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奇迹 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
作者 | 林毅夫等著 编者 |
---|---|
出版 | 中文大学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273 |
出版时间 | 1995(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9622016693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156335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章绪论1
经济改革带来的增长及一个简单预测2
图1.1 中国、世界和其他类型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1980-1991)3
表1.1 1980-1991年东欧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4
表1.2 东欧和前苏联的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5
表1.3 主要食品人均年消费量6
表1.4 主要耐用消费品百人拥有量6
图1.2中国、日本和美国经济总规模变动的预测8
持续增长所面临的政策障碍9
本书要回答的几个问题12
第二章赶超战略与传统经济体制的形成17
逻辑起点:重工业优先增长的目标18
重工业的基本特徵与中国经济的现实状况24
推行赶超战略的宏观政策环境26
表2.1 统一汇率前後的汇率调整28
图2.1 中国的工资水平29
表2.2改革前消费品价格指数比较30
资源的计划配置制度31
表2.3实行统购统销前主要农产品产量和销售量指数36
以国有化和人民公社化为特徵的微观经营机制36
图2.2中国传统经济体制40
三位一体的传统经济体制:国际比较40
表2.4 实行不同发展战略的可贷资金率比较46
表2.5 实行不同发展战略的收入分配状况47
第三章改革以前的中国经济发展51
改革以前的经济增长速度52
表3.11952-1978年经济增长基本指标53
传统战略下的畸形结构55
表3.2 1952-1978年投资结构的变化(用现价计算)56
表3.3 1952-1978年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国民收入比重(%)的变化(用现价计算)57
表3.4 1952-1978年劳动力就业结构变动58
图3.1 国内生产总值的部门结构59
图3.2 压抑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部门的静态结果说明61
表3.5 不同收入(GNP)水平上城市化预测值63
表3.6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化64
缺乏激励机制和效率低下65
表3.7 1952-1978年对外贸易变动65
图3.3 价格扭曲所产生的产品过剩和短缺66
表3.8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材料消耗率的国际比较69
表3.9 流动资金占资产总量比重的国际比较(%)70
表3.10总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国际比较(%)71
步履维艰的赶超:国际透视72
表3.12 中印两国农业总产值的增长指数77
表3.11 中印两国的产值结构(%)77
表3.13 1980年中印两国的就业结构(%)78
第四章比较优势战略81
可以替代的道路82
比较优势战略的理论说明85
图4.1 比较优势的说明86
图4.2 资源禀赋差异所带来的不同比较优势88
表4.1 1899-1986年东亚农产品以及纺织品和服装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标92
表4.2台湾制造业各部门的增长指数95
比较优势战略的宏观政策环境96
比较优势战略可以加快经济发展100
经济改革的核心是战略转轨103
第五章经济改革的历程109
1979年前後改革的不同点111
微观经营机制的改革113
表5.1国有企业市场参与度和利润分成率的变化趋势125
资源计划配置制度的改革126
宏观政策环境的改革134
「摸着石头过河」的经济逻辑139
第六章经济改革的成就143
高速的经济增长144
表6.1 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及在三级产业中的分布145
图6.1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变化147
经济激励与经济效率的改进148
表6.3 工业产值结构的变化149
表6.2 产出增长率和总要素生产率149
表6.4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结构的变化150
图6.2国有工业、商业的年增长率和占总产值、总零售额比重的变化151
经济结构的矫正155
图6.3 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变化156
表6.5 中国经济的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变化158
表6.6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来源的变化159
表6.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的变化160
关键在於发挥比较优势160
第七章经济改革中的问题和难处165
改革周期产生的原因与机理166
图7.1 基础产品和普通商品的价格均衡170
图7.2 内生型通货膨胀的形成174
图7.3制度租金说明176
国有企业改革的难处182
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加重188
图7.4 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人均收入、人均消费比率的变动189
图7.5 东部与中、西部人均收入比值的变化191
图7.6 东部与中、西部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比值的变化191
图7.7 东部与中、西部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比值的变化192
图7.8 1978-1992年农村居民收入的坚尼系数193
图7.9 1978-1992年城镇居民收入的坚尼系数193
第八章十字路口的中国经济改革201
进与退—两种替代选择202
计划与市场的理论认识及其进展207
经济改革的理论取向215
实现发展战略转变的紧迫性219
第九章中国改革的经验与教训227
改革的起步环节和推进部门228
经济改革的方式及其特徵233
图9.1利用休克疗法改革和资源增量去进行结构调整对产出的不同影响237
中国改革道路的普遍意义241
图9.2 改革主张的投票模型250
第十章 总结255
参考文献261
1995《中国的奇迹 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林毅夫等著 1995 中文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中国政策选择
- 1997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 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
- 1994
-
- 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丛书:中国国有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 1998年12月第1版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
- 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 1996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
-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 1997 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
- 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战略探讨
- 1991 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
-
- 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战略
- 1996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
-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战略
- 1988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
- 中国县经济的改革与发展
- 1987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
- 中国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
- 1999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 农村经济改革与农业发展战略
- 1988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 中国经济发展与改革
- 1990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 中国经济发展与金融改革战略
- 1989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
- 中国经济的发展与改革
- 1990 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
- 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
- 1994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