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法》求取 ⇩

第一篇 总论1

针灸医学简史1

灸法的发展概况4

近代对灸法的科学研究7

一、灸法的医学实验效果14

(一)对白血球的影响14

(二)对红血球的影响14

(三)对血清的影响14

(四)对血液凝固的影响15

(五)对红血球沉降速度的影响15

(六)对血压的影响15

(七)对骨骼系统的影响15

(八)对体液的影响15

(九)对结核的影响15

(十)对疲劳曲线的影响16

(十一)对肾功能的影响16

(十二)组织毒素的产生和蛋白体疗法16

(十三)与黑特氏带的关系17

(十四)皮肤—内脏反射17

二、灸法的临床治疗效果18

(一)镇痛作用18

(二)神经的抑制或兴奋作用18

(三)血行的促进作用18

(四)组织充血提高营养18

(五)吸收能力旺盛19

(六)调整各种分泌腺的机能19

(七)加强自然治愈能力19

历代医家对灸法的论述20

一、灸法,不论虚实寒热,无所不宜20

二、认为热病不可灸24

三、热病也可以灸26

四、针灸药,要因病而施28

第二篇灸法的基本知识32

什么是灸法32

灸法的种类33

灸法的适应症33

灸法的禁忌症34

一、临时情况的禁忌34

二、病症方面的禁忌35

三、部位的禁忌35

灸的功用及主治35

施灸壮数及疗程36

灸的原料及制法38

一、艾绒的制法39

二、艾卷的制法39

三、艾炷的制法42

施灸应注意事项43

第三篇常用灸法与技巧48

直接灸法48

一、化脓灸48

二、不化脓灸51

间接灸法52

一、隔姜灸法52

二、隔蒜灸法53

三、隔附子饼灸法55

四、隔盐灸法55

温针灸法55

艾卷灸法57

一、实按温热灸57

二、悬起温和灸57

其它灸法58

一、烧灯火灸法58

二、天灸59

三、电热灸59

第四篇保健灸法60

要大力提倡保健灸法60

保健灸的实效62

保健灸的方法和主要穴位64

一、大椎65

二、风门67

三、身柱69

四、脾俞71

五、肾俞73

六、中脘76

七、关元(丹田)79

八、曲池83

九、郄门85

十、足三里87

十一、阳陵泉92

十二、三阴交95

保健灸的配穴法98

第五篇经络和穴位100

经络概要100

一、经络的含义100

二、经络的命名101

三、经脉的循行部位101

四、脏腑经脉的分布规律102

五、经脉的循行规律102

六、经脉的循行程序103

七、脏腑的表里关系103

八、脏腑经脉的属络关系103

九、表里经脉交接104

十、手足经脉相传104

十一、十五(六)络脉105

十二、奇经八脉107

十三、经络在医学上的应用109

穴位概要110

一、十四经脉简要穴分寸歌111

(一)手太阴肺经111

(二)手阳明大肠经111

(三)足阳明胃经112

(四)足太阴脾经112

(五)手少阴心经113

(六)手太阳小肠经113

(七)足太阳膀胱经113

(八)足少阴肾经114

(九)手厥阴心包经114

(十)手少阳三焦经114

(十一)足少阳胆经115

(十二)足厥阴肝经115

(十三)督脉经115

(十四)任脉经116

二、特要穴116

(一)特要穴一览表116

(二)特要穴的解释:原穴、络穴、背俞穴、腹募穴、郄穴、八会穴、下合穴116

三、划经点穴的方法118

(一)骨度法度数表120

(二)分段划线取穴法121

1.胸腹部口诀121

2.腰背部口诀124

(三)划经点穴注意事项125

四、分部取穴表126

(一)头面颈项部126

(二)胸腹部129

(三)肩背腰骶部132

(四)上肢部136

(五)下肢部140

五、经穴的主治原则146

(一)本经的穴道治本经的病146

(二)有表里关系经穴道治有表里关系经的病147

(三)局部的穴道治局部的病147

(四)经络所通,主治所在148

(五)特定的穴位治特定的病149

(六)经穴的特异性和双关性149

1.经穴的特异性149

2.经穴的双关性150

第六篇常见病的治疗配穴法152

治疗总则152

各论153

一、常见症状及杂病153

头痛155

偏头痛155

发热155

盗汗155

呕吐155

水肿155

腹水155

腹痛155

哮喘155

咯血155

衄血155

心悸155

腰背痛155

脚跟痛155

便秘155

便血155

休克155

惊厥155

失语155

疟疾155

身体虚弱155

中毒155

输血155

输液反应155

血沉速率快155

二、呼吸系统疾病155

感冒156

气管炎156

支气管哮喘156

肺炎156

肺化脓症156

肺结核156

胸膜炎156

肺癌156

三、循环系统病疾156

高血压157

中风157

动脉硬化157

心机能亢进157

心绞痛157

心律失常157

风湿性心脏病157

无脉症157

充血性心力157

衰竭157

四、血液系统疾病157

贫血157

白血病157

紫癜157

白血球减少症157

五、消化系统疾病157

口腔炎160

上牙痛160

下牙痛160

齿龈痛160

食道痉挛160

急性胃肠炎160

慢性胃肠炎160

胃溃疡160

胃酸过多160

胃痉挛160

胃扩张160

胃下垂160

十二指肠溃疡160

肠绞痛160

兰尾炎160

肠梗阻160

肠道蛔虫症(蛔厥)急救160

胆道蛔虫症160

胆结石160

胆囊炎160

肝脏疾患160

黄疸性肝炎160

肝功能异常160

食欲不振160

消化不良160

细菌性痢疾160

肠结核160

结肠炎160

脱肛160

腹膜炎160

食道癌160

胃癌160

肝硬化160

原发性肝癌160

六、神经系统疾病160

脑出血(中风)162

癔病(脏躁病)162

神经衰弱162

失眠162

嗜眠162

精神分裂症162

癫痫162

午蹈病162

三叉神经痛162

咽喉麻痹(吞咽困难)162

肋间神经痛162

桡神经痛162

正中神经痛162

腰神经痛162

股神经痛162

坐骨神经痛162

脊髓炎162

颜面神经麻痹162

尺神经麻痹162

上肢神经麻痹及肌肉萎缩162

下肢神经麻痹及肌肉萎缩162

呼吸肌麻痹162

膈肌痉挛(呃逆)162

腓肠肌痉挛162

多发性神经根炎162

七、泌尿生殖系统疾病162

急慢性肾炎163

肾病综合征163

肾盂肾炎163

肾结核163

肾萎缩163

膀胱炎及尿道炎163

遗尿症(夜尿)163

尿血163

尿频163

尿潴溜(癃闭)163

膀胱结核163

阳萎症163

遗精缩阳症163

八、新陈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163

糖尿病163

甲状腺机能亢进163

甲状腺机能减退163

九、运动系统疾病163

风湿性关节炎(肩关节、肘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肩周炎(肩凝症)脚气类风湿性关节炎落枕腕关节综合征164

十、地方病164

大骨节病164

地方性甲状腺肿164

克山病164

十一、外科及皮肤科疾病164

胸腹手术后疼痛168

手术后头痛168

上肢术后痛168

下肢术后痛168

术后伤口愈合迟缓和疼痛168

头面疔疖168

上肢疔疖168

下肢疔疖168

乳腺炎(乳痈)168

蜂窝组织炎(痈疽)168

颈淋巴结核168

丹毒168

冻疮168

骨结核168

下肢溃疡168

腱鞘炎168

痔疮168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68

狂犬咬伤168

蛇咬伤168

蜂蝎蛰伤168

鸡眼168

扭伤168

下颌关节综合征168

荨麻疹168

湿疹168

阴囊湿疹或多汗168

神经性皮炎168

园形脱发168

青年痤疮168

麻风168

一切阴疽流注168

一切痈疽168

象皮腿168

疝气168

一切头面疮168

一切皮肤病168

溺水168

十二、妇产科疾病168

子宫位置异常170

子宫痉挛170

子宫附件炎170

月经不调170

痛经170

功能性子宫出血170

不孕症170

子宫脱垂170

阴缩170

乳房痛170

乳汁不足170

乳汁过多170

妊娠呕吐170

胎位不正170

预防小产170

习惯性流产170

临产宫缩异常痛170

难产170

胎盘滞留170

胎死腹中170

产后出血170

白带多170

子宫癌170

更年期综合征170

十三、儿科疾病170

吐乳172

支气管肺炎172

气管炎172

哮喘172

肺门淋巴结核172

百日咳172

下痢172

腹泻172

水泄172

消化不良172

营养不良172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172

上肢麻痹172

腹肌麻痹172

下肢麻痹172

小儿夜啼172

流涎172

新生儿破伤风172

新生儿窒息172

尿闭172

佝偻病172

流行性腮腺炎172

十四、五官科疾病172

麦粒肿(目疮)174

结膜炎174

眼睑炎174

角膜炎174

眼底出血174

视网膜炎174

视力模糊174

夜盲症174

视神经炎及萎缩174

近视174

上眼睑下垂174

鼻炎174

额窦炎174

中耳炎174

耳鸣174

耳源性眩晕(美尼尔氏征)174

耳中痛174

咽喉炎174

扁桃体炎174

附篇174

黄帝灸法174

扁鹊灸法175

窦材灸法175

关于壮数的解释179

日本·代田文志灸法179

日本·其他诸家灸法183

日本·间中喜雄论灸法185

主要参考书目188

《灸法》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针灸疗法(1977 PDF版)
针灸疗法
1977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针灸疗法( PDF版)
针灸疗法
针灸学题解( PDF版)
针灸学题解
刺灸法汇编(1959.12 PDF版)
刺灸法汇编
1959.12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刺灸法讲义( PDF版)
刺灸法讲义
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
针灸疗法( PDF版)
针灸疗法
灸法养生( PDF版)
灸法养生
灸法自疗学( PDF版)
灸法自疗学
针法灸法学( PDF版)
针法灸法学
中国针灸刺灸法通鉴( PDF版)
中国针灸刺灸法通鉴
刺灸法汇论( PDF版)
刺灸法汇论
针法灸法学( PDF版)
针法灸法学
备急灸法( PDF版)
备急灸法
走向全面振兴的选择  新疆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研究(1998 PDF版)
走向全面振兴的选择 新疆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研究
1998 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
中国针灸刺灸法通鉴(1996 PDF版)
中国针灸刺灸法通鉴
1996 青岛:青岛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