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与社会主义财政理论》
作者 | 邓子基,杨炳昆著 编者 |
---|---|
出版 |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269 |
出版时间 | 1988(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561501390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1069231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目 录前言第一章 《资本论》中的财政理论1
第一节 马克思揭示的社会发展基本矛盾的原理1
一、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基本矛盾的原理,是正确认识和研究财政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2
二、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基本矛盾的原理为从财政现象入手揭示财政本质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8
三、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基本矛盾的原理为正确认识财政规律与财政政策、财政制度的关系指明了方向12
第二节 马克思拟建的财政学及其在政治经济学体系中的地位15
一、马克思在吸取了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派的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明确论述了财政诸范畴是剩余价值的分配形态17
二、马克思从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派关于从经济导出国家的观点出发,阐明财政与国家的关系,确认财政学具有“资产阶级社会在国家形式上的概括”的地位20
三、马克思在批判吸收了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派科学成分的基础上,认为国家具有“财政学”的含义,并在研究政治经济学体系时,明确地把拟建的财政学包括在内24
第三节 《资本论》阐明了公债、税收等财政范畴是劳动价值和剩余价值形态的观点28
一、马克思在创立科学的劳动价值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明确指出资产阶级国家公债、税收等范畴是剩余价值分配形态之一31
二、马克思提出了资产阶级税收转嫁理论,说明税收是工资的扣除34
三、马克思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财政(包括税收、公债)的剥削本质37
第四节 《资本论》剖析了资产阶级财政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作用41
一、马克思详细阐述了资本主义财政在促进由封建主义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化中的作用41
二、马克思论证了资本主义国债和税收制度对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44
三、马克思直接、间接地阐明了资本主义财政在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48
第五节 《资本论》对社会主义财政学的启示54
一、关于明确社会主义财政本质的启示55
二、关于明确社会主义财政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启示60
三、关于明确社会主义财政与社会再生产关系的启示64
四、关于明确社会主义社会产品分配和财政分配理论的启示66
第二章 《资本论》的基本原理与社会主义财政理论69
第一节财政分配与社会再生产诸环节的相互关系69
一、财政分配与生产的关系71
二、财政分配与交换的关系75
三、财政分配与消费的关系79
第二节经济和财政相互关系的原理与社会主义财政分配82
一、经济决定财政84
二、财政影响经济88
第三节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与社会主义财政分配93
一、马克思再生产理论对社会主义财政分配的指导意义93
二、资本循环周转原理与社会主义财政分配100
三、社会总资本运动的原理与社会主义财政分配105
第四节剩余产品的生产、实现和分配原理与社会主义财政分配111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实现和分配问题,实质上就是经济效益问题111
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剩余产品的生产、实现和分配问题同样是经济效益问题114
三、把财政经济工作转移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117
一、马克思关于社会总产品分配的基本原理123
第五节 马克思关于社会总产品分配原理与社会主义财政分配123
二、马克思关于社会总产品分配理论是社会主义财政分配的理论基础和客观依据126
三、正确处理财政分配与其他分配形式的相互关系127
第三章 《资本论》中的财政理论和有计划商品经济138
第一节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模式与经济体制改革138
一、有计划发展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发展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138
二、商品生产和计划经济制度相结合的经济模式141
三、经济体制改革是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142
四、财政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相适应144
第二节财政在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和微观搞活中的地位和作用152
一、社会主义财政在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中的地位和作用154
二、社会主义财政在微观搞活中的地位和作用162
第三节 马克思再生产理论对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指导意义167
一、按比例分配和合理使用资金,是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172
二、认真研究资金循环周转与社会主义财政分配的关系,保证有计划商品经济顺利发展176
三、坚持马克思再生产理论,实现财政、信贷、外汇和物资的综合平衡,大力发展我国的第三产业178
第四节剩余产品价值生产、实现、分配与财政效益181
一、按“三财之道”办事,是提高财政效益的根本保证181
二、“三财之道”归根结底就是剩余产品价值的生产、实现和分配182
三、财政部门必须按“三财之道”办事,从而不断提高财政效益187
第五节优化的产业结构与财政效益195
一、财政分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196
二、选择优化的产业结构,提高财政效益203
三、财政工作必须把重点转移到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从而提高财政效益的轨道上来204
第四章建立中国式的社会主义财政学208
第一节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财政理论208
一、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财政理论对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意义208
二、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财政理论212
第二节总结经验,坚持改革221
一、在经验总结中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22
二、正确处理各种关系,搞好当前的经济体制和财政体制改革228
第三节借鉴外国,洋为中用240
一、对于外国财政理论和实践经验,要学习,但不能盲目照搬242
二、正确对待资产阶级财政理论和实践243
三、正确对待苏联和东欧各国的财政理论和实践252
第四节建立中国式的社会主义财政学254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254
二、认真研究社会主义财政分配与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关系259
三、认真研究社会主义财政规律、财政杠杆、财政立法、财政规章制度和社会主义财政学的基本原理267
1988《《资本论》与社会主义财政理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邓子基,杨炳昆著 1988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社会主义财政与信用
- 1984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
- 1982
-
- 《资本论》与社会主义部门经济理论
- 1985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
- 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1991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 中国外科年鉴 1985
- 1986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政策
- 1993 北京:测绘出版社
-
- 社会主义财政与信用
- 1991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理论与政策
- 1991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
- 社会主义财政
- 1985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财政理论与实践
- 1997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
- 社会主义财政与信用
- 1986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
- 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概论
- 1995 济南:黄河出版社
-
- 社会主义财政理论若干问题
- 1984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 社会主义财政理论
- 1978 北京:人民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