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壤的合理利用和培肥 下》求取 ⇩

(下册)1

六、土壤学基础研究1

1.土壤物理1

我国土壤物理学的研究现状和展望姚贤良1

我国土壤水分研究进展李玉山5

我国土壤磁性的研究工作俞劲炎8

略谈土壤—植物—大气连续系统中能量运转平衡的热力学势函数张君常9

试用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及有关资料表证一些土壤水分性状叶和才等14

核技术在土壤物理方面的应用冷福田18

苏北黄淮冲积平原包浆土的物理性状(摘要)薜辉云等21

粘土夹层对土壤水分下渗运动的影响研究(摘要)吴长银等22

黑龙港潮土区几种土壤水分物理常数研究初报(摘要)张利等22

稻田土壤水分及其管理(摘要)陈自惠23

根系层土壤水分物理性质与作物生长关系(摘要)叶文华24

粗骨性土壤机械组成及化学分析的校正问题(摘要)汤世锴25

河北省主要土壤的机械组成及其地理分布规律(摘要)褚达华等25

珠江三角洲土壤质地分区与改土方向(摘要)张秉刚等26

西辽河中下游土壤质地及养分状况分析(摘要)戴文良27

应用粒级组合的上海质地分类命名概则(摘要)汪超俊27

潮棕壤破除犁底层提高土壤肥力的研究(摘要)杨延蕃28

中国红壤的磁性(摘要)俞劲炎等29

电流处理改善粘质盐土物理性质(摘要)俞劲炎等29

土壤熵(摘要)陈清硕29

2.土壤化学31

中国土壤电化学的发展与展望于天仁31

土壤粘粒中的无定形矿物陈家坊35

西双版纳热带红壤的氧化还原状况(摘要)丁昌璞等39

水稻土的某些表面电化学性质(摘要)张效年等39

华南热带土壤的交换性盐基状况及其迁移特征(摘要)张效朴等40

紫色土的缓冲性能和吸附性能的初步结果(摘要)李可能41

铁解对水稻土酸度影响的初步研究(摘要)何群等41

黄泥田pH状况的初步研究(摘要)黎成厚43

有机肥对红壤有机质及复合胶体有机组分的影响(摘要)张晓林等43

浙江省主要水稻土有机矿质复合体的初步研究(摘要)陆允甫44

黑土和棕壤腐殖酸与粘粒矿物的吸附性能(摘要)高子勤等44

不同施肥条件对土壤有机无机复合度的影响(摘要)马耀华等45

江苏省两种自然土壤起源的水稻土铁的氧化物晶胶比的初议(摘要)南京农学院土壤教研组46

不同措施改良镁质盐碱土有机无机复合体研究(摘要)李贵华46

3.土壤生物与生物化学48

生物固氮与土壤肥力——事实与问题李阜棣48

土壤酶与土壤肥力李淑高52

植物残体在紫色土中的腐解特征李仲明等54

不同开垦年限土壤有机质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张之一等56

水稻土中氮素损失机制的探讨(摘要)李良谟等58

土壤固氮活性的研究(摘要)吕禄成等59

满江红的微量元素与固氮酶活性(摘要)魏幼璋等60

紫云英轮栽年限对根瘤菌数和接种效果的影响(摘要)何福恒等60

花生根瘤菌抗药性标记的初步研究(摘要)姚瑞林等61

土著大豆根瘤菌的田间侵染动态及其在不同大豆品种上的分布观察(Ⅱ)(摘要)葛诚等61

接种不同大豆根瘤菌的根瘤释氢和吸氢的研究(摘要)樊惠等62

水稻根际联合固氮的研究(摘要)钱泽澍63

微生物在土壤团聚体中的分布(摘要)尹瑞龄等63

浙江稻田土壤微生物区系研究初报(摘要)王家玉64

从岩漆中分离的一株带柄细菌(摘要)汪静琴64

吉林省不同类型泥炭土微生物生态分布(摘要)任守让等65

连作与轮作稻田土壤微生物活性研究(摘要)湖南农学院微生物教研室66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土壤显微真菌(摘要)许光辉等66

甘肃天祝永丰滩高山草原土壤肥力状况及微生物生态的研究(摘要)赵勇斌等67

长白山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中放线菌的生态分布(摘要)李玉坤等67

不同成土母质上发育的潜育性水稻土微生物区系分析(摘要)仓道平等68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土壤中芽孢杆菌的分布(摘要)芦耀波等68

针阔叶混交人工林下土壤酶活性的变化(摘要)郑洪元等69

草原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初步研究(摘要)廖仰南等69

土壤酶活性与物质代谢的关系(摘要)闵九康等71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土壤生物化学基本性质的研究(摘要)郑洪元等72

我国几种土壤中腐殖质性质的研究(摘要)彭福泉等72

南方土壤中植物物质的分解速率(摘要)林心雄等73

高产土壤有机质平衡的研究(摘要)沈阳农学院土壤肥力研究室74

土壤培肥对土壤腐殖质组成的影响(摘要)姜岩等75

温带荒漠、半荒漠碱化土壤的腐殖质特征(摘要)王周琼等75

半干旱地区有机物料在土壤中腐解的研究(摘要)刘金城等77

海拔高度与土壤有机质(摘要)聂保罗等77

土壤胡敏酸与锌、镉的竞争络合作用(摘要)陆长青等78

广西土壤中胡敏酸含量变化规律的探讨(摘要)余思明78

森林土壤中糖类组成的研究(摘要)李凤珍等79

高寒干旱地区土壤有机质变化的初步研究(摘要)鲍新奎等80

森林土壤有机质的理化性质及其作用机制的探讨(摘要)杨承栋80

有机肥与无机肥单施及配合施用对土壤有机质影响的研究(摘要)姚源喜81

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与作物产量关系的初步研究(摘要)胡朝炳82

4.土壤发生分类、制图和资源评价论我国土壤分类席承藩83

我国现行土壤分类制应该进行改革唐耀先等87

参考美国土壤系统分类试论我国土壤分类的改进王吉智90

试论土壤基层分类的原则和依据杨国荣93

对土壤资源调查研究的意见沈梓培98

我国森林土壤科学的现状及今后发展趋势宋达泉101

我国亚热带东部几个老成土剖面特性及其分类的初步讨论李孝芳等104

试论潮间盐土的发生和形成过程宋达泉108

栗钙土形成的植被条件与栗钙土的形成过程陈佐忠等110

福建水稻土分类研究初报林景亮等114

试论苏浙皖边界低山丘陵区地带性土壤的发生分类及其开发利用问题南京农学院土壤教研组120

对安微省淮北地区能否发育褐土的商榷张涤生121

小比例尺土壤制图理论和方法的探讨李锦124

县级土壤普查系列成果图的编制杜国华等127

略论四川盆地县级土壤分区的原则和方法纪先桃等130

论土壤资源开发规划研究(摘要)黄瑞农等132

水稻土诊断层的确定及其在分类中的应用(摘要)过维钧133

试谈土壤分类的逻辑性(摘要)王浩清134

湖南丘陵区红壤土属划分及肥力评价(摘要)胡曰利等135

试论浙江土壤分类(摘要)王人潮等135

土粒组合在平原区水稻土基层分类中的作用(摘要)严学芝等137

四井子公社土壤分类方法的研究(摘要)刘兆荣137

不同河系冲积母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在土壤分类和区划中的意义(摘要)沈汉138

湖北黄褐土形成问题的初步研究(摘要)郑泽厚139

不同起源土壤与水稻土形成关系初报(摘要)汪?等139

从新构造运动观点评B.B.道库恰耶夫的成土因素学说(摘要)陆景冈140

江苏省宁镇扬丘陵区土壤的过渡性特征(摘要)王绪仁等140

山西晋中土壤垂直带谱(摘要)山西土壤垂直带协作组141

梅里雪山东坡的土壤(摘要)杨勤业142

海南岛尖峰岭半落叶季雨林生态效应的研究(Ⅱ)(摘要)——迳流水的化学特征卢俊培等142

天山托木尔峰地区土壤垂直分布规律及土壤性质垂直变化特征(摘要)张累德143

卧龙自然保护区的森林土壤及其垂直分布规律(摘要)张万儒143

土被结构问题的研究(摘要)李天杰等144

云南干热河谷土壤的初步研究周乐福等145

祁连山哈拉湖流域土壤(摘要)胡双熙147

川西南金沙江河谷的特殊红壤性土类(摘要)徐显德等149

新疆的潮土(摘要)崔文采149

塔里木盆地两类水成土壤的判别分析(摘要)刘立诚150

松嫩平原的地带性土壤(摘要)戴旭等150

青藏高原玉树地区的土壤类型分布及其特点(摘要)左克成151

广西岩溶地区土壤类型分布及特性的初步探讨(摘要)谢传维152

辽宁省黄海北岸的土壤(摘要)巴逢辰等153

川西若尔盖地区的自然条件与土壤(摘要)刘燕华154

卢氏山地土壤(摘要)魏克循155

从莽山土壤探讨南岭山地土壤分布的规律(摘要)何宜庚155

顺义县土地类型的研究(摘要)谢向荣156

陕西土壤地带性分布规律(摘要)刘兆谦157

辽西几种土壤的微形态研究(摘要)谢萍若等158

标准差在地学研究中某些特定条件下的计算方法(摘要)刘多森159

三江平原的土壤条件与进一步开发利用的途径曾昭顺等159

5.农业化学165

植物营养化学与农业生产孙羲165

有机肥料在养分供应和保持土壤有机质含量方面的作用文启孝169

土壤-根系界面的营养化学刘芷宇173

有机、无机肥料氮各化学组分在土壤中的转化黄东迈等176

我国氮素的土壤-植物营养化学的研究朱兆良182

利用16N研究碳酸盐土壤上作物对不同氮肥的吸收利用及氮素平衡左东峰等185

固体氮肥在旱田土壤中损失途径的研究金振玉等190

亚铁对水稻土中尿素氮的去向的影响廖先苓193

磷素的土壤-植物营养化学蒋柏藩195

磷酸盐位用于土壤需磷诊断的研究林忠焱199

在种稻条件下白浆土磷的释放的研究崔顺吉等201

我国土壤钾素和钾肥合理施用的研究谢建昌202

土壤与作物钾素营养的探讨陈克文205

几种土壤供钾状况与水稻对钾的吸收间的关系鲍士坦等208

应用16N示踪法对大豆氮钾营养规律与钾肥肥效的研究陈魁卿等211

我国某些土壤硫的形态,含量和江浙等省水稻土硫素平衡的估算刘崇群等215

微量元素的土壤—植物营养化学刘铮220

河南土壤硼的淋溶富集作用及其特征郑文麒等224

有机肥料对于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摘要)孙羲等226

北京地区主要农作物化学元素含量水平及其分组(摘要)陈佐忠等227

稻田土壤供氮性能的研究Ⅲ、多种青紫泥田中双季稻吸取不同氮源养分的特点(摘要)李实烨等229

稻田土壤供氮性能的研究Ⅳ、稻草还田对土壤供氮性能及连作晚稻产量的影响(摘要)李实烨等230

稻田土壤供氮性能的研究Ⅴ、稻田晚季种植杂交稻条件下土壤供氮性能和施肥效果的关系(摘要)李实烨等230

黄绵土的氮矿化势与氮肥效应(摘要)白志坚等231

提高氮肥利用率的研究(摘要)赵振达等231

不同形态氮肥在土壤-根系界面中的迁移规律(摘要)钦绳武等232

应用氮肥效应曲线确定最佳施肥量的研究(摘要)高炳德等233

固体氮肥在旱田土壤中损失途径的研究Ⅱ、不同固体氮肥在黑土中损失途径与防止措施(摘要)金振玉等234

氮素转化研究——残留氮的利用率和损失(摘要)施书莲等235

利用离子交换膜研究有机肥料中氮素释放(摘要)钱菊芳等235

潜育性水稻土氮素供应特性及氮素平衡的研究(摘要)廖先苓等237

尿素水解中NH3对根系的毒害(摘要)罗质超等238

氮磷化肥配合施用效应函数的数学模型(Ⅰ—Ⅲ)(摘要)陶勤南238

应用16N、32P研究氮、磷的供应特点及化肥利用率(摘要)郭慧媛等241

陕西省主要土壤磷素状况及影响磷肥有效性的土壤因素(摘要)李鼎新241

关中塿土对磷酸盐吸附的初步研究(摘要)赵伯善等242

土壤对磷酸盐吸附作用的研究(摘要)朱荫湄243

风化对土壤粒级中磷素形态转化及其有效性的影响(摘要)顾益初等244

浙江省红壤对磷的等温吸持的研究(摘要)王光火等244

福建省主要土类供磷特性的探讨(摘要)刘淑欣等245

淮北五种土壤供磷特性的探讨(摘要)孙庚寅等245

土壤需磷量和轮作周期中磷肥分配的研究(摘要)刘立新246

温度对测定石灰性土壤有效磷影响的初步研究(摘要)刘先觉247

浙江红壤旱地磷钾肥力指标研究初报(摘要)周鸣铮247

稻田施用钾肥诊断指标的探讨(摘要)占长庚等248

土壤和温度状况对土壤钾素供应的影响(摘要)王莲池等248

陕西省汉中盆地水稻施钾效果与土壤钾素丰缺指标的研究(摘要)陕西省土肥所钾肥组250

黄土区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分布及其影响因子(摘要)彭琳等250

扶风古土壤中的铁和锰(摘要)胡光荣等251

砖红壤、赤红壤及红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与分布(摘要)唐丽华等251

辽宁省喀左县主要土壤类型及母岩风化物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摘要)李彤252

硼对棉花糖、氮代谢的影响(摘要)蒋式洪253

辽宁省旅大地区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与分布(摘要)李彤253

北京地区土壤中硼、锌、铜、锰、铁的含量分布和特点(摘要)王关禄254

陕西地区土壤中的硒(摘要)陈代中等255

海南岛土壤中硒的地理分布及其存在形态(摘要)廖金凤259

小麦地土壤溶液养分动态的研究(摘要)黄荣金等259

D—最优设计在肥料试验中的应用(摘要)王兴仁257

6.土壤肥力258

紫色土肥力研究五十年候光炯258

微团聚体组成是评价土壤肥力水平的综合指标陈恩凤等293

江苏宜兴丘陵茶园土壤肥力特性的研究南京农学院土壤教研组266

土壤空隙组成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严昶升等268

云南杉木丰产土壤肥力特点曾芳群270

草甸褐土的培肥及其肥力特征的研究黄玉俊等273

珠江三角洲主要土壤系列的结构特性与土壤肥力(摘要)唐淑英等274

京郊菜园土壤养分演变与土壤熟化(摘要)沈汉275

土壤呼吸强度的影响因子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摘要)邓邦权等275

四川六种紫色母质基础肥力的研究(摘要)周大海等276

水田半旱耕作与水稻土肥力的关系(摘要)郎家文等276

耕法对草甸黑土肥力的影响(摘要)邱凤琼等277

滇南热带雨林垦后不同利用方式土壤肥力的研究(摘要)罗仲全等278

农业持续增产的最大潜力是土壤肥力间的级差(摘要)蒋承倩278

七、新技术的应用及土壤测试技术的进展279

1.电子计算机技术279

电子计算机在土壤学中的应用刘光崧279

应用电子计算机研究油菜氮磷肥经济施用量涂运昌等282

应用于土壤调查、分类、制图的计算机处理系统蒋能慧等285

应用回归设计与电子计算机研究土壤植物中元素间的相互作用(摘要)邹邦基286

应用微型电子计算机整理土壤普查化验分析数据(摘要)戴国祥287

2.遥感技术288

遥感技术在土壤调查与制图中的应用林培288

用卫星磁带图象制水土流失图的实验研究卜兆宏等291

应用卫片编制土壤图的技术探讨何世源等294

皖南土壤的卫片判读张辛未等297

卫星遥感数据土壤非监督分类的几个问题(摘要)曾志远300

湘南低山丘陵区土壤航片判读研究(摘要)中国农科院土肥所土壤资源组302

应用陆地卫星象片解译天水地区土壤类型(摘要)赵良成303

土壤遥感中小比例尺调查制图研究进展(摘要)李天杰303

卫星象片在金衢盆地土壤调查中的初步运用(摘要)魏孝孚等304

航片土壤制图的图斑转绘及其面积量算的研究——比例尺格点网法的设计与应用(摘要)柯正谊304

卫片(杭州幅)目视解译土壤制图技术研究初报(摘要)王人潮等305

浙江省主要土壤类型的光谱反射特性研究简报(摘要)王人潮等306

利用航片进行土壤详查制图的工作程序研究(摘要)王深法等306

3.土壤测试技术307

再谈土壤植物化学分析的现代化问题方肇伦307

电超滤浸提土壤养分的进展李酉开310

常用的土壤农化测试方法王振权313

电子显微术在土壤学研究中的应用顾新运等316

平原地区土壤养分分析用土样采取方法的初步研究冯恭衍318

水稻土渗透系数实验室测定法及其结果探讨杨金楼等321

用紫露草微核技术监测土壤氟污染的试验候家龙等325

彩色摄影在土壤研究中的应用崔荣浩326

电超滤法钾值的重现性及结果的初步应用(摘要)范钦桢等328

利用电超滤法(EuF)测定我国几种土壤养分的动态(摘要)严慧峻等329

用阳离子交换膜法测定土壤中K+的扩散系数的初步研究(摘要)陈际型330

乙基红光度法测定酸性土壤的交换性酸(摘要)丘星初331

测定土壤中重金属元素近似全量值酸提取法的初步研究(摘要)胡霭堂331

水稻根表钙离子浓度的实验测定与理论计算(摘要)宣家祥332

关于板底粘结薄层土壤整段标本在制作和使用中若干问题的进一步探讨(摘要)陈家琏等333

氨气敏电极快速系列化操作法测定土壤全氮量(摘要)葛致远等334

BaCl2一三乙醇胺法与EDTA—铵盐快速法的比较试验(摘要)李寻意334

土壤梯温的原态原位测量及土壤梯温仪(摘要)蒋明富335

微量还原—扩散法测定土壤无机氮(摘要)李酉开等335

LNK821型半自动精密加液器系列的研究(摘要)葛致远等336

巯基棉富集分离——分光光度法测定水、土和矿物中的锡汪淑哲等336

田间测土仪的设想和设计(摘要)戴朱恒337

土壤全量分析——碳酸锂硼酐熔样分析法(摘要)陈世庆等337

中更新统红粘土中高岭石/蒙皂石混层矿物的X射线鉴定(摘要)蒋梅茵等338

土壤有机质的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摘要)孙励敬等339

浙江滨海盐土应用电导测定全盐量实验式的探讨(摘要)陆允甫等340

用生物发光计测定污染水体生物毒性(摘要)顾宗濂等340

白桨土和红壤中Fe、Mn,A1的草酸缓冲液萃出物的比较(摘要)夏荣基等341

有机肥改土的土壤微形态学研究(摘要)何熔343

八、土壤农化教育与人才培养344

关于农业院校培养土壤农化专业人才的意见黄瑞采344

关于土化专业人才培养使用的问题和建议沈阳农学院土壤农化系346

加速培养土壤肥料科技人才彭家栋等348

九、土壤学会三十八年351

中国土壤学会成立卅八年的纪要中国土壤学会办公室整理351

中国土壤学会历年主要学术活动(资料)(1945—1983)中国土壤学会办公室整理353

中国土壤学会历届理事名录(1945—1983)中国土壤学会办公室整理358

十、刊题论文目录361

1983《中国土壤的合理利用和培肥 下》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 1983 中国土壤学会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土壤肥料(1982 PDF版)
土壤肥料
1982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宿县地区土壤和土壤培肥( PDF版)
宿县地区土壤和土壤培肥
中国土壤的合理利用和培肥  上(1983 PDF版)
中国土壤的合理利用和培肥 上
1983 中国土壤学会
中国土壤的合理利用和培肥  中(1983 PDF版)
中国土壤的合理利用和培肥 中
1983 中国土壤学会
中国古代土壤分类和土地利用(1996 PDF版)
中国古代土壤分类和土地利用
1996 北京:科学出版社
应用土壤物理  土壤水和温度的应用(1984 PDF版)
应用土壤物理 土壤水和温度的应用
1984 北京市:水利电力出版社
土壤·肥料(1938 PDF版)
土壤·肥料
1938 上海:中华书局
土壤养分和施肥(1981 PDF版)
土壤养分和施肥
1981 沈阳农学院科学技术情报室
土壤肥料(1985 PDF版)
土壤肥料
1985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土壤肥科学  下(1990 PDF版)
土壤肥科学 下
1990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土壤肥料(1996 PDF版)
土壤肥料
1996 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土壤肥料(1992 PDF版)
土壤肥料
1992 复文书局
土壤肥料(1980 PDF版)
土壤肥料
1980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英语  第2册(1989 PDF版)
英语 第2册
1989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中国南方土壤肥力与栽培植物施肥(1994 PDF版)
中国南方土壤肥力与栽培植物施肥
1994 北京: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