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普及教材 供护理人员试用》求取 ⇩

第一部分 中医基础部分1

第一章 中西医结合的两条路线斗争1

目次1

第二章 祖国医学的基本特点3

1.生理方面5

4.治疗方面5

3.诊断方面5

2.病理方面5

二、阴阳在医学上的应用5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5

第三章 阴阳五行学说5

三、五行的基本概念6

四、五行在医学上的应用6

1.生理方面6

(1)主藏血7

2.肝7

(3)汗为心液7

(2)主神志7

(1)主血脉7

二、五脏的生理病理7

一、脏腑概述7

第四章 脏腑经络7

2.病理方面7

1.心7

4.肺8

(1)藏精8

5.肾8

(3)主声音8

(2)主肃降8

(1)主气8

(1)主运化8

(3)主肌肉8

(2)脾统血8

3.脾8

(4)主筋8

(3)主疏泄8

(2)主深虑8

3.小肠9

4.大肠9

2.胃9

5.膀胱9

6.三焦9

(3)主命门火9

三、六腑的生理病理9

(5)开窍于耳9

(4)主骨生髓9

(2)主水9

1.胆9

四、经络概述10

五、机能活动的物质10

1.气10

2.血10

3.精10

4.津液10

1.风11

3.暑11

2.寒11

4.湿11

第一节 外感病因11

第五章 病因11

一、六淫11

第二节 内伤病因12

3.忧思12

2.怒12

一、七情12

1.喜12

三、外伤12

二、疫疠12

6.火12

5.燥12

(4)望舌与苔13

(3)望形态13

(2)望气色13

(1)望精神13

1.望诊13

一、四诊13

第六章 诊法与辩证13

三、劳逸失常13

5.食物不洁13

3.过食生冷13

2.饮食过度13

1.饮食不足13

二、饮食不节13

5.惊恐13

4.悲13

4.过食辛辣13

(5)望指纹14

(6)望痰便14

2.闻诊14

(1)闻声音14

(3)头身15

(5)饮食15

(4)二便15

(6)胸肤15

(1)寒热15

3.问诊15

(2)闻气味15

(2)汗15

(7)耳聋耳鸣16

(8)口渴16

(9)妇女16

(10)小儿16

4.切诊16

(1)脉诊16

(2)里症17

(1)寒症17

2.寒热17

(3)半表半里17

(2)触诊17

(1)表症17

1.表里17

二、八纲辩证17

三、六经辨证18

1.三阳症18

(1)太阳病18

(2)阳明病18

(6)亡阳症18

(3)少阳病18

2.三阴症18

(1)太阴病18

(2)少阴病18

4.阴阳18

(5)亡阴症18

(4)阳虚18

(3)阴虚18

(2)阳症18

(1)阴症18

(2)实症18

(1)虚症18

3.虚实18

(2)热症18

(3)厥阴病19

四、卫气营血辨证19

1.卫分病19

2.气分病19

3.营分病19

4.血分病19

第一章 中药与方剂的一般知识20

第二部分 中药基础部分20

第二章 中药运用的基本规律24

第三章 脏腑用药与代表方剂27

第一节 心27

一、补心27

1.药物27

2.代表方剂28

1.药物29

二、泻心29

2.代表方剂30

三、凉心31

1.药物31

2.代表方剂31

四、温心32

1.温心阳药物32

2.温心代表方剂32

二、温小肠33

2.代表方剂33

1.药物33

2.代表方剂33

1.药物33

一、凉小肠33

第二节 小肠33

小结34

第三节 肝34

一、补肝34

1.药物34

2.代表方剂35

2.代表方剂36

1.药物36

二、泻肝36

三、凉肝37

1.药物37

2.代表方剂37

四、温肝39

1.药物39

2.代表方剂39

小结40

1.药物40

二、泻胆(利胆)40

第四节 胆40

一、凉胆(泻胆火)40

第五节 肺41

一、补肺41

1.药物41

2.代表方剂41

二、泻肺42

1.药物42

三、凉肺43

1.药物43

2.代表方剂43

2.代表方剂44

四、温肺45

1.药物45

2.代表方剂45

第六节 大肠45

一、涩大肠45

二、温大肠46

1.药物46

2.温涩大肠代表方剂46

2.方剂47

三、泻大肠47

1.药物47

四、凉大肠48

1.药物48

2.方剂48

小结49

第七节 脾50

一、补脾50

1.补脾气药物50

2.代表方剂50

2.代表方剂52

二、泻脾52

1.药物52

三、凉脾53

1.药物53

2.代表方剂53

四、温脾54

1.药物54

2.代表方剂54

2.代表方剂55

1.药物55

一、补胃55

第八节 胃腑55

二、泻胃56

1.药物56

2.代表方剂56

三、凉胃(清胃火)56

1.药物56

2.代表方剂57

四、温胃57

1.散胃寒药物57

2.代表方剂58

小结59

第九节 肾60

一、补肾60

1.药物60

2.代表方剂60

二、温肾61

1.药物61

2.代表方剂62

一、补膀胱,温膀胱64

第十节 膀胱64

三、凉肾64

2.代表方剂64

1.药物64

1.药物65

2.温补膀胱代表方剂65

二、泻膀胱65

三、凉膀胱65

1.药物65

2.泻凉膀胱代表方剂65

小结66

第四章 常用中成药67

一、伤风感冒类67

二、泻下通便类67

三、清热解毒类68

四、风湿痹痛类68

五、咳嗽痰喘类69

六、舒肝和胃类70

八、芳香开窍类71

七、祛暑类71

九、补益类72

十、安神补心类73

十一、妇科常用药73

十二、儿科常用药74

十三、外科常用药75

十四、五官科常用药77

十五、皮肤科常用药78

第一节 经络系统结构表80

第一章 经络80

第三部分 针灸学简述80

第二节 经络的应用81

第二章 输穴81

第一节 输穴的分类81

一、十四经输穴81

二、奇穴81

三、天应穴(阿是穴)81

第二节 骨度分寸81

二、斜刺82

一、直刺82

三、横刺82

第一节 刺法82

第三章 针灸治疗总论82

第二节 针刺补泻的基本方法83

一、捻转补泻83

二、提插补泻83

三、呼吸补泻83

四、平补平泻83

第三节 异常现象的处理83

一、晕针83

二、滞针83

针刺禁忌83

第四节 常见病的治疗83

一、内科病证83

(一)中风83

(二)半身不遂83

(七)眩晕84

(六)失眠84

(九)尿闭84

(八)便秘84

(五)哮喘证84

(四)感冒84

(三)口眼歪斜84

二、外科急腹症常用穴位表85

(五)过敏性鼻炎86

(四)急性扁桃体炎86

(三)慢性鼻炎86

(二)急性鼻窦炎86

(一)急性喉炎86

四、五官科病证86

(五)难产86

(四)子宫脱垂86

(三)回乳86

(二)乳少86

(一)痛经86

三、妇产科病证86

(六)外耳道疖87

(七)急性中耳炎87

(八)美尼尔氏综合证87

(九)耳鸣耳聋87

(十)牙痛87

中西医术语对照87

1976《中医普及教材 供护理人员试用》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