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中共党史资料目录索引汇编 1919-1949》
作者 | 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编 编者 |
---|---|
出版 | 未查询到或未知 |
参考页数 | 479 |
出版时间 | 没有确切时间的资料 目录预览 |
ISBN号 | 无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1659611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文献篇3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3
一、安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五四运动在安徽情况3
二、安徽青年的早期革命活动3
三、安徽地方党团组织的建立及其革命活动4
安庆地区4
芜湖地区5
寿县地区6
津浦路沿线地区7
四、第一次国共合作在安徽8
五、安徽各地声援五卅运动9
六、工农运动11
七、其它11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2
一、中共安徽省临委的建立及其领导的工作12
1.中央对安徽工作的指导12
2.安徽省临委、省委的工作及活动13
二、芜湖地区党组织及其领导的工作17
三、安庆地区党组织及其领导的工作18
四、六安地区党组织及其领导的工作19
五、皖西北地区(寿县、合肥、六安)党组织及其领导的工作22
六、皖南地区党组织及其领导的工作27
七、宿县和皖东北地区党组织及其领导的工作28
八、皖西苏区的创建与斗争30
1.中共中央有关鄂豫皖根据地的文件30
2.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文件31
3.少共鄂豫皖中央分局文件35
4.鄂豫边特委、鄂豫皖省委文件36
5.鄂豫皖边苏维埃苏区军委文件38
九、北上抗日先遣队进军闽浙皖赣41
抗日战争时期44
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安徽44
1.第五战区安徽省动委会材料44
2.第三战区安徽省皖南动委会材料45
二、皖南事变前新四军在安徽境内的工作与活动46
1.中共中央关于新四军编组、集中、展开、发展、建设及发展华中等方面的指示46
2.新四军军部在皖南及其领导的抗日斗争48
3.新四军江北部队及江北指挥部成立后的抗日斗争与反摩擦斗争49
三、中共安徽工委、安徽省工委、鄂豫皖省委及其领导的工作51
四、中共中央中原局关于开辟、发展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文件51
五、皖南事变52
1.皖南事变前的形势及我党的对策和部署52
2.皖南事变过程中我党的应变措施及斗争58
3.皖南事变后我党反击国民党顽固派发动反共高潮的斗争59
4.皖南事变前后国内外的有关舆论反应62
六、皖南事变后中共中央对华中工作的指示64
七、中共中央华中局暨新四军军部及其领导的工作64
一九四一年64
一九四二年66
一九四三年67
一九四四年68
一九四五年68
八、淮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69
一九四一年69
一九四二年70
一九四三年71
一九四四年72
一九四五年72
九、淮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73
一九三八、一九三九年73
一九四○年74
一九四一年75
一九四二年78
一九四三年80
一九四四年84
一九四五年87
十、皖江、皖西、皖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89
1.皖江(皖中)区党委、七师及中心区工作89
一九四一年89
一九四二年90
一九四三年90
一九四四年90
一九四五年91
2.皖鄂赣(皖西)地区工作92
3.皖南地区工作92
解放战争时期93
一、中共中央及华中局、华中分局关于自卫、北撤等工作的指示93
二、北撤之前淮南抗日根据地93
三、北撤之前淮北抗日根据地94
四、大军北撤后皖南、皖西党领导的游击战争95
五、战略反攻前后华中三、四、七、八地委、豫皖苏区党委和江淮区党委领导的工作97
一九四七年97
一九四八年98
一九四九年101
六、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和皖西区党委领导的工作102
七、淮海战役105
1.淮海战役有关组织工作105
2.淮海战役支前工作108
八、渡江战役109
1.渡江战役组织工作110
2.渡江战役支前工作111
3.沿江、江南地区党和人民迎接大军渡江、欢庆解放113
九、中共皖北、皖南区党委及其领导下的工作114
附录117
参考资料(敌伪反证资料)117
一九二七年——一九三七年117
一九三七年——一九四五年120
一九四五年——一九四九年125
回忆篇131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131
一、五四运动前后的安徽政治经济形势131
1.政治131
2.经济133
二、安徽各界响应五四运动133
1.江淮地区134
2.皖南地区134
3.淮北地区134
三、马克思主义在安徽的传播134
四、社会主义青年团安徽地方组织的建立135
五、安徽各地的群众运动135
六、中国共产党安徽地方组织的建立137
七、中国共产党安徽地方党组织领导的群众运动140
1.学生运动140
2.农民运动140
3.工人运动142
4.各界声援五卅运动142
5.反教会斗争142
八、国共合作在安徽143
九、北伐军进军安徽143
十、中共安徽省临委的建立144
十一、其它144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45
一、大革命失败后全省各地的政治经济形势145
二、中共安徽地方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146
中共安徽省临委、省委146
芜湖地区146
巢湖地区146
宣城地区147
黄山地区148
铜陵地区150
安庆地区150
六安地区153
合肥地区157
淮南地区158
阜阳地区158
淮北地区161
宿县地区161
蚌埠地区163
滁州地区164
三、各地党组织领导的农民暴动164
和武装兵变164
芜湖地区164
巢湖地区164
宣城地区165
黄山地区165
铜陵地区166
池州地区166
安庆地区166
六安地区166
合肥地区168
淮南地区169
阜阳地区169
淮北地区171
宿县地区171
滁州地区172
四、皖赣边红军和地方赤卫队员在皖南的武装游击斗争以及合肥、庐江、枞阳党领导下的武装斗争172
五、各地党组织领导的农民运动、工人运动173
巢湖地区173
马鞍山地区174
宣城地区174
铜陵地区174
池州地区174
安庆地区174
六安地区174
合肥地区175
淮南地区176
阜阳地区176
淮北地区177
宿县地区177
滁州地区178
六、各地党组织领导的学生运动178
巢湖地区178
宣城地区178
黄山地区178
安庆地区178
六安地区179
合肥地区179
阜阳地区179
宿县地区179
蚌埠地区179
滁州地区180
七、皖西北苏区的创建和保卫苏区的斗争180
1.武装斗争180
2.政权建设186
3.经济建设187
4.文、教、卫建设187
5.群众工作188
八、皖西北苏区“肃反”188
九、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长征和川陕根据地189
十、国民党反动派对苏区人民的暴行190
十一、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皖南190
十二、红二十八军在鄂豫皖边区坚持三年游击战争191
十三、皖西北独立游击师在合肥、舒城、庐江等地坚持武装斗争193
十四、闽浙皖赣红军游击队在皖南坚持三年游击战争194
抗日战争时期197
一、综述197
二、日军侵皖暴行197
三、抗战初期皖中工委、安徽工委、安徽省工委、鄂豫皖区党委的建立及其领导的工作199
四、统一战线在安徽199
五、安徽抗日民众总动员委员会201
六、关于新四军一、二、三支队在岩寺集结,皖南新四军军部、新四军江北指挥部206
七、皖南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创建207
1.新四军二支队在芜(湖)、当(涂)、宣(城)地区207
2.新四军三支队在芜湖、宣城、铜陵地区208
3.黄山地区党组织及其领导的游击战争209
4.芜湖地区党组织及其领导的游击战争211
5.宣城地区党组织及其领导的游击战争213
6.马鞍山地区党组织及其领导的游击战争218
八、新四军四支队东进敌后抗日222
关于“反高”斗争224
九、淮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224
1.综述224
2.武装斗争225
3.党组织建设232
4.政权建设234
5.经济建设236
6.公安、锄奸、司法236
7.文、教、卫建设236
8.群众工作237
十、皖江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238
1.武装斗争238
2.党组织建设250
3.政权建设256
4.经济建设258
5.公安、锄奸258
6.文、教、卫建设259
7.群众工作259
8.其它260
十一、淮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261
1.综述261
2.武装斗争261
3.党组织建设272
4.政权建设277
5.经济建设279
6.公安、锄奸、敌军工作279
7.文、教、卫建设280
8.群众工作281
十二、皖南事变281
十三、皖西地区党组织及其领导的工作282
十四、其它285
解放战争时期287
一、皖江地区党政军北撤287
二、新四军北撤后国民党反动派卷土重来对根据地人民的残酷迫害以及全省的政治经济形势287
三、淮南津浦路东、路西地区的自卫战争289
四、淮北津浦路东、路西地区的自卫战争292
五、七师北撤后巢湖地区游击战争295
六、皖西地区的游击战争297
七、皖南地区的游击战争302
1.综述302
2.沿江地区的游击战争303
3.泾旌太地区的游击战争305
4.泾旌宁宣地区的游击战争305
5.苏浙皖边区的游击战争306
6.皖浙赣边区的游击战争308
八、豫皖苏地区的游击战争311
1.游击战争311
2.武装斗争313
3.党政建设317
4.经济建设320
5.文化教育建设320
九、皮旅中原突围321
十、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321
十一、陈粟大军挺进豫皖苏323
十二、豫皖苏、大别山解放区急性土改324
十三、淮海战役325
十四、渡江战役328
十五、国统区第二条战线331
十六、策反工作333
十七、安徽全境解放和城市接管334
十八、剿匪反霸和平息反动会道门暴乱336
专题篇341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341
一、五四运动前后安徽的政治经济形势341
二、五四运动在安徽以及安徽人民响应五四运动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341
三、安徽青年旅外勤工俭学343
四、安徽早期党团组织的建立及活动344
五、安徽各地声援五卅运动345
六、安徽第一次国共合作及北伐军进军安徽346
七、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安徽的工农运动347
八、安庆三·二三事件及芜湖四·一八事件347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349
一、中共安徽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349
(一)中共安徽省临委、省委的建立与活动349
(二)安徽各地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349
1.芜湖、宣城、巢湖地区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349
2.安庆地区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350
3.六安及合肥地区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350
4.阜阳地区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350
5.津浦路沿线地区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351
6.徽州地区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352
二、各地农民武装暴动353
综述353
1.芜湖、宣城、巢湖地区党组织领导的农民暴动353
2.安庆地区党组织领导的农民暴动354
3.六安及合肥地区党组织领导的农民暴动354
4.阜阳地区党组织领导的农民暴动355
5.津浦路沿线地区党组织领导的农民暴动356
6.徽州地区党组织领导的农民暴动357
三、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创建357
1.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军事斗争357
2.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党的建设358
3.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建设358
4.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359
5.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文化教育359
6.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群众工作359
7.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肃反”359
四、鄂豫皖边区三年游击战争359
五、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皖南360
六、皖南三年游击战争361
抗日战争时期362
一、日军侵皖暴行362
二、抗战初期安徽省党组织的恢复建立及全省各地的抗日救亡工作362
三、新四军组建及在皖南皖中的战略展开365
四、皖南事变366
五、淮南抗日根据地366
六、淮北抗日根据地368
七、皖江抗日根据地372
八、皖西、皖南地区党组织及其领导的工作374
解放战争时期378
综述378
一、新四军北撤378
二、刘邓、陈粟大军战略反攻378
三、淮北地区党组织及其领导的工作379
四、江淮地区党组织及其领导的工作381
五、皖南地区党组织及其领导的工作382
六、淮海战役384
七、渡江战役385
八、建国前夕安徽人民的剿匪反霸斗争387
九、安徽各地解放和城市接管388
人物篇393
二画393
丁楷393
丁世方393
卜万科393
三画393
万正凯393
马广才393
马子中393
马怀仁393
马家礼393
马琮璜393
四画393
王进393
王明393
王卓394
王枫394
王子玉394
王义中394
王大中394
王文石394
王凤池394
王允昭394
王凤梧395
王平章395
王仕斌395
王达仁395
王廷甫395
王亚箴395
王远芬395
王青士395
王和生395
王绍周395
王绍虞396
王步文396
王武扬396
王坦甫396
王建东396
王金林396
王树璜397
王效亭397
王培吾397
王辅中397
王焰才397
王焰青397
王稼祥397
王影怀398
王德耀398
韦素园398
车厚桥398
毛月波398
毛正初398
毛绍成398
倪合台399
方小五399
方升普399
方永乐399
方乔南399
方再兴399
方运炽399
方启坤399
方国华400
方振武400
方敦善400
方曙霞400
尹宽400
尹夷僧400
邓子恢400
邓仲铭401
邓忠仁401
邓国安401
邓逸渔401
五画401
卢光楼401
卢春山401
白涛401
叶仁山401
叶朗清401
田古401
田守尧401
田崇厚402
田道生402
史迁402
史逸402
史凤正402
宁月生402
宁春生402
冯达飞402
冯晓山402
皮定均402
六画403
匡龙海403
过家和403
吕辉403
吕一鹤403
吕浩汝403
吕惠生403
朱斌404
朱子帆404
朱之容404
朱云谦404
朱务平404
朱世森404
朱体仁404
朱秀章404
朱泽荣405
朱思尚405
朱剑农405
朱雅清405
朱澄霞405
乔道三405
乔锦卿405
任光405
任越405
任训常405
任怀俊405
任崇高406
任弼时406
向阳406
刘奎406
刘敏406
刘卫民406
刘中一406
刘少奇407
刘云峰408
刘仁辅408
刘正北408
刘开源408
刘白驹408
刘再山408
刘仲希408
刘汝聪408
刘别生408
刘作孚409
刘时佑409
刘伯承409
刘伯林409
刘进贤409
刘希平409
刘宠光409
刘建初409
刘雨润410
刘国鼎410
刘树藩410
刘鸿文410
刘晨光410
刘惠英410
刘淠西410
刘寅斌410
刘景胜410
刘静波410
刘锡钦410
刘瑞龙411
齐国庆411
江上青411
江干臣411
江长林411
江化南411
江贤谷411
江祥斋411
江善夫411
许午阳412
许西林412
许言希412
许希孟412
许继慎412
许道珍412
农超谋412
寻淮洲412
牟庆丰413
孙一中413
孙仲德413
孙传家413
孙津川413
孙铁民413
孙梅轩413
孙敬纯414
孙超群414
孙路平414
七画414
严仲怀414
严宏章414
苏帅仁414
苏拓夫414
芦舒414
苌宗商414
杜昌甫415
杜聿德415
杜洪光415
杨兆成415
杨国夫415
杨金辉415
杨学源415
杨继武415
杨维坤415
杨效椿416
杨晴轩416
杨朝礼416
杨溥泉416
杨履坤416
李亚416
李坦416
李特416
李毅416
李子芬417
李文夏417
李文钦417
李云鹤417
李任之417
李光宇417
李华封417
李克农417
李启耕418
李志超418
李养泉418
李俊德418
李铁民418
李家益418
李梯云418
李端甫418
李鸿鸣418
李慰农418
肖方419
肖辉锡419
闵鸿文419
吴可419
吴皓419
吴毅419
吴霆419
吴震419
吴干才419
吴云山419
吴书芳420
吴介唐420
吴云培420
吴文瑞420
吴云霞420
吴汉卿420
吴芝圃420
吴克振420
吴运铎420
吴泽民420
吴宝才421
吴岱新421
吴诚忠421
吴振鹏421
吴焕先421
吴献贤421
吴鹏武421
旷继勋421
何伟421
何云岳422
何世玲422
何志余422
何国耀422
何耀榜422
余大化422
余世荣422
余玉堂422
余昆白422
余良鳌422
余武溪423
余海若423
余品英423
邹同祖423
汪乃贵423
汪旭升423
汪希直423
汪映西423
汪家道423
汪维裕423
沈默423
沈子修424
沈仲华424
沈泽民424
沈维干424
宋文424
宋士英424
宋孟邻424
张东424
张璋424
张曙425
张子义425
张士其425
张子珍425
张子彬425
张太生425
张友印425
张文进425
张世杰425
张有余425
张如屏426
张志一426
张希才426
张学文426
张伯平426
张国运426
张国泰426
张秋人427
张建之427
张思齐427
张恩齐427
张漫萍427
张蕴华427
张耀先427
陈文427
陈毅428
陈元良428
陈石奇428
陈发洪428
陈立祥428
陈可亭428
陈世鑫429
陈乔年429
陈先瑞429
陈孝铠429
陈延年429
陈良季429
陈时容429
陈伯禄429
陈法汉430
陈尚和430
陈独秀430
陈春如430
陈家坤430
陈益卿430
陈原道430
陈焕文431
陈雪吾431
陈彩林431
陈维稷431
陈鲁言431
陈舜仪431
陈斯举431
陈锡炳431
陈履真431
陈履谦432
阿英432
纵翰民432
邵葵432
八画432
范治农432
茅延桢432
林英坚432
林承祥432
林维先433
欧阳泰433
卓金和433
昌绍先433
罗锋433
罗会廉433
罗保濂433
罗炳辉433
岳之平434
金赤434
金汤434
金飞霞434
周元434
周子昆434
周心抚434
周世觉434
周可章434
周发商434
周成龙434
周兆璜435
周老三姐435
周传业435
周传鼎435
周启邦435
周远恩435
周时源435
周孟平435
周范文436
周绍章436
周味韶436
周狷之436
周炳德436
周维升436
周维炯436
周锋锐437
周新民437
房松庭437
孟晋(靖)437
孟宪琛437
郑重437
郑大方437
郑子瑜438
郑位三438
郑志唐438
郑抱真438
郑家祥438
郑家琪438
九画438
赵卓438
赵一鸣438
赵三姐439
赵小波439
赵友夫439
赵龙云439
赵礼汉439
赵玉亭439
赵瑞祥439
赵翅生439
赵惠媛439
赵善甫439
胡济439
胡允恭439
胡宏让440
胡苏明440
胡竺冰440
胡鸣九440
胡林根440
胡祥仁440
胡根生440
胡继亭(庭)440
柯庆施440
柯武东441
柏文蔚441
柳文杰441
柳志杰441
钮玉书441
段恒昌441
俞昌准441
饶国华442
姜镜堂442
洪进红442
宣济民442
宣啸秋442
宫乔岩442
祖晨442
祝尔昌442
胥照五442
姚佐唐443
贺千秋443
十画443
袁大先443
袁大桂443
袁大鹏443
袁汉铭443
袁成松443
袁成谓443
袁继安443
袁皋甫443
袁国平443
袁新民443
聂鹤亭444
桂蓬444
桂月峰444
桂伯炎444
桂杰生444
桂林栖444
桂逢洲444
顾衡444
顾士多445
顾正钧445
徐庚445
徐勋445
徐士奎445
徐子清445
徐凤笑445
徐介藩445
徐玉书446
徐立清446
徐百川446
徐轩骥446
徐育三446
徐海东446
徐润亭447
徐梦观447
徐梦周447
徐德文447
殷幼堂447
高峰447
高一涵447
高语罕447
高颂章448
高维琪448
高敬亭448
郭子化448
郭纪堂448
唐辉448
唐志远448
凌霄449
陶勇449
陶淮449
陶久仿449
陶行知449
陶国清449
十一画449
黄岩449
黄彬450
黄人祥450
黄子贞450
黄太溪450
黄南山450
黄耀宗450
萧亚珍450
梅大栋450
梅竹樵450
曹渊451
曹鼎451
曹广海451
曹化东451
曹云露451
曹光前451
曹冷泉451
曹国勋451
曹祥麟452
戚先初452
常俊亭452
崔思权452
崔筱斋452
章啸衡452
梁诚452
梁明伦452
梁海清453
十二画453
彭干臣453
彭齐武453
彭庭举453
彭海涛453
彭雪枫453
蒋嘉宾454
蒋光慈454
葛文宗454
童长荣454
童汉璋455
童苏群455
董吉贤455
董成荣455
韩孟平455
韩锦候455
粟裕455
喻本芳455
喻本芬456
喻本钧456
喻石泉456
程灿456
程千里456
程东方456
程学禄456
傅绍甫456
储余456
储汉仪456
舒传贤456
鲁生457
曾中生457
曾希圣457
曾绍山457
曾宪池457
谢骙457
谢则才458
谢关记458
强日增458
十三画458
虞朝宗458
詹化雨458
詹谷堂458
詹慕禹458
窦克难458
十四画458
蔡甲午458
蔡世钊459
蔡晓舟459
蔡效唐459
蔡家璋459
裴济华459
廖赤见459
廖杰吾459
廖秉国459
廖量之459
漆先科460
漆禹源460
漆德玮460
谭光廷460
谭震林460
谭笑萍460
谭梓生460
十五画461
黎本益461
颜文斗461
潘运生461
潘荣初461
十六画461
薛卓汉461
操球461
操文侦461
十七画461
戴克杰461
戴克敏462
戴国兴462
戴安澜462
檀周贵462
檀炳光462
十八画462
魏正宾462
魏野畴462
文物、照片、革命纪念设施篇465
一、文物465
二、照片469
1.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469
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469
3.抗日战争时期469
4.解放战争时期473
三、革命纪念设施475
合肥市475
阜阳市475
蚌埠市476
芜湖市476
马鞍山市476
安庆市476
淮北市476
滁州市476
铜陵市477
黄山市477
宿州市477
六安地区477
巢湖地区478
宣城地区478
池洲地区479
《安徽省中共党史资料目录索引汇编 1919-1949》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辽宁省文史资料目录索引
- 1989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
- 中共党史资料选编 1949-1984
- 1985
-
- 1919-1949 中共潮安党史大事记
- 1987
-
-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民间文学艺术集成 民间故事 第2集 刘德培民间故事选
-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民族民间文学艺术集成小组
-
- 安县党史资料汇编 1927-1949
- 1989
-
- 休宁党史资料选编 1919-1949
- 1989
-
- 中共宜都县党史资料汇编 1921-1949
- 1986 中共宜都县党史资料征集编研委员会办公室
-
- 中共党史学习参考资料目录索引 第2册
- 中共中央第一中级党校
-
- 中共常宁党史资料汇编 1921-1949
- 1991
-
- 河北党史资料汇编 1919-1949
- 1993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