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种优势与数量遗传》
作者 |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重庆分所编辑 编者 |
---|---|
出版 |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 |
参考页数 | 160 |
出版时间 | 1979(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16176·47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182099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作物杂种优势育种的发展动态(文献综述)王鸣(西北农学院)1
(一)杂种优势和雄性不育利用的进展及成就1
(二)杂种优势的理论研究及当前研究的重点问题3
(三)杂种优势的遗传学原理3
(四)杂种优势的生理学、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3
(1)杂种优势与酶4
(2)杂种优势与线粒体4
(3)杂种优势的分子生物学研究5
(4)关于杂种优势的生理、生化和生物物理学的其他研究资料5
(五)杂种优势的早期预测6
(六)化学杀雄剂的利用8
(七)雄性不育的研究和利用9
(1)关于雄性不育遗传学理论的评价9
(2)关于雄性不育在细胞学、细胞化学和生物化学方面的研究9
(3)雄性不育系及“三系配套”选育11
(八)自交不亲和系的选育和利用12
(九)近代育种学关于根本改革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动向——关于“固定”杂种优势的问题13
(1)无融合生殖法13
(2)多倍体法(双二倍体法)14
(3)“平衡致死法”14
参考文献15
杂种优势的遗传学与进化原理J.Mac Key16
摘要16
杂种优势的定义16
杂种优势的机理19
杂种优势机理的相对重要性21
杂种优势的进化23
结束语25
杂种优势的生理、生化和遗传学基础Suresh K.Sinha和Renu Khanna26
Ⅰ.导言26
Ⅱ.异养生物和自养生物的杂种优势26
Ⅲ.杂种优势的发生26
Ⅳ.杂种优势的评价27
Ⅴ.杂种优势的表现27
Ⅵ.现代杂种优势的学说27
A.显性说27
B.超显性说28
C.生理刺激和“原始资本”(或原胚)说28
D.细胞和亚细胞水平上的互补作用说28
E.平衡代谢说28
F.激素及其它因子说28
Ⅶ.杂种优势的生理和遗传分析29
A.株高杂种优势29
B.叶面积杂种优势30
C.干物质生产的杂种优势31
D.光合速率的杂种优势33
E.根系生长和营养吸收的杂种优势36
F.开花的负向杂种优势或早开花问题36
G.产量杂种优势37
H.优势杂交种产量的分析39
I.幼苗生长的杂种优势41
J.呼吸作用与线粒体的杂种优势42
K.分子水平的杂种优势44
Ⅷ.综述45
Ⅸ.配制优势杂交种的设想46
杂种优势的生化基础:水稻粒重的遗传学V.K.Gupta和S.P.Singh47
摘要47
引言47
材料和方法48
Ⅹ.未来展望48
结果和讨论49
小麦的杂种优势及其遗传因素M.A.Fedin52
摘要52
小麦杂交组合成产量性状的优势与配合力M.Kraljevic-Balalic等59
提要59
材料与方法59
结论59
结果60
配合力分析61
根据玉米幼苗根的吸钾(K)特性测定杂种优势Hugh Frick和Loyal F.Bauman63
摘要63
讨论与结论63
材料和方法66
结果66
讨论68
玉米线粒体的杂种优势与互补作用J.P.Rodgers70
摘要70
材料和方法70
玉米线粒体的分离72
测定互补的线粒体制备72
极谱分析72
结果和讨论73
数量遗传学——同植物育种有关的实验结果R.H.Moll和C.W.Stuber75
Ⅰ.引言75
Ⅱ.遗传的变异性75
A.基本概念75
B.作物种的试验估量77
Ⅲ.近交衰退和杂种优势78
A.近交衰退78
B.杂种优势79
Ⅳ.基因型-环境的相互作用80
A.基因型-环境相互作用的度量81
B.稳定性的估价81
Ⅴ.对选择的响应84
A.遗传方差和期望响应84
B.选择方法的试验估价84
C.相关的响应和选择指数87
Ⅵ.数量遗传学与育种方法论的关系89
A.育种目标89
B.具有育种潜力的遗传材料的培育89
C.检验和估价90
数量遗传学与植物改良G.F.Sprague92
遗传变异性的估算92
群体改良96
集团选择96
半同胞后代测验97
全同胞后代测验98
S1性能98
自花授粉作物的群体改良99
遗传力101
育种材料的配置和多重选择标准101
杂交103
轮回选择106
一般配合力106
特殊配合力106
交互轮回选择107
基因型-环境相互作用108
试验设计在植物育种中的重要性E.L.LeClerg110
田间试验的变异及试验误差110
土壤不均匀性的重要性110
土壤不均匀性的性质和程度110
试验误差的性质及重要性111
田间试验的原理111
重复111
随机化112
局部控制112
田间试验的发展史112
Fisher的技术113
田间小区技术113
均匀性产量试验的用途114
小区间的变异性114
植物间的变异性114
小区大小115
试验小区的形状和方位118
杆行区与田间小区比较119
重复与试验误差的关系120
田间试验品种的顺序排列和随机排列的比较120
竞争122
产量校正123
试验设计125
试验设计的重要性125
环境的设计125
遗传设计126
另外一些有待研究的问题128
简论双列杂交分析R.J.Baker129
摘要129
引言129
统计分析129
各种方法的相似性129
固定或随机效应模式130
遗传学解释130
亲本基因独立分配130
上位性131
双列杂交分析法的实际应用132
特殊配合力的重要性132
用一般配合力或双亲中值预测后代特性132
结论132
细胞质雄性不育的诱导和育种利用的基础木下俊郎133
一、遗传的雄性不育的种类及利用133
1.核基因型雄性不育性133
2.细胞质单独型雄性不育性134
3.细胞质-核基因型雄性不育性134
二、细胞质雄性不育性的成因135
1.同质细胞质型135
2.异质细胞质型135
三、细胞质雄性不育性的人工诱导136
1.利用特定的核基因诱导136
2.利用化学药品诱导136
3.利用γ射线诱导137
4.感染法138
四、细胞质雄性不育的机制138
1.细胞质内遗传要因138
2.花粉育性恢复核基因139
3.其它140
五、细胞质基因的特性140
1.基因的载体140
2.突变141
3.多面作用141
六、结语141
形态学和不育性对育种方法论的影响D.N.Duvick142
一、遗传的雄性不育142
标志雄性不育基因142
纯系选育,自花授粉的雄性不育143
利用“常规的”遗传的雄性不育性配制杂种145
小结146
二、自交不亲和性146
豆科147
茄科147
十字花科147
菊科148
禾本科148
小结149
三、胞质花粉不育性149
藜科151
豆科151
锦葵科151
亚麻科152
茄科152
?形花科152
石蒜科153
禾本科153
小结158
结语158
不育胞质对花药数量性状的影响159
1979《作物杂种优势与数量遗传》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重庆分所编辑 1979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作物遗传与育种
- 1979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
- 作物遗传育种 上
- 1976
-
- 植物数量遗传学
- 1985
-
- 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
- 广东农林学院农学系
-
- 植物育种的数量遗传学基础
- 1982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 数理遗传与育种
- 1987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 作物数量遗传
- 1984 北京:农业出版社
-
- 作物遗传和育种
- 1985 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
- 植物育种的杂种优势
- 1981 北京:农业出版社
-
- 作物辐射遗传与育种
- 1981 北京:科学出版社
-
- 传统与优势
- 1991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
- 水稻杂种优势利用
- 1978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 水稻杂种优势利用
- 1975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
- 农作物遗传育种
- 1981 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