会主义就是从剩余价值的发现开始的,并以此为中心发展起来的145
(6)《资本论》是马克思整个一生科学研究的成果,它是工人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科学表述,它为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基础152
2.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155
(1)由于唯物主义历史观和通过剩余价值揭开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这两个伟大的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155
(2)工人阶级单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而社会主义学说则是由有产阶级中学识丰富的人即知识分子创造的哲学、历史和经济的理论中成长起来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163
(3)马克思主义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社会主义学说的继承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继承和发展170
(4)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反,它认为社会主义不是幻想家的臆造,而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并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必然胜利的结论171
(5)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反,它对资本主义制度作了科学的解释,它研究和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证明了资本主义制度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性175
(6)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反,它阐明了无产阶级的作用、任务和使命。无产阶级应首先起来同资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并在这个斗争中把一切被剥削的劳动者团结在自己的周围177
(7)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反,它阐明了阶级斗争的规律。只有通过阶级斗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离开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就是幼稚的幻想184
(8)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反,它不是臆造种种和平改造社会的计划,而是组织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经过无产阶级专政,用铁腕对付旧世界,才能获得胜利186
(9)《共产党宣言》对马克思主义作了完整的、系统的、至今仍然是最好的阐述。它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布最广的、最有国际性的作品,它是一切国家的千百万工人的共同纲领188
(五)《共产党宣言》中所批判的各种社会主义学说192
(1)马克思和恩格斯写《共产党宣言》时,社会主义还是资产阶级的运动,共产主义才是工人阶级的运动。当时的社会主义者没有提出生产资料公有的口号192
(2)在马克思以前,有封建的、资产阶级的、小资产阶级的或空想的社会主义或者由这些成份混合而成的社会主义。所有这些社会主义都完全站在真正的工人运动之外195
(3)封建社会主义是封建贵族假装关心无产阶级的利益来写作他们对资产阶级的控拆书。他们为了欺骗人民,常把无产阶级的乞食袋当作旗帜来挥舞,当人们在他们的臀部看到封建纹章时就大笑而散199
(4)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包括资产阶级经济学者、博爱主义者、人道主义者、五花八门的小改良家等,他们实质上既希望保全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同时又希望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祸害202
(5)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从小资产阶级立场替工人说话,使用小资产阶级尺度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他们企图恢复旧的工场手工业的行会制度与农村宗法经济。这种社会主义是反动的、空想的206
(6)魏特林的共产主义学说是无产阶级巨人的童鞋。他把共产主义归结为早期基督教,他那配有在地上建成天堂的现成药方的共产主义是空想的平均共产主义211
(7) 真正的 社会主义代表德国小市民的利益,它宣布自己不偏不倚地超越一切阶级斗争,鼓吹以人道、博爱为基础的共产主义。 真正的 社会主义是保护德国现存秩序这个泥坑的一道围墙,它从头到脚都是反动的217
(8)蒲鲁东社会主义既迷恋于大资产阶级的豪华,又同情人民的苦难;他希望凌驾于资产者和无产者之上。它要求实现不要任何政权各人只管自己的无政府主义239
(9)蒲鲁东厌恶工业革命,想返回到旧的手工业劳动上去;他要求把大田庄分割为细小农户;希望有一个小资产者 永恒公平 的世界257
二、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271
(一)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基本理论271
1.阶级斗争理论的意义271
(1)阶级斗争理论是社会科学取得的巨大成就,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问题之一。这个理论是了解全部阶级社会历史的一条指导性线索和钥匙271
(2)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产阶级社会的过渡277
(3)否认阶级斗争是政治上最恶劣的伪善,忘记阶级斗争就是倒向资产阶级,反对劳动者。资产阶级 希望 限制阶级斗争,磨钝它的锋芒278
2.阶级和阶级的产生280
(1)阶级就是在社会生产体系中地位不同的一些人的集团280
(2)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社会的分工产生了社会大分裂,即分裂为两个阶级:剥削者和被剥削者285
(3)阶级关系是一定 历史运动 的产物。阶级之间迄今为止的一切历史对立都可以从相对不发展的劳动生产率中得到说明291
(4)阶级的消灭是以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和生产的高度发展为前提,为了完全消灭阶级,就要废除任何生产资料私有制296
3.阶级斗争及其历史作用298
(1)阶级斗争就是一部分人反对另一部分人的斗争,就是被压迫群众反对特权压迫者的斗争,就是无产者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298
(2)以往的全部历史,除原始状态以外,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但古代的阶级斗争同现代的阶级斗争在物质经济条件方面有根本的区别299
(3)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斗争的直接目的是政治权力。阶级划分是政治派别划分的基础,阶级斗争是政治变革的基础307
(4)同阶级的起源和发展是由于经济的原因一样,阶级之间的斗争,也是为了经济利益而进行的。无产者和有产者利益的对立给阶级斗争的科学理解提供了内容310
(5)阶级斗争总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伟大动力,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是现代社会变革的巨大杠杆314
(二)资产阶级及其灭亡的历史必然性320
1.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320
《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 斯大林论科学社会主义 (全五册)》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 斯大林论社会主义思想史
- 1988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 斯大林 论共产主义社会
- 1958年08月第1版 人民出版社
-
- 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 斯大林论社会主义文明
- 1982年09月第1版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社会主义分配
- 1977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 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 斯大林论空想社会主义 初稿
- 1977 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
-
- 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 斯大林论科学社会主义 第2卷
- 1988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 斯大林 论社会主义文明
- 1982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