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社会的思考 献给大、中专毕业生》
作者 | 舒和平主编 编者 |
---|---|
出版 | 华中工学院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210 |
出版时间 | 1986(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255·014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1024315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献给年轻的大、中专毕业生(代序) 李燕杰3
理想篇3
理想的旋律3
一 让青春插上理想的翅膀3
(一)青年时代是播种理想种子的春天3
(二)树立革命理想才有高尚的精神生活5
(三)力量来自对理想与信念的追求8
二 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10
(一)职业理想与社会理想10
(二)选择正确的生活之路13
(三)“选择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16
二 理想在奋斗中实现19
(一)把理想植根于现实的土壤之中19
(二)实现理想需要艰苦奋斗和献身精神22
(三)立足本职,在实践中实现理想27
好儿女志在四方33
一 志在四方是革命青年应有的抱负33
(一)发扬经久不衰的民族精神33
(二)把理想与事业的追求结合起来35
(三)重新唱起向困难进军的歌37
二 天涯何处无芳草40
(一)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锻炼成长40
(二)振兴祖国的每一寸土地42
成才篇47
振兴中华是成才的动力47
一 新型爱国主义——当代青年知识分子的精神支柱47
(一)爱国主义是当代青年知识分子的起跑线47
(二)当代青年知识分子新型爱国主义的形成50
(三)从爱国主义到共产主义54
(一)忧国、忠君、功名——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爱国壮歌56
二 热爱祖国——中国知识分子的光荣传统56
(二)反帝、反封、变革——我国近代知识分子的爱国诗篇57
(三)救国、建国、富国——我国现代知识分子的爱国乐章58
三 振兴中华——当代青年知识分子的崇高使命60
(一)从拯救中华到振兴中华60
(二)振兴中华是成才的动力62
时代召唤是成才的前提65
一 历史上人才辈出的社会条件65
(一)社会形态发生重大变革65
(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69
(三)教育事业繁荣昌盛70
(四)学术自由、百家争鸣71
二 顺应历史潮流,架设成才坐标72
(一)在体制改革中奋起73
(二)在“信息爆炸”声中冲刺74
(三)在经济振兴中开拓75
完成学业,完善成才结构77
一 圆满完成学业,做合格的毕业生77
(一)持之以恒,克服 第二松弛期77
(二)大胆创新,搞好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79
(三)珍分惜秒,圆满完成学业81
(四)承前启后,给母校留下美好的纪念81
二 大、中专学生成才的个体结构83
(一)大、中专学生成才的社会群体结构和个体结构83
(二)个体结构的构成要素84
二、完善、优化成才的个体结构90
(一)按照“三个面向”的要求,尽快实现自身现代化90
(二)适应“三个面向”的需要,完善思想品德结构91
(三)适应“三个面向”的需要,完善和优化智能结构93
一 踏入社会的适应期97
(一)适应期的四个变化阶段97
开拓篇97
开拓的前奏——适应97
(二)适应期的特点和性质99
二 影响适应期的主要因素101
(一)知识结构对适应期的影响101
(二)创造能力对适应期的影响101
(三)各种技能对适应期的影响102
(四)工作、学习态度对适应期的影响102
(五)社会活动能力对适应期的影响103
(六)人际关系处理对适应期的影响104
三 努力增强自己的适应能力104
(一)正确认识社会,加速自己的社会化104
(二)根据工作需要,调整和完善知识结构107
(三)勇于社会实践,努力提高创造能力109
(四)继续刻苦学习,赶上当代科技发展的步伐112
一 谈谈社会主义关系学114
开拓中的人际关系114
(一)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115
(二)人际关系的结构116
(三)现代社会与人际交往119
二 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条件和途径121
(一)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121
(二)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条件125
(三)增进人际关系的途径127
三 人际交往的艺术131
(一)如何处理好上下级关系131
(二)怎样与同事相处132
(三)交友之道134
生活就是开拓137
一 开拓新的生活137
(一)在新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的方位137
(二)生活的意义在于创造139
(三)时间在你手里141
(四)会工作的人,也是会生活的人143
二 成家与立业145
(一)爱情的真谛145
(二)寻找自己的那一半147
(三)成家与立业的辩证法150
三 逆境中的奋斗152
(一)失败是成功之母152
(二)人言可畏亦可鉴155
(三)荣誉两面观157
(四)天生我才必有用159
(五)霜重色愈浓161
(六)愿你成为生活的强者164
一 做开拓者是时代的需要166
(一)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166
做新时代的开拓者166
(二)开拓者是推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火车头167
(三)新时代赋予青年开拓未来的历史使命169
二 开拓型人才的素质特征171
(一)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变通能力强171
(二)锐意改革,勇于创新,想象力丰富171
(三)爱怀疑,敢向权威挑战,有胆有谋,自信心强172
(五)知识丰富能力强,视野开阔兴趣广173
(四)勇于探索,坚持实践,富于献身精神173
三 在改革与开放中成长为开拓者174
(一)举改革旗帜,积极投身改革实践175
(二)创四化大业,为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建功立业178
(三)在改革与开放中做四有新人181
附录一184
有关毕业生分配工作的问答184
附录二203
部分边远省(区)情况及优惠待遇简介203
1986《走向社会的思考 献给大、中专毕业生》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舒和平主编 1986 华中工学院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爱心献给社会
- 1995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
- 献给正在思考的大学生 增订本
- 1982
-
- 献给正在思考的大学生
- 1984 上海市:上海人民出版社
-
- 国际经济贸易百科全书
- 1991 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
- 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时…
- 1988 北京:长征出版社
-
-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 当代社会走向中的思潮论争
- 1994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走向新世纪的财经思考
- 1998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
- 台湾 走向工业化社会
- 1989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 择业·求职·跳槽 大中专毕业生走向社会的思考与抉择
- 1996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 意大利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
- 1981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
- 中国的走向 独存的社会主义大国
- 1994 北京:时事出版社
-
- 苏联的社会变革 俄国走向工业社会的道路
- 1977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 走向现代文明 大变革中的中国社会生活方式
- 1987 北京:华夏出版社
-
- 大趋势-走向市场 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
- 1993 哈尔滨: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出版社
-
- 献给正在思考的大学生
- 1982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