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鲟鱼类生物学及人工繁殖研究》求取 ⇩

目 录1

绪论1

第一节鲟鱼类概述1

一、鲟鱼类的一般性状1

二、鲟鱼类分类概况2

三、我国鲟鱼类简介3

第二节研究长江鲟鱼类的意义4

一、长江鲟鱼类地理分布的论据5

第三节长江鲟鱼类的地理分布5

二、长江鲟科鱼类的地理分布6

三、长江白鲟科鱼类的地理分布7

第四节我国古代文献中有关鲟鱼类的记述9

一、对鲟鱼类名称和形态特征的记述9

二、对鲟鱼类生活习性和分布的记述12

三、对鲟鱼类经济利用和捕捞方法的记述13

第五节近代对长江鲟鱼类的调查研究14

一、对长江鲟属鱼类的调查研究14

一、种名问题的由来15

第六节对长江中两种鲟属鱼类种名的探讨15

二、对长江白鲟的调查研究15

二、中华鲟的种名问题18

三、达氏鲟的种名问题19

四、沙腊子(地方名)的种名问题19

第七节长江捕鲟业概况和展望23

一、长江鲟鱼资源和捕鲟业概况23

二、鲟鱼的增殖措施及利用27

三、对中华鲟养殖的展望28

第一节外部形态32

第一篇 中 华鲟32

第一章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32

第二节皮肤33

第三节骨胳系统34

一、脑颅34

二、咽颅36

三、脊柱和肋骨37

四、附肢骨胳38

一、消化道40

第四节消化系统40

二、消化腺41

三、系膜42

第五节呼吸系统42

一、鳃盖与鳃室42

二、鳃42

三、鳃耙43

四、鳔43

第六节循环系统43

一、心脏43

二、动脉44

三、静脉46

四、脾47

第七节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47

一、神经系统47

二、感觉器官50

第八节泌尿生殖系统51

二、雌性泌尿器官52

一、雌性生殖器官52

三、雄性生殖器官53

四、雄性泌尿器官53

五、头肾53

第二章种群结构54

第一节可量性状的统计分析和比较54

一、全长组成54

二、体长组成55

三、体重组成56

四、体高和头长组成57

五、可量性状的统计比较58

第二节可数性状的统计分析和比较59

一、鳃耙数59

二、背鳍条数和臀鳍条数60

三、骨板数61

四、可数性状的统计比较61

第三节比例性状的统计分析与比较64

一、体长的增长与比例性状的差异64

二、不同江段比例性状的差异66

一、头部背骨板67

第四节种群的主要形态结构特征67

二、鳃耙的结构和形态68

三、骨板间皮肤粗糙度69

四、体色69

第三章年龄和生长70

第一节年龄材料及其加工处理70

第二节年轮鉴定特征71

第三节年龄和体长组成分布73

一、各龄组的平均体长、体重及年增长量76

第四节 生长76

二、年层的轮长与体长、体长与体重的相关回归77

三、体长增长、生长比速、生长指标及生长常数79

第四章食性、洄游习性和分布82

第一节食性82

第二节洄游习性和分布85

一、洄游习性85

二、分布88

第一节繁殖生物学90

一、繁殖习性概述90

第五章天然繁殖90

二、性周期91

三、生殖群体和性比92

四、性腺分期92

五、成熟系数的周期变化93

六、怀卵量94

七、最小性成熟个体95

第二节产场分布95

一、金沙江和长江上游自然地理概况95

二、主要产场分布96

三、产场的上下限97

第三节产场概述和产场条件98

一、产场概述98

二、产场条件102

第四节产卵条件102

一、产卵条件概述104

二、产卵时水温的变动105

三、产卵时水位的变动105

四、产卵时含沙量的变动105

二、水文因素对产卵季节和日期的影响106

第五节产卵条件与产期、产场的关系106

一、“退秋”水在产卵中的作用106

三、水位对产场位置的影响108

四、水质在产卵条件中的作用109

第六节天然孵化和鲟卵的敌害109

第七节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110

一、胚胎发育110

二、胚后发育112

一、渔具沿革114

第一节捕鲟工具沿革和常用捕鲟工具114

第六章亲鲟捕捞114

二、常用捕鲟工具115

第二节三层刺网捕鲟试验和改进意见117

一、网具118

二、试验情况119

三、改进意见120

三、亲鲟的选择123

一、亲鲟来源及其性腺发育123

二、亲鲟雌雄鉴别123

第一节人工催产与采卵授精123

第七章人工繁殖123

四、亲鲟的暂养——拴养124

五、催产注射124

六、催产效应及采卵授精126

七、催产试验比较127

第二节精液离体保存131

一、精液的采集131

二、精子的形态及活力观察131

三、精液的保存133

四、精原液低温保存后的受精试验137

第三节人工孵化137

一、孵化条件137

二、人工孵化方法138

三、人工孵化的对比试验139

第八章仔、幼鱼人工培育141

第一节仔、幼鱼生物学141

一、发育阶段的划分141

二、各发育阶段的发育概况141

三、消化系统的发育过程145

四、食性分析150

五、生态生理特性154

第二节仔鱼护养156

一、仔鱼护养的重要性156

二、仔鱼护养池157

三、水体环境因素与仔鱼护养的关系158

四、仔鱼护养的管理措施158

五、仔鱼成长度与成活率159

第三节幼鱼培育160

一、不同培育方式的优缺点160

二、流水培育160

三、静水培育162

四、鱼池环境因素对幼鱼培育的影响164

第四节仔、幼鱼的运输165

一、尼龙袋运输165

第五节塘库移养试验166

一、影响移养成活的因素166

三、鱼桶运输166

二、帆布篓运输166

二、不同水体对移养生长量的影响167

第六节仔、幼鱼活饵料的培养170

一、水生寡毛类的培养170

二、枝角类的培养173

第二篇达氏鲟176

第九章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176

第一节外部形态176

一、头部176

二、躯干部和尾部177

三、鳍178

四、皮肤178

第二节 骨胳系统179

一、外骨胳179

二、内骨胳181

第三节 肌肉系统187

一、头部肌肉187

二、躯干部肌肉191

三、附肢肌肉192

一、消化道194

第四节 消化系统194

二、消化腺195

三、系膜196

第五节呼吸系统196

一、鳃盖与鳃室196

二、鳃196

三、鳃耙197

四、鳔197

第六节循环系统197

一、心脏197

二、动脉198

三、静脉199

四、脾200

第七节神经系统及感觉器官200

一、神经系统200

二、感觉器官202

第八节尿殖系统204

一、生殖器官204

二、泌尿器官206

三、体重组成207

二、体长组成207

第十章种群结构207

一、全长组成207

第一节可量性状的统计分析和比较207

四、体高和头长组成209

五、可量性状的统计比较209

第二节可数性状的统计分析和比较210

一、耙鳃数210

二、背鳍条数和臀鳍条数211

三、骨板数211

四、可数性状的统计比较211

第三节比例性状的统计分析和比较213

一、体长的增长与比例性状的差异213

二、两种鲟属鱼类种间比例性状比较216

第四节群体的主要形态结构特征和种群检索217

一、头部背骨板217

二、鳃耙的结构和形态217

五、两种鲟属鱼类种群特点的比较和检索218

三、骨板间皮肤粗糙度218

四、体色218

第十一章年龄和生长220

第一节年龄鉴定和年龄组成220

一、年龄材料选择及鉴定方法220

二、年龄组成221

第二节生长222

一、各龄组的平均体长、体重及年增长量222

二、年层的轮长与体长、体长与体重的相关回归223

三、生长推算及反李氏现象224

四、各龄组的生长情况和比较226

第十二章食性、洄游习性和分布228

第一节食性228

第二节洄游习性租分布230

一、洄游习性230

二、分布231

第十三章繁殖232

第一节天然繁殖232

一、天然繁殖生物学概述232

二、繁殖季节和产场分布233

第二节人工催产和孵化235

一、人工拴养催产236

二、人工孵化237

第三节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238

一、胚胎发育238

二、胚后发育241

第四节仔鱼护养和鱼种培育242

一、仔鱼护养242

二、鱼种强化培育242

一、受试亲鲟概况243

第五节池养鲟的人工催产和精子活力观察243

二、试验池及其水环境244

三、亲鲟的饲养管理及生长情况244

四、催产措施及效果245

五、精子活力观察246

第三篇 白 鲟250

第十四章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250

第一节外部形态250

一、头骨251

第二节骨胳系统251

二、脊柱253

三、附肢骨胳254

第三节消化系统255

一、消化道255

二、消化腺256

三、系膜256

一、心脏257

第五节循环系统257

二、鳔257

一、鳃257

第四节呼吸系统257

二、动脉258

二、静脉259

四、脾脏260

第六节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260

一、脑260

一、泌尿器官261

第七节泌尿生殖系统261

三、感觉器官261

二、脑神经261

二、雌性生殖器官262

三、雄性生殖器官263

第十五章生态习性概要264

第一节食性、洄游习性和分布264

一、食性264

二、洄游习性和分布264

第二节年龄鉴定265

一、繁殖习性266

第三节繁殖习性和渔业利用266

二、渔业利用267

专 论对中华鲟繁殖、发育及洄游问题的研讨268

一、繁殖268

二、胚胎及胚后发育272

三、洄游275

四、讨论与总结277

主要参考文献282

1988《长江鲟鱼类生物学及人工繁殖研究》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四川省长江水产资源调查组著 1988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