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解读》求取 ⇩

绪论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与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1

一、马克思的现代化思想及其启示2

二、现代化与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11

第一章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社会文化前提18

一、文化研究的新视野和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新视角18

二、中国近代以来的社会变革和现代性成长22

三、先进中国人对资本主义的判断27

四、传统大同理想向社会主义的转变31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初期传播和术语转化41

一、新学兴起和汉语词汇的“爆炸”41

二、新学背景下中国人对社会主义的初步认识47

三、科学社会主义术语与汉语的融合53

第三章告别无政府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65

一、无政府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传统文化的关系65

二、无政府主义者的主张及共产党人对它的批判73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人社会主义观的转变84

一、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前提中提出的理论问题85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人社会主义观念的创新90

第五章中国社会性质论战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02

一、中国社会性质论战的内容102

二、中国社会性质判断和新民主主义革命116

第六章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与文化保守主义121

一、五四至建国前保守主义的文化诉求和社会主张122

二、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与对文化保守主义的批判和共鸣128

第七章批判社会民主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中国化135

一、现代化中的困境和社会民主主义的选择136

二、新民主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中国化145

第八章知识界现代化讨论中的新民主主义指向154

一、“新年梦想”中表达的期望154

二、现代化讨论及其社会主义指向157

三、社会主义指向与现代化实践道路165

第九章对新三民主义继承超越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170

一、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和共产党对它的充分肯定170

二、新民主主义理论是对新三民主义的历史性超越177

第十章毛泽东对现代化与社会主义关系的探索185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关系的探讨186

二、社会主义工业化与中国现代化195

第十一章计划经济下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误读208

一、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相对性208

二、计划经济与现代化的矛盾及其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误读214

三、社会主义的道德化倾向和现代化的困境224

四、对毛泽东社会主义实践道路的辩证分析232

第十二章科技革命和现代化浪潮下的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241

一、社会主义范式转变中的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241

二、马克思主义原创精神和社会主义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252

三、三维范式转变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262

第十三章社会主义世界进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267

一、社会主义的世界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267

二、邓小平理论与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新境界274

第十四章马克思的现代性理论与中国现代化的客观要求288

一、马克思论现代性及其历史意义288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新境界296

三、农村现代化是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重大课题305

第十五章对“文化大革命”反思和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再认识310

一、在对“文化大革命”反思中恢复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310

二、现代化中社会深层变革和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316

三、邓小平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统一320

第十六章中国特色现代化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观念全面创新329

一、现代化中的社会转型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330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科学发展观339

第十七章工具理性和道德价值对立统一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49

一、马克思对卢梭命题的超越和列宁未解的难题349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工具理性和道德价值的对立统一356

第十八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渊源与现代发展364

一、中国传统和谐文化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64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处理好的若干关系371

三、建设和谐文化,倡导和谐理念,培育现代人格381

第十九章民本文化传统与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执政为民385

一、传统民本文化及其向现代的转变385

二、毛泽东对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和超越392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执政为民新理念396

第二十章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与现代化关系的逻辑分析405

一、现代化提出和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前提405

二、新民主主义理论及其在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中的地位412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拓了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新道路415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化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里程碑419

第二十一章现代性与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相关问题分析425

一、现代性、乌托邦及其在中国社会变革中的阐释425

二、现代性成长与近代墨学终结432

三、20世纪前半叶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文化生态和成长机制439

四、现代性与乌托邦张力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45

参考资料452

《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解读》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董四代 天津市: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1993 PDF版)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1993 青岛:青岛出版社
文化·社会主义文化(1955 PDF版)
文化·社会主义文化
1955 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
科学社会主义题解(1984 PDF版)
科学社会主义题解
1984 山西省教育学院《科学社会主义题解》编写组
科学社会主义读本(1984 PDF版)
科学社会主义读本
1984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1993 PDF版)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1993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社会主义与国有化(1962 PDF版)
社会主义与国有化
1962 北京:商务印书馆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1997 PDF版)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1997 青岛:青岛出版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998 PDF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998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社会主义的工业化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1960 PDF版)
社会主义的工业化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
1960 北京:中华书局
科技革命与社会主义文化(1987 PDF版)
科技革命与社会主义文化
1987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1957 PDF版)
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1957 北京:人民出版社
科学社会主义读本(1984 PDF版)
科学社会主义读本
1984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社会主义国有化(1962 PDF版)
社会主义国有化
1962 北京:商务印书馆
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1991 PDF版)
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
1991 重庆:重庆出版社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研究(1999 PDF版)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研究
1999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