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乐市志 中》求取 ⇩

地理编109

第一章建置沿革109

第一节 位置·面积109

第二节 历史沿革109

第三节 行政区域113

第二章市城 乡镇125

第一节 博乐城125

第二节 区、乡134

第三节 农五师驻博团场142

第四节 州直驻博农牧林场145

第三章地名考释146

第一节 地名概况146

第二节 主要地名考释146

第四章地形地貌151

第一节 地形地貌类型及分布151

第二节 山脉概况153

第五章地质156

第一节 地层156

第二节 地质构造163

第三节 岩浆岩166

第六章水文系167

第一节 博尔塔拉河流域水系170

第二节 呼苏图水系183

第三节 赛里木湖水系185

第七章气候190

第一节 气候综述190

第二节主要气候要素194

一、温度194

二、降水、降雪197

三、日照201

四、风和气压202

五、湿度、蒸发量和无霜期205

第八章自然资源及其利用208

第一节土地资源及其利用208

一、土地资源利用现状208

二、土壤类型及其分布210

第二节水资源及其利用217

一、地表水资源217

二、地下水资源223

三、水能资源及其利用226

第三节 矿藏资源及其利用226

第四节植物资源及其利用238

一、植物资源分布概况238

二、植物资源及其利用240

第五节动物资源及其利用244

一、养殖动物资源244

二、野生动物资源245

第九章自然灾害247

第一节 寒潮(霜冻、大雪)247

第二节 冰雹250

第三节 洪水253

第四节 大风256

第五节 病虫害258

第六节其它灾害260

一、干旱260

二、雷击261

三、地震262

四、火灾263

政治编265

第一章中国国民党博乐县党部265

第一节 机构设置265

第二节 组织活动266

第二章中国共产党博乐市委员会266

第一节 建国前中共党员的活动266

第二节 县(市)委机构设置269

第三节 历届党代会275

第四节 组织建设285

第五节 宣传工作292

第六节 纪律检查297

第七节统一战线299

附各部、委、办领导更迭名录303

第八节 党校307

第三章权力机关309

第一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309

第二节 普选315

第四章中华民国博乐县政府317

第一节 机构设置317

第二节 历届正副县长名录319

第五章博乐县(市)人民政府322

第一节 机构设置322

第二节 历届正副县(市)长名录326

第六章议政机关330

第一节 参议会330

第二节 政协330

第三节 历届政协委员会331

第七章民政336

第一节 机构设置336

第二节 优抚339

第三节 复退军人安置343

第四节 其他人员的安置344

第五节 社会救济346

第六节 社会福利349

第七节 婚姻登记350

第八节 殡葬管理352

第九节 信访353

第十节 侨务354

第八章劳动人事358

第一节 机构设置358

第二节 劳动359

第三节 人事362

第四节 人员编制366

第五节 工资371

第六节 离退休制度375

第七节 劳动就业376

第九章公安局380

第一节 机构设置380

第二节 工作概况385

第十章 边防大队387

第十一章检察院390

第一节 机构设置390

第二节 工作概况391

第十二章人民法院394

第一节 机构设置394

第二节 工作概况396

第十三章司法400

第一节 机构设置400

第二节 工作概况401

第十四章建国前社团组织404

第一节 农会404

第二节 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博乐分会404

第三节 新疆蒙文协会博乐分会405

第四节 新疆文化促进会博乐分会406

第五节 妇女协会406

第六节 商会407

第七节 青盟会408

第八节 民盟会409

第十五章建国后群众团体413

第一节 农民组织413

第二节 工会414

第三节 科学技术协会415

第四节 工商业联合会417

第五节 青年团418

第六节 妇联424

第七节 苏联侨民协会428

第八节 中苏友好协会429

军事编430

第一章军事大事记430

第二章 主要争议地区439

第三章卡伦、哨所、界碑443

第一节 卡伦443

第二节 哨所445

第三节 界碑447

第四章 建国前的屯兵449

第五章建国后的人民武装452

第一节 机构设置452

第二节 兵役制度455

第三节 民兵建建456

第四节 战备建设460

经济编462

第一章城乡建设462

第一节城乡建设管理机构464

一、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464

二、下辖单位465

第二节城市建设467

一、市政建设467

二、园林绿化473

三、给水排水建设473

四、环境卫生管理475

五、房地产管理476

第三节 乡村建设476

第二章农业489

第一节 机构设置490

第二节经济体制变革495

一、私有制495

二、减租反霸498

三、土地改革499

四、农业社会主义改造502

第三节 农业发展概况513

第四节农业技术529

一、耕作制度529

二、良种推广530

三、作物品种541

第五节植物保护553

一、病害及防治558

二、害虫及防治561

三、草害及防治564

第六节 技术培训564

第七节 受益分配566

第三章林业568

第一节 机构设置569

第二节植树造林571

一、采种育苗571

二、平原林业571

三、山区林业577

四、果树的发展577

第三节林木管理582

一、人工林的管理582

二、荒漠次生林的管理583

三、林业“三定”585

四、病虫害防治585

第四章畜牧业589

第一节 机构设置591

第二节 畜牧业发展概况593

第三节畜禽品种及改良602

一、羊602

二、牛605

三、其它606

第四节疫病防治607

一、防治体系607

二、疫病种类及防治608

第五节基本建设617

一、土木建筑617

二、草场改良618

三、草场保护619

第六节 农区养殖业622

第五章水利623

第一节 机构设置624

第二节水利建设627

一、水利工程632

二、水库639

三、机井644

四、河道整治及防洪649

五、扬水站649

六、小水电650

第三节水利管理654

一、灌溉工程管理654

二、水库工程管理664

三、农电管理664

第四节 水产665

第六章农业机械667

第一节机构设置668

一、农机管理机构668

二、下辖单位670

第二节 农机队伍建设673

第三节 农机发展情况674

第四节 农牧机械化水平(附农机种类数量表、农业机械化水平表)685

第七章工业690

第一节工业管理机构691

一、经委机构设置691

二、工业管理(附建国后几个年代的工业、手工业生产总值表 附历年全市工业基本情况表)693

第二节地方工业696

一、粮油加工厂696

二、农机修造厂702

三、水泥厂707

四、水泥预制品厂714

五、棉花加工厂719

六、其它工业721

第三节电力工业726

一、电力发展概况726

二、历年发电量728

第四节手工业728

一、手工业发展概况728

二、主要产品、产量和产值732

三、几项手工业名产品734

四、经营管理734

第五节乡镇企业737

一、机构设置737

二、乡镇企业发展概况(附1953年各区地方工业情况表1979~1985年全市乡镇企业发展表)739

第八章交通邮电745

第一节交通746

一、机构设置746

二、交通运输发展概况747

三、交通监理749

四、公路建设752

第二节邮电756

一、邮电事业发展概况756

二、邮电通讯设备发展情况762

三、各基层邮电支局工作767

第九章经济管理770

第一节计划管理772

一、机构设置772

二、计划制订774

三、计划管理情况779

四、物资分配783

第二节统计管理784

一、机构设置784

二、统计制度785

三、统计范围788

四、统计监督790

第三节物价管理790

一、机构设置790

二、各个时期的主要价格792

三、管理形式804

四、管理制度806

第四节工商行政管理807

一、机构设置807

二、主要管理项目809

第十章财政税务817

第一节财政817

一、机构设置817

二、财政管理体制820

三、财政收入820

四、财政支出824

五、补助收入及上解828

六、年终结余831

七、预算外资金832

八、财政监督833

九、其它833

第二节税务834

一、机构设置834

二、税收838

三、税收管理体制847

四、征收管理849

第三节审计857

一、机构设置857

二、审计工作857

第十一章金融859

第一节 机构设置860

第二节 信贷管理体制865

第三节 信贷865

第四节 货币871

第五节 储蓄878

第六节 公债、国库券879

第十二章商业粮食881

第一节商业行政882

一、机构设置882

二、商业行政工作883

第二节私营商业和公私合营商业887

一、私营商业887

二、公私合营商业888

第三节供销合作商业893

一、机构设置893

二、供销商业网点设置896

三、收购及供应899

四、供销合作商业体制改革903

第四节国营商业904

一、机构设置904

二、各个时期主要商品供应906

第五节外贸913

一、机构设置913

二、外贸经营品种及收购915

三、外贸出口主要产品919

第六节粮食920

一、机构设置920

二、粮油购、销926

三、粮油储藏931

四、粮油管理932

五、粮油调运933

六、军需马料供应934

文化编936

第一章教育936

第一节机构设置938

一、教育局938

二、直属教育单位941

三、区、乡、场 教育机构941

第二节学校教育942

一、幼儿教育942

二、小学教育944

三、中学教育957

第三节社会教育973

一、扫盲973

二、职工教育975

第四节教师队伍976

一、教师任用977

二、教师队伍977

三、教师培养979

四、教师待迁980

第五节 教育经费981

第六节 勤工俭学984

第二章医疗卫生986

第一节卫生局987

一、机构设置987

二、行政管理988

第二节爱国卫生委员会993

一、机构设置993

二、卫生管理994

第三节人民医院995

一、机构设置995

二、医疗技术1002

三、主要医疗事故1011

第四节妇幼保健、卫生防疫站1011

一、机构设置1011

二、妇幼保健1015

三、卫生防疫1017

第五节区、乡、场 卫生院1033

一、机构设置1033

二、农村合作医疗1035

三、牧区医疗卫生1038

第六节医疗经费管理1039

一、卫生经费1039

二、收支情况1041

三、公费医疗1041

第三章文化1044

第一节 机构设置1044

第二节直属文化单位1045

一、文化馆1046

二、电影发行放映公司1047

三、东方红影剧院1050

第三节群众文化1051

一、戏剧、歌舞1052

二、文艺创作1059

三、民间艺术1062

第四节 俗语、谚语1073

第五节图书、展览1080

一、图书1080

二、展览1082

三、农村文化网1085

第六节文物古迹1089

一、文物1089

二、古迹1092

三、名胜、旅游地1098

第七节 电影1102

第四章体育1107

第一节 机构设置1107

第二节 群众体育1108

第三节 学校体育1112

第四节 组织、设施及裁判队伍建设1113

第五节 实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1114

第六节 业余训练1115

第七节 各项运动竞赛成绩1116

第五章广播电视1119

第一节机构设置1119

一、广播电视局1119

二、市局直属单位1122

三、各区(乡)广播放大站1122

第二节城乡有线广播建设1125

一、广播网和喇叭率1125

二、广播宣传的主要内容1127

第三节 调频电台建设1130

第四节电视1133

一、电视开放1133

二、电视录像管理1133

第六章科技·档案·地方志1136

第一节科技1137

一、机构设置1137

二、科技队伍1140

三、科技管理1141

四、科学技术1143

五、科技情报1152

六、科技成果1153

第二节档案1160

一、机构设置1160

二、档案整理1160

三、档案管理1163

四、档案利用1166

第三节地方志1167

一、机构设置1167

二、骨干培训1168

三、制订篇目1169

四、资料搜集1169

社会编1172

第一章人口1172

第一节 人口变化1172

第二节 人口分布1176

第三节 人口结构1176

第四节 计划生育1180

第二章民族1184

第一节蒙古族1184

一、来源1184

二、宗教1187

三、婚姻1196

四、丧葬1202

五、衣、食、住、行、用1204

六、节日1210

七、其他习俗及禁忌1212

第二节哈萨克族1217

一、来源1217

二、宗教1218

三、婚姻1219

四、丧葬1221

五、衣、食、住、行、用1222

六、节日1227

七、其他习俗及禁忌1228

第三节维吾尔族1232

一、来源1232

二、宗教1233

三、婚姻1237

四、丧葬1239

五、衣、食、住、行、用1240

六、节日1245

七、其他习俗及禁忌1246

第四节汉族1248

一、来源1248

二、宗教1249

三、婚姻1250

四、丧葬1253

五、衣、食、住、行、用1254

六、节日1259

七、其他习俗及禁忌1260

第五节回族1261

一、来源1261

二、宗教1262

三、婚姻1263

四、丧葬1266

五、衣、食、住、行、用1267

六、节日1269

七、其他习俗及禁忌1270

第六节民族关系1271

一、居住状况1271

二、语言交流1272

三、婚姻状况1277

四、职业结构1278

五、社会交往1283

第三章人民生活1285

第一节建国前人民生活1285

一、贵族地主生活1285

二、农牧民生活1286

第二节建国后人民生活1288

一、农民生活1288

二、牧民生活1296

三、职工生活1299

第三节社会福利1307

一、农牧民社会救济及福利1307

二、城市社会救济和职工福利1314

第四章社会新风1318

第一节民族团结1318

一、互相帮助一家亲1318

二、深情厚谊1318

三、汉族吴玉兰和她的少数民族女儿1320

四、蒙古族老人吾加1321

五、温暖的民族大家庭1322

六、民族团结、亲如一家1324

第二节军民团结1326

一、军民共建谱新曲1326

二、战风斗雪找羊群1329

三、培养人才尽微力1330

第三节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新人新事1331

一、科学致富,不忘乡亲1331

二、一心为公的女支书1333

三、妇女的带头人1335

四、妇女能顶半边天1337

第四节尊老爱幼,和睦团结1339

一、孤儿上大学1339

二、“巴郎,亚克西”1342

三、四世同堂,其乐融融1343

第五节抢险救人,拾金不昧1346

一、临危不惧,舍身救人1346

二、感谢工人师傅1347

三、母女齐上前,拦马救亲人1348

四、拾金不昧的殷军1349

五、军民共救落水儿童1350

人物编1352

一、立传人物1352

二、列表人物1379

三、反动人物1382

附录1387

一、部分古资料考释1387

二、建县后博乐地方自治情况1393

三、民国31年(1942年)县政府几项工作打算1394

四、三区革命博乐县临时政府行政法则1394

五、附1985年底驻博乐城单位名册1396

六、主要资料参阅书目1399

编后记1404

《博乐市志》编纂机构及编纂人员1408

1990《博乐市志 中》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博物志(1990 PDF版)
博物志
1990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博乐市志  下(1990 PDF版)
博乐市志 下
1990
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政协志( PDF版)
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政协志
乐山市市中区教育志  1990.1-1996.10(1996 PDF版)
乐山市市中区教育志 1990.1-1996.10
1996
博乐市志  上中下(1990 PDF版)
博乐市志 上中下
1990
博物志( PDF版)
博物志
淄博市农业志(1987 PDF版)
淄博市农业志
1987
淄博市电业志(1986 PDF版)
淄博市电业志
1986
淄博市张店区地名志(1985 PDF版)
淄博市张店区地名志
1985
淄博市简志(1985 PDF版)
淄博市简志
1985
抱朴子  4( PDF版)
抱朴子 4
博异志(1984 PDF版)
博异志
1984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博物志(1997 PDF版)
博物志
1997 台湾古藉出版有限公司
淄博市科学技术志(1992 PDF版)
淄博市科学技术志
1992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淄博市志(1995 PDF版)
淄博市志
1995 北京:中华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