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社会》求取 ⇩

人类经验的一致性3

(七)文明社会3

(六)高级野蛮社会;3

(五)中级第二章野蛮社会;3

(四)低级野蛮社会;3

(三)高级蒙昧社会;3

(二)中级蒙昧社会;3

(一)低级蒙昧社会;3

我所设想的文化发展阶段3

目录序言3

第一种方式为古代社会的政治结构3

前者以人身和氏族制度为基础;后者以地域和财产为基础3

其一为氏族性和社会性的,它产生了社会;另一为政治性的,它产生了国家3

两种政治方式3

各种发明、发现和制度说明了这一点3

 人类文化的几个发展阶段人类的进步是从发展阶梯的底层开始的3

第一编 各种发明和发现所体现的智力发展3

第二种方式为近代社会或文明社会的政治结构3

(二)鱼类食物;18

从一种生存技术到另一种生存技术都经历很长一段时间距离18

(五)通过田野农业而获得无穷食物18

(四)肉类和乳类食物;18

(三)淀粉食物;18

顺序相承的五种生存技术18

(一)天然食物;18

只有人类控制了生活资料18

以控制生活资料为条件18

生存的技术人类征服地球18

闪族和雅利安族的出现28

人类文化各个发展阶段的相对长度28

人类发展进度成几何比例28

原始人的低级状况28

蒙昧阶段的主要贡献28

野蛮阶段初期的主要贡献28

野蛮阶段晚期的主要贡献28

古代文明社会的主要贡献28

近代文明社会的主要贡献28

 人类发展进度的比例回顾人类发展的道路28

野蛮阶段中期的主要贡献28

通婚的规则47

对婚级制的改革47

每个氏族中有两个男性婚级和两个女性婚级47

惊人的同居制度47

以女性为本位的世系47

其氏族尚处于不发达状态47

澳大利亚人的氏族47

这种组织的原始性47

婚级是以性为基础组织起来的47

 以性为基础的社会组织澳大利亚人的婚级制47

第二编 政治观念的发展47

八个婚级47

相互援助、保卫和代偿损害的义务61

一个氏族的人数61

氏族以动物命名61

氏族会议61

一处氏族公墓61

共同的宗教仪式,此条存疑61

收养外人为氏族成员的权利61

给氏族成员命名的权利61

选举及罢免氏族首领和酋帅的权利61

氏族成员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61

在本氏族内互不通婚的义务61

氏族成员的权利、特权和义务61

以女性为本位的世系是原始的规则61

氏族的定义61

氏族组织的普遍流行61

 易洛魁人的氏族氏族组织61

部落的特征86

例证86

具有一块领土和一个名称86

一种独用的方言86

部落是自然形成的86

地域的隔阂造成了语言的差异和分裂86

由操同一种方言的氏族组成86

授职及罢免首领和酋帅的权利86

一种宗教信仰和崇拜86

酋长会议86

在某些情况下推立一个全部落的最高酋长86

三种顺序相承的氏族政府形式:86

第二种形式为两权分立政府;86

第一种形式为一权政府;86

 易洛魁人的部落部落作为一种组织86

胞族制大概普遍流行于美洲土著部落中86

特林吉特人的胞族86

摩黑冈人的胞族86

契卡萨人的胞族86

乔克塔人的胞族86

与希腊人的胞族类似;但属于它的原始形态86

例证86

其社会性与宗教性的作用和功能86

其作用和功能86

其组成方式86

易洛魁人部落的胞族86

同宗的氏族再结成一种更高级的组织86

 易洛魁人的胞族胞族的定义86

其处理事务的方式101

必须全体同意始能行动101

这些首领组成联盟会议101

分配给每一个部落的首领名额101

哀悼会议101

推举首领的仪式101

最高军事统帅101

这个职务为最高行政长官的萌芽101

内政会议101

首领由某些氏族世袭其职101

五十首领制的设立101

其结构和原则101

易洛魁联盟的形成101

他们定居于纽约州101

易洛魁人部落101

建立在同宗氏族和一种共同语言的基础上101

 易洛魁人的联盟联盟是自然形成的101

第三种形式为三权并立政府101

易洛魁人的智力120

爱斯基摩人是另一族系149

八、萨利什、萨哈普廷、库特尼等部落149

九、首首尼诸部落149

七、西北海岸诸部落149

十、新墨西哥、墨西哥和中美的村居印第安人诸部落149

十一、南美的印第安人诸部落149

在加诺万尼亚族系中大概普遍存在氏族组织149

二、达科他诸部落149

六、阿撒巴斯卡—阿帕齐诸部落149

五、阿耳贡金诸部落149

四、庞尼诸部落149

三、海湾诸部落149

一、荷德诺骚尼诸部落149

印第安人诸部落中的氏族;他们的世系规律和继承规律149

 加诺万尼亚族系其他部落中的氏族美洲土著的分类149

酋长会议可能具有的职权187

蒙蒂祖玛所担任的官职187

任职由选举产生187

酋长会议187

蒙蒂祖玛之被罢免187

该职位可能具有的职权187

阿兹特克人的制度基本上是民主的187

其政体为一种军事民主制187

公元1325年建立了墨西哥村187

人口估计数187

领土范围187

公元1426年成立了阿兹特克联盟187

他们定居于墨西哥187

纳华特拉克部落187

阿兹特克人的进步水平187

 阿兹特克联盟对于阿兹特克社会的错误见解187

阿兹特克人是否按氏族和胞族组织187

类似于易洛魁人氏族的属性216

氏族是社会势力和宗教势力的核心216

早期的规则和末期的规则216

财产的继承216

氏族世系的古老216

氏族是社会制度的基础216

是选举的还是世袭的216

氏族首领之职216

氏族成员之间的关系216

对他们的胞族和部落的描绘216

格罗特对希腊人氏族的描绘216

一个邦的形成216

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216

需要一种政治制度216

氏族性质的改变216

组成氏族216

 希腊人的氏族希腊部落的早期状况216

氏族的属性216

未见有管理民政之权236

巴赛勒斯236

该职位的权限236

该职位在军事和祭祀方面的职权236

阿哥腊,即人民大会236

英雄时代的政府,军事民主制236

亚理士多德对巴赛勒斯所下的定义236

雅典晚期民主政治236

由氏族制承袭而来236

这种政治对雅典的发展影响极大236

由三个胞族组成236

布列,即酋长会议236

由四个部落组成236

民族236

部落巴赛勒斯236

部落236

胞族长236

主要目的在于宗教方面236

狄凯阿库斯所下的定义236

它是怎样组成的236

 希腊人的胞族、部落和民族雅典人的胞族236

政治社会的建立256

克莱斯瑟尼斯的立法256

阿提卡的乡区256

半成熟的政治社会256

公民大会256

元老院256

其组织与权力256

其地方自治政府256

地区化的部落或乡部256

阿提卡联邦256

雅典的民主政治256

行政权部分地从氏族转移到各个阶级手中256

不属于任何氏族的个人256

以财产划分的阶级256

梭伦的立法256

舰区和叁一区256

执政官制256

巴赛勒斯一职的废除256

尝试的失败256

以阶级代氏族的尝试256

瑟秀斯的立法256

 希腊政治社会的建立氏族制作为一种政治基础所遭遇的失败256

公民的产生256

瓦罗所下的定义277

一个氏族的人数277

氏族成员的权利、特权和义务277

氏族内互不通婚277

世系由男性下传277

古代拉丁社会的民主政体277

西塞罗对氏族成员一词所下的定义277

罗马人的氏族277

部落按军事民主制组织起来277

罗马城的建立277

 罗马人的氏族意大利诸部落是按氏族组织的277

斐斯土斯所下的定义277

罗马元老院300

罗马人的氏族制度基本上是民主的300

其权力与职能300

军事统帅之职位(勒克斯)300

人民掌握主权300

其权力300

人民大会300

其职能300

氏族之集中于罗马城300

数目比例是如何产生的300

四、民族,由三个部落组成300

三、部落,由十个库里亚组成;300

二、库里亚,由十个氏族组成;300

一、氏族;300

组织的四个级段:300

罗马人的库里亚、部落和民族罗马人的氏族社会300

定卢籍322

平民成为公民322

设置市区322

设置乡镇322

部落增至四个322

阶级代替了氏族322

以地域关系代替血缘关系322

新政治制度的性质322

氏族组织的衰落和消灭322

氏族组织的功绩322

阶级界限322

百人团大会322

不平等的表决权322

百人团322

按财产划分阶级322

塞尔维乌斯土利乌斯的立法322

贵族322

靠客322

平民322

罗马政治社会的建立国人322

百人团大会代替了库里亚大会322

雅典人在栖克罗普斯时代的世系可能是女系341

关于达瑙斯的女儿们的传说故事341

从婚姻方面找到的证据341

洛克里亚人的一百家族341

希腊部落中的土兰尼亚式亲属制度341

克里特人的女性世系341

利契亚人的女性世系341

转变的动力在于财产继承341

 世系从女系到男系的转变世系是怎样才能发生转变的341

埃特鲁里亚人的女性世系341

中国人的百姓355

氏族组织分布极广355

斐济人和雷瓦部的两层划分355

澳大利亚部落中的氏族355

非洲部落中的氏族355

显然按氏族和胞族组成355

希伯来部落355

北亚细亚部落中的氏族355

乌拉尔部落中的氏族355

南亚细亚部落中的氏族355

早先存在的一种氏族制的遗迹355

日耳曼人部落355

爱尔兰人的塞普特355

 人类其他部落中的氏族苏格兰人的克兰355

介乎中间的偶婚制家族和父权制家族381

这两种家族形态均未能产生任何亲属制度381

上述亲属制都是自然形成的381

由此产生雅利安式、闪族式和乌拉尔式亲属制381

其一为类别式,另一为说明式381

这些亲属制的总原则381

其持续之长久381

两种基本形式381

由此产生土兰尼亚式和加诺万尼亚式亲属制381

第二种形态:伙婚制家族381

由此产生马来亚式亲属制381

第一种形态:血婚制家族381

 古代家族五种顺序相承的家族形态381

第三编 家族观念的发展381

第三种形态:专偶制家族381

夏威夷群岛上的早期社会状况398

马来亚式亲属制度表398

柏拉图的理想国中的五个亲等398

原则上与夏威夷人的亲属制相同398

中国人的九族398

该亲属制的详细情况398

以兄弟与姊妹的相互集体通婚来说明其起源398

五个亲等398

以夏威夷人的亲属制为典型398

用马来亚式亲属制来证明398

 血婚制家族史前时期存在过血婚制家族398

土兰尼亚式和加诺万尼亚式亲属制度表424

对这种亲属关系的起源的解释424

土兰尼亚亲属制的详细情况424

土兰尼亚亲属制证明在该制度形成之时存在伙婚制家族424

由伙婚制家族产生424

土兰尼亚式亲属制424

这种习俗在古代可能流行于广大地区424

夏威夷人的伙婚习俗424

这种过渡是怎样产生的424

 伙婚制家族伙婚制家族是在血婚制家族之后产生的424

氏族可能起源于伙婚群424

应当在发现最高范例的地方研究古代社会459

以前的家族中不存在父权459

与此类似的罗马家族459

一夫多妻制是次要的459

其基本特点为父权459

父权制家族459

向偶婚发展是较晚近的事情459

氏族组织对它的影响459

它的特点459

如何构成459

 偶婚制家族和父权制家族偶婚制家族459

罗马人和阿拉伯人亲属制度表473

现代的专偶制家族473

罗马人亲属制的详细情况473

罗马人和阿拉伯人的亲属制473

由土兰尼亚式亲属制向雅利安式亲属制的过渡473

在它之前的亲属制可能是土兰尼亚式亲属制473

它随专偶制而来473

妻子处于管制之下473

雅利安式亲属制473

专偶制的义务不为男子所尊重473

幽禁妻子的闺房473

文明化的希腊家族473

荷马时代的希腊家族473

古代日耳曼人的家族473

“家族”一词473

 专偶制家族专偶制家族是比较晚近的产物473

罗马家族473

 与家族相关的制度的顺序顺序本身含有假设的成分505

这些制度在起源顺序方面的关系505

上述起源顺序的证据505

评退化说505

人类历史之悠久505

〔附录〕回驳约·弗·麦克伦南先生的《原始婚姻》515

改善的人性533

在同宗亲属中的分配533

第二种继承法的萌芽533

中级野蛮社会的财产533

我们对其继承法还不十分清楚533

可能是同宗继承533

在本氏族成员中分配财产533

第一种继承法533

发展速度很慢533

 三种继承法蒙昧社会状态下的财产533

第四编 财产观念的发展533

低级野蛮社会的财产533

遗嘱546

子女独享继承权546

遗产归宗法546

继承权保留在本氏族内546

承宗女546

雅典人的继承法546

罗马人的继承法546

遗产归宗法546

财产保留在本氏族内546

贵族的出现546

人类财产的发展过程546

人类起于同源546

西罗非哈的女儿们546

遗产归宗法546

财产保留在本胞族内,也可能保留在本氏族内546

其继承法546

希伯来人的部落546

子女独享继承权546

第三种继承法546

其灿烂光辉546

这个阶段的文化546

希腊部落的土地所有制546

奴隶制546

 三种继承法(续前)高级野蛮社会的财产546

译名对照表559

《古代社会》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古代社会(1933 PDF版)
古代社会
1933 昆仑书店
中国古代社会(1933 PDF版)
中国古代社会
1933
古代社会 1(1958.07 PDF版)
古代社会 1
1958.07 岩波書店
古代社会 2(1961.09 PDF版)
古代社会 2
1961.09 岩波書店
古代社会( PDF版)
古代社会
古代社会  2( PDF版)
古代社会 2
北京:商务印书馆
古代社会一( PDF版)
古代社会一
北京:商务印书馆
古代社会  下(1977 PDF版)
古代社会 下
1977 北京:商务印书馆
科技与古代社会(1993 PDF版)
科技与古代社会
1993 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印度古代社会史(1990 PDF版)
印度古代社会史
1990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交通与古代社会(1993 PDF版)
交通与古代社会
1993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古代社会  上(1977 PDF版)
古代社会 上
1977 北京:商务印书馆
古代社会史(1942 PDF版)
古代社会史
1942 上海:耕耘出版社
古代社会断代新论(1982 PDF版)
古代社会断代新论
1982 北京:人民出版社
古代社会三(1935 PDF版)
古代社会三
1935 北京: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