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矿开拓系统》求取 ⇩

总论1

1 矿井开拓系统31

1.1 立井开拓系统49

1.1.1 立井开拓矿井的分布、地质埋藏特征及基本类型49

1.1.2 立井单水平开拓53

1.1.3 立井多水平开拓59

1.1.4 立井开拓系统分析73

1.1.5 立井开拓矿井的发展趋势87

1.2.1 斜井开拓矿井的分布及基本类型93

1.2 斜井开拓系统93

1.2.2 斜井单水平开拓96

1.2.3 斜井多水平开拓103

1.2.4 片盘斜井开拓117

1.2.5 斜井开拓系统分析122

1.3 平硐开拓系统129

1.3.1 平硐开拓矿井的分布及基本类型129

1.3.2 走向平硐开拓131

1.3.3 垂直走向平硐开拓134

1.3.4 阶梯平硐开拓141

1.3.5 平硐开拓系统分析144

1.4 综合开拓系统157

1.4.1 综合开拓矿井的分布及基本类型157

1.4.2 斜井--立井综合开拓158

1.4.3 平硐--立井综合开拓175

1.4.4 平硐--斜井综合开拓178

1.4.5 综合开拓系统的形成与应用189

1.5.2 分区域开拓的类型201

1.5 分区域开拓系统201

1.5.1 分区域开拓的应用201

1.5.3 分区的划分与开采规划219

1.5.4 改扩建矿井分区域开拓特点224

1.5.5 分区域开拓系统特征及主要参数确定230

1.6 联合矿井开拓236

1.6.1 联合矿井的类型及应用236

1.6.2 平坦地形浅部煤层多井生产联合矿井237

1.6.3 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的联合矿井242

1.6.4 分煤层(组)建井的联合矿井247

1.6.5 深浅部分别建井的联合矿井259

1.6.6 联合矿井适用性分析264

2 矿井开拓的井巷布置265

2.1 井硐及工业场地位置选择274

2.1.1 主、副井硐及工业场地合理布置274

2.1.2 复杂地形条件下井硐及工业场地布置290

2.1.3 特殊工程地质条件下井硐及工业场地布置302

2.1.4 风井布置310

2.2 开采水平划分与布置323

2.2.1 合理加大水平和阶段垂高325

2.2.2 辅助水平的应用333

2.2.3 上下山开采技术343

2.2.4 水平集中生产357

2.3 井底车场及其布置360

2.3.1 井底车场的变革与发展360

2.3.2 提高固定式矿车井底车场通过能力363

2.3.3 底卸式和侧底卸式矿车井底车场367

2.3.4 胶带输送机运输的井底车场371

2.3.5 井底车场的副井系统376

2.3.6 井底大缓冲煤仓的应用380

2.3.7 井底车场的发展趋势381

2.4 大巷布置384

2.4.1 大巷布置方式384

2.4.2 大巷功能类型394

2.4.3 大巷位置选择395

2.4.4 煤层多大巷布置方式399

2.5 开采水平内系统的简化与集中403

2.5.1 扩大采(盘)区尺寸,增大采煤工作面连续推进长度403

2.5.2 采用分段式布置,采煤工作面沿井田--翼全长连续推进420

2.5.3 盘区式布置的类型及应用423

2.5.4 带区式布置的发展及推广428

2.5.5 开采水平内系统的改革及发展439

3 矿井开拓延深与开拓系统改造445

3.1.1 矿井开拓延深方式及其应用概况456

3.1 矿井开拓延深456

3.1.2 矿井开拓延深方式分析462

3.1.3 井筒延深方法486

3.2 矿井生产系统的技术改造499

3.2.1 矿井提升系统的技术改造500

3.2.2 矿井运输系统的技术改造511

3.2.3 矿井通风系统的技术改造522

3.2.4 矿井排水系统的技术改造533

3.3.1 矿井改扩建的基本条件538

3.3 矿井改扩建538

3.3.2 合并矿井,扩大井田范围,实现矿井合理集中生产541

3.3.3 改扩建矿井的开拓系统改造561

4 特殊开采技术条件下矿井开拓系统589

4.1 水力采煤矿井的开拓597

4.1.1 水采矿井开拓特点600

4.1.2 煤水硐室的形式与布置607

4.1.3 有关水采矿井开拓的几个问题620

4.2.1 水力充填矿井开拓系统特点625

4.2 水力充填矿井开拓系统625

4.2.2 水力充填矿井井巷布置分析635

4.3 深矿井开拓系统638

4.3.1 概况638

4.3.2 深矿井的开拓方式及主要参数645

4.3.3 深矿井开拓系统653

4.4 特殊条件下矿井开拓系统664

4.4.1 受承压水影响的矿井开拓系统664

4.4.2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煤层的矿井开拓671

4.4.3 构造复杂、不稳定煤层的矿井开拓678

5 露天矿开拓685

5.1 露天煤矿开拓系统690

5.1.1 开拓系统基本形式690

5.1.2 固定坑线开拓692

5.1.3 移动坑线开拓707

5.1.4 联合坑线开拓715

5.2 开拓延深722

5.2.1 铁道运输露天矿采场开拓延深726

5.2.2 公路运输露天矿采场开拓延深737

5.2.3 胶带输送机道开拓延深746

5.2.4 箕斗道开拓延深751

5.3 开拓系统改造及发展756

5.3.1 固定坑线铁道运输开拓的改造与发展756

5.3.2 移动坑线铁道运输开拓的改造与发展763

5.3.3 公路运输开拓的改造与发展773

5.4.1 近水平煤层开拓782

5.4 露天煤矿开拓特殊问题782

5.4.2 坑内固定与半固定破碎站789

5.4.3 地下井巷与露天坑道联合开拓800

5.4.4 山坡露天煤矿开拓802

5.4.5 采剥延深工程失调的改善806

5.4.6 露天复采矿井煤田开拓811

5.5 地面运输及外排土场开拓系统817

5.5.1 地面工业场地、排土场及选煤厂位置选择与布置817

5.5.2 地面运输系统823

5.5.3 外排土场开拓系统829

6 矿区开发与矿井(露天)布局843

6.1 矿区开发类型及沿革853

6.1.1 矿区开发类型853

6.1.2 矿区开发沿革及特点861

6.2 井田(矿田)划分与矿井(露天)布局872

6.2.1 井田(矿田)划分872

6.2.2 井工开发的矿井布局893

6.2.3 露天开发的煤矿布局913

6.2.4 井工与露天联合开发的煤矿布局918

6.3 矿区开发强度和建设顺序927

6.3.1 矿区开发强度927

6.3.2 矿井(露天)建设顺序936

6.3.3 矿区开发接续940

6.4 矿区开发趋势943

6.4.1 矿区开发战略简述943

6.4.2 矿区开发趋势944

主要参考文献949

1996《中国煤矿开拓系统》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陈炎光,陈冀飞主编 1996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国外矿井开拓与巷道布置(1978 PDF版)
国外矿井开拓与巷道布置
1978 煤炭工业部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帝国主义与开滦煤矿(1954 PDF版)
帝国主义与开滦煤矿
1954
煤矿开采技术(1981 PDF版)
煤矿开采技术
1981
煤田的开拓与开采方法  上(1955 PDF版)
煤田的开拓与开采方法 上
1955 北京:燃料工业出版社
中国采煤方法图集(1990.05 PDF版)
中国采煤方法图集
1990.05 徐州市: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煤矿地下开采(1990 PDF版)
煤矿地下开采
1990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煤田开拓(1958 PDF版)
煤田开拓
1958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煤矿系统安全管理(1998 PDF版)
煤矿系统安全管理
1998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煤矿生产系统分析(1986 PDF版)
煤矿生产系统分析
1986 太原:山西科学教育出版社
中国煤矿开拓系统图集(1992 PDF版)
中国煤矿开拓系统图集
1992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煤矿安全工程设计(1995 PDF版)
煤矿安全工程设计
1995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矿井开拓与采煤方法(1956 PDF版)
矿井开拓与采煤方法
1956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中国乡镇煤矿(1998 PDF版)
中国乡镇煤矿
1998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煤矿开采方法(1986 PDF版)
煤矿开采方法
1986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开拓辉煌  煤炭行业“新中国第一”(1994 PDF版)
开拓辉煌 煤炭行业“新中国第一”
1994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