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航测普查》求取 ⇩

序言1

第一章概论1

第一节航空摄影的发展1

目录1

第二节土壤航测的产生与发展3

第三节航测法土壤普查制图的优越性7

第二章航片的基本特性13

第一节航空摄影的一般知识13

一、航空摄影的种类13

二、航高和航空摄影比例尺15

四、摄影航线方向与飞行速度16

三、航片的重叠度16

五、航摄资料与质量评定17

第二节航片的一般知识18

一、航片与地形图的区别19

二、航片上的点和线20

三、航片的内、外方位元素22

第三节影响航片影象色调的因素23

一、感光材料23

二、摄影及暗室处理的条件与技术24

三、地物光谱反射特性25

一、几个基本公式28

第四节象片上的点与地面相应点之间的座标关系及象片比例尺28

二、象片比例尺30

第五节由象片倾斜和地形起伏引起的象点位移33

一、由象片倾斜引起的象点位移34

二、由地形起伏引起的象点位移36

三、其它因素引起的象点位移37

第六节象片的有效面积和象片略图38

一、象片有效面积的确定38

二、象片略图的拼接方法39

第三章航片的立体观察和量测43

第一节立体视觉原理43

第二节立体观察的仪器和方法46

第三节航空象对的特性49

第四节立体模型的量测53

第四章航测法土壤普查的工作组织与仪器装备58

第一节准备阶段58

第二节室内象片预判阶段62

第三节野外补充调查与校核阶段64

第四节转绘成图阶段66

第五节总结阶段66

第六节仪器装备67

第一节土壤判读的任务与种类71

第五章土壤判读的基本原理、原则与方法71

第二节土壤判读的理论依据与标志73

一、土壤判读的综合景观分析法73

二、直接判读土壤的可能性74

三、主要土壤判读标志简介74

第三节土壤判读的原则79

第四节影响土壤判读效果的因素81

一、影响土壤判读效果的主观因素81

二、影响航片土壤判读效果的客观因素82

第一节地形地貌的判读86

第六章成土因子的判读86

一、山川大势和水系的判读87

二、冲积地貌的判读88

三、洪积地貌的判读90

四、风成地貌的判读90

五、黄土地貌的判读91

六、溶蚀地貌的判读91

七、剥蚀地貌的判读92

第二节成土母质的判读92

四、冲积物的判读93

三、洪积物的判读93

一、残积物的判读93

二、坡积物的判读93

五、第四纪红色粘土的判读94

六、石灰岩的判读94

七、紫色砂页岩的判读94

八、砂页岩(包括板岩)的判读95

九、花岗岩的判读95

十、玄武岩的判读96

第三节植被的判读96

一、荒漠灌丛的判读97

四、耐酸性植物的判读98

二、草甸植物的判读98

三、沼泽植物的判读98

五、喜钙植物的判读99

第四节人类生产活动的判读99

一、砍伐森林和弃耕抛荒地的判读100

二、植树造林和水土保持措施的判读100

三、农田建设和园田化的判读100

四、水利化的判读101

第七章西北干旱地区土壤的判读102

第一节山前洪积、冲积扇土壤的判读102

一、洪积扇土壤的判读102

二、冲积扇土壤的判读104

三、干三角洲土壤的判读105

第二节新、老冲积平原土壤的判读105

一、新冲积平原土壤的判读106

二、滨湖平原土壤的判读106

三、老冲积平原土壤的判读107

四、河流摆动与沙漠进退的判读108

第三节绿洲耕作土壤的判读108

一、扇形地中、上部及高阶地绿洲耕作土的判读108

二、扇形地中、下部及低阶地、滩地绿洲耕作土的判读109

第四节山地土壤的判读111

第八章华北半干旱地区土壤的判读113

第一节丘陵、山区土壤的判读113

一、不同母质发育的山地土壤的判读113

二、丘陵山区阶地和河滩地土壤的判读115

三、土壤侵蚀状况的判读116

四、山坡地利用状况的判读117

第二节山前倾斜平原区土壤的判读117

一、通过土地利用方式判读耕种土壤类型118

二、旱作土壤类型的判读119

第三节冲积平原土壤的判读120

二、不同质地草甸土的判读121

一、浅色草甸土(潮土)的判读121

三、褐土化土壤的判读122

四、沼泽化土壤的判读123

第九章南方亚热带湿润地区土壤的判读124

第一节水稻土的判读124

一、红壤型水稻土的判读125

二、泥质型水稻土的判读126

三、板结型水稻土的判读127

四、岩成土型水稻土的判读128

五、冷浆烂泥型水稻土的判读129

第二节旱作土壤的判读130

六、冲积草甸型水稻土的判读130

一、油沙土的判读131

二、沙土的判读131

三、油黄土的判读131

四、黄泥土的判读131

五、死黄泥土的判读132

六、紫泥土的判读132

七、大眼泥土的判读132

八、末香土的判读133

第三节自然土壤的判读133

一、典型红壤的判读133

四、侵蚀红壤的判读134

二、红壤性土的判读134

三、水化红壤的判读134

五、石灰土的判读135

六、紫色土的判读135

第四节山地土壤垂直带谱的判读135

一、山地黄红壤的判读136

二、山地黄壤的判读136

三、山地黄棕壤的判读137

四、山地棕壤的判读137

五、山地灌丛草甸土的判读137

第一节航片的纠正原理138

第十章航片的纠正转绘与成图138

第二节建立纠正转绘基础的方法140

一、解析法140

二、辐射三角测量法141

三、无外业法145

第三节纠正转绘方法151

一、光学仪器纠正转绘法152

二、图解格网纠正转绘法163

三、目估转绘法167

四、纠正转绘方法的选用167

二、按图名着墨清绘专业内容170

第四节土壤图件的编绘和复制170

一、综合农业要素图的整饰170

三、复制171

第五节快速简易成图方法172

一、象片略图法173

二、蒙绘法173

三、任意格网法174

第十一章航测法土壤普查的若干制图问题176

第一节航测法土壤制图的特点176

第二节关于影象土壤图的编制问题177

第三节土壤图的制图单元182

第四节土壤图的整饰188

第五节关于土壤资源评价图的编制问题189

第十二章土壤普查中土地面积的量算方法191

第一节图斑面积的量算方法192

一、常用方法192

二、电子计算机法196

第二节非耕地面积的调查和土地利用系数计算199

第三节土地面积的最后统计201

203

附录航片6—1到6—3、7—1到7—13、8—1到8—9、9—1到9—12205

1980《土壤航测普查》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戴昌达等编著 1980 北京:农业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土壤资源调查(1997 PDF版)
土壤资源调查
1997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三门土壤  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1986 PDF版)
三门土壤 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
1986
浙江省缙云县土壤志  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1985 PDF版)
浙江省缙云县土壤志 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
1985
东沟县土壤普查报告(1982.02 PDF版)
东沟县土壤普查报告
1982.02 东沟县土壤普查办公室
天柱县第二次土壤普查报告(1981 PDF版)
天柱县第二次土壤普查报告
1981
科学种田专题资料  土壤普查与测定( PDF版)
科学种田专题资料 土壤普查与测定
土壤调查航空相片判读( PDF版)
土壤调查航空相片判读
江口县第二次土壤普查报告(1980 PDF版)
江口县第二次土壤普查报告
1980
普通土壤学(1954 PDF版)
普通土壤学
1954
土地资源调查  土壤普查技术规程(1980 PDF版)
土地资源调查 土壤普查技术规程
1980
土壤知识与土壤普查技术(1983 PDF版)
土壤知识与土壤普查技术
1983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
湖北省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  长阳土壤志(1983 PDF版)
湖北省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 长阳土壤志
1983 湖北省长阳县土壤普查办公室
普陀土壤(1986 PDF版)
普陀土壤
1986 普陀县土壤普查办公室
土地航测调查应用基础(1983 PDF版)
土地航测调查应用基础
1983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土壤调查(1955 PDF版)
土壤调查
1955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土地利用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