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钢铁分析技术 第1、2、3、4册》求取 ⇩

第一册目次1

第一篇钢铁分析部会的历史和组织1

第一章回顾1

钢铁分析部会成立时的回顾1

钢铁分析部会成立时的回忆4

5.3.1 试样的制备5

钢铁分析部会的追忆和期待5

第二章钢铁分析部会的组织和历史7

第一章钢铁工业中的分析系统和反馈技术20

1.1 序言20

第二篇生产管理和钢铁分析20

1.2 分析技术发展的过程21

1.2.1 第一阶段(湿法化学分析时代)21

1.2.2 第二阶段(仪器分析时代)23

1.2.3 第三阶段(分析系统化时代)24

1.3.1 仪器分析25

1.3 分析技术的现状25

1.3.2 湿法化学分析26

1.3.3 钢中气体分析26

1.3.4 原材料入厂检验27

1.4 分析的自动化27

1.5 分析效率的变化29

1.6 最近动向和今后展望31

1.7 分析对象和分析方法33

1.8.1 分析系统的组成35

1.8 分析系统35

1.8.2 集中管理和分散管理36

1.8.3 组织和分析设备36

1.8.4 分析的电子计算机系统37

1.9 钢铁质量保证体制和分析42

1.9.1 生产过程和质量保证43

1.9.2 分析系统的管理43

第二章原材料工序的分析45

2.1 概况45

2.1.1 钢铁原材料和品位检验的意义45

2.1.2 原材料的流动和品位检验45

2.1.3 品位测定技术46

2.1.4 原材料管理系统和分析48

2.2 入厂检验分析49

2.2.1 原材料供销合同49

2.2.2 检验作业工序52

2.2.3 取样设备和物性测定55

2.3 料场管理中的分析57

2.3.1 料场的作用和管理57

2.3.2 整粒工序的管理57

2.3.3 配料工序的管理58

2.4 辅助原料管理中的分析59

2.4.1 辅助原料的种类和质量59

2.4.2 辅助原料管理中的注意事项59

2.4.3 取样的要领60

3.1 概述61

第三章炼铁过程中的分析61

3.2.1 烧结生产工序和成分管理点62

3.2 烧结操作管理中的分析62

3.2.2 各管理点的作用和必要的分析数据64

3.2.3 取样和分析67

3.3 炼焦操作管理中的分析68

3.3.1 焦炭质量管理中的分析69

3.3.2 焦炉燃烧管理中的分析71

3.4 高炉操作管理中的分析71

3.4.1 高炉操作和生铁与高炉炉渣的化学成分72

3.4.2 生铁的取样和分析73

3.4.3 高炉炉渣的取样和分析77

3.4.4 其它分析77

第四章炼钢过程中的分析80

4.1 炼钢过程及其分析概况80

4.2 铁水预处理操作中的成分管理82

4.2.1 铁水预处理的目的82

4.2.2 铁水预处理法的概要83

4.2.3 铁水预处理操作中的分析信息的作用86

4.3 转炉操作中的成分管理87

4.3.1 转炉吹炼的目的和钢种87

4.3.2 转炉操作方法的概要87

4.3.3 吹炼控制中的成分和温度管理90

4.3.4 转炉操作中分析信息的作用93

4.4.2 钢包精炼法的概要95

4.4.1 钢包精炼的目的95

4.4 钢包精炼中的成分管理95

4.4.3 钢包精炼中分析信息的作用101

4.5 铸锭和连铸中的成分管理104

4.5.1 铸锭和连铸的概要104

4.5.2 决定成分和钢种104

4.5.3 钢包分析信息的作用105

4.6 取样体制和分析体制105

4.6.1 取样体制105

4.6.2 分析体制109

4.7 电炉操作管理中的分析115

4.7.1 炼钢电炉的种类和特征115

4.7.2 电弧炉操作管理中的分析117

4.7.3 特殊熔炼炉操作管理中的分析120

4.7.4 特殊钢熔炼中的分析体制122

第五章轧制、表面处理过程中的分析126

5.1 各种钢材的生产过程和分析126

5.2 厚板生产过程中的分析127

5.3 冷轧薄板生产过程中的分析128

5.4 表面处理钢板生产过程中的分析129

5.4.1 表面处理钢板的种类129

5.4.2 镀层钢板的生产过程130

5.4.3 镀层钢板生产过程中的分析130

5.5 轧制、表面处理过程中分析的今后发展方向131

1.1 钢铁分析技术的演变133

第二册目次133

第三篇钢材的研究开发和分析技术133

第一章对钢材研究发展有贡献的分析技术133

1.2.1 钢铁分析技术的进步136

1.2 分析技术的进步与在钢材研究中的应用136

1.2.2 在钢铁研究中的应用140

2.1 前言143

第二章钢材组织的观察与分析143

2.2 组织分析仪器的发展和在钢铁工业中的应用144

2.3 钢铁材料的组织分析和成分分析149

第三章钢中析出弥散相的分析151

3.1 前言151

3.2 酸法151

3.3 卤法152

3.4 电解法153

3.5 提取残渣的分析法156

3.6 钢中析出弥散相分析中存在的问题156

4.1 表面分析概况159

第四章钢的表面和界面分析159

4.2 表面分析技术的发展和在钢铁中的应用160

4.3 表面和界面分析在钢铁研究中的应用162

4.4 表面分析技术和管理分析165

第四篇在共同研究中钢铁分析的发展168

第一章钢铁的化学分析168

1.1 前言168

1.1.1 化学分析分科会的发展概况168

1.1.2 钢铁化学分析170

1.1.4 其它179

1.1.3 铁矿石的化学分析179

1.2.1 测定方法的演变182

1.2.2 总含碳量的定量方法182

1.2 碳182

1.2.3 游离碳定量方法184

1.2.4 小结184

1.3 硅185

1.3.1 测定方法的演变185

1.3.2 二氧化硅重量法185

1.3.3 分光光度法和原子吸收法186

1.3.4 其它方法187

1.3.5 小结188

1.4.1 测定方法的演变189

1.4 锰189

1.4.2 过硫酸铵氧化高锰酸钾滴定法190

1.4.3 过碘酸钠氧化分光光度法190

1.4.4 原子吸收法190

1.4.5 小结192

1.5 磷192

1.5.1 测定方法的演变192

1.5.2 中和滴定法193

1.5.3 钼蓝分光光度法195

1.5.4 磷钒钼酸—MIBK萃取分光光度法196

1.5.5 小结196

1.6.2 重量法198

1.6 硫198

1.6.1 测定方法的演变198

1.6.3 燃烧法201

1.6.4 还原蒸馏—次甲基蓝分光光度法204

1.6.5 小结205

1.7 镍205

1.7.1 测定方法的演变205

1.7.2 滴定法和重量法205

1.7.3 分光光度法208

1.7.4 原子吸收法209

1.8.1 测定方法的演变210

1.7.5 其它方法210

1.8 铬210

1.7.6 小结210

1.8.2 容量法211

1.8.3 分光光度法213

1.8.4 原子吸收法214

1.8.5 小结214

1.9 钼216

1.9.1 测定方法的演变216

1.9.2 α—安息香肟分离重量法216

1.9.3 分光光度法217

1.9.4 原子吸收法218

1.9.6 小结219

1.9.5 其它方法219

1.10 铜220

1.10.1 测定方法的演变220

1.10.2 硫代硫酸钠滴定法220

1.10.3 分光光度法221

1.10.4 原子吸收法221

1.10.5 小结222

1.11 钨222

1.11.1 测定方法的演变222

1.11.3 对苯二酚分光光度法223

1.11.2 三氧化钨重量法223

1.11.4 硫氰酸铵分光光度法224

1.11.5 TPAC-KSCN-CHCI3萃取分光光度法224

1.11.6 小结224

1.12 钒225

1.12.1 测定方法的演变225

1.12.2 滴定法225

1.12.3 N-BPHA萃取分光光度法226

1.12.4 原子吸收法226

1.12.5 其它方法226

1.13.3 亚硝基R盐分光光度法227

1.13.2 四氧化三钴重量法227

1.12.6 小结227

1.13 钴227

1.13.1 测定方法的演变227

1.13.4 2-亚硝基-1苯酚萃取分光光度法228

1.13.5 原子吸收法229

1.13.6 小结229

1.14.1 测定方法的演变230

1.14.2 容量法230

1.14.3 分光光度法230

1.14 钛230

1.15 铝231

1.15.1 测定方法的演变231

1.14.6 小结231

1.14.5 其它方法231

1.14.4 原子吸收法231

1.15.2 容量法232

1.15.3 分光光度法233

1.15.4 原子吸收法234

1.15.5 状态测定235

1.15.6 小结235

1.16 砷235

1.16.1 测定方法的演变235

1.17 锡236

1.17.1 测定方法的演变236

1.16.4 小结236

1.16.3 碘化砷萃取钼蓝分光光度法236

1.16.2 以金属砷分离亚砷酸滴定的容量法236

1.17.2 二氧化锰吸附分离碘滴定法237

1.17.3 碘化锡萃取苯基萤光酮分光光度法237

1.17.5 小结238

1.18 硼238

1.18.1 测定方法的演变238

1.17.4 原子吸收法238

1.18.2 蒸馏分离姜黄素分光光度法239

1.18.3 次甲基蓝萃取分光光度法239

1.19.2 水蒸汽蒸馏中和滴定法240

1.19.1 测定方法的演变240

1.19 氯240

1.18.4 小结240

1.19.3 水蒸汽蒸馏双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241

1.19.4 水蒸汽蒸馏靛蓝分光光度法242

1.19.5 惰性气体为载体—熔融热导法242

1.19.6 小结243

1.20 铅243

1.20.1 测定方法的演变243

1.20.2 钼酸铅重量法244

1.20.3 打萨踪萃取分光光度法244

1.20.4 原子吸收法244

1.21.1 测定方法的演变245

1.21.2 EDTA滴定法245

1.21 镁245

1.20.5 小结245

1.21.4 小结246

1.22 锆246

1.22.1 测定方法的演变246

1.21.3 原子吸收法246

1.22.2 二甲酚橙分光光度法247

1.22.3 氟化物共沉淀分离,二甲酚橙分光光度法247

1.22.4 其它方法247

1.22.5 小结248

1.23 硒248

1.24 碲248

1.24.3 原子吸收法249

1.24.2 铋试剂Ⅱ萃取分光光度法249

1.24.1 氯化亚锡还原分光光度法249

1.24.4 小结250

1.25 锑250

1.25.1 甲基异丁酮萃取—罗丹明B分光光度法250

1.25.2 碱性亮绿甲苯萃取分光光度法250

1.25.3 原子吸收法251

1.25.4 小结251

1.26 钽251

1.26.1 邻苯三酚分光光度法252

1.26.2 其它方法252

1.27 铌252

1.27.1 五氧化二铌重量法253

1.27.2 邻苯三酚分光光度法253

1.27.3 氯代磺酚S分光光度法253

1.28 钙254

1.27.4 氯代磺酚S萃取分光光度法254

1.27.5 小结254

1.29 锌255

1.30 铋256

1.31 稀土类元素257

补遗ISO/TC17/SC1的国内活动273

1.前言273

2.分论275

3.SC1今后的活动方针275

4.结束语276

第三、四册目次285

2.1 国内标准(JIS)285

2.1.1 前言285

第二章铁矿石的化学分析285

2.1.2 各成分定量方法的研究成果286

2.1.3 结束语292

2.2 国际标准(1SO/TC102/SC2)298

2.2.1 概要298

2.2.2 制订标准的原则300

2.2.3 审议程序300

2.2.4 SC2内的铁矿石定义301

2.2.5 共同实验结果的统计处理302

2.2.6 分析结果的选择302

2.2.7 CRM(certifiedReferenceMaterial标准试样)304

2.2.8 吸附水修正和干燥试样305

2.2.9 铁矿石分析试样的溶样法306

2.2.1 0国际共同实验的考察306

2.2.1 1结束语316

第三章 发射光谱分析318

3.1 发射光谱分析分科委员会成立的经过318

3.2 分科会的主要成就319

3.2.1 光电测光式发射光谱分析法的检出限319

3.2.2 C、P、S预燃时间的研究320

3.2.3 发射光谱分析中共存元素的影响321

3.2.4 分析精度的实验结果326

3.2.5 关于标准样品的调查研究331

3.3 最新进展和今后动向335

3.3.1 样品的重熔法335

3.3.2 高能预火花处理法337

3.3.3 辉光放电338

3.3.4 脉冲分布测定法(PDA法)339

3.3.5 ICP发射光谱分析340

3.4 结束语341

4.1.2 d法的决定和JISG1256—1973的制订344

4.1.1 分科会的概况344

4.1 X光荧光分析分科会活动的经历344

第四章 X光荧光分析344

4.1.3 JISG1204和JIS1256的修订345

4.1.4 荧光X射线分析用钢铁标准试样348

4.1.5 粉末试样的X光荧光分析法348

4.2 分科会活动的成果350

4.2.1 钢铁X光荧光分析中检出限的验证350

4.2.2 d,校正法及α校正法的比较361

4.2.3 铁矿样品等的压制试片法365

4.2.4 铁矿石的熔融方法369

第五章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分析390

5.1 分科会活动纪要390

5.2.3 实验结果392

5.2 有关钢中氮化物的萃取分离定量法的共同实验392

5.2.2 实验方法392

5.2.1 试样的制备392

5.3 有关钢中碳化物的萃取分离定量法的共同研究405

5.3.2 实验方法405

5.3.3 实验结果407

5.4 钢中碳化物萃取分离定量用标准试料的制备414

5.4.1 试料的制备414

5.4.2 实验方法414

5.4.3 实验结果415

5.5 结论419

第六章钢中气体分析422

6.1 钢中气体分析分科会的设置经过422

6.2 分科会的组成423

6.3 分科会的活动方针423

6.4 分科会成立前的工作概况423

6.4.1 氢424

6.4.2 氧425

6.4.3 氯425

6.5 分科会活动概况426

6.5.1 钢中气体分析的现状426

6.5.2 钢铁标准试样委员会的要求426

6.5.3 为了掌握现状所进行的共同实验428

6.5.4 钢中气体分析的若干问题和自由研究动向429

6.6 今后的工作方针429

第七章 钢铁标准试样431

7.1 前言431

7.2 日本钢铁标准试样的历史432

7.2.1 创始时期的日本钢铁标准试样432

7.2.2 日本钢铁标准试样的系列化432

7.2.3 日本钢铁标准试样的充实432

7.2.4 日本钢铁标准试样力图国际化434

7.3 日本钢铁标准试样的特征434

7.3.1 生铁—化学分析用粉末或屑状试样434

7.3.2 钢—化学分析用屑状试样437

7.3.3 钢—仪器分析用棒状试样439

7.3.4 铁合金—粉末试样441

7.3.5 矿石类—粉末试样444

7.3.6 X光荧光分析用标准试样448

7.3.7 钢中碳化物提取分离定量用标准试样451

7.3.8 钢中气体分析用管理试样451

7.4 口本钢铁标准试样现状451

附录:有关资料459

Ⅰ 促进钢铁分析发展的分析仪器460

1.发射光谱分析仪器(包括PDA法)460

2.X射线荧光分析装置464

3.高频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析装置(ICP—AES)466

4.金属中碳、硫分析装置468

5.自动分光光度分析装置470

6.原子吸收光谱分析装置472

7.钢中气体(氢、氮、氧)分析装置474

8.X射线微区分析仪(EPMA)476

9.X射线衍射装置478

10.俄歇电子能谱法(AugerElectronSpectroscopy;AES)480

11.光电子能谱法(ElectronSpectroscopyforChemicalAnalysis:ESCA)484

12.二次离子质谱分析装置(SIMS)487

13.红外光谱分析装置490

14.电子显微镜(包括SEM)493

Ⅱ 各国钢铁化学分析方法标准一览表496

1986《日本钢铁分析技术 第1、2、3、4册》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日本钢铁协会,共同研究会等编;冶金部分析情报网译 1986 冶金部分析情报网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