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金融危机研究》
作者 | 陈伦玉 编者 |
---|---|
出版 | 励志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263 |
出版时间 | 1999(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9627473936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1058878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1金融危机理论概述1
1.1 金融危机的基本内涵及其分类1
1.1.1 基本内涵1
1.1.2 分类3
1.2 当代主要金融危机理论6
1.2.1 债务——通货紧缩的金融危机理论6
1.2.2 货币主义的金融危机理论8
1.2.3 理性预期金融危机理论8
1.2.4 金融危机理论评析9
1.3 当代金融危机的特徵12
1.3.1 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2
1.3.2 诱发金融危机的原因不同14
1.3.3 金融危机的影响程序不同16
1.3.4 国际社会对待危机的态度不同17
2亚洲经济模式与亚洲金融危机18
2.1 什么是亚洲经济模式18
2.1.1 本质内涵18
2.1.2 基本特徵21
2.2 亚洲经济模式与拉美经济模式比较29
2.2.1 拉美经济模式本质内涵30
2.2.2 两种模式共同点31
2.2.3 两种模式区别34
2.3 亚洲经济模式与亚洲金融危机38
2.3.1 “强政府”与亚洲金融危机39
2.3.2 外延发展与亚洲金融危机53
2.3.3 外债与亚洲金融危机59
2.4 亚洲金融危机是否标志着亚洲经济模式的终结65
2.4.1 亚洲经济模式需要发展66
2.4.2 亚洲经济振兴之路71
3国际资本流动与亚洲金融危机76
3.1 国际资本流动的概述76
3.1.1 内涵76
3.1.2 动机79
3.1.3 基本方式81
3.1.4 特点与格局86
3.2 国际投资资本与国际游资比较分析91
3.2.1 基本区分91
3.2.2 对经济的不同影响93
3.3.1 国际金融动荡的催化剂100
3.3 国际游资与金融动荡100
3.3.2 金融动荡的“放大器”105
3.4 国际资本流动与亚洲金融危机109
3.4.1 国际资本流动周期与亚洲金融危机109
3.4.2 促成金融危机内在因素的积累110
3.4.3 亚洲金融危机的导火索113
4国际货币体系与亚洲金融危机122
4.1 国际货币体系的概述122
4.1.1 国际货币体系本质涵义122
4.1.2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124
4.2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132
4.2.1 国际货币体系滞后133
4.2.2 国际汇率体制的缺陷135
4.2.3 国际储备体系的缺陷139
4.2.4 国际收支调节机制上的缺陷141
4.2.5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存在的问题142
4.3 国际货币体系与亚洲金融危机146
4.3.1 汇率安排与亚洲金融危机147
4.3.2 国际金融机构监控不力与亚洲金融危机150
4.4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方案及其评析153
4.4.1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方案153
4.4.2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方案评析155
5经济全球化与亚洲金融危机159
5.1 经济全球化概述159
5.1.1 涵义159
5.1.2 快速发展的原因161
5.2.1 观点综述164
5.2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164
5.2.2 对全球经济的影响166
5.2.3 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170
5.2.4 对发达达国家经济影响174
5.3 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动荡176
5.3.1 经济全球化与泡沫经济176
5.3.2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游资178
5.3.3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不公平183
5.4 经济全球化与亚洲金融危机186
5.4.1 导致亚洲金融危机外部因素的积累186
5.4.2 经济全球化与亚洲金融危机的传播189
5.4.3 经济全球化强化了处理金融危机的国际合作191
6.1.2 信号分析法194
6.1.1 概率分析法194
6.1 西方金融危机预警机制评析194
6金融危机防范194
6.2 建立金融危机预警系统设想196
6.2.1 建立金融危机预警系统的基本原则197
6.2.2 金融危机预警体系具体指标198
6.2.3 金融危机预警体系的数学模型204
6.3 经济全球化趋势下金融危机的防范206
6.3.1 积极妥善处理几个重要关系。207
6.3.2 加强国际合作213
7亚洲金融危机后的中国218
7.1 城门失火、残及池鱼218
7.1.1 对外贸易首当其冲218
7.1.2 利用外资受拖累221
7.1.3 经济压力日趋明显223
7.2 逆境中的努力与成就225
7.2.1 针对性改革225
7.2.2 逆境中的成就229
7.2.3 危机给我们的启示231
7.3 面临的问题与压力234
7.3.1 政治体制问题234
7.3.2 国企问题237
7.3.3 金融问题240
7.3.4 政企关系问题244
7.4 出路——制度创新246
7.4.1 政治体制创新是关键246
7.4.2 所有制创新——多元化249
7.4.3 走金融健康之路252
7.4.4 扩大内需——构筑金融危机影响防风墙255
1999《亚洲金融危机研究》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陈伦玉 1999 励志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亚洲金融危机中的新加坡
- 1999 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
-
- 大警示:冷观亚洲金融危机
- 1998年6月
-
- アジア金融危机
- 1998年08月 东洋经济新报社
-
- 东亚金融危机部分论述摘编
- 1998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信息资料中心
-
- 金融风暴东南亚金融危机实录
- 1997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
- 危机中的亚洲 解析亚洲银行及金融体系
- 1999 北京:宇航出版社;科文(香港)出版有限公司
-
- 金融狂飚 东南亚金融危机实录
- 1998 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
-
- 挑战亚洲 金融危机与国家利益
- 1998 兰州市:兰州大学出版社
-
- 走出危机 东亚金融危机的经济透视
- 1999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
- 东亚金融危机的分析与启示
- 1999 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 危机与转机 亚洲金融风暴剖析
- 1998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
- 东亚金融危机透视
- 1999 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
- 震撼世界的亚洲金融危机
- 1998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
- 危机逼近中国 亚洲及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的警示
- 1998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