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明天而学习》求取 ⇩

译编说明1

引言3

第一章 未来的心理学7

教育源于未来7

教室里提出的方案10

文化前提12

与个人无关的未来14

审度未来的才能17

行动和意象18

第二章 着眼于未来的角色形象25

教育与未来的角色形象25

未来的个性27

时间和动机31

运道、机会和宿命34

来自未来的反馈36

幻想和现实37

第三章 女性的未来观何以不同于男性39

酣睡的妇女终将觉醒39

读物“陷井”41

历史与健康44

使女孩子“寒心”47

?的未来设想49

?灾难55

“我们不是?生活不可”58

未来是现在的一部分60

第四章 社会科学:在未来方面还是个忽略变量63

还是过去的一统天下63

社会科学的时间方位64

必须重视未来69

人类学71

经济学74

政治学76

心理学82

社会学85

走向可取的未来89

第五章 今天的未来课程92

未来的梦想胜于昔日的历史92

课程选择过多94

概念与结构95

选择与坦率97

文化系统化方法99

延续的文化因素:模型1101

文化的变化力量:模型2104

七种变化因素105

复杂性与挑战108

文化的延续与变化:十年级110

美国的冲突和变革:十一年级111

面向未来:十二年级116

构成与控制:单元式课程116

第六章 人文主义和未来主义:是敌人还是盟友?123

过度的个人化125

集体化个人128

扩充自我130

未来主义是盟友133

第七章 人文学科的未来观137

富于灵感的人文学家137

热情与中庸140

昨天的未来142

从培根到奥韦尔147

第八章 未来的科学教育151

每个求实家都是预言家151

科学家的非专业化154

作为粘合剂的未来学156

科学的想象159

弗兰肯斯坦情意综162

发展中国家的科学163

未来主义和情感164

第九章 大中学校中的未来学课程:是一种观点还是一门学科?168

未来是当前法则的指南针168

滩头阵地171

跨学科观点173

第十章 最年轻一代的未来教育174

二十一世纪属于他们174

教育是变化的动力176

学习内容177

与未来协调一致179

作为资源的学习者182

着眼未来的技能184

着眼未来的气氛186

结束按年龄分班的局面189

第十一章 二十世纪的中学 二十一世纪的课程192

历史变化中的动因192

需要一台陀螺仪193

学生的期望198

战争、种族和闲暇203

交流、思想控制及政治学206

人口游戏208

未来的城市209

第十二章 未来主义与高等教育改革214

改革的出现215

六十年代的成就218

政治上的来龙去脉221

未来的根子224

未来的前提228

学生的经历231

教育改革有时而穷233

设想的可能未来234

预测或然的未来236

可行性未来的决策240

学生角色与工人角色243

工作支持小组248

有目的的工作实验250

人性化技术实验252

未来集会254

《为明天而学习》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美)阿尔温·托夫勒主编 上海市未来研究会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为了明天(1950 PDF版)
为了明天
1950 作家书屋
为谁而战( PDF版)
为谁而战
为胜利而歌(1943 PDF版)
为胜利而歌
1943
未来研究资料之十  为明天而学习  预印本( PDF版)
未来研究资料之十 为明天而学习 预印本
为了明天更美好( PDF版)
为了明天更美好
为幸福而歌(1958 PDF版)
为幸福而歌
1958 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为革命而学(1965 PDF版)
为革命而学
1965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为了幸福的明天(1951 PDF版)
为了幸福的明天
1951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为少女而歌(1987 PDF版)
为少女而歌
1987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为科学而献身(1980 PDF版)
为科学而献身
1980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为革命而生  为革命而死  向王杰同志学习(1966 PDF版)
为革命而生 为革命而死 向王杰同志学习
1966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为祖国而战,为朝鲜人民而战!(1951 PDF版)
为祖国而战,为朝鲜人民而战!
1951 北京:人民出版社
为爱而战(1999 PDF版)
为爱而战
1999 林白出版社有限公司
为了幸福的明天(1981 PDF版)
为了幸福的明天
1981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疯狂的石榴树(1995 PDF版)
疯狂的石榴树
1995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