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政治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求取 ⇩

目 录3

考试大纲3

第一编 政治学理论3

第一章 政治与政治学3

第二章 国家4

第三章 政党6

第四章 政治团体7

第五章 政治统治8

第六章 政治管理9

第七章 政治参与10

第八章 政治文化12

第九章 政治民主13

第二编 科学社会主义15

第一章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与发展15

第二章 无产阶级革命16

第三章 无产阶级专政17

第四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与制度19

第五章 实践中的科学社会主义20

第三编 中国共产党党史22

第一章 中国革命与毛泽东思想22

第二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邓小平理论25

第四编 行政管理学28

第一章 导论28

第二章 行政组织与行政领导29

第三章 人事行政与公务员制度31

第四章 行政决策与行政效率33

第五编 国际政治36

第一章 导论36

第二章 国际政治中的国家行为主体37

第三章 国际政治中的国际组织与跨国公司39

第四章 外交政策40

第五章 国际政治环境及其发展趋势41

第一章 政治与政治学47

一、政治的含义47

第一节 政治47

第一编 政治学理论47

复习指南47

二、政治的社会地位49

第二节 政治学51

一、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51

二、政治学的历史发展54

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57

第二章 国家61

第一节 国家的含义61

一、国家的含义61

二、国家权力63

三、国家职能65

一、国家历史类型的含义及更替66

第二节 国家的历史类型66

二、国家的基本类型67

第三节 国家的形式71

一、国家形式的含义及其基本内容71

二、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政体72

三、国家结构形式75

第四节 国家机构79

一、国家机构的含义和设置原则79

二、主要国家机构82

第三章 政党85

第一节 政党85

一、政党的含义85

二、政党的类型87

三、政党的作用89

第二节 政党制度90

一、政党制度的含义90

二、政党制度的类型91

第四章 政治团体95

第一节 政治团体的含义95

一、政治团体的含义95

二、政治团体的特征96

第二节 政治团体的类型98

一、政治团体的分类98

二、资本主义国家的压力集团99

三、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团体100

一、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团体的作用103

第三节 政治团体的作用103

二、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团体的作用104

第五章 政治统治106

第一节 政治统治的含义和特征106

一、政治统治的本质106

二、政治统治的特征107

第二节 政治统治的基础108

一、政治统治的权力基础108

二、政治统治的社会职能基础108

三、政治统治的心理基础109

一、政治统治的基本类型110

第三节 政治统治的类型和方式110

二、政治统治的主要方式112

第六章 政治管理113

第一节 政治管理的含义113

一、政治管理的定义113

二、政治管理与政治统治的关系114

第二节 政治管理的基本类型115

一、传统政治管理116

二、现代政治管理118

第三节 政治管理的方式和作用119

一、政治管理的行为方式119

二、政治管理的地位和作用122

第一节 政治参与的含义124

一、政治参与的含义和特征124

第七章 政治参与124

二、政治参与的历史类型125

第二节 政治参与的方式和条件127

一、政治参与的方式127

二、政治参与的主要制约因素129

第三节 政治参与的作用和发展方向131

一、政治参与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131

二、政治参与的社会作用132

三、政治参与的发展方向133

一、政治文化的含义135

第八章 政治文化135

第一节 政治文化的含义与作用135

二、政治文化的特点136

三、政治文化的作用137

第二节 政治文化的类型与结构138

一、政治文化的类型138

二、政治文化的结构140

第三节 政治社会化143

一、政治社会化的含义与特点143

二、政治社会化的媒介与影响因素144

三、政治社会化的类型与作用147

一、政治民主的定义152

第九章 政治民主152

第一节 政治民主的含义152

二、政治民主的基本特征153

第二节 政治民主的类型154

一、前资本主义社会的民主154

二、资本主义民主155

三、社会主义民主156

第三节 政治民主的社会政治作用157

一、资本主义民主的社会政治作用157

二、社会主义民主的社会政治作用158

第四节 政治民主的发展159

一、政治民主发展的影响因素159

二、政治民主发展的途径161

第二编 科学社会主义163

第一章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与发展163

第一节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163

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163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渊源165

三、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67

第二节 科学社会主义的丰富与发展168

一、《共产党宣言》之后时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168

二、列宁、斯大林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贡献169

三、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170

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主题171

第三节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171

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开放性特征172

三、科学社会主义的现实意义173

第二章 无产阶级革命175

第一节 无产阶级及其历史使命175

一、无产阶级的形成和发展175

二、无产阶级的阶级特征175

三、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176

四、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176

第二节 无产阶级革命178

一、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178

三、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179

二、无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和条件179

四、无产阶级革命的战略和策略180

第三章 无产阶级专政182

第一节 无产阶级专政概说182

一、无产阶级专政的含义、实质及特征182

二、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183

第二节 过渡时期与无产阶级专政184

一、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184

二、过渡时期的必要性185

三、过渡时期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185

第三节 人民民主专政187

一、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187

二、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和优点188

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189

第四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与制度191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及设想191

一、社会主义的本质191

二、社会主义的特征192

三、社会主义本质与社会主义特征的关系193

四、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193

五、正确认识社会主义设想同现实社会主义的反差19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194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194

二、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196

二、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性199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199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99

二、走向共产主义社会201

第五章 实践中的科学社会主义204

第一节 科学社会主义由理想到现实204

一、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巴黎公社204

二、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十月革命205

三、东欧国家及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实践205

第二节 各国社会主义实践模式206

一、苏联模式206

二、南斯拉夫模式207

三、匈牙利模式208

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09

第三节 科学社会主义的前途与命运210

一、苏东剧变的原因与教训210

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潮212

三、时代特征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213

第三编 中国共产党党史215

第一章 中国革命与毛泽东思想215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15

一、历史背景215

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与初期斗争220

一、国共合作的建立222

第二节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222

二、国民革命的爆发与失败224

第三节 土地革命与抗日救亡运动228

一、国民党的独裁统治与土地革命的兴起228

二、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道路基本思想的提出230

三、“左”倾路线的危害和革命道路的历史性转折232

四、反抗日本侵略和争取第二次国共合作234

第四节 全民族的抗日战争236

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与初期抗战236

二、相持阶段的抗战与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斗争237

三、毛泽东思想的成熟239

四、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242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244

第五节 全国解放战争244

二、粉碎国民党的进攻246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49

第六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全国的确立251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形势和党的任务251

二、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的斗争252

三、各项社会改革运动的开展253

四、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255

五、中共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与实践256

第一节 中共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260

一、中共八大的召开260

第二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邓小平理论260

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261

三、全党整风和反右派斗争263

四、“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兴起264

五、60年代初期对国民经济的调整265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266

一、“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和发展266

二、林彪、江青集团的覆灭和“文化大革命”的结束268

第三节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开始270

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270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271

三、拨乱反正与改革开放的起步273

四、改革开放的全面开展274

第四节 邓小平理论的主题和形成的历史过程280

一、邓小平理论的主题和精髓280

二、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283

三、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过程284

第五节 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286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286

二、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289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途径291

一、行政的含义与特点301

第一节 行政与行政管理学301

第一章 导论301

第四编 行政管理学301

二、行政管理学的范围及内容303

三、行政管理学的发展305

四、行政管理学研究的目的308

第二节 行政环境与行政职能311

一、行政环境311

二、行政职能313

第三节 行政改革319

一、行政改革的含义与意义319

二、行政改革的原则与动力323

第一节 行政组织329

一、行政组织的含义与结构329

第二章 行政组织与行政领导329

二、行政组织理论332

三、行政组织的编制管理335

第二节 行政领导337

一、行政领导的含义、特点与地位337

二、行政领导者的职位、职权与责任339

三、行政领导者的素质结构与领导方式342

四、我国的行政领导制度346

第三节 行政协调349

一、行政协调的含义及其必要性349

二、行政协调的基本方法351

三、行政协调的原则与技术353

一、人事行政与公务员制度的性质358

第三章 人事行政与公务员制度358

第一节 人事行政与公务员制度概述358

二、人事行政的范围359

三、人事行政的基本功能361

四、人事行政的目的362

五、现代人事行政发展的新趋势365

第二节 公务员的考选与任用367

一、公务员的分类管理367

二、公务员的考选371

三、公务员的任用374

第三节 公务员的激励与维持376

一、公务员的考绩376

二、公务员的纪律与奖惩380

三、公务员的工资382

四、公务员的保险与福利385

第四节 公务员的训练与发展387

一、公务员训练与发展的意义387

二、训练的种类389

三、实施训练的步骤390

四、人力发展与训练391

第四章 行政决策与行政效率393

第一节 行政决策概述393

一、行政决策的含义与特征393

二、行政决策的类型394

三、行政决策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397

四、行政决策应遵循的原则398

第二节 行政决策的过程和理论模型400

一、行政决策的基本程序400

二、行政决策的有关理论模型406

第三节 行政决策体制411

一、行政决策体制的信息系统411

二、行政决策体制中的咨询系统412

三、行政决策体制的中枢系统415

四、行政决策体制的执行与反馈系统417

第四节 行政效率概述418

一、行政效率的含义与类型418

二、行政效率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421

三、影响行政效率的主要因素422

第五节 行政效率的测评424

一、行政效率测评的意义424

二、行政效率测评的困难426

三、行政效率测评的方法和技术428

第五编 国际政治432

第一章 导论432

一、国际政治的研究对象与方法432

二、国际政治的历史发展435

三、国际政治理论438

一、民族国家的含义444

第一节 民族国家444

第二章 国际政治中的国家行为主体444

二、民族国家是国际政治基本行为主体445

第二节 国际关系中的国家主权447

一、国家主权的含义447

二、国家主权观念的发展447

三、国家主权面临的挑战449

第三节 国家利益450

一、国家利益的含义450

二、国家利益的复合两重性451

三、国家利益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453

四、国际合作454

五、国际冲突455

一、综合国力的含义和构成464

第四节 综合国力464

二、综合国力的评估与比较分析468

三、综合国力对国家和国际关系的意义470

第三章 国际政治中的国际组织与跨国公司472

第一节 国际组织472

一、国际组织的含义及其特征472

二、国际组织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473

三、国际组织的形成与发展475

四、国际组织的类型480

五、联合国481

一、跨国公司的产生与发展492

第二节 跨国公司492

二、国际关系中的跨国公司493

第四章 外交政策497

第一节 外交与外交政策497

一、外交的含义497

二、外交政策及其结构500

第二节 外交决策502

一、外交决策的形成502

二、外交决策的优化506

三、外交决策的效能508

一、自然环境对国家综合国力的影响513

第一节 自然环境对国际政治的影响513

第五章 国际政治环境及其发展趋势513

二、自然环境因素对国家对外行为和政策的影响515

三、自然环境对国家间相互关系的影响516

四、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今国际政治的重要内容518

第二节 经济因素与国际政治522

一、经济因素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522

二、经济实力是国际政治力量对比的基础和保障524

三、经济手段是实现国际政治目的的主要方式525

四、国际政治与国际经济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526

第三节 科技革命与国际政治530

一、科技革命的发展及其内容530

二、科技因素对国际政治的影响532

三、科技竞争是当今国际政治的新领域534

第四节 文化因素与国际政治535

一、文化因素日益参与国际政治535

二、宗教对国际政治的影响537

三、意识形态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539

第五节 相互依存的发展与国际政治的发展趋势540

一、相互依存与国际一体化的发展540

二、全球政治问题的出现和发展542

三、冷战后国际格局的多极化发展544

四、和平与发展是世界面临的共同主题546

考试样卷549

参考书目555

1999《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政治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编 1999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青年治学方法(1987 PDF版)
青年治学方法
1987 北京:农业出版社
复习题及解答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 PDF版)
复习题及解答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1998 PDF版)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
1998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1998 PDF版)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
1998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综合水平统考管理学学科考前辅导(1999 PDF版)
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综合水平统考管理学学科考前辅导
1999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  第2版(1998 PDF版)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 第2版
1998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英语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1999 PDF版)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英语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1999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日语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第2版(1998 PDF版)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日语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第2版
1998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俄语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第2版(1998 PDF版)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俄语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第2版
1998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英语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1998 PDF版)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英语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1998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综合水平统考经济学学科考前辅导(1999 PDF版)
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综合水平统考经济学学科考前辅导
1999 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1998 PDF版)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
1998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工商管理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1998 PDF版)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工商管理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
1998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临床医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1998 PDF版)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临床医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
1998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法语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第2版(1998 PDF版)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法语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第2版
1998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