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求取 ⇩

1 高空核爆炸的电离层效应第二十一实验训练基地研究所1

2 高纬度电离层电场测量的峰值和E层不稳定性肖佐(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1

3 磁层顶下混杂漂移不稚定性及等离子体幔、磁层对流的形式涂传诒(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2

4 电离层暴负相开始时间的径度效应及理论模式涂传诒(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2

5 均匀磁化平表面型磁性体磁场成都地质学院物探系2

6 非均匀等离子体中线性波的色散方程王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3

7 磁声重波在地球磁层中的传播王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3

8 哨声“源”的分析何友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3

9 关于木星电子在行星际之间的传播及地球轨道上的调制黄永年(中国科学院空间物理所)4

10 宇宙线变化对平流层臭氧的调制叶宗海(中国科学院空间物理所)4

11 赤道环电流和极光带电淑流的关系谢榴香 都亨(中国科学院空间物理所)4

12 等离子体枪及等离子体系高速飞行体的实验徐荣栏 周国成 王庆成 王在荣(中国科学空间物理所)5

13 极光粒子的加速模式徐荣栏(中国科学院空间物理研究所)5

14 低热层的平均光化平衡邰鸿生(中国科学院空间物理研究所)5

15 定点卫星在日、月引力下的漂移邵瑞康(七机部二○七所)6

16 等离子体覆盖在圆柱体上与楔形体内开槽天线的辐射场毛康候 夏诗瑶(七机部二十五所)6

17 等离子鞘套影响下的微波区射计诊断技术董乃涵(七机机部三院二十五所)6

18 强非均匀可压缩等离子体中淑发波方程常满(七机部二○七所)7

19 非均匀弯曲等离子体层电磁散射场计算关小慧 常满(七机部二○七所)7

20 求解辐射输运方程的一些近似方法王福恒(七机部二○七所)7

21 高速飞行体再入大气压驻点区壁面及淑波层辐射量的估算王福恒(七机部二○七所)7

22 渤海周围地磁短周期变化异常、上地幔高导层分布及其与唐山地震的关系祁贵仲 詹志佳 候作中 范国华 白彤霞等(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所)8

23 三维电磁感应的数值理论及其应用祁贵仲 候作中 范国华 詹志佳(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8

24 中国地区地磁垂直日变幅的分布及高空电流体系位置的方向高玉芬 祁燕琴(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所)9

25 第21太阳活动周地磁活动峰值的方针高美庆(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9

26 磁层状态与地磁脉动新分类朱岗昆 孙炜(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9

27 地磁场极性变化与古磁层研究刘祖演 朱岗昆(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10

28 关于重现性磁扰的分析郑体容(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10

29 1900—1978年余山台地磁场长期变化的分析王月华 夏国辉(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10

30 云南日食地磁快速记录的初步分析黄鹤龄 安振昌 李今(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 王兴礼(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所)11

31 云南日全食常速磁变化记录的初步分析刘长发 五月华(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11

32 对七十年代中国地磁坊长期变化模式的初步分析徐元芳 夏国辉 任国泰(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12

33 低纬地区Piz型地磁脉动的初步分析孙炜 王鼎益(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12

34 哨声接收磁性天线的试制和应用高宗岗(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13

35 七九型哨声接收仪试验报告史美光 赵永信 高宗岗等(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13

36 微波遥感理论尹元昭 温伯亨(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13

37 西藏林周红层砂岩化学退磁的初步结果叶素娟(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14

38 从南海岛亥武岩的热磁分析浅谈第四纪地磁场强度的变化叶素娟(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14

39 地球磁场长期变化的考古地磁研究魏青云(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15

40 西藏帕黑、並汝雄拉上新统一更新统地层的古地磁研究朱志文(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 张青松(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15

41 交汇法术平均古地磁极的初步探讨朱湘元(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16

42 云南省晋宁地区震旦系及下寒武统的古地磁研究地质力学所) 梁其中(云南省地质科研所) 丁申(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所) 李普(中国地质科学院16

43 地极长期迁移的古地磁让据徐世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6

44 燕山地区城宽崖门子剖面震旦世界长城系常洲沟组的古地磁结果张文治(地质部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 李普(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地质力学研究所)17

45 三度体全空间磁场三分量及磁化强度消磁的近似计算黄诚(西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地球物理探矿队)17

46 三度磁异的研究成都地质学院磁法教研室 地质部成都计算站)17

47 地下106米等效水深处宇宙线η介子的天顶角分布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地F宇宙线科研组18

48 大地电磁场微变特征朱佐全 梁恕信 郭守年(国家地震局兰洲地震研究所)18

49 关于东亚大陆磁场的研究任国泰(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18

50 压热效应——地震磁效应的另一种来源谷继城(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所)19

51 受压闭合断层的断裂力学分析尹祥础(家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

52 考虑孕震区周围介质作用及摩擦影响的断层扩展规律尹祥础(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

53 大洋中脊成因的探讨关德相 姜芳仪(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21

54 板块运动的驱动力李阴亭 关德相(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21

55 大陆岩石层的热模式李阴亭 关德相(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21

56 地震位移场和板内地震震源力学性质的讨论罗灼礼 程万正(四川省地震局)22

57 地壳运动的界面蠕动波动说及其对地堑构造的解释池顺良(河南省地震局)23

58 震源孕育物理过程研究的现状和展望牛志仁(陕西省地震局)23

59 地震断裂和应力场藏绍先(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23

60 某些震源物理化学问题的讨论郭增建(国家地震局兰洲地震研究所24

61 孕震区内的地震波传播特性冯德益 顾瑾平(国家地震局兰洲地震研究所)24

62 论层向解缚与平推型震源的断层错动泰保燕 郭增建(国家地震局兰洲地震研究所)25

63 海洋潮汐对重力潮汐观测的影响许厚泽(中国科学院测量及地球物理研究所)26

64 固体潮理论计算郗钦文(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26

65 昆明地区重力固体潮观测的初步结果(昆明地震合)刘克人 丁少兰(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吴庆鹏(北京大学) 唐伯雄26

66 武昌重力固体潮观测和初步分析中国科学院测量及地球物理研究所固体潮研究小组)27

67 我国b系数的分析蒋福珍 孟嘉春(中国科学院测量及地球物理研究所)27

68 重力弹性系数的时空变化规律与强震对应关系率程高(山东潍坊农场地震站)28

69 对潍坊农场静态重力测量长周期变化及震关系的探讨钱瘦石(山东地震局)28

70 不改变外空重力场的重力归算骆呜津(河南郑洲地震合)29

71 中国及邻区壳下应力场的探讨黄培华 付容珊(中国科技大学)29

72 亚洲大陆地壳构造轮廓——应用要力资料作的解释王谦身 武传真 刘洪臣 魏英(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30

73 中国大陆自由空气重力场的初步研究魏梦华 王启呜 史志宏 刘占坡 张玉梅(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30

74 南海中部、北部地区重磁异常特征刘祖慧 张毅 哀恒涌(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31

75 武都地区的重力场与地壳结构张赤军(中国科学院测量及地球物理研究所)贾民育哀果田(国家地震局地震研究所)31

76 我国的深断裂带及其地球物理场的特征蒋宏耀(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32

77 华北平原邢台地震活动地区的上地幔结构和地幔低速层腾吉文 魏斯禹(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李金森 赵静娴(国家地震局地震地质大队)33

78 中国地区地幔各层弹性参数随深度的分布郭履灿(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33

79 揭示炎庐大断裂地壳深部的某些特征——连云港—临斤—泗水地壳深部概况孙武城 刘昌铨 祝冶平 刘光夏 张先康(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大队)34

80 根据磁场特征讨论郯庐断裂带的北延吴良土 姜杖(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34

81 郯庐深断裂带裂谷阶段的特征及其与矿产的关系葛叶阳 刘克鲜(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究研所)郑勇 韩钢柱(中国科学院广洲地质新技术研究所)35

82 东南沿海地区的北西向断裂张虎男(广东省地震局)36

83 长江中下游地区成矿地质构造特征的地球物理场分析闵志 马开义 姜杖 朱裕生(中国地质科学院)37

84 我国东南地区地壳低速层问题(国家地震局地震地质大队深部造构组)37

85 东北地区大地磁异常的初步研究董学斌 周南硕 丁凤仪(长春地质学院)37

86 鞍本弧形构造的发现及其地质找矿意义——根据航磁研究鞍本地区基底构造的几个问题杜维本(冶金部物探公司研究室)38

87 冀东迁、涞前震旦变质岩系分布区区域性重力场特点的初步分析贺绍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矿产研究所)39

88 鲁中南地区地壳构造与地震关系的初步探讨汤永安(山东省地震局)39

89 庐枞火山岩盆地构造格架及控矿构造的几点新认识——庐枞地区重磁资料的初步分析地质部第一综合物探大队40

90 浙江省莫氏面形态及其地质意义的初步认识浙江地球物理探矿大队40

91 云南及邻区的深部地质构造晏贤富(云南物探队)41

92 新疆深部地壳构造孟桂芝 刘洪臣(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41

93 京津地区深地震测深的宽角度反射波与莫霍界面首波刘昌铨 祝冶平(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大队)41

94 京津地区壳地速度结构的初步研究刘昌铨 杨健(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大队)42

95 青芷高原地区上地幔结构的初步研究贾素娟 曹学锋 鄢家全(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42

96 西芷南部航磁异常特征及地壳构造申江胜 王孝沛(长春地质学院物探系) 腾吉文(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 广西壮族自治区 潘作枢43

97 航磁异常反映的广西地质构造特征广西壮族自治区物探队44

98 冲绳海槽的形成与发展路应贤(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44

99 穿越琉球海沟的重磁剖面特征及深部构造初析李全兴 蒋家祯 颜其德 吕文正 徐德琼(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45

100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地震活动特征及地壳稳定的初步分析(中国科学学院贵阳长办地震地质队)46

101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碱性玄武岩中橄榄岩和榴辉深源包体成因问题的探讨曹荣龙 朱寿华(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46

102 震区内地壳、上地幔的电性及其变化特征林长佑 郭守年 朱佐全等(兰洲地震研究所大地电磁测深组)46

103 内蒙、甘、宁某些地区地球上部电导率的横向变化特征兰洲地震研究所大地电磁测深组47

104 邢台强震地区地下深处介质电阻率各向异性时变现象钱复业 赵玉林(国家地震局)47

105 中国陆内的雏形谷带宋良玉(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48

106 变频激电法中磁耦合频率效应的基本特性和近似改进方法王继伦 战克 沈连金 阎立光(冶金部物探公司)49

107 应用激发极化法寻找油气的应用研究刘任(石油部物探局)49

108 铁东地区激发极化法在普查硫铁矿的地质效果曹富才(湖北省物探队)50

109 全时域激电法异常场的空间分布规律傅良魁(武汉地质学院)50

110 均匀场中带有浸染球壳的球体的激电异常何继善 曾宪明(中国矿冶学院)51

111 垂向激电测深在似层状铅锌矿床上的应用效果湖南省地质局405大队52

112 岩矿阴阳极化差异效应的实验与剖析——兼论该效应的机会过程河北省地质物勘大队52

113 联剖激电模型实验曲线册、曲线特点分析及其应用那历青(山西省地质学会)53

114 偶极装置二度激电异常的模拟推断邓祖(成都地质学院)53

115 激发极化法在找水工作中几个问题的探讨福建省水文工程地质队物探分队54

116 相位谱区极电异常的讨论王庆乙(首钢勘探公司地质研究所)54

117 用激发极化法求第四纪厚度的初探电力部成都勘测设计院勘测总队54

118 任意形三度体激发极化参数的计算邹可善 张树春(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55

119 金属矿电法勘探电子计算技术的进展武汉地质学院金属电算组55

120 天然低频电场法林君琴 雷长生 董启山(长春地质学院物探系)56

121 五极纵轴直流电测深法理论研究及其应用黄兰珍(成都地质学院物探系) 方兴付(柳洲铁路勘测设计所)56

122 直流电法勘探中的定量计算问题(有限单元法)成都地质学院金属物探研究室57

123 有限单元法用于直流电法勘探正问题的初步试验结果严忠琼 周熙襄 钟本善 麦玉国(成都地质学院)57

124 垂直磁偶极子电磁频率测深法河北省地质局物探大队57

125 井中电磁波法在岩溶地区的应用徐顺 佟文 康国军(长春地质学院)58

126 高吸收剖面上高频电磁波法的应用王慧濂 黄南晖(武汉地质学院)58

127 三层角域介质中点源电场与异场叠加规律何继善 曾宪明(中南矿冶学院)朱舜华(湖南二三○所)59

128 航电异常的近似计算方法王延良(长春地质学院物探系)60

129 用微分和积分解释电测深曲线探讨顾靖城(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60

130 应用电测深法研究隧道围岩松弛带同 金焕东 张世间(西南交通大学)61

131 应用电波法对乌江渡水电站深部岩溶的探测温春德(长办物探队)61

132 电探在公路桥隧工程中的应用仉一鸿(交遍部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62

133 声频大地电场法及其在基岩山区找水中的应用连克(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技术方法研究队物探室)63

134 关于大地电磁测深资料二维反演问题张乐寿(北京地质学院留守处物探系)63

135 大地电磁测深曲线的病态反演吴广耀(武汉地质学院物探系)64

136 音频大地电磁法及其今后研究方向的探讨陈文华(河北地质学院)64

137 工程电测深ρs曲线几种方法综合解释定量数据推敲浅议丁俊杰(电力工业部成都勘测设计院)64

138 随机激发过程对地极移动的作用王梓坤(南开大学)65

139 多重趋势面的统计模型王学仁(云南大学数学系)65

140 典型趋努面分析王学仁(云南大学数学系)65

141 位变滤波器及其应用方法熊光楚 张福荣(冶金部首钢地研所)66

142 最佳线性深度滤波李学圣(桂林冶金地质研究所)66

143 数论变换与式地震信息滤波——探索数论变换在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何再添(地质部石油物探研究大队)67

144 关于频率域反褶积李国治(同济大学)67

145 同态反褶积曹景忠(同济大学)68

145 波动场反射讯息处理的理的理论与应用范祯祥(石油部物探局研究院)陈亚浙(北京大学数学系)郑仙种(石油部物探局研究院)68

147 二维波动方程偏移的原理和实际方法潘乃德 徐峰 高德荫(地质部海洋地质综合研究大队)68

148 波动方程地震模型林庆余 丁松柏 石可庄(地质部石油物探研究大队)69

149 煤层槽波的形成及其传播特性的数模分析秦力川(煤炭科学研究院重庆煤研所)69

150 层状介质中地震面波频散函数和过渡层广义反射系数的计算李幼铭 束沛一 孙永智(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70

151 层序反褶积与为速度测井傅才芳(石油部物探局研究院)70

152 微侧向测井的边界积分方程解法(大庆油田科学研究设计院地球物理研究所)71

153 数字化测井数据的计算机分层方法尉中良(武汉地质学院)71

154 论同一母体物性参数统计黄国祥(中南矿冶学院)72

155 应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放射性物理场的几点认识张锦由(抚洲地质学院)72

156 符号位快相关速度谱的原理与实践苏于四 樊士堂 张晓明(地质部海洋地质综合研究大队)73

157 水平层状介质折射波时距线的图解法水利电力工业部四局勘测设计研究院物探队74

158 人工地震测深数字处理方法的初步探讨宋松岩 苗振忠 杨健 黄晓辉(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大队)74

159 有垂向速度梯度水平层状介质中回折波的正、反演王明魁 沈京秀 吴岫云(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大队)75

160 用体波走时反演地壳结构丁韫玉(陕西地震局)75

161 地壳深部探测地震拆射资料的数字处理与震相识别熊绍柏 尹周勋 腾吉文 孙克忠(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75

162 当雄—东亚地带深部地壳探测反射资料的走时反演与地壳结构孙克忠 程立芳 腾吉文 熊绍柏 尹周勋(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76

163 剩余异常计算方法问北大学数学系 冶金部中南公司606队 华北公司519队(物探公司研究室)76

164 大地电磁测深资料的数字处理方法和程序郭守年 梁恕信 林长佑 唐九安 王力(国家地震局兰洲地震研究所)77

165 利用磁异常频谱确定磁化强度方向的方法管志宁(武汉地质学院)77

166 起伏地形上磁异常(Za)的垂直接解释方法郭绍雍(成都地质学院)78

167 用有限元法算非均匀磁化磁性体的有效磁化强度和磁异常王书慧(首钢勘探公司地质研究所)78

168 用振幅比研究小震机制的一种方法束沛镒(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79

169 线性反演求磁源分布申宁华 许延清 禹慧民(长春地质学院)79

170 重力界面频率域选代反演李国治 陈忠华(同济大学)80

171 重力异常频域迭代计算方法的应用李国治(同济大学海洋地质系物探教研究) 陈忠华(地质部石油物探研究大队)80

172 利用三维重力方法计算地壳构造刘元龙 孙海明 李新明 秦相君(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研究所)80

173 测井资料数学处理中的一种分层定厚方法——反滤波法严镇圣(中国矿业学院)81

174 电算在处理练村磁异常中的效果严镇圣(中国矿业学院)81

175 直流电测深曲线自动解释唐大荣 张文梁(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技术方法研究队)82

176 几种长用图形的自动描绘李鸿吉 林钢华 刘洪臣(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82

177 关于减小用富里叶级数法向上延拓边时界效应的方法论讨孔祥儒(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83

178 等效源法的一种改进及其实际效果周熙襄 冯敬英(成都地质学院)83

179 短波数的剩余静校正方法研究聂勋碧(成都地质学院) 罗安合 何玉春(四川石油管理局)84

180 岩石在常温高温下的形变蠕变和滞后与构造应力场应变场的观测和分析安欧(国家地震局地震地质大队84

181 在三轴压缩下不同应力途径岩石的声发射陈颙(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85

182 不同应力途径下辉长岩的微破裂特征姚考新(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85

183 单轴向压力作用下大理石板上P波速度变化的实验研究许昭永 李忠富 李佩林 华培忠 张万普(云南省地震研究所)86

184 谐振棒法测量介质的中波速和品质因数Q值马丽云(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86

184 磁热粘弹波郭自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87

186 岩石中电磁波传播的物理光学分析方法黄南晖 王慧濂(武汉地质学院)87

187 区域岩石物理性质的研究姜枚 王德夫(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矿产研究所)87

188 金钢石对顶压 高压容器下的相变观察徐济安 胡静竹 唐汝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88

189 全球主要构造活动带和地震活动中心的球面大圆分布吴佳翼 何淑韵(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88

190 关于测定震级的几个问题郭履灿(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89

191 岛弧地区地震图的特殊性赵荣国 赵其玲 王淑真(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89

192 论中国地震合网的监测效能吴开统 焦远碧(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90

193 用多普勒效应研究中小地震的破裂面和破裂传播速度卓钚如 李文香(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90

194 地震序列数字模似肖蔚文(国家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91

195 宇宙因素与大地震关系探讨徐道一(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91

196 大地震强余震特征的研究石川有三(日本京都大学防炎研究所) 朱传镇(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研究所) 曹天清(辽宁省地震局)92

197 松平地震前从震渠发出的长周期波动的研究韩无杰(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93

198 唐山大震前后京津唐张地区地震能量释放特征马鸿庆 王荣君(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93

199 漂阳—介休—五原北西地震条带强震的破裂特征林邦慧 魏富胜 刘万琴 王新华(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94

200 1920年海原特大地震孕育特征的讨论郭增建 秦保燕 李孟銮 冯学才(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94

201 大震发生地点的预报秦保燕(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95

202 我国一些地区的垂直地形变与地震王之俊 孙道荣(国家地震局第二测量大队)96

203 中国及邻区现代应力场、地壳构造、运动及地震成因类型的初步探讨陈海通(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97

204 两层介质中均匀膨胀球体的应变场、位移场计算结果及其在震预报中的应用钱家栋(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朱仁益(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97

205 唐山7.8级地震前地电阻率异常的时空展布特征金安忠等(山东省地震局)98

206 电阻率异常所产生的地下电流异常变化及其在地震预报的应用刘心恒(云南省地震局)98

207 浅源大地震(M〉7)前后视电率变化特征钱家栋(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究研所) 桂西太(北京市地震队) 马淮(洲(辽宁省地震局) 马熙康 关华平(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赵新民(河北省地震局)99

208 地电阻率正常变化的初步研究金安忠(山东省地震局)99

209 云南地震与应力场的初步研究……1云南地震与应力场的初步研究所)100

210 我国南北地震带西部及边邻地区大地震活动特征的研究王六桥 赵建政 李善因(新疆地震局分析预报室)100

211 区域应力场的地表效应——重复大地测量结果的解释朱运海(国家地震局第二测量大队)101

212 八十年代初中国陆内可能发生强震的依据宋良玉 章淮鲁(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石绍先(云南省地震局) 代丽丝(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高运龙(安微地震局)102

213 全球地震活动性的统计分析徐道一(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102

214 大震前地震活动的图象识别王碧泉 杨锦英 王春珍(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103

215 用图象综合识别法探讨强震发震条件腾德贞 夏世位(云南省地震研究所)103

216 关于地震前兆资料方差的估算问题周永明(国家地震局测量大队) 钱尚(南开大学)104

217 云南小震群活动与大震的关系石绍先(云南地震局) 宋良玉(国家地震地球物理研究所)105

218 大地震牵联震的统计分析朱成熹(南开大学)105

219 大震连续预报吴荣(南开大学)106

220 多个平稳自回归模型的综合预报吴荣(南开大学)106

221 欧亚板块洲大陆地震活动的周期性和能量释放规律朱成熹(南开大学)107

222 预测最大震级的一种方法——多因素综合密度缺震法朱成熹(南开大学)107

223 中国大陆及附近地区大地震重现的周期和量级的分布律朱成熹(南开大学)107

224 我国山字型构造山区和华北原区地震活动的周期性及其活动水平的统计分析朱成熹(南开大学)108

225 东部地区地震统计预报——多类震级线性可分样本集的识别算法李漳南 钱尚玮(南开大学)108

226 我国南北地震带大震的弹跳迁移及其统计预测章淮鲁宋良玉(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109

217 一种用小震报大震的统计方法何淑韵(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109

228 余震频率衰减函数的统计研究及其在预报中的应用郁曙君(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110

229 余震空间分布的定向扩展和双震或强余震的预报汤永安 苏盂如(山东省地震局)110

230 华北平原局部重力高特征与地震关系的统计结果宋良玉 淮鲁(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戴丽丝(国家地震局地质所)111

231 长江三峡及汉丹江口地区地震危险初探李自强 刘一呜和景昊 曹学锋 田抗援(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111

231 新丰江水库库坝区形变测量与地震活动关系探讨张倬元(成都地质学院)112

232 水库诱发类型诱发机制和地震地质条件的初步探讨田时秀 孔凡永 李金锡 高景来(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113

233 前兆地声的几种类型卢振业 孙若昧(国家震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113

234 华北及邻区地磁场长期变空间模式及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杜安娜(北京市地震队)114

235 总磁场强度的空间相关性及其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魏光兴 李秉锋(山东省地震局)114

236 1976年春季山东庙岛群岛两次小震群钱洪(四川省地震局地震地质队)115

237 鲜水河断裂带近代地壳运动与地震趋势估计卢造勋 钟以章(辽宁省地震局)115

238 辽宁南部的地壳结构与地震活动性卢造勋 钟以章(辽宁省地震局)115

239 新丰江水库地震震源应力场与构造应力场魏柏林(广东省地震局)116

240 磁暴对地震的触发作用问题蒋柏琴(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116

241 地震前的热异常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尹道先(内蒙古大学物理系) 贺准城(内蒙古工学院)117

242 用电子计算机挑选地震和自动绘图程序的编制朱岳清 白金成 韩子荣(国家地震局分析予报中心)117

243 西南地区现在构造应力场与板内强震活动阚荣举(云南省地震局)118

244 唐山大地震前小地震的活动特征及其构造背景何志桐 刘子芬 刘进(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118

245 强余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理论解释谷续城(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所) 谢小碧 赵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19

246 中国某些类型铁矿床磁参数分布概型及其应用李色篆(台金部中南冶勘地质研究所)120

247 磁参数θ值及其地质意义冯剑平(黑龙江省地质物探队)120

248 低频磁化法曹洛华(湖北省物探队)121

249 起伏地形上磁异常的直接解释方法郭绍雍 陈宏明 李才明(成都地质学院)121

250 利用磁变资料推算三轴椭球体比值x n′/x′v,x′w/x′V张百山(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所)122

251 论三维与二维重磁异常波谱的等价原理程方道(中南矿冶学院)122

252 三度体磁场分析成都地质学院物探系磁法组)122

253 强磁性三度体内部磁化强度的分布吴宣志 刘心铸(矿床地质所)123

254 空气介质中三维多层介质模型试验方法的研究赵鸿儒(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123

255 斜磁化有限长倾斜圆柱体的磁场郭绍雍 范师表(成都地质学院)123

256 在航空磁测资料预测磁铁矿床远景区中数理统计方法的应用邵梦林(冶金部地质研究所)124

257 论区域航磁图的地质解释杨华(地质部航空物探大队)124

258 航空伽马测量异常解释方法的探讨卢存恒(抚州地质学院)125

259 在鄂东南突出深磁体异常的途径郝丰甲(湖北省物探队)125

260 嵩山地区C—75—45异常的初步解释王风志(兰州大学)126

261 论羊沙Z·P异常的找矿意义王风志(兰州大学)126

262 登封—许昌地区磁性界面的计算刘长风 李平一(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126

263 重磁在M—142异常研究中的应用张风朝 冯际会(华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519队)127

264 利用磁异常推断火山机构的探讨王振疆 史占芳(华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519队)127

265 电磁异常与磁异常的相关特性及其在评价磁异常中的意义赵举孝(地质部物探研究所)127

266 井中磁测在磁铁矿床普查勘探中的应用地质部第一综合物探大队128

267 泛华北地区航磁数据处理与初步地质解释地质部航空物探大队综合室 地质部计算技术应用研究所重磁室)128

268 用测井曲线解释煤层顶底板岩层强度特性的探讨陈继亮(山西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148勘探队)129

269 声波测井在工程地质中的应用肖慈询 杜奉屏 肖崇礼(成都地质学院)129

270 三峡坝址声波测井试验研究吴庆曾(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技术方法研究队)129

271 地震记录道拟测井曲线转换许云(武汉地质学院)130

272 电测井方法划分咸淡水的称果及若干问题的讨论黄启声(江苏省地质局物探队)130

273 炭氧比能谱测井方法研究大庆油田科学研究设计院131

274 以水压致裂法测定地壳应力的研究李自强 陈家庚 曹新玲 和景昊 刘一呜 曹学锋(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所)131

275 用电子计算机对放射性测井结果进行定量计算的试验研究陈岚 赵元洪(浙江大学)132

276 几个伽马场函数卢存恒(抚州地质学院)133

277 综合放射性异常的解释及矿异常的典型模式崔振生(207工程指挥部)133

278 白龙江群志留系地层伽马填圆的情况及几点认识李喜文(207工程指挥部)133

279 用点源代替混凝土大模型标定航空γ能谱仪影响系数的探讨卢贤东 陆士立(北京铀矿地质研究所)134

280 人工荧光体普查铀矿床方法邹家衡 张在作 常桂兰(北京铀矿地质研究所)135

281 铀矿山开采中的物探工作朱志祥(二机部十二局)135

282 氦气测量在铀砂普查中的应用北京铀矿地质研究所六室602组135

283 同位素234U/238U找铀矿方法吴慧山 马丽娟 谈成龙(北京铀矿地质研究所)136

284 大银尖钼铜磺的发现——化探在大别山多金属矿带的应用效果王永祥(河南省地质局物探队)137

285 硅半导体α仪寻找隐伏铀矿方法韩跃昭 徐风山 于根涛 贾维庄(北京铀矿地质研究所)137

286 第四纪测井地层学探——以北京地区为例邹有缘(北京地质局104队)137

287 电火花编码震源——一种采用编码技术的地震勘探震源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138

288 海洋电火花地震勘探震源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138

289 陆地电火花石油勘探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139

290 水下火花放电声辐射特性的实验研究凌鸿烈(中国科学院东海研究站) 华祖根(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140

291 动圈换能器的积分效应及其对地震初动的影响沈萝培(地震局地震仪器厂)140

292 电子放大长周期地震仪沈萝培(国家地震局地震仪器厂)140

293 现代磁通门磁力仪及其在地球物理学中的应用吴天彪(北京地质仪器厂)141

294 关于一种新型磁干扰补偿器的理论探讨(北京地质仪器厂)141

295 自激式光泵磁力仪的振荡频移陈芳留(北京地质仪器厂)141

296 CZFM—1型分量质子旋进式磁力仪丁鸿佳 唐荣 姜宏达 宋义清 胡老雄(北京地质仪器厂) 章综 姜维诚 陈树潮 柯永丰 孙克继(中国科学院物理所)142

297 地磁航速仪方案探讨曾佩韦(长春地质学院)142

298 大距离穿透声波仪铁道部科学院西南研究所 西南交通大学铁道工程系 电力部成都勘测设计院科研所声波仪联合研制组143

299 光泵磁力仪频移的实验研究戴求典(北京地质仪器厂)144

300 动态重力仪王安帮(北京地质仪器厂)144

301 光谱仪强光照明系统初步设想方案赵产清(内蒙古地质局物探队)145

302 x射线荣光测井仪的研制及其应用在我国获得成功成都地质学院核子地球物理研究室145

303 x射线荣光地球物理测井技术在金属矿上的应用章晔 谢庭周 梁致荣(成都地质学院核子地球物理研究室)145

304 JJT型钻孔无线电波透视仪研制与试验高克德执笔(重庆煤炭科学研究所第六研究室)146

305 高灵敏度地听器田时秀 孔凡永 李金锡 高景来(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146

306 美国进口ES—Ⅰ A型袖珍工程地震仪在工程地质勘探工作上的初步试验与应用刘世丰 张胜利(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 马长清 张荣弟(第四机械工业部勘测公司)147

307 SYC—79型数字延时触发仪金东敏 邹以生 王力生 苏泽民(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147

308 电子仪表在小口径金刚石钻探上的应用刘长仁等(北京地质仪器厂)148

309 在地震地磁观测中质子磁力仪的应用尹泳龙(北京地质仪器厂)148

310 DDW—1型无参考线虚分量仪设计简述杨旭 孙正刚 许洪海 王守坦(武汉地质学院物探系)149

311 10000公斤/厘米2高压容器的研制王耀文 郝晋升 刘永恩(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149

312 关于地球起源的几个问题朱志祥(二机部十二局)149

313 地球的起源欧阳廷(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所)150

314 进行扩散作用的地球高旭征(内蒙冶金地质勘探公司)150

315 北太平洋海温距平场以影响因子为基础的一种客观分类法及其分型结果许乃猷(山东海洋学院) 张家诚 赵溱(中央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151

316 西北太平洋台风异常的海气特征及其预报许乃猷 于慎余(山东海洋学院)151

317 中国古地磁学研究工作的进展刘椿(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152

318 试论第四纪古地磁地层学研究中的若干问题刘椿(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152

319 岩性地震学董绪德(地质部石油物探研究大队)153

320 论研究京津唐地区地震生动的人工地震测深孙武城 张先康 祝治平 张利 敦振国(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队)153

321 地壳与上地幔物理研究与进展腾吉文(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154

322 西芷高原湖泊深水大药量集团裸爆试验史光华(重庆661工程指挥部) 黄文建(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154

323 全面开展三维地震勘探研究欧庆贤 万有林 勾为(地质部石油物探研究大队)155

324 金属矿物工作中几个问题的探讨熊光楚(冶金部首钢地研究所)156

325 大力加速我国南方碳酸岩地区的地球物理勘探工作张光华(地质部石油物探研究大队)157

326 冀东沉积变质铁矿上的物探工作余钦范(武汉地质学院)157

327 近代地球物理学对大地构造学的重大影响葛碧如(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158

328 地球物理测井在水电工程地质勘探中的应用水电部159

329 水文地质物探三大系统——兼论水文工程物探专业化问题陈昌礼(地质部水文局)159

330 塔里木盆地航磁及重力等物探资料特征与深部构造和油气田远景朱樱 杨华(地质部航空物探大队)160

331 中浅层地震探测技术的初步探讨崔焕敏(北京铀矿地质研究所)160

332 用初至折射波法勘探深槽的体会欧阳代俊(长办物探队)161

333 地下核爆炸空腔倒塌时间监测——地震波法在核试验中的应用之一赖子南(21研究所)161

334 北京地区的地热流体石慧馨(北京地震队)162

335 地热调查的物化探方法的应用及效果王霖堂 陈颜杰(福建省水文工程地质队物探分队)162

336 煤田勘探钻孔测温方法与应用的探讨叶庆生(煤炭工业部地质局)162

337 地声信号的自动采集和处理屠焰 宋知用 高景来(中国科学院声学所)163

338 用于台风次声信号预滤波的数字带通滤波器的设计宋知用(中国科学院声学所)164

339 一次大爆破在远距离产生次声波的测量屠焰 陈品瓒(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164

340 便携式低功耗地壳测深用多道数字地震仪多道数字地震仪研制组(科学院地球物理所)165

341 固体潮应力张量对地震的触发作用高锡铭 殷志山 王威中 黄利娟 李健(国家地震局地震研究所)165

198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