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驶性能和底盘机构》
作者 | 宇野高明著 编者 |
---|---|
出版 | 三省堂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252 |
出版时间 | 没有确切时间的资料 目录预览 |
ISBN号 | 无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1516439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1章 底盘性能的基本1
1-1.底盘的构成和功能1
1-2.底盘的高行驶性能3
(1)底盘行驶性能的基本是轮胎性能3
(2)底盘行驶性能取决于各装置的协调3
第2章 底盘行驶性能和轮胎性能7
2-1.转弯的力学7
(1)转弯时力的平衡和转弯侧向力7
(2)转弯姿态和转弯机理12
(3)转弯极限15
2-2.操纵稳定性和悬架性能16
(1)稳定性和操纵性16
(2)抗干扰性(稳定性)18
(3)NSP和转弯轨迹——转向不足、过度转向22
(4)悬架特性和稳定性24
(5)提高操纵性和稳定性——高能力的概念26
(6)操纵稳定性的动态考察32
(7)狭义的操纵稳定性和广义的操纵稳定性35
2-3.轮胎的转向性能36
(1)滑移角——转弯侧向力特性36
(2)转弯时内外轮负荷移动和转弯侧向力的负荷依存性39
(3)轮胎的制动、驱动特性44
(4)转弯侧向力特性的驱动、制动力依存性和转弯极限47
(5)提高转弯极限49
2-4.驱动形式和行驶性能52
(1)驱动形式和操纵稳定性53
(2)驱动形式和牵引极限55
(3)驱动形式和行驶性能58
第3章 悬架的功能及构造60
3-1.悬架的基本功能和一般的结构60
(1)悬架的基本功能——跳动60
(2)悬架的吸收冲击功能61
(3)悬架的基本构造65
3-2.悬架几何学和车轮姿态67
(1)悬架几何学的重要性67
(2)主销偏移距变化、外倾变化与几何学68
(3)车轮前束角与几何学71
3-3.悬架柔性72
(1)联杆接头结构与柔性72
(2)悬架前后刚度与脉冲性冲击73
(3)弹性转向的机构75
(4)几何学和柔性共同发挥作用75
3-4.稳定性和悬架特性80
(1)底盘性能的基本——稳定性80
(2)起伏不平路面上的稳定性81
(3)制动时的稳定性83
3-5.汽车姿态控制86
(1)汽车姿态控制86
(2)防下沉几何形状87
(3)防前倾和防扬起几何形状91
(4)侧倾运动和车身举起为零的几何形状95
3-6.转向功能与前悬架96
(1)转向机构96
(2)转向功能与几何学99
3-7.悬架设计的实际105
(1)各种性能处在矛盾之中105
(2)悬架布置的制约条件105
(3)李彼希的最小律和底盘性能107
第4章 各种悬架的结构和特征109
4-1.前悬架409
(1)悬架形式的发展趋势和技术背景109
(2)单横臂式悬架112
(3)双横臂式悬架116
(4)多联杆式悬架119
4-2.FR车的后悬架122
(1)悬架形式的发展趋势和技术背景122
(2)前置斜定位臂式悬架122
(3)双横臂式悬架125
(4)多联杆式悬架128
4-3.FF车的后悬架137
(1)悬架形式的发展趋势和技术背景137
(2)单横臂式后悬架137
(3)全纵臂式后悬架141
(4)扭杆式后悬架142
(5)双横臂式后悬架146
(6)多联杆式后悬架146
4-4.悬架形式和底盘行驶性能148
第5章 悬架调节件的结构及特性151
5-1.弹簧的功能和结构151
(1)弹簧的功能151
(2)弹簧结构和特性153
(3)杠杆比和弹簧刚度159
(4)稳定装置159
5-2.减震器的性能和结构159
(1)减震器的性能159
(2)减震器的结构及特性160
5-3.橡胶衬套的结构和特性166
5-4.调节件特性设计概要170
(1)考虑弹簧刚度的方法170
(2)减震器阻尼特性研究173
(3)稳定装置作用174
第6章 制动、转向和LSD176
6-1.制动器的功能和构造176
(1)制动机构和制动器的功能176
(2)制动系统的构成和工作机构179
(3)前后制动力分配和制动时的稳定性184
(4)部件特性和制动性能187
6-2.动力转向系统191
(1)动力转向系统的构成和功能191
(2)PS系统的工作机构193
(3)构成PS系统的部件及其机构196
6-3.LSD(带差动限制的差速器)198
(1)差速器的功能和构造198
(2)LSD的功能及基本原理202
(3)机械式LSD和底盘行驶性能204
(4)粘性LSD的机构209
第7章 底盘控制及可变机构211
7-1.底盘控制技术211
(1)适应控制211
(2)主动控制212
7-2.减震器控制和空气悬架213
(1)日产“超声波”悬架系统215
(2)丰田的“压电TEMS”217
(3)电子控制空气悬架218
(4)控制悬架的发展趋势222
7-3.主动控制悬架223
(1)主动控制悬架的原理223
(2)主动悬架的目的和控制224
(3)主动控制悬架的系统构成227
7-4.4WS229
(1)4WS的目的及原理229
(2)日产HICAS的理论与结构233
(3)4WS技术发展趋势238
7-5.驱动力控制——主动LSD239
(1)主动LSD的目的和控制239
(2)主动LSD的系统构成242
7-6.驱动力控制——电子控制4WD系统242
(1)高性能底盘和4WD系统242
(2)“地平线GTR”用E-TS245
第8章 底盘的高性能化248
8-1.如何磨合——底盘的匹配和开发试验人员248
(1)评价道路决定车辆249
(2)根据开发试验人员的评价决定车辆250
8-2.底盘性能的方向性251
(1)道路环境与行驶性能251
(2)追求安全性和驾驶乐趣的高度平衡252
《汽车行驶性能和底盘机构》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宇野高明著 三省堂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中外汽车构造图册 底盘分册 1
- 1995 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
-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护
-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
- 小汽车底盘和车身修护
- 徐氏基金会
-
- 内燃机与汽车底盘
- 1980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 汽车轮胎行驶性能与测试
- 1995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 汽车底盘修理
- 1991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 汽车构造 底盘部分
- 1996 理工大学出版社
-
- 汽车车身底盘图解
- 1995 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香港万里机构出版有限公司
-
- 汽车底盘车身构造与修理
- 1996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 汽车行驶基本原理与性能
- 1997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
- 拖拉机汽车学 第2册 拖拉机汽车底盘构造
- 1960 北京:农业出版社
-
- 拖拉机汽车学 第2册 拖拉机汽车底盘构造
- 1982 北京:农业出版社
-
- 汽车底盘
- 1953 中国科学图书仪器公司
-
- 汽车底盘结构与检修图解
- 1998 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