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石学 上编 概论》求取 ⇩

目录1

第一章 绪论1

一、矿石学概述1

二、矿石建造2

三、成矿期、成矿阶段和矿物世代4

四、矿物共生6

五、矿石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8

第二章 金属矿物的族类、通性和产状11

第一节 金属矿物晶体化学概述11

一、矿物的键性和晶格类型11

二、晶体中离子的配位13

三、矿物中的杂质16

(一)置换固溶体16

(二)间隙固溶体17

(三)形成固溶体的一般条件18

(一)自身扩散19

四、原子的活动与扩散19

(二)置换杂质扩散20

(三)间隙杂质扩散20

(四)离子键与共价键晶体中的扩散21

(五)非晶质固体中的扩散22

(六)晶粒边界上的扩散22

第二节 金属矿物结构分类原理和类型22

第三节 金属矿物的族类、通性和产状28

(一)自然金属29

一、自然金属和半金属类29

(二)铂族30

(三)砷族30

二、硫化物与硫盐矿物类31

(四)M2X类型:辉银矿(反萤石)族31

(五)M2X类型:辉铜矿族32

(六)MX类型:方铅矿族33

(七)MX类型:闪锌矿族34

(八)MX类型:纤锌矿族36

(九)MX类型:红砷镍矿族37

(十)M3X4类型:硫尖晶石族38

(十一)MX2类型:黄铁矿族39

(十二)MX2类型:白铁矿族41

(十三)MX2类型:斜方碲金矿族42

(十四)MX3类型:方钴矿族43

(十五)层状矿物族43

三、氧化物类44

(十六)MO类型:红锌矿族44

(十七)MM2O4类型:尖晶石族44

(十八)M2O3类型:赤铁矿族47

(十九)MO2类型:金红石族48

(二十)MO2类型:晶质铀矿族49

第三章 矿石的结构和构造55

第一节 矿石组构的分类55

(一)主要矿石构造分类56

二、别捷赫金分类56

(二)结构及其成因关系56

(一)结构56

一、拉姆多分类56

(二)矿石结构分类59

第二节 晶粒内部结构59

一、解理59

二、双晶61

(一)原生双晶62

(二)次生双晶64

(三)原生双晶和次生双晶的区别66

三、环带结构68

(一)生长环带68

(二)交代环带68

第三节 结晶结构69

一、熔浆及气水溶液中的结晶作用69

二、决定熔体和溶液结晶作用的主要因素70

三、晶粒的结晶程度70

(四)海绵陨铁结构71

(三)他形晶结构71

(五)斑状结构71

(二)半自形晶结构71

(一)自形结构71

(六)嵌晶结构72

(七)共结文象结构72

(八)共析文象结构72

四、晶粒的结晶粒度72

五、多晶集合体的生长和生长结构73

(一)晶粒界线74

(二)多晶集合体晶粒的形状74

(三)多晶集合体的同时生长结构(互边结构)75

第四节 固溶体的分解结构76

一、固溶体形成和分解的基本原理76

二、固溶体分解结构的形态、标志和类型77

(一)出溶物的形态77

(二)固溶体分解结构的标志79

(三)固溶体分解结构类型79

三、出溶结构的意义及其应用80

第五节 交代结构82

(二)介质情况83

一、影响交代作用的因素83

(一)晶体结构因素83

二、交代作用的性质84

(一)熔蚀(或溶蚀)作用84

(二)置换作用84

(三)扩散交代作用85

(四)分解作用85

(二)交代作用的结构类型86

(一)交代作用方式86

三、交代作用方式或种类86

(五)老矿物溶解及新矿物的充填86

四、判断交代作用的准则88

第六节 沉积矿石结构90

一、机械沉积作用及其结构90

二、化学沉积作用及其结构91

三、莓状结构91

(一)粒间流体93

二、变质因素93

一、变质作用93

第七节 变质结构93

(二)固体扩散94

(三)颗粒界线94

(四)颗粒界线运动95

(五)颗粒界线能和张力95

三、变质反应96

四、变质作用的性质97

(一)单晶中的变形97

(二)多晶集合体中的变形99

五、退火作用100

(一)恢复100

(二)次粒作用100

(三)结晶和重结晶102

(四)马氏体转变109

六、变质矿石结构109

(一)热力变质作用的结构特征109

(三)动力变质结构特征111

(二)优选定向111

(四)冲击变质作用112

(五)区域变质作用结构特征113

(六)复变质作用114

(七)退变质作用115

第八节 内生矿石的构造115

一、岩浆矿石构造115

(五)斑杂状构造116

(四)假斑状构造116

(三)网环状构造116

(二)块状构造116

(一)浸染状构造116

(六)团块状构造117

(七)反团块构造118

(八)斑点状构造118

(九)戈壁砾石状构造119

(十)松鸡羽毛状构造119

(十一)各种累带构造119

(十四)球粒构造120

(十五)胶结构造120

(十二)脉状构造120

(十三)抵触构造120

(四)角砾状及次角砾状构造121

(七)残余构造121

(五)斑杂状构造121

(六)胶结构造121

(三)斑点状构造121

(二)浸染状构造121

(一)块状构造121

二、气水—热液矿石构造121

(八)脉状构造122

(九)条带状构造122

(十)开放空间充填作用形成的构造123

第九节 沉积矿石构造123

一、机械沉积矿石123

(一)层状构造123

(八)沉积层理构造124

二、胶体沉积矿石124

(七)叠层石构造124

(一)胶体溶液的概念124

(三)角砾状构造124

(六)胶结构造124

(五)斜层理构造124

(四)波痕状构造124

(二)条带状构造124

(二)胶体矿石组构125

(三)胶体构造特征126

第十节 变质矿石的构造127

(一)皱纹状构造127

(二)香肠状构造127

(三)假砾石状构造127

(四)含矿变质砾岩状构造127

(五)条带状构造127

(六)片状构造127

(七)片麻状构造127

(十二)糜棱状构造128

(十一)碎裂构造128

(十三)脉状构造128

(九)变余胶状构造128

(八)变余层状构造128

(十)角砾状构造128

第四章 矿物共生组合与相平衡原理131

第一节 概述131

第二节 相平衡的基本原理与相律133

第三节 相平衡实验137

一、实验的几个重要环节137

(一)体系的选择137

(二)实验方法的选择138

(三)相出现法138

(四)平衡状态139

(五)类质同像140

(六)惰性与非惰性矿物140

(七)淬火141

(八)实验产物的鉴定和分析141

(一)敞口容器法142

(二)简单闭管法或真空石英玻璃管法142

二、实验的几种常用方法142

(三)差热分析法143

(四)压缩黄金管法143

(五)加入熔剂法144

(六)贵金属双包囊法144

(七)热液冷封高压容器145

(八)内热冷封高压容器145

(九)热液重结晶法145

(一)氧逸度的缓冲法147

三、氧、硫分压的控制和测量——缓冲法147

(二)硫活度的缓冲法148

第四节 一元系相平衡图的模式150

第五节 二元系相平衡图153

一、液相与固相间相平衡图153

(一)简单共结体系的相平衡图154

(二)具有稳定中间化合物体系的相平衡图156

(三)具有不稳定中间化合物体系的相平衡图157

(四)简单的连续固溶体体系相平衡图158

(五)有限连续固溶体具有共结转变体系的相平衡图159

(七)具有液态不混溶体系的相平衡图160

(六)有限连续固溶体具有近结或包晶转变体系的相平衡图160

(八)复合类型的相平衡图161

二、固相与固相间的相平衡图161

(一)非固溶体系相平衡图的基本类型162

(二)固溶体系相平衡图的基本类型163

(三)实际矿石中固溶体系相平衡图的十种基本类型165

第六节 三元系相平衡图168

(一)基本类型169

一、液相与固相间的相平衡图169

(二)具有中间化合物体系的复杂结晶途径172

二、固相与固相间的相平衡图175

(一)非固溶体系共生组合的基本类型177

(二)具有二组分有限固溶体共生组合的基本类型178

(三)具有三组分有限固溶体共生组合的基本类型179

第七节 四元系相平衡图180

第八节 相平衡的化学热力学原理181

(一)化学反应的质量作用定律、化学平衡与平衡常数182

一、化学反应的平衡与平衡常数182

(二)水溶液的浓度及其平衡常数式183

(三)气体的分压及其平衡常数式184

(四)逸度、活度及其平衡常数式185

(五)物质的标准态185

(六)平衡常数式的应用186

二、化学反应的自由能、热力学函数的计算及在矿物共生平衡中的应用186

(一)内能、焓和热容186

(二)熵、自由能与化学势189

(三)自由能与平衡条件的计算191

三、电化学原理及其有关计算196

(一)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池反应196

(二)电动势与自由能的关系及其计算197

四、水溶液的性质及其与成矿物质的溶解和沉淀199

(一)氢离子浓度和pH值200

(二)氧化—还原电位与pH值的关系202

第九节 几种最常用的相平衡图205

(一)温度—组分图(T—X图)206

(二)温度—压力图(T—P图)207

(三)活度—温度图(a—T图)209

(四)逸度—温度图(f—T图)214

(五)活度—活度图(f—a图)215

(六)氧化—还原电位—酸碱度图(Eh—pH图)215

(七)氧逸度—酸碱度(fo2—pH)图218

第五章 矿石成因220

一、岩浆矿石220

(一)岩浆结晶分异作用221

(二)岩浆熔离作用226

(一)矽卡岩矿石形成的地质和物理化学条件231

二、矽卡岩矿石231

(二)矽卡岩矿石的产状、矿物成分及结构构造233

(三)矽卡岩矿石的成矿作用235

三、热液矿石240

(一)含矿热水溶液的来源及其物理化学性质240

(二)热液矿石形成的温度和压力247

(三)成矿元素的迁移、沉淀和成矿方式250

(四)热液作用过程中的化学动态255

四、火山—沉积矿石257

(五)热液矿石的主要特征257

(一)火山—沉积矿石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258

(二)火山—沉积矿石的成矿作用259

(三)火山—沉积矿石的主要特征262

五、风化矿石及矿石的表生变化263

(一)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263

(二)风化矿石的形成作用265

(三)矿石的表生变化269

(一)风化产物的搬运、沉积和成矿物质的富集275

六、沉积矿石275

(二)成岩作用过程中成矿物质的富集279

(三)后生作用的成矿意义280

(四)沉积矿石的主要特征280

七、变质矿石281

(一)变质矿石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281

(二)变质成矿作用及变质矿石的成矿方式284

(三)变质矿石的基本特征286

八、矿石的围岩蚀变287

照相图版 共八版,32幅295

1985《矿石学 上编 概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陈正等编著 1985 北京:地质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矿石学  下  各论(1990 PDF版)
矿石学 下 各论
1990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选矿概论(1984 PDF版)
选矿概论
1984
矿物物理学概论(1995 PDF版)
矿物物理学概论
1995
找矿哲学概论(1992 PDF版)
找矿哲学概论
1992 北京:地质出版社
采矿概论(1982 PDF版)
采矿概论
1982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选矿概论(1984 PDF版)
选矿概论
1984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采矿概论(1985 PDF版)
采矿概论
1985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采矿概论(1988 PDF版)
采矿概论
1988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石油化学概论(1981 PDF版)
石油化学概论
1981 正文书局
矿田构造学概论(1984 PDF版)
矿田构造学概论
1984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选矿概论(1961 PDF版)
选矿概论
1961 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
矿物物理学概论(1995 PDF版)
矿物物理学概论
1995 北京:科学出版社
矿石学(1976 PDF版)
矿石学
1976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矿产预测学概论(1990 PDF版)
矿产预测学概论
1990 中国地质大学教材科
量子矿物学概论(1994 PDF版)
量子矿物学概论
1994 北京:地质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