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求取 ⇩

序(1)吴传钧1

前言(1)1

第一章绪论(1)1

第一节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1

一、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1

目 录1

二、20世纪的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3

第二节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6

一、研究对象6

二、学科体系9

第三节经济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11

一、经济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12

二、经济地理学与经济科学的关系13

四、经济地理学与技术科学的关系14

三、经济地理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14

第四节经济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15

一、经济地理学对经济发展的理论意义15

二、经济地理学对当今世界重大实际问题的贡献16

三、跨世纪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17

第五节本书编写指导思想、结构及篇章安排19

一、本书编写指导思想19

二、本书的结构安排20

第一篇经济活动区位25

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25)25

第一节经济活动区位的基本概念25

一、区位与区位理论25

二、区位条件与区位因子27

三、经济活动区位及其理论基础29

第二节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30

一、土地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31

二、原材料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32

三、能源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33

四、资本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34

五、劳动力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35

第三节市场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36

一、市场规模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37

二、市场战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38

三、市场特性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39

四、其它市场条件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39

第四节 区域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41

一、产业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41

二、政府行为与政策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42

三、环境因素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43

四、可进入性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44

第五节交通及其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45

一、交通要素及其内涵46

二、交通网的分布与联系46

三、交通运输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分析48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52)52

第一节杜能农业区位论52

一、杜能农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52

二、杜能农业区位论概要53

三、杜能农业区位论的应用研究55

四、杜能农业区位论的意义56

五、理论与现实57

第二节韦伯工业区位论59

一、韦伯工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59

二、韦伯工业区位论概要60

三、韦伯区位论的应用研究67

五、理论与现实69

四、韦伯区位论的意义69

第三节其它工业区位理论70

一、帕兰德的区位理论70

二、胡佛的区位理论72

三、区位的相互依存学派75

四、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76

五、艾萨德的区位指向理论78

六、格林哈特的工厂区位理论80

第四节行为区位理论:收益性空间界限分析与行为矩阵81

一、史密斯的收益性空间界限分析81

二、普雷特的行为矩阵83

第一节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86

一、中心地理论产生的背景与目的86

第四章中心地理论(86)86

二、中心地理论的有关基本概念87

三、中心地三原则与中心地系统的空间模型88

四、中心地理论的实证研究93

五、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94

第二节廖什的中心地理论95

一、廖什的中心地系统96

二、廖什理论与克里斯塔勒理论的差异99

第三节中心地理论的发展100

一、贝利和加里森的中心地模型100

二、中心地的等级性101

三、中心地系统的变化102

四、人口密度与中心地102

第四节 中心地理论的应用研究103

一、在集市研究上的应用103

二、在国土规划与整治中的应用105

三、在城市体系规划中的应用108

第五章多部门企业(公司)区位(110)110

第一节企业增长的空间轨迹110

一、企业增长动因及战略110

二、企业的空间扩张114

第二节企业空间演变模式119

一、沃茨的市场区扩大模式119

二、泰勒的组织变形及区域演化模式119

三、哈坎逊的全球扩张模式122

四、迪肯的全球转移模式124

五、模式比较及在中国的应用126

第三节公司组织结构类型及其空间特征127

一、公司组织结构主要类型127

二、公司组织结构的空间特征128

一、跨国直接投贤原因133

第六章跨国公司区位(133)133

第一节跨国直接投资区位选择133

二、跨国投资的国别选择136

三、跨国投资的微观区位选择136

第二节跨国公司不同组分的区位选择139

一、公司总部的区位特征139

二、公司研究与开发(R D)机构的区位特征144

三、公司生产单位的区位特征147

第三节 跨国公司对投资区经济发展的影响149

一、跨国公司与投资地联系的背景149

二、跨国公司对投资地经济发展的影响特点153

三、跨国公司与投资地的相互作用关系155

一、区域产业分类164

第一节 区域经济结构164

第七章区域的结构与组织(163)164

第二篇经济活动区域分析164

、区域产业结构模式166

三、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理论170

四、区域产业结构合理性评价172

第二节区域空间结构173

一、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要素173

二、区域空间结构的经济意义175

三、区域空间结构的模式及演变175

四、区域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机制179

第三节城市与区域关系184

一、城市的一般特征184

二、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区域约束185

三、城市对区域发展的作用186

一、农村工业化的特征188

第四节农村工业化与农区发展188

二、农村工业化对农区发展的作用189

第五节技术创新与区域结构变迁191

一、技术与技术创新191

二、技术创新对区域结构变迁的作用机制192

三、技术创新的空间差异与区域经济格局变化194

第八章区域经济发展(196)196

第一节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196

一、区域经济增长因素196

二、区域经济增长机制200

三、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203

第二节经济地域综合体206

一、经济地域综合体概述207

二、经济地域综合体的结构208

四、经济地域综合体理论的现实有效性评价210

三、经济地域综合体的建设与管理210

第三节经济区与经济区划211

一、经济区211

二、经济区划214

第九章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220)220

第一节 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理论220

一、赫希曼的极化-涓滴效应学说220

二、梯度推移学说221

三、中心-外围理论223

四、区域相互依赖理论224

第二节区际联系225

一、空间相互作用理论225

二、区域分工理论227

三、区域合作理论228

第三节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230

一、区域经济差异概述231

二、区域经济差异的可控性分析233

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234

第三篇经济活动全球化239

第十章经济活动全球化发展过程及影响因素(239)239

第一节发展历史239

一、经济全球化的形成239

二、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关系240

三、经济全球化的理论基础244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因素248

一、技术进步248

二、跨国公司的兴起与发展251

三、国家的经济调节及干预作用254

四、国际经济协调257

二、经济全球化发展地域差异明显260

第三节 经济活动全球化特点及地理意义260

一、世界贸易不断扩大、世界生产要素市场逐步建立260

三、国际水平分工进一步发展、经济格局发生变化261

四、经济全球化呈现多极化趋势262

第四节经济活动全球化趋势263

一、随着科技发展,世界各国经济合作条件进一步改善,有利于263

全球化发展263

二、国际间人员、文化的交流将为经济全球化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263

三、国际资源交流参与各方可获利性将克服国家间利益分配上263

的争执,使经济全球化具有波状推进的特点264

四、国家间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将阻碍经264

第一节汽车工业267

一、汽车及汽车工业267

第十一章经济活动全球化的产业分析(267)267

济全球化进程267

二、汽车工业的影响因素及布局变化269

第二节电子工业276

一、生产格局的全球化276

二、消费市场的全球化281

三、技术、资本、劳动力、交通是重要区位因子282

第三节服务业284

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条件285

二、现代服务业特征287

三、邮电通信业及其布局288

四、国际服务贸易及其布局291

第十二章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区域影响(297)297

第一节新的国际分工格局297

第二节全球化与当地化299

一、全球化带给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机遇与挑战302

第三节发展中国家的机遇与挑战302

二、不同地区全球化效益的差异303

三、经济全球化与民族国家经济主权独立的关系306

四、发展中国家全球化对策307

五、东南亚金融危机及其启示308

第十三章经济地理学研究方法(312)312

第一节公司(企业)调查及分析方法312

一、企业问卷调查及定量分析312

二、企业案例调查及定性分析316

第二节经济地理区域及部门分析方法319

一、区域经济地理条件评价方法319

二、区域人口、就业和经济活动模型分析327

三、项目评估与方案优选332

二、经济地理信息系统337

一、地理信息系统(GIS)337

第三节经济地理信息系统337

第十四章经济地理学理论新进展(342)342

第一节新产业区研究342

一、新产业区概念由来342

二、新产业区研究的主要问题344

三、研究新产业区的意义347

第二节经济活动地理研究的社会化348

一、马克思主义地理学349

二、福利地理学(Welfare Geography)研究353

第三节克鲁格曼的经济地理观点356

一、新贸易理论(new trade theory)357

二、对经济地理学传统的看法359

三、克鲁格曼空间经济模型360

四、克鲁格曼经济地理研究的特点361

1999《经济地理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李小建主编 1999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经济地理学原理(1926 PDF版)
经济地理学原理
1926 商务印书馆
新经济地理学( PDF版)
新经济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导论(1982 PDF版)
经济地理学导论
1982
土地经济学原理(1947 PDF版)
土地经济学原理
1947
经济地理(1998 PDF版)
经济地理
1998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经济地理学导论(1983 PDF版)
经济地理学导论
1983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中国经济地理学(1983 PDF版)
中国经济地理学
1983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经济地理学导论(1960 PDF版)
经济地理学导论
1960 北京:商务印书馆
经济地理(1944 PDF版)
经济地理
1944 京华印书馆
经济地理(1981 PDF版)
经济地理
1981 复兴书局
地缘经济学举隅  世界经济地理(1996 PDF版)
地缘经济学举隅 世界经济地理
1996 香港:中华文化出版社
经济地理学导论(1947 PDF版)
经济地理学导论
1947 商务印书馆
经济地理(1984 PDF版)
经济地理
1984 三民书局
土地经济学原理(1988 PDF版)
土地经济学原理
1988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经济地理学导论(1986 PDF版)
经济地理学导论
1986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