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同论”研究》
作者 | 辛向阳著 编者 |
---|---|
出版 |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297 |
出版时间 | 1996(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300022170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1023790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章“趋同论”的萌生和嬗变5
第一节 两种制度并存竞争与“趋同论”的出现7
第二节 “趋同论”的理论渊源14
第三节 “趋同论”是两种改革的逻辑折光25
第四节 “趋同论”的嬗变过程37
第二章“趋同论”:主要流派与基本立论48
第一节 “趋同论”的主要流派49
第二节 “趋同论”与民主社会主义68
第三节 “趋同论”的基本立论88
第三章“趋同论”哲学观及方法论评析102
第一节 “趋同论”的“目的论”哲学102
第二节 趋近一趋似规律与“社会趋同”108
第三节 “趋同论”的逻辑起点分析119
第四节 “趋同论”的方法论失错130
第五节 “趋同论”的人性论评析139
第四章“趋同论”主要理论评析153
第一节 “所有制质变说”评析154
第二节 “趋同论”的“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结合模式的趋同说”评析169
第三节 “收入分配均等化论”评析177
第四节 “趋同论”的其他理论观点评析187
第五章 改革与社会趋同194
第一节 两种制度在生产力形态上的“趋同”195
第二节 “趋同”与超越: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发202
展202
第三节 共产主义社会的三个趋同性特征206
第六章 两种社会制度为什么不会趋同——总体性分218
析218
第一节 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规律与困境219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内在发展规律及其趋势236
第七章 怎样看待国外学者对“趋同论”的评价252
第一节 西方学者对“趋同论”的批判及其实质252
第二节 原苏联理论界对“趋同论”的认识及其263
变化263
结束语:“趋同论”的历史命运279
附录283
主要参考书目289
后记293
1996《“趋同论”研究》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辛向阳著 1996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国际广播发展趋势研究
- 1996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 共同海损の研究
- 昭和55年06月第1版
-
- 非同盟研究序説
- 1989.08 新日本出版社
-
- 共同体の研究
- 1983.03 東京大学出版会
-
- 毛泽东同志论调查研究
- 1961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 毛泽东同志论调查研究
- 1961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
- 保健研究新趋势
- 1993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
- 中国粮食中长期趋势研究
- 1997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
- 医药保健研究新趋势
- 1994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
- 合同法研究
- 1999 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
-
- 同音研究
- 1986 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
-
- 《说文》同义词研究
- 1995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 谭嗣同思想研究
- 1981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
- 《剩余价值学说史》在马克思经济学遗产中的地位
- 1965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