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的安全》求取 ⇩

目录1

第一章 安全问题的历史1

1.1 安全问题的起源1

1.2 安全问题重要性的提高2

1.2.1 产生安全问题的背景2

1.2.2 联邦服务局(General Service Admiaistration)安全标准(Federal Standard)的诞生4

1.2.3 交通安全法的确立7

1.3 安全法规的变迁11

1.3.1 美国汽车安全标准第208项11

1.3.2 美国汽车安全标准第215项15

1.4 汽车性能和安全性的改进17

1.5 今后的动向21

第二章 汽车安全概述24

2.1 汽车的安全性24

2.1.1 汽车交通和安全的现状24

2.1.2 交通事故调查25

2.1.3 汽车交通的安全对策28

2.2 汽车的安全设计37

2.2.1 安全目标的设立37

2.2.2 碰撞时的安全性38

2.2.3 事故预防性能43

2.2.4 火灾的防止及脱险46

2.2.5 总体布置和造形46

第三章 汽车事故及其分析49

3.1 汽车事故的现状49

3.1.1 交通事故的逐年变化49

3.1.2 各类事故的发生状况51

3.1.3 各车种的事故发生状况52

3.1.5 各时间带的事故发生状况55

3.1.4 每月的事故发生状况55

3.1.6 驾驶员的年龄和事故56

3.1.7 高速公路上的事故56

3.1.8 行人事故57

3.1.9 汽车事故的急救体制58

3.2 汽车事故的分析64

3.2.1 碰撞的力学64

3.2.2 汽车事故的模型试验68

3.2.3 事故调查的注意事项69

3.2.4 立体照相机69

4.2 美国及加拿大的安全法规73

4.2.1 汽车立法前的历史情况73

第四章 安全性的社会背景和安全法规73

4.1 法规概论73

4.2.2 美国安全基本法概述75

4.2.3 根据基本法制定的美国运输部命令(行政手续法)77

4.2.4 美国与安全法规有关的组织和特点81

4.2.5 美国汽车安全标准(FMVSS)的现状82

4.2.6 FMVSS的长期计划82

4.2.7 加拿大的安全基本法84

4.2.8 加拿大汽车安全标准(CMVSS)的特点84

4.2.9 FMVSS和CMVSS的实施效果85

4.3.1 概述86

4.3 欧洲的法规和认证86

4.3.2 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基本法87

4.3.3 EEC的组成和法规制订程序92

4.3.4 EEC统一法规、认证的课题95

4.3.5 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ECE,Economic Commission for Europe)规则的基本法98

4.3.6 ECE规则的现状和今后的动向98

4.3.7 欧洲各国的法规制度99

4.4 澳大利亚的法规105

4.4.1 概要105

4.4.2 澳大利亚设计规则(ADR)的构成内容108

4.5.2 道路运输车辆法(1951年6月1日公布)111

4.5.1 与交通安全有关的法规111

4.4.3 ADR的认证111

4.5 日本的安全规则111

4.5.3 道路运输车辆的安全标准113

4.6 各国主要法规比较117

4.6.1 现行的MVSS一览表117

4.6.2 现行的ADR一览表119

4.6.3 欧洲统一法规(ECE和EEC)一览表122

4.6.4 制动器(四轮车)124

4.6.5 安全带着用义务一览表132

4.6.6 安全带固定装置(四轮车)136

4.6.7 安全带(四轮车)144

4.6.8 燃料防漏(四轮车)164

资料168

第五章 预防事故的对策176

5.1 概述176

5.1.1 保证交通安全的方法176

5.1.2 交通事故对策的经济性178

5.2 对人的对策180

5.2.1 对驾驶员的管理181

5.2.2 交通安全教育185

5.2.3 交通指导和交通管理188

5.3.1 道路构造189

5.3 环境方面的对策189

5.3.2 安全设施191

5.3.3 交通规则193

5.3.4 环境对策的效果194

5.4 汽车方面的对策197

5.4.1 视觉认别性能197

5.4.2 制动器204

5.4.3 轮胎214

5.4.4 操纵稳定性219

5.4.5 其他对策223

6.1 撞车的模拟233

第六章 撞车时的安全对策233

6.2 车体构造240

6.2.1 构造分析240

6.2.2 车体构造243

6.2.3 火灾对策254

6.3 乘员保护装置256

6.3.1 座椅安全带257

6.3.2 气垫269

6.3.3 转向器277

6.3.4 座椅和安全枕278

6.3.5 安全玻璃280

6.3.6 内饰283

6.4 对行人的安全对策283

第七章 与安全有关的人的因素293

7.1 驾驶员的心理和生理因素293

7.1.1 行动特性295

7.1.2 性格特征及心理特性297

7.1.3 驾驶适应性299

7.1.4 注意力302

7.1.5 视力307

7.1.6 视野316

7.1.7 色彩感觉317

7.1.8 眼睛的适应性和眩目318

7.1.9 知觉-反应时间320

7.1.10 驾驶作业和疲劳323

7.1.11 饮酒和驾驶328

7.1.12 生病和药物的服用329

7.2 仿生学329

7.2.1 概要329

7.2.2 撞车伤害331

7.2.3 人体的耐冲击性和伤害标准341

7.2.4 结束语352

第八章 安全性能的试验方法359

8.1 实车撞车试验360

8.1.1 固定壁撞车试验361

8.1.2 可动壁撞车试验364

8.1.3 车对车撞车试验367

8.1.4 翻车试验372

8.2 台车冲击试验375

8.2.1 台车冲击试验的种类376

8.2.2 乘员保护性能试验380

8.2.3 安全带冲击试验382

8.2.4 座椅冲击试验383

8.3 台架冲击试验384

8.3.1 头部冲击试验384

8.3.2 胸部冲击试验387

8.3.3 车室外后视镜冲击缓和性能试验388

8.3.4 摆式冲击试验389

8.4 静态强度试验391

8.4.1 侧门强度试验392

8.4.2 门锁及门铰链的强度试验393

8.4.3 车顶强度试验394

8.4.4 座椅安全带固定装置强度试验395

8.4.6 座椅强度试验398

8.4.5 座椅安全带强度试验398

8.4.7 安全枕强度试验399

8.5 测量仪器401

8.5.1 冲击用模拟人401

8.5.2 电气测量仪器405

8.5.3 高速摄影及胶片分析407

第九章 安全试验车(ESV)421

9.1 ESV计划和规范421

9.1.1 ESV计划概述421

9.1.2 ESV的规范424

9.2.1 日本的ESV425

9.2 各公司的ESV425

9.2.2 美国的ESV438

9.2.3 联邦德国的ESV454

9.2.4 其他国家的ESV463

9.2.5 各公司ESV的一览表470

9.2.6 对各公司ESV的评价和存在的问题470

9.3 安全研究车(RSV)473

9.3.1 RSV计划的概要473

9.3.2 RSV的内容474

汽车安全年谱(1926年~1979年)506

与国际单位制的换算表525

英文缩写词对照表527

1988《汽车的安全》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日)佐藤武主编;吴关昌,陈倩译 1988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汽车速度与安全(1991 PDF版)
汽车速度与安全
1991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汽车的安全运行——36年见闻之车祸(1985.12 PDF版)
汽车的安全运行——36年见闻之车祸
1985.12 机械工业出版社
汽车的夜间行驶安全(1990 PDF版)
汽车的夜间行驶安全
1990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汽车的安全运行  36年见闻之车祸(1985 PDF版)
汽车的安全运行 36年见闻之车祸
1985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汽车安全检测指南(1994 PDF版)
汽车安全检测指南
1994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汽车安全技术概论(1999 PDF版)
汽车安全技术概论
1999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现代汽车安全(1998 PDF版)
现代汽车安全
1998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汽车驾驶与安全(1997 PDF版)
汽车驾驶与安全
1997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汽车交通安全(1991.06 PDF版)
汽车交通安全
1991.06 北京市:人民交通出版社
汽车安全行车教程(1998 PDF版)
汽车安全行车教程
1998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汽车交通安全  汽车驾驶和汽车维修专业用(1991 PDF版)
汽车交通安全 汽车驾驶和汽车维修专业用
1991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家庭博士(1992 PDF版)
家庭博士
1992 大连:大连出版社
汽车安全驾驶技术(1998 PDF版)
汽车安全驾驶技术
1998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汽车安全驾驶与维修  小型汽车(1997 PDF版)
汽车安全驾驶与维修 小型汽车
1997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汽车安全驾驶与安全管理800问(1995 PDF版)
汽车安全驾驶与安全管理800问
1995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