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思维·人生》求取 ⇩

自然篇(一)古代哲学家对宇宙起源的认识1

小序1

“道为天下母”——老庄的“道”论5

万物源于气——宋鈃、尹文的精气说9

“一气”,物之大祖——《淮南子》论世界起源13

以无为本——王弼论世界的起源16

“无极”派生万物——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及其宇宙观19

花花世界自“太极”来——邵雍的宇宙起源论23

“元气”乃宇宙的本源和归宿——张载的元气本体论26

以“理”为本——程氏兄弟的本体论30

“总天地万物之理,便是太极”——朱熹的理气论和太极说33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陆九渊的宇宙观36

万物生于气,也复归于气——叶适的唯物主义自然观39

万化根缘总在“心”——王守仁的主观唯心主义宇宙观42

气乃世界万物的本原——王夫之唯物主义的元气本体论46

气是自然界发生发展的总根源——戴震“气化流行”的自然观50

自然篇(二)古代哲学家论天人关系53

小序53

“天道远,人道迩”——孔子的天人关系观60

“天志”、“明鬼”与“非命”、“尚力”——墨子的天人关系观66

“顺天者存”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的天人关系观71

“制天命而用之”——荀子的天人关系观77

因势利导——韩非的天人关系观82

“天人合一”——董仲舒的天人关系观86

“天道无为,人道有为”——王充的天人关系观91

“人事为本,天道为末”——仲长统的天人关系观95

“天人交相胜”——刘禹锡的天人关系观100

“明天理,灭人欲”——二程的天人关系观106

思维篇:古代哲学家的认识论和方法论111

小序111

“反者道之动”——老子的辩证法思想115

“生而知之”与“学而知之”——孔子的认识论119

“万物皆备于我”——孟子主观唯心主义的认识论122

“名实不必名”与“三表法”——墨子唯物的经验论126

“智者之虑,必杂子利害”——《孙子兵法》中的辩证法思想130

“合同异”与“泛爱物”——惠施相对主义的认识论134

“别同异”与“离坚白”——公孙龙的唯心主义认识论136

凡以知人之性,可以知物之理——荀子的唯物主义认识论140

“感知”、“思虑”与“参验”——韩非子的唯物主义认识论144

“天不变,道亦不变”——董仲舒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147

“察物之异”和“内以自省”——董仲舒的唯心主义认识论150

“疾虚妄”、“重效验”——王充的唯物主义认识论153

“言不尽意”与“得意忘言”——王弼的唯心主义认识论157

“形灭神也灭”——范缜的形神关系论161

“内外之合”与“动非自外”——张载认识论的唯心主义倾向及其朴素辩证法思想166

“格物”即“穷理”——程颐的“格物致知”论170

“万理具于一心”——朱熹的“格物致知”和“知先行后”说173

“切己自反”,“发明本心”——陆九渊的先验主义认识论179

“弓矢从的”——叶适的唯物主义认识论182

“心外无物”与“致良知”——王守仁的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184

“习之”、“行之”、“观之”、“验之”——王廷相“以行为主”的认识论191

“良知即性,不假安排”——王艮的唯心主义思想方法195

“所不在内,能不在外”——王夫之的唯物主义认识论198

“习事见理,习而行之”——颜元的唯物主义认识论204

“血气心知”与“就事求理”——戴震的唯物主义认识论207

人生篇(一)古代哲学家论人性211

小序211

性有善有恶与性无善无不善——世硕和告子的人性论220

人性本善——孟子的性善论224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荀子的性恶论230

性仁情贪,性有三品——董仲舒的人性论237

人性善恶混,关键在“修”“学”——扬雄的人性论242

人性有善恶,教育能改变——王充的人性论246

性有三品,上可教而下可制——韩愈的性三品说252

性善情恶与灭情复性——李翱的复性论255

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张载的人性二元论259

性即理,未有不善——二程的人性论264

性即天理与心统性情——朱熹的人性论271

性无不善,知无不良——王守仁的心性合一论279

人有童心,也有私心——李贽的童心说与私心说285

命日受,性日生——王夫之的性日生日成论291

非气质无以为性,非气质无以见性——颜元的气质即性论298

血气心知,性之实体——戴震的血气即性论304

人生篇(二)古代哲学家论人生最高准则及人生诸问题311

小序311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论“仁”314

“仁,人之安宅”,“义,人之正路”——孟子论“仁义”318

“兼相爱,交相利”——墨子论“兼爱”323

“无为而无不为”——老子论“无为”328

“贵己”、“为我”——杨朱的“为我”说334

无为伴我逍遥游——庄子的无为思想及追求绝对精神自由的理论338

古代儒家的理想社会——《礼运》篇天下为公的“大同说”343

君子诚为贵——《中庸》《大学》论“诚”346

“见利思义”、“去利怀义”——孔孟“重义轻利”的思想倾向351

贵义尚利——墨子的义利观356

“正谊不谋利”,“明道不计功”——董仲舒的义利观360

“功到成处,便是有德”——陈亮、叶适的功利主义364

“正其谊以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颜元兼重义利的思想368

“无欲以静,天下将自定”——老庄的主静思想373

动静合一——程朱陆王的动静观376

“动静之涵,以为万变之宗”——王夫之、颜元的“主动说”380

欲不可去应求节——荀子的节欲说383

胸怀天下,以自苦为极——墨子的苦行说388

“恒使民无知无欲”——老庄的无欲说391

尽一生之欢,穷当年之乐——《列子·杨朱》中的纵欲说395

存天理,灭人欲——宋代理学家们的理欲观400

“天理与人欲同行”——王夫之论天理人欲之统一404

节欲即理与遂情达欲——戴震的节欲说408

正死生与齐生死——儒道两家论生死411

情发皆中节——儒家的节情说417

有人之形,无人之情——道家的无情说421

1992《自然·思维·人生》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杨绪敏,韩德凌,尹占群主编 1992 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