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学 下》
作者 | 徐百川编著 编者 |
---|---|
出版 | 中国科学图书仪器公司 |
参考页数 | 779 |
出版时间 | 1953(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无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1416641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章绪论1
1-1 前言1
1-2 钢筋混凝土3
1-3 钢筋混凝土的优缺点4
1-4 水泥7
1-5 水11
1-6 搀合料11
1-7 水灰比原理12
1-8混凝土配合比的选定16
例题22
1-9 混凝土的强度24
1-10 混凝土的弹性27
1-11 塑性流29
1-12 体积变化30
1-13 耐久性31
1-14 单位重32
1-15 钢筋32
第二章梁的理论42
2-1 基本原理42
2-2 钢筋混凝土梁43
2-3 钢筋混凝土梁的受挠作用46
单筋矩形梁49
2-4计算原则及记号49
2-5 设计公式51
2-6单筋矩形梁截面的审核53
例题54
2-7 单筋矩形梁截面设计56
2-8各表的应用59
例题69
复筋矩形梁74
2-9概述74
2-10 复筋矩形梁设计公式76
2-11复筋矩形梁截面的审核81
例题83
2-12复筋矩形梁截面设计84
例题85
丁形梁89
2-13概述89
2-14 丁形梁设计公式92
2-15丁形梁截面的审核101
例题103
2-16已知丁形梁的截面,求所需拉力钢筋数量104
例题106
2-17已知丁形梁所负弯矩,决定该梁截面尺寸及所需钢筋数量109
例题111
第三章剪应力、斜向拉应力、腰钢筋及握裹应力113
3-1 剪应力113
3-2 斜向拉应力120
3-3 钢筋与混凝土所负斜向拉应力的分配124
3-4 纵钢筋所负斜向拉应力127
3-5 垂直钢箍设计129
3-6 弯起钢筋的设计133
3-7 用图解法求各弯起钢筋的弯点136
3-8用代数法求各弯起钢筋的弯点139
例题141
3-9 握里应力144
3-10 弯钩148
第四章梁的设计与构造151
4-1 设计弯矩和剪力151
4-2 设计弯矩图171
4-3 最大剪力图174
4-4抵抗弯矩图176
例题178
4-5 考虑塑性变形影响的连续梁设计弯矩和剪力181
板的设计与构造188
4-6基本原则188
4-7 单跨板与悬臂板192
4-8 连续板195
梁的设计与构造197
4-9基本原则197
4-10 单跨梁与悬臂梁206
4-11 连续梁210
第五章钢筋混凝土柱215
5-1 概述215
5-2 钢箍混凝土柱218
5-3 钢箍混凝土柱的设计公式222
5-4长柱的设计公式227
例题229
5-5 螺旋钢筋混凝土柱234
5-6螺旋钢筋混凝土柱的设计公式236
例题238
5-7 组合柱241
第六章弯曲及直接应力245
6-1 概述245
6-2 设计公式249
6-3置不对称钢筋的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设计255
例题259
6-4置对称钢筋的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设计264
例题267
6-5负偏心荷重钢筋混凝土柱的韧性269
例题273
6-6工业房屋钢筋混凝土柱的设计与构造276
例题280
6-7 中心受拉与偏心受拉构件282
第七章底脚287
7-1 概述287
7-2 钢筋混凝土单式柱底脚的构造289
7-3 负中心荷重的锥体式柱底脚设计292
7-4负中心荷重的阶梯式柱底脚设计295
例题298
7-5负偏心荷重的单式柱底脚设计302
例题307
表(1-1)水泥砂浆的强度9
表(1-2)每公方混凝土所需最少含水泥量10
表(1-3)搀合料的级配12
表(1-5)各类型工程所需之陷度15
表(1-5)在各种环境下混凝土所需最大水灰重量比17
表(1-6)混凝土单位需水量参考表20
表(1-7)混凝土强度与龄期的关系24
表(1-8)各级混凝土的各项极限强度26
表(1-9)钢筋混凝土弹性模数29
表(1-10)圆方竹节钢截面尺寸参考表35
表(1-11)标准竹节钢的截面积、周长及重量36
表(1-12)数根竹节钢的总截面积37
表(1-13)数根竹节钢的总周长38
表(1-14)每公尺宽混凝土板内所置竹节钢筋的截面积39
表(1-15)光面圆钢筋的截面积、周长及重量表41
表(1-16)每公尺宽混凝土板内所置光面圆钢筋的截面积41
表(2-1)梁内纵钢筋最小钢筋比率50
表(2-2)单筋矩形梁的最大钢筋比率53
表(2-3)矩形梁的v,r及A值,σT=2,300 kg/cm260
表(2-4)矩形梁的v,r及A值,σT=2,500 kg/cm262
表(2-5)矩形梁的v,r及A值,σT=2,800 kg/cm264
表(2-6)矩形梁的v,r及?值,σT=3,5000 kg/cm266
表(2-7)矩形梁的v,r及A0值,采用任意等级的混凝土及钢筋68
表(2-8)复筋矩形梁的最大钢筋比率81
表(2-9)丁形梁最大钢筋比率,σT=2,300 kg/cm2及Ru=110 kg/cm299
表(3-1)钢箍的拉应力,σaX值132
表(3-2)混凝土容许握里应力147
表(4-1)等跨连续梁的弯矩和剪力156
表(4-2)负担均布荷重的等跨连续梁最大及最小弯矩和剪力159
表(4-3)负担集中荷重的等跨连续梁最大及最小弯矩和剪力164
表(4-4)187
(a)最大弯矩的β值187
(b)末跨最小弯矩曲线的反转点至第一内支端的距离α187
(c)内跨最小弯矩的β值187
表(4-5)混凝土板的跨度189
表(4-6)分布钢筋的直径及间隔191
表(5-1)钢筋混凝土柱,(Rnp+pσT)值225
表(5-2)柱的纵向弯曲系数φ值228
表(7-1)x系数293
表(7-2)负偏心荷重的底脚L,m及β值302
表(7-3)?系数304
第八章梁板式房屋设计315
8-1 概述315
8-2 荷重320
8-3 楼面所负荷重的划分323
8-4 (1)弯矩和剪力325
8-5 梁板式房屋设计348
8-6 板的设计351
8-7 次梁设计360
8-8 主梁设计387
8-9 屋顶结构设计406
8-10 各层支柱设计411
8-11 底脚设计418
8-12 楼梯设计422
8-13 施工详图及其他有关问题427
8-14 伸缩缝与沉降缝432
第九章两向楼板436
9-1 概述436
9-2 两向板的弹性理论简易计算法438
9-3 连续板的计算公式452
9-4 考虑塑性变形影响的两向板计算法460
9-5 两向混凝土楼板的构造465
9-6 支承梁的计算470
9-7 两向混凝土楼板设计476
9-8 格子式楼板492
第十章櫊栅楼板496
10-1 概述496
10-2 空心砖櫊栅楼板498
10-3 填充空心砖櫊栅楼板设计505
例题505
10-4承重空心砖櫊栅楼板设计511
例题511
10-5 其他型式的櫊栅楼板520
10-6 櫊栅楼板中支承梁及负担特殊荷重的櫊栅设计523
10-7 各型櫊栅楼板在技术及经济上的比较525
第十一章刚架结构527
11-1 前言527
11-2 定端弯矩529
11-3 刚度及传递系数533
11-4 向号536
11-5 一个结点的弯矩分配537
11-6 房屋刚架的弯矩分析543
11-7 求各跨中最大弯矩的简易法546
11-8 各跨中最大及最小弯矩550
11-9 连续梁的剪力554
11-10 理论弯矩和剪力的修正557
11-11 各柱所负轴荷重及弯矩559
11-12 不等跨连续板和次梁的弯矩分析563
11-13 考虑塑性变形影响的连续次梁设计弯矩567
11-14考虑塑性变形影响的不等跨连续板设计571
例题578
11-15 房屋刚架各构件的设计581
11-16 实用风应力分析法584
11-17 房屋负同心风压力者588
11-18 房屋负偏心风压力者593
11-19 刚架结构的构造596
第十二章无梁楼板603
12-1 概述603
12-2 无梁楼板结构中各构件的构造607
12-3 无梁楼板的应力分析615
11-4 等跨无梁楼板的计算620
12-5 各构件截面设计624
12-6 不等跨无梁楼板的计算629
12-7 无梁楼板式房屋设计632
12-8 根据技术、经济及其他条件,对楼板结构的选择648
第十三章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651
13-1 前言651
13-2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几种型式654
13-3 制造装配式构件的基本原理658
13-4 装配式楼板的构造659
13-5 梁的构造672
13-6 柱及柱底脚的构造680
13-7 装配式屋顶的构造689
13-8 单层厂房的构造699
13-9 多层楼房的构造702
13-10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计算711
第十四章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713
14-1 前言713
14-2 获得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的法方715
14-3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的材料717
14-4 钢筋混凝土构件施加预应力后产生的影响721
14-5 几种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基本结构物727
14-6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的应用及其发展733
第十五章按弹性理论的计算方法736
15-1 前言736
15-2 弹性模数比率及容许应力738
15-3受挠构件计算740
例题747
15-4 中心受压构件计算749
15-5 偏心受压构件计算750
15-6 按弹性理论计算方法的缺点753
15-7受挠构件裂缝出现的计算753
例题755
第十六章按限界状态的计算方法763
16-1 按破坏阶段的计算方法763
16-2 按限界状态的计算方法764
16-3 结构物负载能力的决定765
16-4受挠构件的计算770
例题773
16-5 中心及偏心受压构件的计算774
16-6 限界状态法与破坏阶段的比较776
1953《钢筋混凝土学 下》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徐百川编著 1953 中国科学图书仪器公司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钢筋混凝土 上
- 1992 正文书局有限公司
-
- 预应力混凝土理论与实验研究 下
- 1958 科学技术出版社
-
- 钢筋混凝土结构学 下
- 1951 大东书局
-
- 钢筋混凝土设计 下
- 1975 台湾东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
-
- 钢筋混凝土结构 下
- 1980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 钢筋混凝土 1
- 1986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 钢筋混凝土结构 下
- 1989 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
- 钢筋混凝土结构 下
- 1991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 钢筋混凝土板
- 1992 上海市:同济大学出版社
-
- 钢筋混凝土力学
- 1986 南京工学院出版社
-
- 钢筋混凝土柱
- 1984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 钢筋混凝土桥
- 1989 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
- 钢筋混凝土学
- 1996 茂荣图书有限公司
-
- 钢筋混凝土
- 1979 三民书局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