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技术改造与技术监控实用手册 第1卷》求取 ⇩

目录1

第一篇 煤矿安全生产技术改造与技术监控概述3

第一章 煤矿安全生产方针与安全管理3

第一节 安全、安全事故与隐患3

一、安全的基本概念3

二、安全、事故与隐患的关系9

第二节 煤矿安全生产方针及配套法规12

一、安全生产方针12

二、安全生产法规13

三、现行主要安全法规简介17

第三节 煤矿安全管理19

一、概述19

二、我国现行安全管理体制22

三、煤矿安全管理的组织26

四、煤矿安全管理模式31

五、煤矿安全目标管理35

六、煤矿安全生产检查40

第一节 煤矿安全教育的概念与意义49

一、煤矿安全教育的必要性49

第二章 煤矿安全工作人员的教育与培训49

二、煤矿安全教育的概念50

三、煤矿安全教育的特点50

四、煤矿安全教育和任务和意义51

第二节 煤矿安全教育的内容52

一、煤矿安全教育的基本内容52

第三节 煤矿安全教育的类型53

一、煤矿安全的教育类型53

二、煤矿安全教材的编写53

二、干部的煤矿安全教育54

三、工人的煤矿安全教育工作54

第四节 煤矿安全教育方法与形式56

一、教育方法56

二、教育形式57

第五节 煤矿安全教育体系64

一、新进厂人员三级煤矿安全教育65

二、全员煤矿安全教育66

三、特种作业人员煤矿安全教育68

四、变换工种安全教育69

五、复工煤矿安全教育69

一、改造提升煤炭产业是综合国力持续增强的根本保证71

第一节 煤矿安全生产技术改造的意义71

二、改造提升煤炭产业是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必然选择71

四、改造提升煤炭产业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72

三、改造提升煤炭产业是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重要举措72

五、改造提升煤炭产业是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突破口72

一、指导思想73

第二节 煤矿安全生产技术改造的指导思想和原则73

二、原则73

一、目标74

第三节 煤矿安全生产技术改造的目标和任务74

二、任务74

三、改造的重点75

第四节 政策和措施76

一、继续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推进传统煤炭产业的改组和结构优化76

四、以重点建设和重大技改工程为依托,支持重大技术装备成套设备研制与应用77

三、积极开展试点工作,探索改造提升煤炭产业的成功方法77

五、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增强煤炭产业创新能力77

二、组织实施三个“行动计划”,积极推进煤炭产业的改造提升77

八、加强立法工作,加大执法力度78

七、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采用高技术与先进适用技术进行改造提升78

九、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78

六、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探索风险投资机制78

十一、适应WTO规则,制定行业发展的应对措施79

十、加强标准化工作,实现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管理79

十二、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国外资源改造提升煤炭产业79

第一节 采煤安全技术80

第四章 煤矿安全生产相关资料80

一、回采巷道支护80

二、软岩巷道支护技术83

三、巷旁充填技术86

四、矿压监测技术87

五、综采工作面顶板与支护质量监控方法90

六、化学加固煤岩技术91

七、围岩补强材料及治理片帮冒顶的技术91

第二节 煤矿安全技术92

一、瓦斯抽放钻机92

二、YD-Ⅰ、YD-Ⅱ、YD-Ⅲ、YD-Ⅳ型移动瓦斯抽放泵站96

三、CWG-ZY型正压和CWG-FY型负压瓦斯抽放管路自动放水器97

四、煤和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仪98

五、矿井环境监测系统98

六、甲烷检测报警器101

七、金雀(KGJ6)甲烷传感器107

八、KDF9403型矿用电子计算式风速计108

九、防治煤自燃技术109

十、均压灭火监控技术110

十一、矿井火灾监测系统和自动灭火装置113

十二、工作面粉尘防治技术117

十三、自动喷雾洒水装置118

十四、粉尘防治用泵120

十五、KKL101型矿用空气制冷机121

十六、防护技术及装备122

一、矿井提升126

第三节 矿井提升运输技术126

二、矿车运输129

三、辅助运输131

四、胶带运输134

第四节 矿井电气技术140

二、交流提升机电控接触器真空化成套装置141

一、中小型矿井10kV直接下井供电141

三、SDJ型双速多用绞车系列产品142

五、KGQ12-50型二相流防爆潜水泵144

六、BGP5-6B矿用隔爆型真空配电装置145

七、矿井高、低压电网三级漏电保护系统及装置145

八、BLDJ-2型漏电、过流、温度保护继电器147

九、100kVA风机、泵类机械变频调速电控装置148

十、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系统及成套装置148

十一、BQZS-2×200/1140矿用隔爆型150

十二、QBS25/660K型双路隔爆开关150

十三、TKXK-26-90型通用隔爆小型开关151

十四、BAM2.5隔爆兼增安型照明综合保护装置与BBM-2.5隔爆型照明综合保护装置152

十五、BBW660/1140系列隔爆型无功功率终端补偿器152

十六、X801型采煤机无线电遥控装置153

十八、YOS系列水质液力耦合器155

第一章 信息化技术概述285

一、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组成285

第一节 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组成与分类285

第二篇 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技术基础285

二、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分类287

第二节 数据库292

一、数据库技术292

二、客户机/服务器策略293

第三节 管理信息系统294

第四节 数据仓库295

一、数据仓库的概念296

一、基于三库系统的方法297

第五节 决策支持系统297

二、数据仓库系统的组成297

二、以数据仓库的解决方案298

三、商业智能301

第六节 电子商务302

一、模式识别303

第七节 模式识别与图象处理303

二、图象处理304

一、模糊控制的发展与特点305

第一节 模糊控制的理论基础305

第二章 模糊控制系统305

二、模糊集合论基础308

三、模糊逻辑、模糊逻辑推理和合成321

第二节 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334

一、模糊化过程335

二、知识库335

三、推理决策逻辑339

四、精确化过程339

第三节 模糊控制系统的设计341

一、模糊控制器的结构设计341

二、模糊控制器的设计原则343

三、模糊控制器的常规设计方法344

第二节 专家系统的结构348

一、知识库348

第一节 概述348

第三章 专家控制系统348

三、推理机349

四、解释机构349

二、全局数据库349

五、知识获取机构350

六、接口350

第二节 知识库的设计351

一、知识的表示方法351

二、全局数据库的设计353

三、推理机构的设计354

第一节 人工神经元网络模型357

一、概述357

第四章 神经网络控制系统357

二、前向神经网络模型359

三、动态神经网络模型365

一、神经网络的辩识基础368

第二节 非线性动态系统的神经网络辨识368

二、神经网络辨识模型的结构370

三、非线性动态系统的神经网络辨识371

第三节 神经网络控制的学习机制375

一、离线学习法376

二、在线学习法376

三、反馈误差学习法377

四、多网络学习法377

第四节 神经网络控制器的设计378

一、神经网络直接逆模型控制法378

二、直接网络控制设计法380

第五节 基于神经网络的自适应控制381

一、神经网络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382

二、神经网络的自校正控制382

第一节 工控机概述385

一、工控机的基本特点385

第五章 基于工业控制计算机的计算机监控系统385

二、工控机及PCs的构成386

三、工控机的分类388

一、总线389

第二节 PC总线389

二、总线组成390

三、总线的性能指标391

四、PC/ISA/PCI总线392

五、Compact PCI393

六、PC—104总线与嵌入式系统394

一、K—810光电隔离模入接口卡395

第三节 工控机I/O模板与I/O模块395

二、PC-6322光电隔离型模出接口卡399

三、牛顿模块402

四、I/O模板/模块的安装与使用402

第一节 现场总线技术概述403

一、现场总线的出现与发展403

第六章 现场总线技术403

二、现场总线是新一代的自动化系统404

三、现场总线的技术特点405

第二节 LON总线和LonWorks技术406

一、LonWorks技术的特点406

四、现场总线的发展趋势406

二、LonWorks节点408

三、IonTalk协议408

四、神经元芯片410

五、Neuron C411

六、LonWorks的互操作性412

第三节 PROFIBUS412

一、PROFIBUS协议的结构413

二、PROFIBUS-FMS413

四、PROFIBUS-PA414

三、PROFIBUS-DP414

五、PROFIBUS设备的构成415

第四节 CAN总线416

一、CAN的技术特点416

六、PROFIBUS设备的认证416

三、CAN总线的有关概念417

二、CAN总线的协议结构417

四、CAN总线的帧418

一、以太网技术概述419

第五节 以太网419

五、CAN总线的器件419

二、以太网的帧结构与地址420

四、TCP/IP协议421

三、以太网协议421

五、以太网与现场总线422

第七章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423

第一节 多传感器系统423

第二节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424

一、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基本概念424

三、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形式425

二、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基本结构425

第三节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方法426

三、经典推理法427

四、贝叶斯估计427

二、卡尔曼滤波427

一、加权平均法427

六、品质因素法428

七、模板法428

五、证据决策理论428

十、模糊推理429

十一、产生式规则429

九、聚类分析429

八、熵理论429

十二、遗传算法430

十三、神经网络430

第一节 采场顶板及其性能433

一、顶板与底板433

第一章 顶板与顶板事故433

第三篇 煤矿顶板控制与监测技术改造433

二、垮落带与裂隙带434

三、顶板事故基本类型及其对支架性能的要求436

四、液压支架的性能437

五、单体支架的性能437

第二节 顶板事故的分类与原因441

一、顶板事故分类441

二、局部冒顶的原因442

三、压跨型冒顶的原因443

四、漏垮型冒顶的原因447

五、推垮型冒顶的原因447

第一节 岩石及岩体的基本性质454

一、概述454

第二章 矿山压力及其显现规律454

二、岩石的物理性质455

三、岩石的变形性质459

四、岩石的强度特牲460

五、岩石的破坏类型462

六、岩体的基本性质464

七、岩体的力学性质467

一、矿山压力及其在围岩中的分布469

第二节 矿山压力及矿山压力显现469

二、矿山压力显现474

一、概述476

第三节 采煤工作面上覆岩层移动规律476

二、直接顶的移动规律478

三、老顶的移动规律481

四、直接顶和老顶的相互转化482

第四节 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规律483

一、概述483

二、老顶的初次来压484

三、老顶的周期来压485

四、采煤工作面周围的交承压力及其分布486

五、影响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的主要因素487

六、放顶煤开采时的矿山压力显现489

七、区段平巷超前支承压力分布规律492

第三章 预防冒顶事故的采场控顶设计技术493

第一节 概述493

一、漏冒型冒顶的控制措施494

第二节 综采工作面控顶设计494

二、压垮型冒顶的控制措施495

三、推垮型冒顶的控制措施498

四、综采放顶煤工作面控顶设计特点498

一、放顶距的确定500

二、最小控顶距的确定500

第三节 单体支柱工作面控顶距的确定500

第四节 单体支柱工作面控顶设计501

一、漏冒型冒顶的控制措施501

二、压垮型冒顶的控制措施502

三、推垮型冒顶的控制措施506

二、老顶初次来压的控制507

一、直接顶初次垮落的控制507

第五节 初次放顶阶段的顶板控制设计507

三、初放阶段顶板控制应注意的问题508

第六节 采区巷道控顶设计509

一、采区巷道支护原理509

二、采区巷道控顶设计511

三、锚杆、锚索支护设计518

四、巷道冒顶的预防与处理技术524

第七节 顶板状态参数与采场支护参数528

一、顶板状态参数528

二、采场支护参数530

三、支护参数与顶板状态参数的关系532

第四章 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533

第一节 概述533

第二节 摩擦支柱工作面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技术533

一、监测支护质量的指标及指标值533

二、监测顶板动态的指标及指标值536

三、其他监测内容539

四、监 测的具体做法540

第三节 单体液压支柱工作面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技术550

第四节 Ⅱ型长钢梁工作面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技术551

一、监测支护质量的指标及指标值551

二、监测顶板动态的指标及指标值551

三、其他监测内容552

四、监测的具体做法552

第五节 综采工作面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技术556

一、监测支护质量的指标及指标值556

二、监测顶板动态的指标与指标值557

三、其他监测内容558

四、监测的具体做法558

一、采区巷道矿山压力观测技术561

第六节 巷道顶板动态监测技术561

二、开拓巷道矿山压力观测技术566

第一章 煤矿机电设备及其管理573

第四篇 矿井运输与提升设备技术改造573

第一节 工业设备及煤矿机电设备573

第二节 设备一生经历的阶段574

第三节 机电设备的特征575

一、矿山生产的特点575

第四节 设备的选型、购置、安装与调试576

二、矿山机电设备特征576

一、设备选型的原则576

二、设备的评价577

三、设备的购置579

四、设备的安装579

第五节 煤矿机电管理583

一、煤矿机电管理的意义583

二、煤矿机电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任务584

三、表征矿山机电管理的指标586

四、煤矿机电管理中的主要理论和科学技术589

第六节 井下电气设备的防爆原理、使用和维护600

第一节 设备的检修制度606

一、设备检修分类606

第二章 设备的检修与改造更新606

二、设备检修周期607

三、关于矿井停产检修607

四、煤矿机电设备的修理分工608

第二节 设备检修计划的制定及实施610

一、检修计划所包括的主要内容610

二、检修主要矛盾线的审定613

三、检修计划的施工组织615

四、大修统计616

第三节 验收及检修档案的管理617

一、验收的目的和内容617

二、矿井停产检修和重大检修工程的验收618

三、建立检修档案619

第四节 设备的改造与更新621

一、设备改造更新的理论621

二、设备的修理、改造、更新及其原则623

三、设备大修、改造、更新的决策625

四、设备大修、改造、更新资金的来源与使用627

第一节 胶带输送机技术改造629

一、概述629

第三章 矿井运输设备的技术改造629

二、胶带输送机的主要结构635

三、胶带输送机的摩擦传动原理与牵引力640

四、胶带输送机的安装、运转与维护642

第二节 刮板输送机技术改造643

一、概述643

二、刮板输送机的结构特点及功能分析646

三、桥式转载机653

四、刮板输送机的安装、运转与维护654

第三节 矿用电机车技术改造656

一、概述656

二、矿用电机车的构造661

三、电机车的电气控制664

四、电机车的操作与维护669

第四节 轨道、矿车、钢丝绳运输671

一、轨道671

二、矿车675

三、钢丝绳运输的类型及设备技术改造679

第一节 矿井提升设备的类型及主要组成部分682

一、概述682

第四章 矿井提升设备的技术改造682

二、提升容器684

三、井架与天轮692

四、提升钢丝绳694

五、矿井提升机702

第三章 煤矿安全生产技术改造的意义、原则与任务711

六、提升机的操纵与检测保护装置、微拖动装置712

第二节 矿井提升设备的选择715

一、提升方式的确定及提升设备选型计算依据与内容715

二、提升容器的选择717

三、提升钢丝绳选择计算719

四、矿井提升机和天轮的选择计算722

五、矿井提升机与井筒相对位置的计算724

六、提升电动机的初选计算727

第三节 提升机的电力拖动与控制系统735

一、概述735

二、交流电动机及其调速原理736

三、感应电动机拖动电气控制的几个主要环节及其线路740

四、矿井提升机TKD—A电控系统742

第四节 矿井提升设备的运转、维护与检修752

一、运转注意事项752

二、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753

三、提升机主要部件安装的要求755

第五章 立井玻璃钢复合材料罐道主要性能及其应用758

第一节 概述758

第二节 玻璃钢复合材料罐道耐磨损性能759

一、箕斗提升工况组合的计算机模拟759

二、复合材料罐道耐磨寿命试验765

三、结果分析与结论769

第三节 玻璃钢复合材料罐道力学性能770

一、复合材料拉伸性能试验770

二、复合材料弯曲强度试验及层合面抗剪强度试验774

三、结论779

第四节 玻璃钢在煤矿中的应用及其前景779

一、概述779

二、玻璃钢在煤矿中的应用及其前景781

第一节 井下空气851

第二节 井下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及其来源851

第一章 井下空气及气候条件851

第五篇 矿井通风技术改造851

一、一氧化碳CO852

二、硫化氢852

三、二氧化氮852

四、二氧化硫853

五、二氧化碳853

第三节 有害气体的测定方法854

第四节 有毒气体中毒时的急救854

第五节 井下空气中的矿尘854

一、空气温度855

第六节 井下空气的气候条件855

二、空气湿度856

三、创造舒适的气候条件856

第七节 井下风速857

第二章 矿井通风技术和设备858

第一节 自然通风858

一、自然通风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858

二、自然通风的利用和控制技术859

第二节 机械通风与通风设备860

一、矿用扇风机860

第三节 扇风机安装和使用注意事项861

二、通风方法861

第三章 矿井通风系统862

第一节 通风系统类型862

第二节 风流的控制设施863

一、风桥863

二、风墙863

三、风门和风窗863

四、密闭墙864

五、扇风机、的反风装置864

第三节 局部通风864

第四节 有关注意事项864

第二节 风量调节技术866

第一节 通风网路与风量自然分配866

第四章 矿井风量调节技术866

一、增阻调节法867

二、降阻调节法867

三、辅扇调节法867

四、矿井总风量的调节867

第六篇 煤矿瓦斯防治信息化技术改造与技术监控897

第一章 瓦斯概述897

第一节 矿井瓦斯的性质和来源897

一、矿井瓦斯的成分和性质897

二、煤层瓦斯的来源900

一、煤中瓦斯的赋存状态903

第二节 煤层瓦斯的赋存903

二、煤的吸附理论及煤层瓦斯含量904

三、影响煤层瓦斯赋存及含量的主要因素914

四、采矿工作920

第三节 瓦斯在煤层中运移的基本规律921

一、多孔介质的特性及流体在其内的运移921

二、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方程926

三、瓦斯在煤层中运移的基本规律929

四、瓦斯在煤层和围岩中的流动935

五、煤层中瓦斯流动状态的分类937

一、概况940

第四节 矿井瓦斯涌出940

二、煤层瓦斯涌出形式942

三、掘进巷道瓦斯涌出943

四、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948

五、采空区瓦斯涌出951

六、矿井瓦斯平衡952

七、瓦斯涌出的不均衡性953

八、矿井瓦斯等级鉴定954

第五节 煤与瓦斯突出的特点与规律956

一、石门突出957

三、上山突出958

二、煤巷突出958

四、下山突出959

五、采煤工作面的突出959

六、钻孔突出959

七、煤与瓦斯突出的基本规律959

第二章 煤矿瓦斯监测仪器961

第一节 便携式瓦斯检测报警仪961

一、瓦斯检测仪961

二、瓦斯检测报警仪978

三、工作原理1000

第二节 瓦斯断电遥测仪1018

一、瓦斯断电仪1018

二、瓦斯遥测警报仪1045

第三节 矿井环境监测系统1097

一、KJ—90煤矿监控系统1097

二、A—2型煤矿安全监控系统1105

三、KJ4煤矿安全、生产监测系统1115

四、A-1型矿井环境监测系统1144

五、TF—200监控系统1166

一、发展概况1179

第一节 瓦斯抽放方法及抽放指标1179

第三章 瓦斯抽放及其设计、监测技术1179

二、瓦斯抽放方法分类1183

三、瓦斯抽放指标1184

四、综合抽放瓦斯技术1185

第二节 瓦斯抽放系统、装备及其施工技术1191

一、钻机和钻具1191

二、钻孔施工及设施1202

三、管道系统及施工1207

四、泵及泵站1212

第三节 开采层瓦斯抽放技术1225

一、抽放方式的选择1225

二、巷道预抽1227

三、钻孔预抽1228

四、边采(掘)边抽1236

第四节 提高开采层瓦斯抽放量的技术1237

一、提高开采层瓦斯抽放量的途径1237

二、煤层卸压方法分类及原则1242

三、水力压裂法抽放瓦斯1243

四、水力割缝法抽放瓦斯1247

五、提高开采层瓦斯抽放量的其他方法1251

第五节 邻近层瓦斯抽放技术1255

一、开采层的卸压抽放1255

二、钻孔抽放1259

三、巷道抽放1265

第六节 采空区及围岩瓦斯抽放技术1272

一、采空区瓦斯抽放1272

二、溶洞及围岩裂隙瓦斯抽放1279

一、设计必须的基础资料1281

第七节 矿井瓦斯抽放设计技术1281

二、抽放瓦斯的可行性论证1285

三、设计方法1286

一、瓦斯流量的测定1287

第八节 瓦斯抽放的监技术1287

二、压差和负压测定技术1300

三、瓦斯浓度的检测技术1301

四、多参数测试仪1303

五、瓦斯抽放监测系统1306

一、瓦斯爆炸的概念与危害1311

第四章 瓦斯爆炸的防止技术1311

第一节 瓦斯爆炸的条件及影响因素1311

二、瓦斯爆炸的条件及影响因素1316

三、昆合气体爆炸危险性的判别1320

一、防止瓦斯超限和积聚的技术1324

第四节 防止瓦斯爆炸的技术1324

二、杜绝火源的技术1329

第三节 局部瓦斯的积聚其处理技术1330

一、停风盲巷积聚瓦斯的处理技术1331

二、顶板冒落空洞积聚瓦斯的处理技术1334

三、回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积聚的预防和处理技术1335

四、其他瓦斯积聚的处理技术1337

一、撒布岩粉法1339

第四节 防止瓦斯煤尘爆炸范围扩大的技术1339

二、被动式隔绝瓦斯煤尘爆炸传播措施1343

三、自动隔爆技术1347

一、煤与瓦斯突出预测分类1351

第五章 煤与瓦斯突出的监测与防治信息化技术改造1351

第一节 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技术1351

二、煤与瓦斯突出的预测技术1352

三、最新新的石门揭煤突出预测技术1356

一、防治总则1359

第二节 煤与瓦斯突出的防治技术1359

二、防止突出措施分类1361

三、防止突出措施有效性的检验1362

四、开采保护层的防突技术1365

五、预抽煤层瓦斯的防突技术1367

一、水力化措施的原则与分类1370

第三节 防止煤与瓦斯突出的水力化技术1370

二、水力冲孔防突技术1371

三、水力冲刷防突技术1372

四、煤层注水在防突技术1377

五、节水力挤出防突技术1381

一、排放钻孔技术1383

第四节 石门和岩石井巷揭开煤层的防突技术1383

二、预先抽放瓦斯技术1385

三、采用金属骨架的防突技术1387

四、扩孔钻卸煤结合金属骨架技术1389

一、一般规定1391

第五节 采掘工作面的防突技术1391

二、超前钻孔技术1393

三、深孔松动爆破的防突技术1397

四、增压爆破技术1401

五、长钻孔控制卸压爆破技术1402

六、其他防突技术1404

一、震动放炮技术1405

第六节 突出矿井的安全防护技术1405

二、反向风门1409

三、自救器及压风自救装置1410

四、避难硐室1412

五、其他措施1413

一、脉动风流在瓦斯积聚区的瓦斯传质机理和动力学分析1415

第六章 应用脉动通风理论防治瓦斯技术1415

第一节 脉动风流的瓦斯传质机理1415

二、脉动通风主风流中瓦斯传质机理及动力学分析1421

三、脉动通风瓦斯传质机理分析结论1430

一、概述1431

第二节 矿用双旋转脉冲通风机的设计与研制1431

三、脉冲通风机及主要阀件的技术参数1432

二、矿用液压双旋转脉冲通风机的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1432

四、脉冲通风机的性能测试1434

五、单液压马达脉冲通风机的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1435

六、脉冲通风机研制总结1436

一、采空区漏风、瓦斯涌出源分布及工作面瓦斯浓度测定1437

第三节 采空区漏风、瓦斯涌出量及上隅角瓦斯浓度分布测定及数据处1437

一、脉冲通风机在工作面上隅角的安装位置、方式及安装运行步骤1438

二、上隅角瓦斯浓度分布测定1438

第四节 脉动通风治理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积聚技术1438

二、使用脉冲通风机消除工作面上隅角积聚瓦斯的技术要求1439

二、矿尘的生成及影响因素1443

第七篇 矿尘、火灾及水灾防治信息化技术改造与技术监控1443

第一章 矿尘的防治技术1443

第一节 矿尘的产生与危害1443

一、矿尘及其分类1443

三、矿尘的存在状态1444

四、矿尘含量的表示方法及卫生标准1445

五、矿尘的危害1446

一、煤尘的燃烧和爆炸1447

第二节 矿井煤尘爆炸及其预防技术1447

二、煤尘爆炸的必要条件及影响因素1448

三、预防煤尘爆炸的技术1452

二、尘肺的发病原因及影响因素1458

第三节 矿尘职业病的预防技术1458

一、矿尘职业病1458

三、预防尘肺的技术1459

四、矿尘的测定1461

二、煤矿常见的水源1463

第二章 矿井水灾的防治技术1463

第一节 矿井水灾的发生1463

一、矿井水灾的概念1463

三、矿井水灾的通道1464

一、地面防治水1465

四、造成矿井水灾的原因1465

第二节 矿井水灾的防治技术1465

二、井下防治水1466

一、透水预兆1469

第三节 矿井透水事故的处理技术1469

三、被淹井巷的恢复技术1470

二、透水时的处理技术1470

一、矿井火灾概述1471

第三章 矿井火灾的防治技术1471

第一节 矿井火灾的发生1471

二、矿井火灾的发火原因1472

一、矿井火灾的早期发现1475

第二节 矿井火灾的预防技术1475

二、矿井火灾的预防技术1477

一、发生矿井火灾时应采取的措施1482

第三节 矿井火灾的处理技术1482

二、消灭矿井火灾的技术1484

三、综放工作面防灭火技术1488

一、煤矿对供电电源的要求1491

第八篇 煤矿电气信息化技术改造与监控1491

第一章 煤矿企业的供电系统1491

第一节 供电系统的组成1491

二、煤矿供电系统的组成1492

一、地面变电所的作用1493

第二节 煤矿地面变电所1493

一、深井供电系统1494

二、地面变电所的接线方式1494

第三节 煤矿井下供电系统1494

二、浅井供电系统1495

二、GG-10型高压开关柜1496

第二章 煤矿常用的电气设备1496

第一节 地面高压开关柜1496

一、地面高压开关柜的型号和用途1496

三、高压开关柜操作注意事项1498

一、矿用一般型高压配电箱1499

第二节 井下高压配电箱1499

二、矿用隔爆型高压配电箱1501

一、井下动力变压器与地面变压器的区别1505

三、井下高压配电箱的使用与维护1505

第三节 矿用变压器1505

二、KSJ型矿用动力变压器1506

三、KSG型矿用干式变压器1508

第四节 矿用低压隔爆自动馈电开关1510

四、矿用变压器的使用与维护事项1510

二、DW80系列自动馈电开关的技术性能1511

一、DW80-350F型隔爆自动馈电开关的型号意义和用途1511

三、DW80-350F型的结构组成1512

五、自动馈电开关的使用与维护1513

四、DW80-350F型的工作原理1513

一、QC83-80型矿用隔爆磁力启动器的型号意义和用途1514

第五节 矿用低压隔爆磁力启动器1514

三、QC83-80型的结构组成1515

二、QC83系列低压隔爆磁力启动器技术性能1515

四、QC83-80型的工作原理1516

第六节 矿用电力电缆1518

五、低压隔爆磁力启动器的使用与维护1518

一、铠装电缆1519

二、橡套电缆1522

三、电缆的日常管理与维护1526

一、DSB-40型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型号意义和用途1527

第七节 矿用隔爆电动机1527

二、DSB-40型电机及其同类隔爆三相异步电机的技术性能1528

四、DSB-40型电动机的工作原理1529

三、DBS-40型隔爆电机的结构1529

五、对隔爆电动机的维护和使用注意事项1530

一、常用低压电器1532

第三章 煤矿电气控制技术改造1532

第一节 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1532

二、笼型电动机的起动控制电路1539

三、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1543

四、电动机制动控制电路1544

五、双速电动机高低速控制电路1546

六、液压系统的电气控制1546

七、控制电路的其他基本环节1548

八、电动机的保护1552

九、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1554

一、可编程序控制器的产生与特点1560

第二节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应用技术1560

二、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组成与工作原理1561

三、可编程序控制器的性能指标1563

四、可编程序控制器系统设计1564

第三节 变频调速器1573

一、电动机的调速及变频器的分类1573

二、变频器原理1576

三、变频器对不同控制对象的系统设计1578

四、MICRO MASTER型变频器的使用1580

二、井下电气事故的预防1587

一、井下产生电气事故的因素1587

第一节 井下电气事故的危害及预防1587

第四章 煤矿井下用电安全技术1587

第二节 禁止井下三相电网中性点接地1589

一、井下为什么必须采用中性点不接地的三相电网1589

二、不接地电网在安全性方面存在的问题1590

第三节 井下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1591

一、什么是保护接地1591

二、保护接地的工作原理1592

三、井下保护接地网的组成与要求1593

一、井下电网漏电保护的必要性1594

第四节 井下电网的漏电保护1594

二、JY82型检漏继电器简介1595

第五节 井下低压电网的短路保护1596

一、井下低压电网短路保护的必要性1596

二、两相短路时最大短路电流的估计1597

三、三相短路的最大短路电流的估计1597

四、对井下短路保护装置动作电流的整定要求1598

五、各种短路保护及过载保护额定电流的确定1598

一、电气设备的防爆方式和原理1600

二、防爆电气设备的类型与标志1601

三、矿用隔爆型设备EXdl隔爆外壳的要求1602

四、隔爆外壳的维护注意事项1602

第七节 井下触电事故的预防措施和急救方法1603

一、井下触电事故的预防措施1603

二、触电的急救方法1604

第九篇 煤矿安全监察与事故的责任认定1609

第一章 煤矿安全监察1609

第一节 煤矿安全监察员的管理1609

一、煤矿安全监察员的培训1609

二、煤矿安全监察员的考核发证1610

三、煤矿安全监察员的监督管理1611

第二节 煤矿安全监察专用设备的分级管理1612

一、有权管理机关1612

二、煤矿安全监察专用设备采购管理1613

三、煤矿安全监察专用设备的保管与使用管理1613

四、煤矿安全监察专用设备的报废、补充或更新管理1613

五、煤矿安全监察专用设备管理制度建设1614

第三节 煤矿安全监察行政执法1614

一、基本规定1614

二、煤矿安全监察行政处罚的种类、管辖和适用1615

三、现场处理与行政处罚的程序1616

四、对违法行为的处罚1617

第四节 煤矿安全监察档案管理1619

一、档案的构成1620

二、档案的归档1621

三、档案的管理1621

四、档案的利用1622

五、奖励与处罚1622

第一节 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制度的界定1623

一、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要求强化领导干部的责任1623

第二章 煤矿特大事故责任的认定1623

二、是安全生产法制化建设的需要1627

三、是扭转安全生产被动局面的需要1630

第二节 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内容1634

一、国务院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规定的起草背景1634

二、《规定》对其适用对象的规定1636

三、《规定》对特大安全事故标准的规定1637

五《规定》对社会影响特别恶劣或者性质特别严重事故的规定1638

六、《规定》对失职、渎职的规定1638

四、《规定》对追究特大事故种类的规定1638

七、《规定》对行政责任追究处理等级的规定1639

八、《规定》对事故救援的规定1640

九、规定对事故调查与处理的规定1640

十、《规定》对监督保障的规定1641

十一、《规定》对其他方面的规定1641

第三节 《规定》在煤矿安全监察中的实施1642

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1642

二、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1646

三、突出四个重点,在“落实”上下功夫1651

四、坚持依法行政、推进制度创新1655

附:煤矿安全生产相关标准规范1673

《最新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技术改造与技术监控实用手册 第1卷》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安万昌主编 合肥:安徽文化音像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