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板》求取 ⇩

第一章绪论1

1.1 范围及概述1

1.2 钢筋混凝土板的结构类型1

1.3 楼板类型选择5

1.4板体系的分析和设计方法6

1.4.1 引言6

1.4.2 板体系的全性状6

1.4.3 弹性理论分析6

1.4.4 极限分析7

1.4.5 ACI《建筑规范》法8

1.4.6 设计步骤9

第二章弹性理论分析的基本原理10

2.1 简介10

2.2古典平板理论10

2.2.1 拉格朗日(Lagrange)方程10

2.2.2 平衡条件10

2.2.3 弯矩-变位关系12

2.2.4 剪切-变位关系16

2.2.5 边界条件16

2.2.6 反力17

2.2.7 泊松比18

2.2.8 作用在与坐标轴有一交角处的弯矩19

2.2.9 求解方法20

2.3 弹性模型22

2.4 有限差分法22

2.5 有限元法24

2.6 近似方法26

2.7 弹性理论分析的例题27

第三章弹性理论分析的成果32

3.1 引言32

3.2在板的内板格中的弯矩37

3.2.1 梁相对刚度的影响37

3.2.2 柱或柱帽尺寸大小的影响44

3.2.3 荷载布置形式45

3.3板的边板格内的弯矩56

3.3.1 概述56

3.3.2 平行于结构边缘的跨内的弯矩58

3.3.3 垂直于结构边缘的跨内的弯矩61

3.4 角部板格内的弯矩67

3.5特殊的荷载条件和几何条件70

3.5.1 概述70

3.5.2 集中荷载和线荷载对弯矩的影响70

3.5.3 在一个跨度上线性变化的荷载的影响75

3.5.4 板中洞口的影响77

第四章1971年和1977年ACI《规范》关于钢筋混凝土板设计规定的背景材料81

4.1 简介81

4.2直接设计法:静力弯矩、负和正的板弯矩以及柱的弯矩和刚度的确定83

4.2.1 静力弯矩83

4.2.2 正、负弯矩的分布88

4.2.3 关于柱弯矩和刚度的要求91

4.3 等效框架法:板的正负弯矩及柱弯矩的确定93

4.4 弯矩在截面上的分布103

第五章一般下限极限分析和设计112

5.1 简介112

5.2一般下限极限分析的控制方程113

5.2.1 平衡方程113

5.2.2 对不同坐标系的弯矩变换115

5.2.3 边界条件115

5.2.4 屈服准则115

5.3 用一般下限法分析板119

5.4按预定的弯矩场设计板的配筋123

5.4.1 一般方法123

5.4.2 布置的钢筋互成直角124

5.5 关于一般下限极限设计的评论127

第六章板带法设计及其它平衡法设计128

6.1 简介128

6.2简易板带法129

6.2.1 板带的作用力129

6.2.2 从板角开始的间断线132

6.2.3 从板边开始的间断线138

6.2.4 加强带143

6.2.5 斜板和三角形板144

6.2.6 与屈服线理论的极限荷载间的比较145

6.2.7 设计应用145

6.3改进板带法158

6.3.1 简介158

6.3.2 板单元的类型158

6.3.3 设计应用162

6.4分块平衡法165

6.4.1 简介165

6.4.2 矩形柱网上的无梁平板165

6.4.3 柱的布置不规则的无梁平板168

6.5 与试验结果的比较170

第七章屈服线理论的基本原理174

7.1 简介174

7.2板的钢筋、截面性能以及极限荷载时的条件174

7.2.1 板的钢筋174

7.2.2 板截面的延性174

7.2.3 极限荷载时的条件174

7.2.4 作为转动轴的屈服线175

7.2.5 屈服线上的极限抵抗矩176

7.2.6 极限荷载的确定177

7.3虚功原理分析法178

7.3.1 虚功方程178

7.3.2 内力作功的各分量178

7.3.3 最小荷载原则179

7.4平衡方程分析法180

7.4.1 平衡方程184

7.4.2 沿屈服线的静力等效剪力184

7.4.3 结点力的大小184

7.4.4 平衡方程求解方法184

7.5集中荷载189

7.5.1 屈服线模式的类型193

7.5.2 圆扇形193

7.6 关于组合荷载条件下弯矩强度的叠加194

7.7 角部效应198

7.8 近似法则200

7.9均匀受荷矩形板的一般情况203

7.9.1 板的极限抵抗弯矩207

7.9.2 所有边都支承的、均匀受荷正交各向异性矩形板207

7.9.3 三边支承、一边自由的均匀受荷正交各向异性矩形板208

7.9.4 两相邻边有支承而其它边自由的,均匀受荷正交各向异性矩形板209

7.10 组合梁-板的破坏机构211

7.11无梁楼盖212

7.11.1 折叠的屈服线模式215

7.11.2 柱附近的局部屈服线模式216

7.11.3 不平衡弯矩在板-柱结点的传递217

7.11.4 有外梁的无梁楼盖220

7.11.5 板-柱结点的抗剪强度222

7.12 有洞口的均匀受荷矩形板223

7.13均匀受荷的圆形板和环形板230

7.13.1 支承在几个柱上并承受匀布荷载的圆形板230

7.13.2 环形板232

7.14 斜板233

7.15均匀受荷矩形板的近似屈服线模式235

7.15.1 近似屈服线模式的用途235

7.15.2 所有边都有支承的均匀受荷矩形板235

7.13.3 三条边支承、一条边自由的均匀受荷矩形板237

7.15.4 两相邻边支承、其余两边自由的均匀受荷矩形板239

7.16 近似屈服线模式的试算法240

7.17与试验结果的比较246

7.17.1 德国钢筋混凝土研究会的试验247

7.17.2 IRABA的试验248

7.17.3 柏林技术大学的试验249

7.17.4 TNO建筑材料和结构学会的试验250

7.17.5 曼彻斯特大学的试验250

7.17.6 坎特伯雷大学的试验254

7.17.7 伊利诺斯大学的试验257

7.17.8 波特兰水泥学会的试验258

第八章应用屈服线理论的设计260

8.1 简介260

8.2强度及适用性规定260

8.2.1 设计荷载和抵抗弯矩260

8.2.2 配筋率261

8.2.3 钢筋布置262

8.2.4 适用性验算262

8.2.5 设计的其它方面263

8.3 荷载的叠加263

8.4均匀受荷双向板的设计265

8.4.1 在均匀受荷矩形板内板顶钢筋的延伸长度265

8.4.2 钢筋用量为最少的设计271

8.4.3 设计例题275

8.5 无梁板的设计288

8.6均匀受荷双向板的支承梁设计291

8.6.1 根据组合梁-板破坏机构导得的方法291

8.6.2 根据传递到梁上的荷载导得的方法293

8.6.3 梁和柱的其它布置296

8.6.4 关于梁设计方法的小结299

第九章板的适用性300

9.1 简介300

9.2挠度300

9.2.1 挠度的一般说明300

9.2.2 挠度计算303

9.2.3 1977年ACI《规范》关于挠度控制的规定305

9.3裂缝307

9.3.1 裂缝控制的必要性307

9.3.2 开裂的原因309

9.3.3 单向板中弯曲裂缝宽度的计算309

9.3.4 双向板的弯曲裂缝宽度计算314

9.3.5 《规范》有关裂缝控制的规定316

第十章板的抗剪强度319

10.1 简介319

10.2板传递均匀剪切时的抗剪强度321

10.2.1 无抗剪钢筋的板的剪切破坏机理321

10.2.2 没有抗剪钢筋时抗剪强度的ACI《规范》方法323

10.2.3 有抗剪钢筋时抗剪强度的ACI《规范》方法325

10.2.4 板中开洞、自由边及设备井的影响328

10.2.5 承台的特殊问题329

10.3传递剪力和不平衡弯矩时,板柱结点的抗剪强度331

10.3.1 传递剪力和不平衡弯矩的板-柱结点的性状331

10.3.2 分析和设计的方法332

10.3.3 ACI《规范》的方法332

10.3.4 ASCE-ACI第426委员会提出的方法338

10.3.5 内结点的另一种拟梁法343

10.3.6 板-柱结点的延性349

10.4 板-墙结点351

第十一章预应力混凝土板352

11.1 简介352

11.2设计基本原理352

11.2.1 一般方法352

11.2.2 使用荷载的应力352

11.2.3 抗弯强度356

11.2.4 抗剪强度358

11.2.5 结论意见359

第十二章板内的薄膜作用力360

12.1 简介360

12.2均匀受荷的、受侧向约束的钢筋混凝土板360

12.2.1 一般性状及以往研究工作回顾360

12.2.2 在受压薄膜阶段的性状362

12.2.3 在受拉薄膜阶段的性状387

12.3 侧向受约束的钢筋混凝土板上的集中荷载391

12.4 板边可自由侧移的板391

参考文献393

1992《钢筋混凝土板》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R·派克,M·L·根勃尔著;黄国桢,成源华译 1992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钢筋混凝土拱板屋盖(1982 PDF版)
钢筋混凝土拱板屋盖
1982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排水管(1987 PDF版)
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1987
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结构( PDF版)
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结构
钢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1990 PDF版)
钢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
1990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
钢筋混凝土  1(1986 PDF版)
钢筋混凝土 1
1986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钢筋混凝土木模(1986 PDF版)
钢筋混凝土木模
1986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钢筋混凝土板(1992 PDF版)
钢筋混凝土板
1992 上海市:同济大学出版社
钢筋混凝土柱(1984 PDF版)
钢筋混凝土柱
1984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钢筋混凝土桥(1989 PDF版)
钢筋混凝土桥
1989 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钢筋混凝土学(1996 PDF版)
钢筋混凝土学
1996 茂荣图书有限公司
钢筋混凝土(1979 PDF版)
钢筋混凝土
1979 三民书局
钢筋混凝土  上(1992 PDF版)
钢筋混凝土 上
1992 正文书局有限公司
钢筋混凝土  下(1992 PDF版)
钢筋混凝土 下
1992 正文书局有限公司
钢筋混凝土(1955 PDF版)
钢筋混凝土
1955 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
钢筋混凝土工(1985 PDF版)
钢筋混凝土工
1985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