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经济学常识》教学参考 下》
作者 | 牡丹江师范学院政治系编 编者 |
---|---|
出版 | 未查询到或未知 |
参考页数 | 390 |
出版时间 | 1983(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无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1638104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六课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1
第一部分 教材分析1
第二部分教案29
第一课时 全民所有制29
第二课时 农村的集体所有制34
第三课时 城镇的集体所有制40
第四课时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性44
第五课时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个体所有制50
第六课时 发展多种经济形式,促进生产力的发展54
第七课时 全课小结58
第三部分教学参考资料62
【争议问题简介】62
一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客观必然性62
二 我国现阶段是否在全民所有制64
三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是否一定要采取国家所有制的形式65
四 关于“条条”和“块块”关系67
五 关于集体所有制存在的必然性70
六 集体经济和国营经济的关系71
七 关于农村人民公社集体经济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问题71
八 关于包产到户的性质73
九 关于城镇集体所有制经济长期存在的客观必然性74
十 关于集体所有制的发展趋势75
十一 关于个体经济的性质76
【参考资料】76
一旧中国的工业基础76
二 关于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建立过程中的一些数据77
三 四川省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情况80
四 关于企业实行经济责任制的几种形式简介81
五 农业生产责任制实行情况84
六 安徽农业生产责任制的调查85
七 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和一些经济发达国家比较90
八 全民所有制企业年底固定资产原值91
九 农村人民公社发展情况91
十 从机耕面积和化肥施用量看农业生产力水平92
十一 从城镇集体所有制的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看其发展92
十二 从社会劳动者人数看多种经济形式并存93
【教学必读书】93
第七课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实现目的的手段94
第一部分 教材分析94
第二部分教案123
第一课时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123
第二课时 明确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重要意义130
第三课时 增加劳动量和提高劳动生产率134
第四课时 实现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现代化140
第五课时 全课小结145
第三部分教学参考资料152
【争议问题简介】152
一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内涵152
二 如何理解斯大林所说的“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要152
三 关于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手段154
四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应包括哪些内容155
五 关于如何表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155
六 如何揭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157
【参考资料】159
一国家职工和农民收入以及工农业产值增长情况159
二 劳动者人数和人民生活160
三 近三年来我国人民消费构成变化指数160
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民生活有了显著改善160
五 居民年平均消费水平161
六 培育一个劳动力的费用161
七 全国城乡储蓄存款162
八 职工家庭生活基本情况162
九 科学教育和人民生活福利设施发展情况162
十 全民所有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163
十一 按人口平均的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163
十二 科学技术属于生产力163
十三 主要工业国家国民收入人均达到1,000美元所花时间164
【教学必读书】164
第八课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165
第一部分 教材分析165
第二部分教案180
第一课时 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基本条件180
第二课时 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优越性187
第三课时 国民经济的几个重要比例关系191
第四课时 国民经济的计划工作197
第五课时 全课小结202
第三部分教学参考资料205
【争议问题简介】205
一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是不是社会主义的客观经济规律205
二 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是否包含主观因素206
三 什么是计划经济,什么是市场经济208
四 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关系209
五 关于两大部类和农、轻、重比例的关系211
六 综合平衡要以什么为中心212
七 综合平衡的出发点是什么212
【参考资料】213
一农轻重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213
二 计划经济国家和市场经济国家工业生产年均增长速度214
三 我国经济增长速度214
四 我国投资情况215
【教学必读书】217
第九课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218
第一部分 教材分析218
第二部分教案241
第一课时 社会主义社会商品生产存在的原因241
第二课时 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特点245
第三课时 社会主义社会商品流通的作用250
第四课时 社会主义社会商品流通的渠道253
第五课时 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作用的特点258
第六课时 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的作用261
第七课时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格266
第八课时 全课小结271
第三部分教学参考资料276
【争议问题简介】276
一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存在的原因276
二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内部保持商品生产的客观依据277
三 商品经济是不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278
四 关于社会主义商品关系的前途和命运279
五 粉碎“四人帮”后经济理论界关于价值规律的一些观点280
六 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竞争问题282
七 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的关系283
八 社会主义经济中价格的职能或作用284
九 社会主义计划价格的基础285
十 工农业产品交换价格“剪刀差”问题286
【参考资料】287
一两种所有制工业企业数287
二 我国农付产品商品率情况287
三 1979年社员商品性和自给性物质消费的构成288
四 关于我国商品流通渠道的情况288
五 农业品价格状况290
六 各种物价指数比较293
七 社会商品零售额和指数293
【教学必读书】293
第十课社会主义的分配295
第一部分 教材分析295
第二部分教案320
第一课时 社会主义的国民收入320
第二课时 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关系325
第三课时 按劳分配的必然性331
第四课时 按劳分配的作用336
第五课时 按劳分配的形式342
第六课时 全课小结346
第三部分教学参考资料350
【争议问题简介】350
一关于积累率高低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关系350
二 当前我国积累率多大比较合适351
三 关于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的决定性经济条件351
四 关于按劳分配中的“劳”字的含义352
【参考资料】353
一国民收入和消费、积累353
二 我国积累率基本情况及其对经济建设的影响353
三 国民收入总额和人均国民收入额356
四 苏联和东欧各国积累率357
五 中国与东欧各国国民收入增长速度比较357
六 全国每天生产和消费情况357
七 实现按劳分配的新形式:浮动工资和活工资358
【教学必读书】360
小结361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361
第二部分 教案363
附录370
Ⅰ怎样搞好《政治经济学常识》课的总复习370
Ⅱ 1978——1983年高考政治试题中《政治经济学常识》试题答案要点和评分说明377
Ⅲ 1982年高考政治试题中《政治经济学常识》试题分析389
1983《高中《政治经济学常识》教学参考 下》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政治经济学常识
- 1960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
- 政治经济学教学参考题
- 1985
-
- 政治经济学 上 教学参考书
- 1990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
- 政治经济学 上 教学参考书
- 1990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
- 政治经济学常识教学参考资料
- 1978 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
-
- 政治常识教学参考资料
- 1978 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
-
- 政治经济学常识
- 1986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
- 政治经济学教学参考资料
- 1995 北京:法律出版社
-
- 政治经济学教学参考
- 1985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
- 《经济·政治》教学参考书
- 1999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 高中政治经济学常识 上 教学参考书
- 1982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