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与经济活动》求取 ⇩

目录1

第一篇绪 论3

第一章货币的性质和职能3

导言3

(一)货币的含义4

(二)货币、财富和收入的区别6

(三)货币的职能7

第二章货币的演进14

一、实物货币14

(一)足值货币:金本位制16

(二)代用足值货币20

(三)格雷沙姆法则(劣币驱逐良币法则)21

二、有保证准备发行的纸币、无准备发行的纸币或信用货币22

(一)活期存款和其他支票存款作为交换媒介的优势26

三、20世纪80年代的货币量度27

(一)狭义的货币定义(M-1)28

(二)比较广义的货币定义(M-2、M-3和L)30

(三)货币流通总额的行为33

四、未来:电子货币和不用支票的社会35

第二篇 基本概念: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41

第三章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金融手段41

一、金融债权的特性44

(一)美国政府证券种类48

二、美国政府有价证券市场48

(二)政府债务的所有权59

三、金融市场分类61

(一)债务市场和产权投资市场61

(二)初级市场和二级市场62

(三)有组织的市场和场外交易62

(四)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63

第四章金融中介73

一、金融中介机构的分类74

(一)存款型机构74

(二)契约性储蓄机构79

(三)其他类型的金融中介机构82

二、金融中介机构的作用和成长84

(一)金融中介机构存在的经济基础84

(二)金融中介机构的成长86

(三)债务和信贷的增长以及金融中介机构的作用88

三、金融中介机构的经济方面89

(一)金融中介机构与一般利率水平89

(二)金融中介机构,经济投资和经济增长91

(三)金融中介机构和联邦储备政策的有效性91

(四)减少金融机构存放款项的媒介作用93

(五)法定最高利率限额经济学96

四、金融体系趋于取消管制的动向98

(一)1980年存款机构放松管制和货币控制法案101

(二)1982年加恩-谢尔曼法102

第五章利率行为105

一、有价证券价格和收益率机制106

(一)现值的概念106

(二)债务证券的价格与收益率之间的关系107

(三)为什么债券价格会随着期限的长短而波动111

二、分析利率的一个模型:可贷放资金框架112

(一)通货膨胀预期和利率水平116

(二)通货膨胀与利率:经验研究119

(三)预算赤字与利率122

(五)利率的周期性波动124

(四)长期和短期利率的波动124

三、各种债务证券间的利率差异127

(一)违约风险和利率127

(二)税收与利率131

(三)可销售性与利率132

第六章真实利率的行为和利率的期限结构135

一、真实利率的含义及其重要性135

二、衡量通货膨胀预期137

三、计算真实利率的两种方法139

四、真实利率行为(1965—1984年)141

五、利率的期限结构145

(一)期限结构的预期理论147

(二)期限结构的风险保证金理论149

(三)期限结构的市场分割说151

(四)期限结构的周期行为152

第七章商业银行业务157

一、商业银行业务:基本概念158

(一)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158

(二)法定存款准备标准159

(三)商业银行资产的性质160

(四)商业银行负债的性质165

二、商业银行财务状况评估168

(一)资本帐户的适度性168

(二)评价银行财务状况的其他因素170

三、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175

(一)资产管理175

(二)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欠充分吗179

(三)债务管理181

(四)1984年大陆伊利诺伊银行危机184

第八章银行业结构、管理和保险187

一、美国银行业结构187

(一)单一银行制与分行制188

(二)银行控股公司192

(三)非银行竞争者的非常时期197

(四)跨州经营银行业务的趋势199

二、银行的管理与监督200

三、存款保险的作用203

(一)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保险的财务状况207

(二)在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保险方面提出的改革方案209

第三篇联邦储备政策对中期目标的影响215

第九章银行存款的产生与联邦储备系统:导论215

一、银行存款的产生215

(一)银行存款多倍扩张218

(二)银行存款的倍数收缩223

二、联邦储备系统:过去和现在224

(一)联邦储备系统的起源224

(二)联邦储备系统的资产负债表227

(三)联邦储备的收益230

(四)联邦储备系统的结构233

(五)非会员的身份(地位)问题及其1980年的货币控制法案239

(六)联邦储备的独立性问题242

第十章货币供应量的确定:货币基础247

一、货币基础:基本概念248

(一)研究货币基础的原因249

(二)货币基础的产生250

(三)货币基础的来源252

(四)货币基础的分派或使用255

(五)货币基础需求对现有货币供应量的调整256

(六)对导致货币基础变化的十项因素的分析258

(七)联储业务与货币基础278

(八)货币基础主要决定因素的历史变迁279

第十一章货币供应量的确定:货币供给乘数283

一、货币供给乘数:产生与应用285

(一)同简单的、“朴素”的存款扩张乘数之比较288

(二)联储在影响乘数中的作用289

(三)构成m诸变量间的相互依存性291

(四)某些计算例子292

二、k、rr、re和t的变动对货币供给乘数的影响293

(一)k变化的影响293

(二)rr变化的影响294

(三)re变化的影响295

(四)t变化的影响296

(五)k、rr、re、t和乘数m1的近期历史演变297

三、参数k、rr、re和t的决定因素297

(一)通货比率,k的决定因素297

(二)法定准备金比率,rr的决定因素304

(三)超额准备金比率,re的决定因素305

(四)定期存款比率,t的决定因素308

四、B和m的因果关系309

五、联邦储备在大萧条中的作用311

(一)凯恩斯主义者的解释:“你不能受制而*推动”317

(二)货币主义者的解释:“联储根本没有推动”319

一、公开市场业务:基本考虑324

第十二章联邦储备政策手段:公开市场业务324

(一)联储对公开市场业务的“发现”326

(二)联储的操作步骤:公开市场业务326

(三)公开市场业务的影响329

(四)联储公开市场活动的领域331

(五)“长短期利率运用扭转行动”334

(六)彻底的联储交易和证券回购协议336

二、公开市场业务:政策方面338

(一)联储的防御目标与动态目标338

(二)解释联邦储备政策340

(三)公开市场业务相对于其他手段的优点349

(四)相对于其他手段而言公开市场业务的缺陷351

第十三章联邦储备政策手段:贴现政策和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354

一、贴现政策354

二、决定贴现和贷款的因素355

(一)抑制银行从联储借款的因素358

(二)在联储合理借款的准则359

(三)公开市场业务和贴现政策的相互关系360

三、贴现率的变动:影响的渠道361

(一)对准备金、货币基础和货币供应量的冲击362

(二)对收益率、证券价格和银行贷款利率的冲击363

(三)贴现率变动的告示或心理效应366

(一)实施贴现政策中的问题368

四、对联邦储备贴现政策的批评及提出的改革措施368

(二)提出的贴现政策的改革措施371

五、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374

(一)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制度374

六、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变动的经济学377

(一)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影响货币供应量的机制377

(二)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变动作为一项货币政策手段的长处380

(三)作为货币政策的一项手段,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变动的缺点382

七、在确定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适当水平时的某些考虑385

(一)与货币创造相联系的利润分配385

(二)杠杆作用的考虑387

(三)货币供给乘数的稳定性及其货币管理388

(四)银行的流动性和偿付能力问题389

第十四章联邦储备政策目标392

一、货币政策目标:基本概念392

(一)货币政策目标的含义392

(二)一个有效目标的若干标准394

二、联邦储备政策的传递397

(一)即期或短期变量397

(二)中期变量402

(三)货币主义者和凯恩斯主义者论适当目标406

(四)货币供应量目标和利息率目标之间的矛盾407

(一)货币乘数的动荡409

三、金融动荡的类型以及控制货币供应量的理想短期目标或指南409

(二)货币需求的动荡411

(三)货币主义者和非货币主义者对短期目标决定的看法413

四、联邦储备政策和行动的效果414

(一)联储限制债券收益率的政策(1942—1951年)414

(二)联储具有不稳定的影响吗417

五、70年代和80年代的联邦储备目标421

(一)1979年10月的程序变动423

(二)1982年后期M-1重要性的降低427

(三)货币增长锥面与预期效应428

一、货币流通速度:基本概念433

(一)交换方程式和货币的交易速度433

第十五章货币需求和货币流通速度433

第四篇中期目标和经济活动之间的联系433

(二)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438

二、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需求之间的关系441

三、货币的需求:基本概念442

(一)剑桥现金余额方程式442

(二)对货币供给和需求之间不均衡的调整程序443

四、持有货币的动机445

(一)对货币的交易性需求445

(二)对货币的预防性需求449

(三)货币的投机性需求449

五、在货币需求上利率的作用451

(一)利率与交易性和预防性动机452

(二)利率与投机性动机454

六、货币政策和凯恩斯的分析458

(一)凯恩斯货币需求学说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的简要分析458

(二)对凯恩斯投机性货币需求分析的批评464

第十六章新旧货币数量学说468

一、过时的或“朴素的”货币数量论469

(一)构成旧货币数量论假定的基本原理472

(二)对旧货币数量论的批判475

二、货币数量论的复活476

(一)弗里德曼的货币数量论477

三、货币影响的途径:凯恩斯主义者和货币主义者483

(一)财富在传递货币影响中的角色484

(二)关于货币供应量对利率冲击的两种观点486

四、挤出效应假设488

(一)挤出效应:货币主义者的观点489

(二)挤出效应:凯恩斯主义者的观点492

第十七章美国货币流通速度的行为497

一、货币流通速度长期行为的分析497

(一)弗里德曼的解释499

(二)托宾的解释502

二、货币流通速度短期行为的分析505

(二)金融创新对货币流通速度水平的“棘轮效应”506

(一)货币流通速度的诱导性变动及其货币政策的效用506

(三)货币流通速度周期行为的分析507

(四)1974年以来的货币需求和流通速度行为510

第十八章货币政策:规则与裁决513

一、联储:一个被认为是产生不稳定影响的因素514

(一)联储变更目标的历史倾向516

(二)货币政策时滞问题517

二、对固定货币供给增长规则的看法520

(一)货币规则支持者提出的论据520

(二)货币规则的批评者提出的论点524

第十九章IS-LM模型——货币主义与凯恩斯主义观点的综合529

(一)货币市场上的均衡:LM曲线532

一、IS-LM模型:基本概念532

(二)引起LM曲线移动的因素534

(三)货物和服务市场上的均衡:IS曲线535

(四)引起IS曲线移动的因素537

(五)一般均衡和不均衡的调整539

二、来自货币领域的失调541

(一)货币供应量的增加541

(二)联邦储备系统突然宣布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543

(三)商业银行透支手段的实施544

(四)货币失调:总结545

(一)公司所得税率的降低546

三、来自实际领域的失衡546

(二)个人所得税率的增加548

(三)实际失衡:总结549

四、IS-LM模型的一些应用549

(一)货币失调与财政失调的区分549

(二)为政府支出的增加提供资金552

(三)凯恩斯学说的极端情况:流动性陷阱553

(四)极端的古典案例:严格的货币数量论555

(五)挤出效应:其他可能的渠道558

(六)总结:货币主义观点和新凯恩斯主义观点在IS-LM模型中的表述561

(七)IS-LM模型和货币政策目标563

一、宏观经济政策:主要目标571

第五篇通货膨胀和失业问题571

第二十章宏观经济政策目标571

(一)四个目标之间的冲突573

二、重大的交替关系:菲利普斯曲线574

三、对菲利普斯曲线交替关系的存在的理论解释578

(一)劳资谈判力量假说578

(二)结构性不平衡和瓶颈解释579

(三)利普西劳工市场需求压力说580

四、关于菲利普斯曲线的一些新观点585

(一)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586

(二)通货膨胀预期与自然失业率假说588

(三)理性预期,菲利普斯曲线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无效591

五、失业的含义和量度593

(一)充分就业的目标593

(二)摩擦性失业594

(三)结构性失业595

(四)周期性失业596

六、产出和失业之间的关系:奥肯定律598

七、失业的后果603

(一)产出和收入的损失603

(二)对潜在GNP未来增长的影响604

(三)失业负担的不公平分配605

(四)失业的社会后果606

第二十一章通货膨胀:在美国经济中的含义、测度和性质608

一、引言608

(一)通货膨胀的含义610

二、美国的通货膨胀测算611

(一)物价指数的编制612

(二)美国的物价指数614

(三)物价指数偏差的由来618

三、美国通货膨胀的历史622

(一)美国物价水平的概况622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物价水平的动态625

(一)政府对经济所起的作用626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物价水平变动的因素626

(二)放弃金本位制度628

(三)30年代的劳工运动和立法行动629

(四)供给震动与其他因素630

第二十二章通货膨胀:后果及其治理的建议633

一、通货膨胀的后果:基本原理634

(一)有关通货膨胀后果的种种论断635

(二)“纯粹”和“不纯粹”的通货膨胀636

(三)预测到的和预测不到的通货膨胀639

(四)通货膨胀的预期和利率640

(五)通货膨胀预期和工资与薪金行为642

二、通货膨胀对收入、财富分配的影响643

(一)对青年人和老年人的影响646

(二)对工资和利润的影响647

(三)对富人与穷人的影响647

三、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648

(一)通货膨胀对投资、劳动生产率和增长的拖延650

四、通货膨胀对资源配置的影响653

五、通货膨胀对经济稳定的影响654

(一)通货膨胀内在地趋向于加速吗654

(二)通货膨胀无可避免地导致萧条或衰退吗655

(三)通货膨胀和产出的稳定性656

六、对付通货膨胀的政策建议658

(一)货币主义658

(二)工资和价格管制661

(三)收入政策662

(四)指数化664

第六篇国际金融673

第二十三章国际金融体系:基本概念673

一、基本概念674

(一)国际贸易在美国经济中的作用674

(二)外汇市场675

(三)即期外汇市场和远期外汇市场679

(四)套汇682

二、汇率的决定684

(一)价格水平和汇率690

(二)收入水平和汇率694

(三)真实利率和汇率696

(四)投机和汇率698

(五)汇率研究699

三、汇率水平变动的结果700

第二十四章可供选择的国际货币体系: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705

一、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1944—1973年705

(一)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中投机的作用709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引入的紧缩政策倾向712

(三)布雷顿森林体系和贸易保护主义倾向714

(四)概要:与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相关的问题717

二、一个有效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基本特征718

三、浮动汇率720

(一)呼吁可变汇率制或浮动汇率制720

(二)反对浮动汇率722

(三)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和自由浮动汇率制之间的折衷方案727

(四)当前汇率安排731

四、加强国际货币体系的其他措施734

(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借款安排734

(二)通过特别提款权扩大国际清偿能力735

第二十五章美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和国际金融的发展(1944—1985年)740

一、国际收支平衡表740

(一)经常帐户743

(二)资本帐户746

(三)政府间财务往来和国际收支的官方结算差额748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国际收支地位的演进750

(一)美国长期出现国际收支逆差的原因751

(二)国际收支赤字与美国黄金政策752

(三)固定汇率的崩溃754

(四)史密森协定及其消亡756

三、70年代和80年代的浮动汇率757

(一)1973年走向由政府操纵的浮动汇率体制757

(二)对由政府操纵的浮动汇率的经验之评价758

(三)美国80年代的贸易赤字760

四、80年代的国际债务危机词汇表766

1992《货币、银行与经济活动》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美)小劳埃德·B·托马斯著;孔繁敏,许青等译 1992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货币银行学(1996 PDF版)
货币银行学
1996 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
货币银行学·货币银行学:第三版(1993年08月第1版 PDF版)
货币银行学·货币银行学:第三版
1993年08月第1版
货币与银行(1949 PDF版)
货币与银行
1949 商务印书馆
货币与银行  上( PDF版)
货币与银行 上
货币与银行( PDF版)
货币与银行
机动车检验与技术监督(1993 PDF版)
机动车检验与技术监督
1993 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货币银行学(1979 PDF版)
货币银行学
1979 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货币银行学(1994 PDF版)
货币银行学
1994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货币银行学(1995 PDF版)
货币银行学
1995 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
货币银行学(1995 PDF版)
货币银行学
1995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货币银行学(1993 PDF版)
货币银行学
1993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货币银行学(1996 PDF版)
货币银行学
1996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货币银行学(1994 PDF版)
货币银行学
1994 中国劳动出版社
货币银行学(1996 PDF版)
货币银行学
1996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货币银行学(1997 PDF版)
货币银行学
1997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