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大学语文300题》
作者 | 张文生,潘连杰编著 编者 |
---|---|
出版 |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197 |
出版时间 | 1989(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561101775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170510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目录1
上编1
思考与练习1
解答季氏将伐颛臾1
一本文的论证方法有何特色?1
二试析“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的双重喻义2
三解释下列各句中带“·”的字,请注意一字多义的现象2
赵威后问齐使2
四本文所体现的政治思想有何进步意义?民本思想与民主思想有无区别?3
五本文在写作技巧上有哪些特点?3
七概括说明孟子王道政治的主要内容4
寡人之于国也4
六解释下列各句带“·”的字,请注意一字多义的现象4
八试谈“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发”的思想意义。5
九解释下列各句中带“·”的“焉”字的意义或作用5
秋水(节选)5
十试谈本篇的景物描写对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文章的主题思想所起的作用6
十一试分析本文的论证方法6
十二解释下列各句中带“·”的“以”字的意义或作用7
谏逐客书7
十三本文叙述历史上四位秦君用客成功的史实,各有所侧重,这样写能起什么作用?8
十四本文的说服力主要来自哪里?8
答李翊书9
十五解释下列各句中带“·”的“乃”字的意义9
十六试谈韩愈学文经验对自己的启发10
十七“陈言”应当包括哪些含义?为什么应该“务去”“陈言”?10
十八解释下列各句中带“·”的“于”字的意义或作用11
五代史伶官传序11
十九请谈谈本文的警句“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和“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对我们有何启迪作用?11
二十试以本文三、四两段为例,说明作者如何运用对比的手法进行逐层深入的论证?12
二十一解释下列各句中带“·”的“之”的意义或作用12
答司马谏议书13
二十二王安石此文反驳司马光的论点,其力量从何而来13
论毅力14
二十四解释下列各句中带“·”的字,请注意一字多义现象14
二十三本文的语言风格有何特色?试举例略作说明14
二十五结合自身经验,谈谈读后的感想15
二十六列举本文中层递修辞手法的句例16
二十七解释下列各句中带“·”的字,请注意一字多义现象16
“今”16
二十八结合这篇文章的学习,谈谈你对“今”的认识17
二十九文章举出屈原《离骚》与打击林肯头颅的枪声,对文章的议论能起什么作用?17
灯下漫笔18
三十试谈本文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18
三十三本文的主要论点是什么?读后有什么启发?对我们的工作有什么指导意义?19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19
一五八试以《端正好》、《滚绣球》、《一煞》、《收尾》为例,分析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19
三十一本文中鲁迅所说的“中国固有文明”和“中国固有的精神文明”其含义是什么?19
三十二试分析第一部分的论证推理过程19
三十四试分析本文的结构层次20
三十六作者说“一个艺术品必须为完整的有机体,必须是一件有生命的东西”,这话该怎样理解,请举一两个例子加以说明21
选择与安排21
三十五写文章应该怎样选择材料?不知选择的毛病有那些表现?它们是怎样发生的?21
论学问22
三十八培根说:“学问锻炼天性,而其本身又受经验底锻炼”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22
三十七怎样理解“文章有一定的理,没有一定的法”这句话?22
郑伯克段于鄢23
四十简析郑庄公、共叔段、姜氏的思想性格,说明作者是怎样刻划这些人物形象的23
这段话中“尝”、“吞下”、“咀嚼”、“消化”几个动词的实际含意与修辞效果23
三十九试分析“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咀嚼消化”,23
四十一本文剪裁详略得当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哪里?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剪裁24
四十二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带“·”的字,请注意一字多义现象25
李将军列传26
四十三司马迁在这篇传记中,灌注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试联系作者生平,结合课文作简要论述26
四十四李广之所以不得封侯,是否由于象汉文帝所说的“不遇时”,汉武帝的“数奇”,王朔所说的“杀已降”?试结合课文进行具体分析26
四十五本文是通过哪些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27
四十六李广出猎,初射入石没镞,再射便未能复入,这是为什么?这样的描写有何意义?27
四十七解释下列各句中带“·”的字,请注意一字多义现象28
张中丞传后28
四十九文中补叙南霁云、张巡等人轶事有什么特点?对塑造英雄人物形象在方法上有什么启发?29
四十八韩愈在本文中是怎样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来为许远立传的?29
五十解释下列各句中带“·”的字,请注意一字多义现象30
种树郭橐驼传30
五十二本文在写作中运用类比方法有什么作用?试举例加以说明31
五十一本文警戒的对象是“好烦其令”的“长人者”,若是横征暴敛的贪官污吏,写法是否会有不同?可能有什么不同?31
五十三指出课文中运用对比的地方,并说明它的作用32
五十四解释下列各句中带“·”的字,请注意一字多义现象32
始得西山宴游记34
五十五起笔“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句,与文章的主题思想有什么不可缺少的关系?34
五十六作者为什么把西山之游视为自己真正游览的开始?34
五十七我们常说“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请在本文中举例加以说明34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35
五十八辨析下列各句中“其”字的意义或作用35
六十作为一篇记人散文,文章前半部分的说理与后半部分的叙事有什么内在联系?36
五十九本文是怎样以画竹为线索贯穿全篇的?36
六十一作者在这篇文章中主要阐发了哪些艺术创作思想?你认为这些创作思想对指导我们的写作有什么意义?37
六十二译出下列各句中带“·”的含“所”字的结构的意义报刘一丈书38
六十三本文怎样紧扣来信中“上下相孚”这句活来展开议论?起了怎样的作用?38
六十四作者用生动的形象描绘而不是直接的斥责来写当时社会丑恶现象,这样写取得了什么效果39
六十五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的部分39
马伶传39
六十六从文末“侯方域曰”一段文字来看,你认为作者写作此文的意图是什么?41
六十七简析本文在剪裁、结构方面的特点及其艺术效果41
故都的秋42
六十八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的部分:42
六十九本文在景物描写方面有哪些特点?43
七十一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写一篇描摹春色、赞美春意的散文44
七十本文所描述的北京秋天的基本特色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围绕这一基本特色谋篇布局的?44
香市45
七十二作者为什么要声色俱到地抒写往昔香市的热闹?45
七十三文章在描述大革命后的香市时,选材颇具匠心,试加说明45
七十四文章开头记述赶香市的群众,“主要是农民”,到结尾记述重兴香市的主动者是“镇上的小商人”,这头尾记述的照应含蕴着什么深意?45
爱尔克的灯光46
七十五分析作者由“长宜子孙”所引发的思想感情46
七十六文章说:“我很奇怪,为什么这样聪明的老人还不明白一个浅显的道理:财富并不‘长宜子孙’,倘使不给他们一个生活技能,不向他们指示一条生活道路;47
七十七本文写到三种灯光:“大门内亮起的灯光”、“爱尔克的灯光”和“我的心灵的灯”。这三种灯光的寓意各是什么?“灯光”在本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48
七十八作者在本文中主要抒写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9
七十九为什么最幼小的楫所说的那句“海太大了,我太小了”的话,能使作者“肃然”?49
八十体会一下偌大“一个古国,上下数千年,竟没有一个‘海化’的诗人”这句话的深意49
背影49
往事(一之十四)49
八十一你认为本文作者选取“背影”作为刻划父亲形象的主要着眼点有哪些好处?50
八十二“我”对父亲的态度变化说明了什么?结尾一段所写父亲对“我”的态度变化又说明了什么?50
八十三为什么说本文的人物形象刻划是采用了白描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1
门槛51
八十四“门槛”象征着什么?文中还有哪些象征性形象?51
八十六你认为应当怎样理解关于革命者还要“准备犯罪”的说法?52
八十五作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些地方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局限?52
八十七诗中通过哪些生活片断表现了女主人公的不幸遭遇?她的不幸遭遇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53
八十八女主人公有哪些主要的性格特征?在诗中是怎样被表现出来的?53
氓53
八十九概述各章的主要内容54
九十解释下列各句中带点“·”的字,请注意一字多义现象54
国殇55
九十一诗中是怎样表现将士们的英勇拚杀、义无反顾的?作者对“国殇”的钦敬之情表现在哪里?55
九十二举例说明本篇在语言节奏上的特点56
九十三诗的末二句(“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对突出主题、表现英雄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56
九十六本诗在语言形式上有何特点?57
九十四我国古代爱情诗多含蓄委婉、缠绵悱恻之作,与这类诗相比,《上邪》具有怎样的风格特点?57
九十五“山无陵”以下五句对于表达感情、表现人物性格起了怎样的作用?57
上邪57
短歌行58
九十七曹操在《短歌行》(其一)中抒写了自己怎样的情志?58
九十八本诗用了哪些比喻和象征性描写?作用如何?58
饮酒59
九十九这首诗表现了陶渊明怎样的人生态度和思想情绪?59
一○○本诗融说理、抒情、写景于一体,请举例说明59
一○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两句诗好在哪里?请说说你的看法60
山居秋暝61
一○三这首诗是如何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情趣和理想的?61
从军行61
一○二本诗如何通过写景、叙事来抒发戍边将士的情志61
一○四“明月”一联和“竹喧”一联同属写景,一静一动,互为衬托。这样写对于展示作者的情趣与追求有什么作用?62
行路难(其一)62
一○五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处于逆境时的苦闷不屈不挠的追求与探索精神。试根据课文的层次结构谈谈诗人是如何表现茫然、愤激、希望、自信的感情的?62
一○六试谈“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寓意是什么?63
送孟浩然之广陵63
一○七这首诗是如何将叙事、写景、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的?63
一○八送别的深情是怎样被表现出来的64
兵车64
一○九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表现在对人民苦难的理解与同情。结合这首诗的内容,谈谈诗人是如何表现这种感情的?64
登高65
一一○这首诗在时间和地域上采用了大跨度的跳跃,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65
一一二本诗在语言形式上有哪些主要特征,请具体举例说明66
一一一试体会、分析本诗表现了杜甫怎样的思想、情怀66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67
一一三边塞生活艰难,而本诗却写得豪壮而不悲凉。请谈谈你的认识67
一一四本诗哪些描写是运用了夸张和浪漫的手法?请举例说明67
杜陵叟67
一一五这首诗先以写灾情的严重程度做铺垫,然后转入揭露与控诉。这样写对表现“伤农夫之困”的创作主旨有什么作用?68
一一六有人认为,白居易的《新乐府》诗浅俗质直,了无余味,破坏了诗的含蓄美。请以这首诗为例,谈谈你对这种批评的看法、无题69
一一七这首诗,四联各有侧重。结合你的理解,谈谈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好处?69
一一九这首诗是如何揭露南宋小朝廷的投降国策的?70
关山月70
有人则认为这是诗人在爱情受到外来干涉时借暮春景象抒发内心的幽恨。70
一一八有人认为,“东风无力百花残”,是指诗人与心上人“相见”后又要分别的具体时间;70
一二○指出诗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说明它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71
一二一这首诗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71
一二二分析“落月”在这首诗中的烘托作用71
炉中煤71
一二三诗人把祖国比作“年青的女郎”,把自己比作“炉中煤”,对表达爱国主义感情收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72
一二四在本诗中,作者怎样表现自己与祖国不能相分相离的密切关系?怎样表述了自己报国理想一度不得展现的痛苦?72
一二五本篇在艺术表现上有何主要特色?73
一句话74
一二六这首诗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表现在哪里?74
一二七这首诗在语言形式上有些什么特点?74
一二八作者怎样在诗中表达了他对灾难祖国的一片真情?75
一二九作者怎样倾吐了他对解放区的向往和期望?75
我用残损的手掌75
一三○本诗在哪些地方运用了暗示、烘托和对照的艺术手法?76
鹰之歌76
一三一作者通过鹰和蛇两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对立形象表达了怎样的理想和世界观?76
一三二试举例分析说明本篇在景物描写上的一些特点77
虞美人77
一三三试析“春花秋月何时了”的寓意77
一三四这首词的情与景是如何交融的?78
一三五最后两句写得很出色,请说明好在哪里?78
一三六这首词是如何以秋景来烘托离愁的?79
八声甘州79
一三七试述本词的结构特点80
一三八“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80
一三九“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全词名句,曾被苏轼誉为“不减唐人高处”,试析其妙80
江城子81
一四○这首词是如何表达作者对亡妻的悼念的?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81
一四一以“不思量,自难忘”、“尘满面,鬓如霜”、“明月夜、短松冈”等词句为例,说明这首词的语言特点82
声声慢82
一四二这首词是如何抒写作者孤苦无依的生活感受的?82
一四三作者在这首词中写了哪些生活细节?分析这些生活细节在表情达意上的功能83
一四四这首词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借急风、细雨、秋雁、残菊等景物来抒写哀愁的?83
一四五作者开头以七对叠字来表现心境,你认为效果如何?84
摸鱼儿85
一四六这首词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是通过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现的?85
一四七分析这首词的结构特点,说明上、下阙的内在联系86
一四八陈廷焯说这是一首“怨而怒”的词,如何理解这首词的风格特点?86
一四九说明下阙所引史实在表情达意上的功能87
破阵子87
一五○这首词是如何通过对比来突现主题的?87
一五一“醉里挑灯看剑”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87
〔越调〕天净沙88
一五二这首小令是如何以景达情的?它与一般情景交融之作有什么不同?88
一五三本曲中“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所写的景物色调与前后两句都不相同,为什么能构成一种和谐的意境?88
一五六具体分析《长亭送别》的社会历史意义89
一五四“夕阳西下”一句在构成意境方面起什么作用?89
一五五“断肠人在天涯”一句是情语还是景语?简析此句在表情达意上的功能89
长亭送别89
一五七《长亭送别》抒写崔莺莺的离愁别恨在表现方法上有何特点?90
〔中吕〕山坡羊92
一五九归纳这篇作品的主题,并说明其思想意义92
一六○作品是如何层层深入地突现主题的?92
一六一在描绘潼关形势时,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种手法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功能?93
一六二分析这首小令的语言特色93
前赤壁赋93
一六三这篇文章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是怎样融景、情、理于一体的?94
一六六翻译下面的句子,请特别注意加“·”的部分95
石崇与王恺争豪95
一六四本文第一段是如何描写江水、清风、明月的?这种景物描写在全篇中起什么作用?95
一六五作品是如何形容箫声的?箫声在全篇中起什么作用?95
一六七《石崇与王恺争豪》一文对王恺的身分和珊瑚树的来历写得比较多,这同争豪有什么关系?97
宝玉挨打97
一六八王夫人为什么在哭宝玉时会想念贾珠,这表现她怎样的思想和心理?98
一六九作者描写宝钗和黛玉的手法有什么不同?这与她们的思想性格有什么关系?98
一七○宝玉见到宝钗时的心理活动和见到黛玉时所说的话,表现了宝玉怎样的思想性格?99
一七一本文刻画人物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这种手法的艺术表现作用如何?99
一七三人物描写要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这在本文中是如何体现的?100
风波100
一七二为何会发生辫子风波?辫子风波给人以什么启示?100
一七四本篇的结尾在深化主题上有什么作用?101
一七五本篇体现了短篇小说的哪些特点?101
断魂枪102
一七六分析沙子龙的心态102
一七七短篇小说具有“借一斑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的特点,在本篇中是如何体现的?103
一七八本篇如何刻画沙子龙、王三胜、孙老者三人的性格和精神状态的?103
嘱咐104
一七九简析水生嫂的性格104
一八一本篇是怎样在夫妻重逢和别离的平凡事件中,反映时代风云和深广的历史内容的?105
一八○孙犁的作品具有诗情画意的特点,在本篇中是如何体现的?105
米龙老爹106
一八二这篇小说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106
一八三分析米龙老爹的性格和心理活动106
一八四试以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方法讲述这篇故事107
苦恼*107++一八五车夫姚纳的苦恼是什么?剖析小说的思想意义107
一八六对话在这篇小说中有何作用?其妙处何在?108
一八七以《苦恼》和你读过的契诃夫的其他小说为例,试述契诃夫的创作风格108
麦琪的礼物108
一八八剖析小说的结构层次,指出它的巧妙之处109
一八九小说怎样通过德拉和杰姆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歌颂他们的善良品德和纯真爱情109
下编文学知识解答110
一九○试以这篇小说为例,分析欧·亨利的语言风格110
一九一简述孔子的生平思想111
一九二《论语》是一本什么书?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的艺术特点有哪些?111
一九三《战国策》是一本什么书?有哪些别名?它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是什么?112
一九四孟子是怎样一个人?他有哪些进步主张?113
一九五《孟子》是一本什么书?它的艺术特点有哪些113
一九六庄子是怎样一个人?他有哪些主张?113
一九七《庄子》是一本什么书?它有哪些艺术特点114
一九八简述李斯的生平及贡献114
一九九简述韩愈的生平和创作。唐宋八大家指哪几个人?115
二○一简述王安石的生平和创作116
二○○简述欧阳修的生平和创作116
二○二简述梁启超的生平和创作117
二○三简述李大钊的的生平及文学活动118
二○四简介鲁迅的生平118
二○五简介鲁迅的作品120
二○六简介毛泽东的生平事迹121
二○七简述朱光潜的生平和创作122
二○八简介培根的思想和创作122
二○九《春秋三传》是指哪几本书?《左传》又有什么别名?它的内容是什么?具有怎样的艺术性?123
二一○司马迁是怎样的一个人?他为什么能写出《史记》这部书?124
二一一《史记》是一部什么书?125
二一二简述柳宗元的生平及创作125
二一四简述苏轼的生平及创作126
二一三简介柳宗元的永州八记126
二一五简述宗臣的生平。“后七子”是指哪几个人?127
二一六简述侯方域的生平及创作128
二一七简述郁达夫的生平及创作128
二一八简介茅盾的生平及创作129
二一九简介巴金的生平及创作130
二二○简述冰心的生平及创作130
二二一简述朱自清的生平及创作131
二二五屈原有哪些代表作品?其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怎样?132
二二二屠格涅夫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有哪些代表作品?132
二二三《诗经》是一部什么书?132
二二四屈原是怎样的一个人?133
二二六什么叫楚辞?《楚辞》和《诗经》在语言表达上有哪些差异134
二二七什么叫汉乐府?简述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135
二二八简述曹操的生平及创作135
二二九简述陶渊明的生平和创作136
二三○简述王昌龄的生平和创作137
二三一简述王维的生平和创作137
二三二简述李白的生平138
二三三简述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138
二三四简述杜甫的生平139
二三五杜甫的诗歌为什么被誉为“诗史”?其诗歌创作有哪些艺术特点139
二三七简述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140
二三六简述岑参的生平及创作140
二三八简述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141
二三九简述陆游的生平思想142
二四○简述陆游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142
二四一简介郭沫若的生平和创作143
二四二简述闻一多的生平和创作144
二四三简述戴望舒的生平和创作145
二四四简述高尔基的生平和创作145
二四五简述李煜的生平和创作146
二四六简述柳永生平。他的词有哪些特点?146
二四七简述李清照的生平。他的词前、后期有什么不同?147
二四八简述辛弃疾的生平及创作148
二四九简述马致远的生平与创作。元曲四大家指哪几个人?149
二五○简述王实甫的生平和创作149
二五一《西厢记》是怎样一本书?150
二五二简述张养浩的生平及创作150
二五三简述刘义庆的生平及创作151
二五四《世说新语》是一本什么书?151
二五五简述曹雪芹的生平151
二五六《红楼梦》是一本什么书?152
二五七简述老舍的生平及创作153
二五八简述孙犁的生平及创作153
二五九简述莫泊桑的生平及创作154
二六一简述欧·亨利的生平和创作155
二六○简述契诃夫的生平和创作155
二六三先秦历史散文有哪些代表著作?艺术上有什么成就?156
二六二先秦诸子散文有哪些代表著作?各有什么特色?156
二六四汉赋是怎样产生的?汉赋的发展分几个时期?每个时期有什么特点?各有哪些代表作品?157
二六五《古诗十九首》是一本什么书?157
二六六比较说明《史记》、《汉书》的主要差异158
二六七“三曹”和“建安七子”指的是谁?建安诗歌有哪些特点?158
二六八说明南北朝诗歌和骈文的发展情况159
二六九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有哪些代表作品?159
二七○初唐四杰指哪四个人?四杰诗歌有哪些特点?160
二七一盛唐有哪两大诗歌流派?代表作家是谁?160
二七二什么叫新乐府运动?代表人物有哪些?161
二七三什么叫古文运动?代表人物有哪些?161
二七四宋词有哪两大流派?各派代表词人有哪些?161
二七五元代杂剧、散曲有哪些代表作品?162
二七八清代小说有哪些代表作?作者是谁?163
二七九明代戏曲代表作有哪些?作者是谁?163
二八○近代谴责小说有哪几部?作者是谁?163
二七七明代散文有哪些流派?代表人物都是谁?163
二八一简述“五四”文学革命的内容及意义164
二八二简述我国现代诗歌发展情况164
二八三简述我国现代小说发展情况165
二八四简述我国现代戏剧发展情况166
二八五简述我国现代散文发展情况167
二八七什么是论点?提出论点的方式有几种?举例说明168
二八八写作议论文时,论点的提出和确立要注意哪些问题?169
二八九什么是论据?哪些材料可作论据?举例说明169
二九○在使用论据上,要注意哪些问题?170
二九一什么是论证?论证方法有几种?举例说明170
二九二驳论有几种方式?举例说明171
二九三什么是记叙文?写作记叙文要做到哪几点?172
二九四叙述的方式有几种?举例说明173
二九五叙述时应注意些什么?举例说明174
二九六人物描写有几种?描写人物要注意些什么?174
二九七环境描写有几种?举例说明环境描写的作用175
二九八抒情的方式有几种?举例说明176
三○○简述诗歌的特点177
二九九抒情时要注意哪些基本原则?177
三○一古代诗歌分几类?各有什么特点?179
三○二什么是词?它有哪些特点?179
三○三什么叫散曲?和词相比,散曲有哪些明显的特点?180
三○四什么是赋?赋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181
三○五简述小说的特点181
附录:(一)1988年下半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统考试题183
(二)1989年上半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统考试题190
二八六什么是论说文?论说文的三要素是什么?198
二七六明代有哪些长、短篇小说代表作?作者是谁?219
1989《新编大学语文300题》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张文生,潘连杰编著 1989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语文300例
- 1986 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
- 大学语文统考试题汇编
- 1994
-
- 新编大学英语口语
- 1999 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
- 新编大学语文 文学卷
- 1991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 新编大学语文 写作卷
- 1991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 新编大学英语语法试题集
- 1996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 新编大学英语词汇试题集
- 1994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 新编大学英语语法
- 1997 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
- 英语成语测试300题
- 1987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新编作文技法
- 1989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 新编大学语文指要
- 1988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 大学英语语法新编
- 1994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 新编大学语文 修订版
- 1999 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
-
- 大学语文新编
- 1989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
- 大学语文新编
- 1999 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