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第1卷讲解》求取 ⇩

《资本论》简要介绍1

一、写《资本论》的历史背景1

二、《资本论》第一至三卷的结构1

《资本论》第一卷的序言和跋2

一、第一版序言3

(1)介绍《资本论》写作情况,指出必须运用抽象法进行学习3

(2)论述了《资本论》研究的对象和任务4

(3)指出《资本论》研究的对象具有鲜明的阶级性4

二、第二版跋5

(1)指出《资本论》第二版付印时,对原文作了一定的修改5

(2)分析了德国的历史条件,指出在德国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已经不能作为一门科学出现5

(3)驳斥了德国资产阶级代言人对《资本论》的攻击,并叙述了《资本论》的方法6

(4)论述了《资本论》的辩证法和黑格尔的辩证法有本质不同7

三、法文版序言8

四、法文版跋8

五、第三版序言9

六、英文版序言9

七、第四版序言10

《资本论》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11

第一篇商品和货币11

第一章商品11

1.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实体,价值量)12

一、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必须从商品分析开始12

二、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12

(1)商品的使用价值12

(2)商品的价值(价值实体,价值量)13

三、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15

2.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15

一、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15

二、对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分析17

(1)对具体劳动的分析17

(2)对抽象劳动的分析17

3.价值形式或交换价值19

A、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19

一、价值表现的两极: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20

二、相对价值形式20

(1)相对价值形式的内容20

(2)相对价值形式的量的规定性23

三、等价形式24

(1)等价形式的性质24

(2)等价形式的三个特点24

(3)对亚里斯多德所作的价值形式的分析的评价25

四、简单价值形式的总体26

(1)简单价值形式的实质26

(2)简单价值形式是商品内在矛盾的简单表现形式26

(3)简单价值形式和商品萌芽时期相适应26

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27

一、扩大的相对价值形式27

二、特殊等价形式27

三、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的缺点27

C、一般价值形式28

一、价值形式的变化了的性质28

(1)相对价值形式的变化28

(2)等价形式的变化29

(3)小结29

二、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的发展关系29

三、从一般价值形式到货币形式的过渡29

D、货币形式30

4.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30

一、商品拜物教的发生及其性质30

二、商品拜物教的秘密和根源31

三、商品拜物教是历史范畴32

(1)在非商品生产社会里不存在商品拜物教32

(2)商品拜物教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要消亡33

四、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在商品拜物教问题上的各种错误见解33

(1)对古典政治经济学派的批判33

(2)揭露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为商品拜物教迷惑而产生的错误见解34

第二章交换过程37

一、商品交换过程中的矛盾发展必然产生货币37

(1)商品交换的条件37

(2)商品交换过程的矛盾38

(3)货币是交换过程的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39

二、商品交换发展过程,同时就是货币形成过程39

三、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在货币问题上的错误40

(1)批判货币“名目论”40

(2)批判货币“金属论”41

第三章货币或商品流通43

1.价值尺度43

一、货币是用来表现和衡量商品的价值43

二、当作价值尺度的货币,只是观念上的货币44

三、货币充当价值尺度是通过价格标准来体现45

四、对商品价格和价值关系的分析46

2.流通手段47

(a)商品的形态变化47

一、商品形态的变化,是商品交换过程的实际运动形式47

二、分析商品的第一形态变化48

三、分析商品的第二形态变化48

四、分析商品的总形态变化49

(b)货币的流通49

一、货币流通只是商品流通的表现49

二、货币流通量的规律50

(c)铸币。价值符号50

一、铸币的产生51

二、纸币的产生及其流通规律51

3.货币51

(a)货币贮藏52

一、货币贮藏的发生52

二、贮藏手段是随着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发展而发展52

三、货币贮藏起着调节货币流通量的功能53

(b)支付手段53

一、支付手段的发生53

二、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对货币流通量的影响54

三、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引起的新问题55

(c)世界货币55

一、世界货币的发生56

二、世界货币的作用56

三、为了世界市场的流通,需要有准备金56

第二篇货币转化为资本61

第四章货币转化为资本61

1.资本的总公式61

一、资本的起点和它最初的表现形式61

二、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在运动形式上的区别62

(1)在流通形式上看两者的共同点和区别62

(2)在流通的内容上看两者的不同62

三、资本的总公式是G——W——G′63

2.总公式的矛盾63

一、分析资本总公式的矛盾64

二、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中产生64

(1)等价交换不产生剩余价值64

(2)不等价交换也不产生剩余价值65

(3)流通中不能增殖,分析资本的基本形式,就不能以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为出发点66

三、剩余价值又不能不从流通中产生66

3.劳动力的买和卖67

一、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是劳动力成为商品67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是长期历史发展的产物67

三、对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进行科学分析68

(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68

(2)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69

四、流通领域的等价交换关系,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70

第三篇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74

第五章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74

1.劳动过程74

一、劳动过程的一般性质74

(1)劳动过程是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但必须先从一般过程进行研究75

(2)劳动过程的三个要素75

(3)三个要素在劳动过程中的作用76

(4)小结77

二、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78

2.价值增殖过程78

一、资本家生产的目的在于取得剩余价值78

二、对价值形成过程作了科学分析78

三、对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的谬论进行批判80

四、对价值增殖过程进行了科学分析81

(1)价值增殖的秘密在于劳动力这一商品的特殊性质81

(2)剩余价值的产生,既符合等价交换的原则,又解决了资本总公式的矛盾82

五、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82

第六章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85

一、劳动过程各种不同要素在价值形成上的不同作用85

(1)劳动二重性与价值的转移和创造85

(2)分析生产资料价值的转移86

(3)分析劳动力的使用创造新价值88

二、对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科学分析88

(1)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科学划分88

(2)生产资料的价值变动,不会影响不变资本的性质88

第七章剩余价值率91

1.劳动力的剥削程度91

一、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变动的结果91

二、剩余价值率是劳动力受剥削程度的准确表现92

三、计算剩余价值率的方法93

2.产品价值在产品相应部分上的表现94

一、从工作日完成的结果看产品价值在产品相应部分上的表现94

二、从产品的生产过程看产品价值在产品相应部分的表现95

3.西尼耳的“最后一小时”96

一、揭露西尼耳的所谓“最后一小时”96

二、对西尼耳谬论的批判97

4.剩余产品98

第八章工作日100

1.工作日的界限100

一、工作日是个可变量101

二、工作日变动的最低界限和最高界限101

三、工作日的长短取决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力量的对比101

2.对剩余劳动的贪欲。工厂主和领主102

一、剥削者对剩余劳动的贪欲,因社会生产性质不同而不同102

二、从工厂主与领主对剩余劳动贪欲的比较中,看资本主义剥削形式与封建主义剥削形式之间的区别103

三、用具体事实揭露工厂主规避工厂法,延长劳动时间103

3.在剥削上不受法律限制的英国工业部门103

一、举了花边织造业的例子,指出那里的童工是不折不扣的奴隶104

二、举了陶器业的例子,指出陶业工人的高度死亡率和多种职业病是劳动过度的结果104

三、举了火柴制造业和壁纸工厂中的例子,揭露了火柴制造业和壁纸工厂中过度劳动的情况104

四、举了面包业的例子,揭露面包业的资本家是掺假和盗窃他人劳动的能手104

五、举了铁路运输业的例子,从一次惨重的车祸说明铁路工人的过度劳动104

六、举了裁缝业和铁匠的例子,揭露了女裁缝工人和铁匠过度劳累致死的严重情况104

4.日工和夜工。换班制度104

一、换班制是资产阶级加强剥削剩余劳动的一种手段104

二、用实例说明换班制可使资本家延长工作日105

三、换班制暴露了资本家关心的是最大限度地榨取劳动力105

5.争取正常工作日的斗争。十四世纪中叶至十七世纪末叶关于延长工作日的强制性法律105

一、揭露资本家不顾工人的死活,最大限度地加强对工人的剥削106

二、正常工作日的规定,是数世纪来资本家与工人之间阶级斗争的结果106

6.争取正常工作日的斗争。对劳动时间的强制的法律限制。1833年——1864年英国的工厂立法107

一、从1833年以来的工厂法反映了工人和资本家斗争的历史107

二、1847年的工厂法取得的成果及其斗争情况108

三、1850年的工厂法新修正案,是无产阶级反击资产阶级进攻所取得的胜利108

7.争取正常工作日的斗争。英国工厂立法对其他国家的影响109

一、从英国工厂立法的历史事实所得出的两点结论109

二、英国工厂法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109

三、无产阶级为争取自由解放,必须团结起来进行斗争110

第九章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113

一、分析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的内在联系,阐明决定剩余价值量的三个规律113

(1)决定剩余价值量的第一个规律113

(2)决定剩余价值量的第二个规律114

(3)决定剩余价值量的第三个规律115

二、货币转化为资本在量上的最低限,阐述了小业主和资本家的区别117

三、从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中看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强制关系118

第四篇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124

第十章相对剩余价值的概念124

一、相对剩余价值的产生靠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来延长剩余劳动时间125

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在各个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竞争中实现的126

三、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是为了取得相对剩余价值128

第十一章协作131

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开始就使劳动过程社会化131

二、协作提高了劳动的社会生产力132

三、资本主义协作的条件和特点134

(1)最低限额的资本是资本主义协作的条件134

(2)资本家的指挥和管理是资本主义协作的特点134

(3)协作所产生的生产力被资本所占有136

四、协作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一个特有的形式136

第十二章分工和工场手工业139

1.工场手工业的二重起源139

一、工场手工业以两种方式产生139

二、分工是工场手工业的特征140

2.局部工人及其工具141

一、局部工人劳动专门化引起劳动生产力提高141

二、劳动工具专门化引起劳动生产力提高141

3.工场手工业的两种基本形式——混成的工场手工业和有机的工场手工业141

一、工场手工业的两种基本形式是由制品本身的性质引起的142

二、有机的工场手工业的特点143

三、工场手工业的分工,导致劳动力价值下降,从而增加了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144

4.工场手工业内部的分工和社会内部的分工145

一、工场手工业分工和社会分工产生的历史过程及相互之间的关系145

(1)两种分工的类型及形成的历史过程145

(2)两种分工的相互关系146

二、工场手工业内部分工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特有148

5.工场手工业的资本主义性质149

一、工场手工业的资本主义性质149

(1)工场手工业使社会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越来越多地转化为资本149

(2)工场手工业使工人进一步隶属于资本150

(3)工场手工业加深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使工人在智力和身体方面产生某种程度的萎缩150

(4)工场手工业是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特殊方法151

二、分工在经济思想史上出现两种片面观点151

三、工场手工业的历史局限性152

第十三章机器和大工业155

1.机器的发展156

一、必须从经济学的观点看待机器156

(1)资本主义使用机器是为了榨取相对剩余价值156

(2)大工业中生产方式的变革是以劳动资料为起点156

二、机器的产生和发展157

(1)机器的特点157

(2)机器协作和机器体系158

(3)大工业的技术基础是用机器制造机器159

三、机器的应用引起劳动过程的变革160

2.机器的价值向产品的转移161

一、使用机器生产会使商品价值降低161

二、资本主义使用机器的界限162

3.机器生产对工人的直接影响163

(a)资本对补充劳动力的占有。妇女劳动和儿童劳动163

(b)工作日的延长164

一、机器为资本延长工作日提供了新条件164

二、机器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资本延长工作日164

三、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消灭了工作日的一切道德界限和自然界限165

(c)劳动的强化165

一、提高劳动强度在缩短工作日的情况下能增加剩余价值的剥削166

二、为了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通过各种办法提高劳动强度167

三、提高劳动强度,使工人的健康和劳动能力受到极度的破坏167

4.工厂167

一、资本主义工厂的特征167

二、资本主义工厂带来的影响168

5.工人和机器之间的斗争168

一、工人破坏机器的斗争168

二、工人反对机器是机器的资本主义使用对劳动者排斥、扼杀、压迫169

三、批判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为资本使用机器作辩护的谬论170

6.关于被机器排挤的工人会得到补偿的理论171

一、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所谓被机器排挤的工人会得到补偿的谬论171

(1)被机器排挤的工人,比为制造机器吸收的工人要多171

(2)“补偿论”的实质是掩盖资本主义使用机器产生的矛盾171

二、采用机器在排挤工人的同时,也引起一些部门增加劳动力的需要,这和“补偿论”毫无共同之处172

7.工人随机器生产的发展而被排斥和吸收。棉纺织业的危机173

一、随着机器生产的发展,就业工人人数是相对减少,绝对增加173

二、资本主义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使工人就业不稳定173

8.大工业所引起的工场手工业、手工业和家庭劳动的革命174

(a)以手工业和分工为基础的协作的消灭174

(b)工厂制度对于工场手工业和家庭劳动的反作用174

(c)现代工场手工业175

(d)现代家庭劳动175

(e)现代工场手工业和家庭劳动向大工业的过渡。这一革命由于工厂法在这两种生产方式中的实行而加速175

一、大工业的发展过程,也是工场手工业和家庭劳动转化为工厂的过程175

二、工厂法加速了过渡的进程176

9.工厂法(卫生条款和教育条款)。它在英国的普遍实行176

一、论述工厂法中的卫生条款和教育条款176

(1)工厂法中的卫生条款177

(2)工厂法中的教育条款177

二、工厂法在英国的普及化177

10.大工业和农业178

一、机器大工业的发展,加速了小农的破产,使农村出现了人口“过剩”178

二、大工业在农业中引起了一系列变革178

第五篇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185

第十四章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185

一、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劳动的概念185

二、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相互关系187

三、剩余价值生产是历史发展的产物189

四、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关于利润(剩余价值)来源于劳动生产力的错误191

第十五章劳动力价格和剩余价值的量的变化194

Ⅰ.工作日的长度和劳动强度不变(已定),劳动生产力可变194

一、在一定条件下,劳动力的价值和剩余价值是由三个规律决定194

二、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情况下,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加深196

三、评述李加图在上述三个规律上的功过197

Ⅱ.工作日和劳动生产力不变,劳动强度可变197

一、提高劳动强度对劳动力价格和剩余价值量变化的影响197

二、劳动强度和价值规律的关系199

Ⅲ.劳动生产力和劳动强度不变,工作日可变199

一、工作日缩短对剩余价值量的影响199

二、工作日延长对劳动力价值的影响200

Ⅳ.劳动的持续时间、劳动生产力和劳动强度同时变化201

一、分析三个因素的各种组合方法201

二、分析了劳动生产力降低,同时工作日延长对劳动力价格和剩余价值量的影响201

三、分析劳动强度和劳动生产力提高,同时工作日缩短对劳动力价格和剩余价值量的影响202

第十六章剩余价值率的各种公式205

一、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派将两个公式混同,掩盖了资本剥削程度205

二、资本家的剥削是表现为对工人的无酬劳动的支配权207

第六篇工资212

第十七章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转化为工资212

一、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212

(1)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这是一种假象212

(2)劳动不是商品,也没有价值213

(3)对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派错误的批判215

二、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216

(1)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货币表现216

(2)工资形式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217

三、工资形式掩盖了本质关系是有客观原因217

第十八章计时工资222

一、计时工资是工资的最基本形式222

(1)本章研究的对象222

(2)必须把工资总额与劳动价格区别开来222

(3)计时工资的一般规律224

二、按小时付工资对资本家有好处224

(1)可以根据资本家的方便、意愿和眼前利益,确定劳动小时224

(2)可以迫使工人延长劳动时间,加强剥削225

(3)可以压低劳动价格,引起日工资下降,使资本家能攫取更多的剩余价值225

第十九章计件工资228

一、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228

(1)计件工资的实质228

(2)论证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228

二、计件工资是最适合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工资形式229

(1)计件工资的特点229

(2)计件工资是最适合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工资形式232

三、围绕计件工资的高低,引起了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经常不断的斗争232

第二十章工资的国民差异234

一、工资的国民差异是由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规律作用的结果234

二、研究工资的国民差异,必须把握劳动生产率和工资的关系235

(1)资本主义发达的国家名义工资较高,但实际工资并不一定高235

(2)资本主义发达的国家日工资、周工资较高,但相对劳动价格较低237

三、批判凯里的所谓工资和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例增长的谬论238

第七篇资本的积累过程245

第二十一章简单再生产245

一、再生产的一般及其必须具备的条件245

二、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246

(1)生产的性质取决于社会的性质246

(2)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基本特点247

第二十二章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254

1.规模扩大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254

一、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的条件254

二、资本积累的实质256

(1)资本主义占有规律是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256

(2)资本主义占有规律是由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的257

(3)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不是违反而是应用了商品生产规律258

(4)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必然结果259

三、资本家的全部资本都是积累起来的剩余价值260

2.政治经济学关于规模扩大的再生产的错误见解260

一、对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错误见解的批判260

二、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错误见解带来的后果262

3.剩余价值分为资本和收入。节欲论262

一、剩余价值分为资本和收入262

二、资本积累是由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的263

(1)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263

(2)资本家的挥霍和积累是同时增长的264

(3)古典经济学派和马尔萨斯对积累的看法,反映了不同阶级的利益264

三、批判西尼耳的“节欲论”265

4.几种同剩余价值分为资本和收入的比例无关但决定积累量的情况:劳动力的剥削程度;劳动生产力;所使用的资本和所消费的资本之间差额的扩大;预付资本的量267

一、劳动力剥削程度267

(1)把工资压低在劳动力价值以下,使工人的必要消费基金转化为资本的积累基金267

(2)在延长工作日或提高劳动强度下,不增加不变资本,可以使资本家多剥削剩余价值,从而增加积累268

二、劳动生产力的水平268

三、所使用的资本和所消费的资本之间差额的扩大270

四、预付资本的量271

5.所谓劳动基金271

第二十三章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275

1.资本构成不变,对劳动力的需求随积累的增长而增长275

一、资本的有机构成275

二、在资本构成不变时,资本积累对劳动力需求增加,不会改变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性质276

(1)资本增长包含转化为劳动力部分的资本增长276

(2)资本积累即使是工人的工资有所提高,也不会改变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性质276

三、资本积累只能使工人的工资维持在适合资本增殖需要的水平277

2.在积累和伴随积累的积聚的进程中资本可变部分相对减少279

一、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使资本可变部分相对减少279

(1)劳动生产率提高引起资本技术构成变化279

(2)资本技术构成的提高,反映在资本价值构成上,不变部分占的比例增大280

(3)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使资本可变部分相对减少280

二、资本的积累和集中281

(1)资本积累和资本积聚281

(2)资本的集中282

(3)资本积累、积聚和资本集中互相促进,加速了资本构成的提高,相对减少了对劳动的需求283

3.相对过剩人口或产业后备军的累进生产284

一、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284

二、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必要条件286

三、相对过剩人口的增加比可变资本的相对减少进行得更为迅速287

四、相对过剩人口的变动对工资的影响288

4.相对过剩人口的各种存在形式。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291

一、相对过剩人口及其各种存在形式291

(1)流动形式的过剩人口291

(2)潜在形式的过剩人口292

(3)停滞形式的过剩人口292

二、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292

三、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歪曲、否认无产阶级贫困化的谬论294

5.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的例证295

第二十四章所谓原始积累299

1.原始积累的秘密299

一、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299

二、资本原始积累就是从封建剥削转变为资本主义剥削的历史过程300

2.对农村居民土地的剥夺301

一、农村居民被剥夺的历史过程302

二、揭示剥夺农民的暴力手段302

3.十五世纪末以来惩治被剥夺者的血腥立法。压低工资的法律303

一、资产阶级利用国家制定法律迫使被剥夺者成为雇佣工人304

二、资产阶级国家制订法律限制工资,并禁止工人结社304

4.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的产生305

一、农业资本家的产生305

二、农业资本家的发展305

5.农业革命对工业的反作用。工业资本的国内市场的形成306

一、农业革命对工业的反作用306

二、工业资本的国内市场的形成306

6.工业资本家的产生307

一、工业资本家的产生307

二、工业资本家借助暴力起家和发展308

(1)工业资本通过原始积累迅速发展308

(2)殖民制度在原始积累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309

(3)国债制度是原始积累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309

(4)税收和保护关税制度是加速原始积累的杠杆310

(5)残酷剥削儿童和贩卖奴隶贸易也是原始积累的手段310

7.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311

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性311

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灭亡是历史的必然性312

三、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是历史的必然性313

第二十五章现代殖民理论317

一、揭露资产阶级经济学的辩护观点与殖民理论的矛盾317

二、威克菲尔德的殖民理论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性318

(1)威克菲尔德的殖民理论表明了资本关系是历史的产物318

(2)威克菲尔德为资产阶级利益辩护但和殖民理论相矛盾318

(3)威克菲尔德的殖民理论的实质320

三、全章总结321

《资本论》第一卷总结327

1983《《资本论》第1卷讲解》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资本论》讲解  第4册(1985 PDF版)
《资本论》讲解 第4册
1985 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
《资本论》讲解  第二册(1983 PDF版)
《资本论》讲解 第二册
1983
《资本论》讲解  第一册(1980年08月第1版 PDF版)
《资本论》讲解 第一册
1980年08月第1版 青海人民出版社
《资本论》讲稿第2卷( PDF版)
《资本论》讲稿第2卷
辽宁大学经济系经典著作教研室
《资本论》讲稿  第3卷(1983 PDF版)
《资本论》讲稿 第3卷
1983
《资本论》讲稿  第2卷(1983 PDF版)
《资本论》讲稿 第2卷
1983
《资本论》讲稿  第1卷( PDF版)
《资本论》讲稿 第1卷
“老三篇”辅助读物  “老三篇”万岁( PDF版)
“老三篇”辅助读物 “老三篇”万岁
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资本论》第1卷讲解(1983 PDF版)
《资本论》第1卷讲解
1983
《资本论》图解  第1卷( PDF版)
《资本论》图解 第1卷
《资本论》第3卷讲解( PDF版)
《资本论》第3卷讲解
《资本论》讲义  第2卷(1986 PDF版)
《资本论》讲义 第2卷
1986 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
资本论  第1卷(1953 PDF版)
资本论 第1卷
1953 北京:人民出版社
《资本论》讲解  第6册(1987 PDF版)
《资本论》讲解 第6册
1987 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
《资本论》讲解  第5册(1986 PDF版)
《资本论》讲解 第5册
1986 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