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综合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比例尺1:50000 寺前街幅》求取 ⇩

第一章 绪言1

第一节 目的与任务1

第二节 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2

一、地形2

二、水文3

三、气象4

四、经济概况4

第三节 工作研究程度5

第四节 本次工作概况6

一、工作经过及工作量6

二、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8

第二章 前第四纪地质10

第一节 地层10

一、上侏罗统西山头组下段(J3x1)10

二、上侏罗统西山头组上段(J3x2)10

第二节 岩浆岩10

一、火山岩10

二、次火山岩14

三、侵入岩14

四、脉岩21

第三节 地质构造23

一、断裂构造23

二、火山机构23

第四节 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特征24

一、地球物理特征24

二、地球化学特征35

第三章 矿产及旅游资源41

第一节 矿产41

一、燃料矿产41

二、金属矿产41

三、非金属矿产42

四、放射性元素43

第二节 异常43

一、重砂异常44

二、分散流异常46

第三节 矿产分布规律及成矿预测49

一、矿产分布规律49

二、成矿远景区的划分51

第四节 旅游资源52

一、龙湾炮台52

二、瑶溪52

三、天柱寺52

第四章 第四纪地质及地貌53

第一节 第四纪地质53

一、测区第四纪沉积物特征及第四纪地层的划分53

二、第四纪地层56

第二节 地貌60

一、地貌分带61

二、特征地貌简述62

第三节 第四纪环境演变概况68

第五章 区域水文地质72

第一节 地下水的赋存条件与分布规律72

第二节 含水岩组74

一、松散岩类孔隙水74

二、基岩裂隙水79

第三节 地下水补给、迳流、排泄条件80

一、孔隙潜水的补给、迳流与排泄80

二、孔隙承压水的补给、迳流与排泄81

三、基岩裂隙水的补给、迳流与排泄83

第四节 地下水化学特征83

一、各类地下水主要化学特征83

二、孔隙承压水咸、淡水的分布及成因分析92

第五节 水质评价94

一、生活饮用水水质评价94

二、一般工业用水水质评价96

三、农田灌溉用水水质评价101

第六章 地下水资源及开发利用条件分析102

第一节 潜水的天然补给资源102

一、基岩山区地下水迳流量102

二、平原区降水入渗补给量104

第二节 区域承压水资源的计算及评价105

一、承压含水层可采用的弹性释放量107

二、测方补给量109

三、通过弱含水层垂向补给量的估计109

四、承压水资源总量110

五、参数及计算精度的评价110

第三节 地下水开发利用条件分析111

一、对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布局的意见111

二、开采承压地下水后可能出现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问题的初步估计113

第七章 环境水文地质114

第一节 背景值和污染起始值的统计确定114

一、地表水114

二、地下水114

三、土壤117

第二节 地表水的污染状况117

一、污染现状117

二、污染源及污染途径119

第三节 潜水的污染状况119

一、潜水的污染现状119

二、污染源及污染途径126

第四节 环境质量评价127

一、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129

二、潜水环境质量评价129

三、承压水环境质量简述130

第八章 工程地质134

第一节 工程地质层组的划分及其工程地质特征134

一、工程地质层组划分的原则和依据134

二、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135

三、各层组的工程地质特征136

四、平原区工业民用建筑地基土持力层的选泽143

第二节 自然地质现象及斜坡稳定性143

一、自然地质现象143

二、斜坡稳定性问题144

第三节 区域稳定性145

一、测区及其邻域的区域性断裂带145

二、测区及其邻域地震情况及地震震中分布规律145

三、区域稳定性分析145

第四节 天然建筑材料146

一、石料146

二、砾料147

三、砂料147

第五节 工程地质分区148

一、工程地质分区的原则和方法148

二、各区的工程地质特征148

第九章 结论与建议151

第一节 结论151

第二节 建议153

1987《中华人民共和国综合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比例尺1:50000 寺前街幅》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