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卷本 中国全史 新编中国隋唐五代史 下》求取 ⇩

中国隋唐五代习俗史1

一、隋唐五代习俗概述1

二、隋唐五代节令习俗5

(一)绚丽多彩的节令习俗5

(二)节令习俗的新内容10

(三)繁华热烈的节日盛况25

三、隋唐五代服饰习俗33

(一)丰富多彩的服饰习俗33

(二)冠服礼俗36

(三)多民族的服饰风格39

(四)妇女服饰的新潮43

(五)妇女妆饰的新款式49

(六)男子的流行服饰55

四、隋唐五代饮食习俗58

(一)饮食习俗的兴旺发达58

(二)豪华的宫廷宴和盛大的“曲江宴”62

(三)名菜佳肴大观68

(四)汇集各民族特色的“胡风饮食”71

(五)日益普遍的饮茶风气74

(六)纵酒狂饮的饮酒之风84

五、隋唐五代住行习俗93

(一)住行的特征93

(二)长安、洛阳城的建筑风尚94

(三)住宅的建筑风俗与建筑仪式104

(四)建筑风水习俗108

(五)室内陈设与家具变化111

(六)骑乘之风与民间行旅观念116

六、隋唐五代婚俗123

(一)门第婚俗的盛衰123

(二)政府奖励下的早婚和再婚风俗127

(三)婚俗中的胡俗成份130

(四)买卖婚姻的表现133

(五)贵族婚礼的奢侈135

(六)形形色色的婚礼婚俗137

(七)高雅的婚俗文化141

七、隋唐五代丧俗145

(一)统治阶级的厚葬风145

(二)繁缛的丧葬礼仪149

(三)盛行的墓前树碑制152

(四)精湛的墓前石刻和明器之宝155

(五)墓室壁画的新高峰159

(六)阴宅风水学的盛行161

(七)火葬和塔葬163

(八)冥婚和冥钱165

(九)“七七斋”167

八、隋唐五代游艺风尚169

(一)极盛的围棋之风170

(二)博戏的盛行176

(三)风靡社会的马球181

(四)节令游戏的发展183

(五)斗鸡之风187

九、隋唐五代民族习俗189

(一)民族大一统的新时期189

(二)突厥习俗特点及与汉族的融合191

(三)回纥习俗及其汉化196

(四)吐蕃习俗及唐蕃相互影响202

(五)东北各族习俗209

(六)其他各族习俗212

十、结语217

中国隋唐五代科技史225

一、隋唐五代科技概述231

(一)隋唐五代科技发展的前缘231

(二)隋唐五代科技发展的概况232

(三)隋唐五代科技成果的基本内容233

(四)隋唐五代科技发展的时代特征238

二、隋唐五代的天文历法240

(一)定朔法的应用及历法的改进240

(二)一行及其对子午线的测定244

(三)浑仪的改进与测天精度的提高247

三、隋唐五代的数学252

(一)数学教育的开展和“十部算经”的注释252

(二)王孝通和《缉古算经》255

(三)二次内插法的建立258

(四)数学计算技术的改进259

四、隋唐五代的农学262

(一)畬田的出现和圩田的扩大262

(二)水田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创新264

(三)秧田的设置和壮秧技术的形成266

(四)南方蚕桑业的普及和发展267

(五)茶的种植和栽培技术268

(六)园艺和畜牧业的进步271

(七)农学著作的繁荣273

五、隋唐五代的地理学276

(一)方志的繁荣276

(二)制图学的创新279

(三)域外地理知识的扩展283

(四)对潮汐成因及海陆变迁等的认识287

六、隋唐五代的医药学291

(一)医事制度和医科划分291

(二)古医籍的整理和研究294

(三)本草著作的整理和充实296

(四)病源症候学的成就300

(五)杰出的医药学家孙思邈303

(六)藏医309

(七)中外医药的交流312

七、隋唐五代的水利316

(一)治河防洪实践的增多及其技术进步316

(二)大运河的开凿和航运工程的发展319

(三)农田水利工程的全面发展325

(四)城市供水、水准测量及其它330

八、隋唐五代的建筑技术334

(一)“坦弧石拱桥”的杰作334

(二)城市建筑及整体规划设计技术的形成341

(三)木结构建筑技术体系的确立350

(四)仓储建筑的技术成就353

(五)高层砖塔建筑的技术成就354

九、隋唐五代的物理学和化学359

(一)隋唐五代的物理学359

(二)隋唐五代的化学和化工362

十、隋唐五代瓷器的发展与技术进步368

(一)隋代陶瓷技术的进步368

(二)唐代陶瓷技术的飞跃发展369

(三)五代的传世之作“雨过天青”373

(四)瓷器与技术的输出374

十一、隋唐五代的手工业技术376

(一)发达的冶金矿业与先进的铸造技术376

(二)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及作用378

(三)兴旺发达的造纸业及其技术成就381

(四)绚丽多姿的纺织印染技术388

(五)隋唐的造船技术成就391

十二、结语395

中国隋唐五代教育史397

一、隋唐五代教育概述403

(一)帝国初创与隋文帝文教政策的摇摆405

(二)统一大帝国的建立与儒术重振409

1.唐帝国的政治经济改革409

2.从“马上得之”到“守成以文”411

3.“大阐文教”的措施及成就414

4.三教并重及其对经学教育的影响423

5.对传统经学的怀疑与重构429

(三)五代的衰落与印刷术的发明439

二、学校教育442

(一)隋初的学制设想和文帝对学校教育的怀疑442

(二)完备的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和运作446

1.唐代的中央官学458

2.唐代的地方官学475

3.留学生教育484

4.唐代学校的教材建设及其变革486

(三)战乱中衰微的五代学校503

(四)隋唐五代的私学504

1.民间私家讲授505

2.山林讲学506

3.寺院讲学507

(五)唐末五代的书院509

1.官立书院:集贤殿书院509

2.私立书院:读书治学之所514

3.白鹿洞书院:宋初书院的典型517

三、科举考试520

(一)从“九品中正”到“设科举士”521

(二)在争议中行之有效的唐代科举考试527

1.考生的来源与报考办法528

2.考试的科目、内容与方法532

3.录取和出路547

4.科举制度与学校教育和士子学风553

(三)五代的人才选拔563

四、实科教育565

(一)实科学校教育566

1.医学专门学校566

2.算学专门学校569

3.天文、历法专门学校572

(二)实科教育的其它形式573

1.私学家传574

2.佛道传艺575

3.经师兼授实科知识577

4.手工作坊的艺徒制577

(三)实科专业教材的颁定579

(四)实科教育观582

1.实科人才的基本要求582

2.实科职业道德教育582

五、教育家的活动和教育思想586

(一)王通对唐帝国的贡献及其“安邦育人”的教育目的论586

(二)孔颖达的《五经正义》及其教材论590

(三)韩愈、柳宗元的师道论597

(四)李翱教育过程本质的“复性”论609

1.“无虑无思”612

2.“其心寂然”612

3.“慎独”613

4.“择善固执”,“终岁不违”613

六、结语615

中国隋唐五代文学史617

一、隋唐五代文学概述623

(一)前瞻后顾,牵动中国文学1500年——隋唐文学的历史地位624

(二)盛大恢宏,兼容并蓄,百花齐放——隋唐文学时代的三大特征627

(三)积新而盛,由盛而变——隋唐五代文学的六个发展阶段637

(四)缘机而发,穷奢极欲——唐文学繁荣昌盛的两大成因642

二、隋朝文学645

三、初唐文学652

(一)宫廷主导,上下努力,为诗苑兴旺调音652

(二)诗坛“四杰”的新人效应661

(三)沈宋体的诗歌创作与宫廷诗人时代的结束669

(四)站在文学历史阶梯上的陈子昂674

四、盛唐诗苑679

(一)张九龄、张说及其相关诗人680

(二)“吴中四友”之贺知章、张旭、张若虚及包融684

(三)诗佛王维689

1.王维的生平690

2.王维创作的文学特色691

3.主维的诗歌作品及其艺术成就694

4.王维评价702

(四)孟浩然与山水田园诗派的其他几位代表性人物703

1.“山水”巨擘孟浩然704

2.王、孟之后的山水田园派诗人707

(五)诗仙李白711

1.李白的文学历史地位712

2.李白的生平715

3.李白的文化性格720

4.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725

(六)高适、岑参及其他边塞诗人733

1.边塞诗派中的老将高适735

2.边塞诗派中的骁将岑参737

3.李颀、崔颢及严武、张巡的边塞诗作739

(七)盛唐诗苑名家王昌龄、王之涣及常建、李华、刘方平等诗人742

1.七绝圣手王昌龄743

2.以少胜多王之涣745

3.常建、刘方平、李华及金昌绪747

(八)诗圣杜甫748

1.杜甫的文化品位750

2.杜甫的生平756

3.杜甫的诗歌作品与艺术成就761

五、中唐诗流771

(一)大历诗人773

1.大历诗人的过渡特征与张继、刘长卿、戴叔伦773

2.大历十才子776

3.元结与顾况779

4.山水诗人韦应物781

(二)韩愈孟郊诗派783

1.以文为诗的韩愈诗风785

2.“郊寒岛瘦”788

(三)游离于韩、白之间的诗人:张籍与王建791

(四)白居易与元和体794

1.白居易在元和体中的地位与作用795

2.白居易的生平799

3.白居易的诗作与艺术特色801

(五)韩白诗派之外的重要诗人刘禹锡、柳宗元与李贺803

1.诗中豪杰刘禹锡804

2.山水大家柳宗元806

3.奇人“鬼才”李贺808

六、晚唐诗人812

(一)晚唐诗坛概览812

(二)晚唐三位诗坛代表:杜牧、李商隐与温庭筠816

1.“兵家”诗人杜牧816

2.晚唐大诗人李商隐819

3.风流才子温庭筠824

(三)值得一提的《诗品》及其者司空图827

七、唐代古文运动829

(一)唐代古文运动的先声830

(二)古文运动的王帅韩愈838

1.韩愈在古文运动中的地位与作用838

2.韩愈的生平841

3.韩愈的古文作品及其艺术特色843

(三)古文运动的大将柳宗元846

1.柳宗元对古文运动的独特贡献846

2.柳宗元的生平及其文化取向847

3.柳宗元的散文作品及其艺术成就850

(四)韩、柳之外的中、晚唐散文作家854

八、唐代传奇与变文859

(一)唐传奇与变文的本义及其历史地位859

(二)唐人传奇862

1.唐代传奇的成因862

2.唐人传奇的特征、主要作家及其艺术成就865

(三)唐代变文871

1.韵文体变文——词话873

2.散文体变文——话本874

3.韵、散结合体变文875

九、唐五代词877

(一)词的成因878

1.词是唐诗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879

2.民间的创造880

3.诗人的贡献882

4.当权者的支持与提倡883

(二)唐人词884

(三)五代词人890

1.《花间集》中诸词人890

2.李煜与南唐词人894

(四)民间词899

十、结语901

中国隋唐五代艺术史903

一、隋唐五代艺术概述907

(一)隋唐五代艺术的发展状况907

(二)隋唐五代艺术的基本内容910

(三)隋唐五代艺术的显著特征920

二、隋唐五代的绘画艺术924

(一)人物画925

(二)壁画939

(三)山水画944

(四)花鸟画953

(五)画论961

三、隋唐五代的雕塑艺术970

(一)佛教雕塑艺术972

(二)陵墓石雕艺术988

(三)墓俑雕塑艺术993

(四)装饰雕塑艺术1002

四、隋唐五代的书法艺术1008

(一)楷书1012

(二)草书1034

(三)行书1046

(四)篆隶1057

(五)书学论著1063

五、隋唐五代的音乐舞蹈艺术1069

(一)雅乐与俗乐1070

(二)文舞和武舞1080

(三)“俗讲”、“散乐”等表演艺术1087

(四)著名的乐舞作品1097

(五)乐舞理论1107

六、隋唐五代的建筑艺术1110

(一)大兴——长安城的艺术成就1111

(二)洛阳城的建筑艺术成就1119

(三)桥梁建筑艺术1121

(四)宗教建筑艺术1123

(五)陵寝建筑艺术1131

(六)园林艺术1136

七、隋唐五代的工艺美术1143

(一)金银器1144

(二)铜镜1150

(三)陶瓷1155

(四)漆器1166

(五)织染刺绣1170

八、结语1177

1995《百卷本 中国全史 新编中国隋唐五代史 下》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史仲文;胡晓林主编 1995 北京: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