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学概要》求取 ⇩

第一篇书法1

第一章学习书法之目的1

一、实用1

二、陶冶性情1

三、培养审美观念1

四、发扬国粹1

第二章写字之工具2

一、笔之选择2

二、墨之选择3

三、纸之选择3

四、砚之选择4

第三章执笔之方法5

一、单钩法5

二、双钩法5

三、鹅头法5

四、拨镫法5

五、空心拳法5

第四章运笔之方法6

一、指运6

二、腕运6

三、肘运6

第五章运笔之名称7

一、起笔与收笔7

二、提笔与顿笔7

三、转笔与折笔7

四、方笔与圆笔7

五、中锋与偏笔7

六、藏锋与露锋7

七、急与涩8

第六章写字规范与禁忌9

一、永字八法9

二、写字八病10

第七章碑帖之选择12

一、篆书12

二、隶书12

三、楷书13

四、行书13

五、行草13

六、草书13

第八章临摹之要诀15

一、先约後博,博而後约15

二、初学贵似,久学贵不似15

三、初学贵熟,熟後须生15

四、康里巙巙临池九生法15

第九章用笔与用墨16

一、用笔16

二、用墨17

第十章疏密与风神18

一、疏密18

二、风神18

第十一章古贤学书格言19

一、张怀瓘19

二、苏东坡19

三、米元章19

四、黄山谷19

五、翰林粹言19

六、傅山19

七、钝吟书要19

第二篇书体20

第一章古文籀篆20

第一节商代之书体20

一、甲骨文21

二、金文22

第二节周代之书体23

一、西周初期浑厚雄伟之金文23

二、西周中晚期严谨端整之金文23

三、东周区域色彩之金文24

四、石刻之籀篆25

第三节秦代之小篆26

一、泰山刻石26

二、琅邪台刻石27

三、绎山刻石27

四、会稽刻石27

五、秦权量铭28

第四节汉代之篆书28

一、赵王群臣上寿刻石28

二、嘉量铭28

三、中岳少室石阙铭29

四、嵩山开母庙石阙铭29

五、汉碑之篆额29

六、正始石经30

七、天发神谶碑30

八、禅国山碑31

第五节晋代之篆书31

一、明威将军郛休碑篆额31

二、朱曼妻买地券31

第六节唐代之篆书及其名家31

李阳冰 三坟记,般若台记31

第七节宋代之篆书及其名家32

一、徐铉 摹绎山刻石32

二、郭忠恕 黄帝阴符经33

三、梦英 篆书千字文33

第八节清代之篆书及其名家34

一、邓石如 白氏草堂记,黄帝见广成子赞34

二、吴熙载 梁吴均与朱元思书,宋武帝与臧敕35

三、杨沂孙 篆书诗经36

四、赵之谦 篆书潜夫论,篆书急就篇36

五、徐三庚 临天发神谶碑,篆书六言联,篆书七言联37

六、吴大澄 篆书说文部首,篆书淮南子语幅37

七、吴昌硕 临石鼓文,篆书五言联38

第九节民国之篆书及其名家39

吴敬恒 篆书对联39

古文籀篆图片40

第二章隶书58

第一节汉代之古隶58

一、帛书老子乙本59

二、竹简孙膑孙子兵法59

三、鲁孝王刻石60

四、莱子侯刻石60

五、三老讳字忌日刻石60

六、大吉山昆弟买山摩崖60

七、开通褒斜谷道刻石60

八、阳三老石堂记61

九、祀三公山碑61

十、嵩山太室石阙铭61

十一、裴岑纪功碑62

十二、杨淮表纪62

第二节 东汉之八分62

一、流丽型:(一)礼器碑(二)乙瑛碑(三)史晨碑(四)曹全碑(五)孔宙碑(六)孔彪碑63

二、方整型:(一)北海相景君碑(二)白石神君碑(三)张迁碑(四)衡方碑(五)西岳华山庙碑(六)熹平石经与蔡邕66

三、奇伟型:(一)西狭颂与仇靖(二)夏承碑69

四、温厚型:(一)娄寿碑(二)孔谦碑70

五、奔放型:石门颂70

六、方拙型:校官碑71

七、茂密型:郙阁颂71

八、隶楷型:杨震碑72

第三节 魏晋之隶书73

一、上尊号奏73

二、受禅表74

三、孔羡碑74

四、范式碑74

五、大将军曹真残碑75

六、齐太公吕望表75

第四节 唐代之隶书及其名家75

一、唐玄宗:纪泰山铭,石台孝经75

二、徐浩:嵩阳观圣德感应颂76

第五节 清代之隶书及其名家76

一、邓石如:黄鹤楼诗轴,四体帖76

二、伊秉绶:山涛传76

三、金农:六朝名贤轶事册77

第六节 民国之隶书及其名家77

丁念先:临礼器碑,集四家词联,临史晨碑77

隶书图片79

第三章 楷书93

第一节 魏晋楷书及其名家93

一、钟繇:宣示表,荐季直表,贺捷表,力命表,墓田丙舍帖94

二、王羲之: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曹娥碑,祭墓帖,霜寒帖95

三、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洛神赋,乞假帖97

第二节 南北朝楷书及其名家98

一、南朝:爨宝子碑,爨龙颜碑,瘗鹤铭98

二、北朝:石门铭,郑文公下碑,张玄墓志,张猛龙碑,敬史君碑,泰山经石峪金刚经99

第三节 隋朝楷书及其名家100

龙藏寺碑,启法寺碑,董美人墓志,苏孝慈墓志,真草千字文101

第四节 唐朝楷书及其名家102

一、欧阳询:皇甫诞碑,化度寺碑,九成宫醴泉铭,虞恭公温彦博碑,小楷千字文,九歌,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姚恭公墓铭102

二、虞世南:孔子庙堂碑,淳化阁法帖中楷书104

三、褚遂良:伊阙佛龛记,孟法师碑,房玄龄碑,雁塔圣教序,倪宽赞105

四、敬客:王居士砖塔铭108

五、欧阳通:道因法师碑108

六、钟绍京:灵飞经108

七、薛稷:信行禅师碑109

八、张旭:郎官石记109

九、徐浩:不空和尚碑109

十、颜真卿:多宝塔,大唐中兴颂,八关斋放生记,宋广平碑,大字麻姑仙坛记,小字麻姑仙坛记,竹山联句题潘诗,东方朔画赞碑,李玄靖碑,郭公庙碑,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自书告身帖110

十一、柳公权:金刚般若经,李西平碑,玄秘塔碑,神策军纪圣德碑,普照寺集柳碑113

第五节 宋朝楷书及其名家115

一、蔡襄:谢赐御书诗表115

二、宋徽宗:神霄玉清万寿宫碑115

第六节 元朝楷书及其名家116

赵孟俯:玄妙观重修三门记,汉汲黯传116

第七节 明朝楷书及其名家117

文徵明:千字文117

第八节 民国楷书及其名家117

沈尹默:林公铎先生墓表,王右军题笔阵图後118

楷书图片119

第四章 行书140

一、王羲之:兰亭集序,快雪时晴帖,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大唐三藏圣教序,兴福寺半截碑,赵模抚集右军千字文140

二、王献之:廿九日帖,保母帖,辞中令帖141

三、褚遂良:枯树赋142

四、陆柬之:陆机文赋142

五、李邕:云麾将军李思训碑142

六、颜真卿:赠裴将军诗143

七、杨凝式:韭花帖143

八、苏轼:黄州寒食诗卷143

九、黄庭坚:寒山庞居士诗卷,伏波神祠诗卷144

十、蔡襄:行书尺牍144

十一、米芾:苕溪诗卷,蜀素帖,研山铭,狮子赞,大字行书诗卷144

十二、宋高宗:行书千字文145

十三、吴说:传王维伏生援经图跋146

十四、赵孟俯:前後赤壁赋,兰亭十三跋146

行书图片147

第五章 行草156

一、王珣:伯远帖156

二、王羲之:丧乱帖,二谢帖,得示帖,频有哀祸帖,孔侍中帖,妹至帖,大道帖156

三、王献之:鸭头丸帖,地黄汤帖,东山帖157

四、虞世南:积时帖,淳化阁法帖中之尺牍,汝南公主墓志158

五、颜真卿:祭季明侄帖,争座位帖,三表真迹158

六、苏轼:新岁展庆帖159

七、蔡襄:连日山中帖159

八、米芾:致伯充尺牍,致景文隰公尺牍,致希声吾英友尺牍,张季明帖160

九、吴说:致友人尺牍160

十、赵孟俯:致樵云老友尺牍161

十一、文徵明:致友尺牍161

十二、董其昌:辛未杂诗161

十三、溥儒:日月潭题壁诗161

十四、沈尹默:书赠峻斋兄近作162

行草图片163

第六章 草书175

第一节 章草175

一、张芝:芝白帖175

二、诸葛亮:畊陇中帖176

三、皇象:急就章,文武帖177

四、索靖:七月帖,月仪帖177

五、陆机:平复帖177

第二节 今草178

一、崔瑗:崔瑗帖178

二、卫瓘:卫瓘帖178

三、卫恒:卫恒帖179

四、杜预:杜预帖179

五、王羲之:十七帖,远宦帖,初月帖,行穰帖,桓公帖,此事帖,寒切帖,游目帖,上虞帖179

六、王献之:中秋帖,兰草帖180

七、陶潜:杂诗帖181

八、释智永:千字文,淳化阁法帖中之草书182

九、孙过庭:书谱,草书千字文,景福殿赋182

十、张旭:千字文,晚复帖183

十一、贺知章:草书孝经183

十二、释怀素:小草墨迹千字文,大草千字文,圣母帖184

十三、蔡襄:草书尺牍185

十四、黄庭坚:李白忆旧游诗卷185

十五、米芾:群玉堂草书帖,班孟坚西都赋185

十六、文天祥:诗书186

十七、赵孟俯:草书尺牍186

十八、鲜于枢:唐诗卷187

十九、宋克:形赠影、影答形帖,前出塞九首187

二十、沈粲:古诗帖,梁武帝草书状187

二十一、文彭:草书诗188

二十二、丰坊:唐诗卷188

二十三、祝允明:前後赤壁赋,秋兴八首188

二十四、董其昌:日月诗卷,高都护骢马行189

二十五、张瑞图:後赤壁赋190

二十六、傅山:杂书册190

二十七、于右任:标准草书191

第三节 狂草191

一、张旭:古诗帖,千字文断碑191

二、释怀素:自叙帖,四十二章经,苦笋帖192

章草图片193

今草图片195

狂草图片212

第三篇 书论214

第一章 书家品评214

庾肩吾书评214

张怀瓘书评214

东坡书说214

黄山谷评书215

虞伯生书评215

王弇州评书216

王澍论古216

钝吟书要220

第二章 书论辑要222

王羲之论书222

右军笔势论222

释栖霞论书223

徐浩书法论223

李後主书述224

1988《中国书学概要》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朱廷献著 1988 台湾商务印书馆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训诂学概要(1942 PDF版)
中国训诂学概要
1942 文通书局
中国文字学概要(1941 PDF版)
中国文字学概要
1941
中国文献学概要( PDF版)
中国文献学概要
中国文字学概要( PDF版)
中国文字学概要
国立华北编译馆
中国针灸学概要( PDF版)
中国针灸学概要
中国针灸学概要( PDF版)
中国针灸学概要
文书学概要( PDF版)
文书学概要
文书学概要(1987 PDF版)
文书学概要
1987 北京:档案出版社
中国方志学概要(1983 PDF版)
中国方志学概要
1983 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
中国文字学概要参考书(1931 PDF版)
中国文字学概要参考书
1931 北平文化学社
中国针灸学概要(1986 PDF版)
中国针灸学概要
1986 北京:金盾出版社
中国哲学史概要(1980 PDF版)
中国哲学史概要
1980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中国文献学概要(1983 PDF版)
中国文献学概要
1983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中国针灸学概要(1979 PDF版)
中国针灸学概要
1979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概要(1973 PDF版)
中国文学史概要
1973 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