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简史》求取 ⇩

第一编 清史简况1

第一章 清入关前史——清王朝的兴起1

一、努尔哈赤与建州女真的崛起1

二、征服海西、东海女真,建立八旗制度与后金政权3

三、进占辽沈,定都沈阳8

四、皇太极继位与天聪朝政9

五、皇太极称帝与满蒙汉联合政权的建立15

六、扫清入关障碍及顺治登基16

第二章 清初建立与巩固对全国的统治19

一、清兵入关,定鼎燕京19

二、消灭南明,统一全国20

三、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24

四、八旗贵族之间的矛盾斗争及八旗中央集权化的形成25

五、满族为主体满汉联合统治体制的建立27

(一)仿行明制及满汉联合——中央机构的满汉复职制27

(二)地方上的以汉治权29

(三)广泛招徕汉族士人、官僚30

(四)八旗驻防及绿营的广泛设置32

(五)建立新朝税收制度32

(六)圈地、投充及逃人法33

六、清初的社会经济35

第三章 康雍乾盛世37

一、盛世时期的社会经济与王朝财政38

(一)农业38

(二)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及市镇经济的繁荣41

(三)微弱的资本主义萌芽及其缓慢发展45

(四)中外贸易47

(五)财政收入49

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50

(一)蒙古诸部与清中央的关系51

(二)平定噶尔丹叛乱52

(三)对漠北蒙古的统辖53

(四)康熙未雍正中的再征准部54

(五)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及经营青海55

(六)西南的改土归流与平定大小金川56

(七)平定淮、回二部,统一天山南北57

(八)土尔扈特部回归59

(九)治理西藏60

(十)边疆其他地区的统辖及少数民族治理63

(十一)边疆地区的开发及其与内地经济联系的加强64

三、盛世时期的对外关系70

(一)与周边诸藩属国的关系70

(二)耶稣会士来华73

(三)中俄关系74

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高度强化及其政治影响76

(一)中央对地方控驭、统治的加强76

(二)专制皇权的高度集中与强化77

(三)思想统治的加强与深化83

(四)专制集权对王朝政治的影响85

五、盛世时期的社会问题86

(一)人口激增86

(二)吏治问题88

(三)官逼民反89

第四章 清王朝的中衰——嘉道咸时期的社会与政治92

一、嘉庆初政92

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93

三、吏治败坏的恶性发展99

四、财政支绌,武备废驰107

(一)财政收支“入少出多”,库存不断减少107

(二)武备废弛110

五、人口爆炸性增殖与社会就业的严重矛盾111

六、民变频生与大规模反政府活动的总爆发——太平天国起义、捻军起义113

(一)嘉道两朝的社会矛盾与民变的频发113

(二)太平天国起义与捻军起义116

(一)英国的侵华计划及其发展119

七、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与清王朝的对策119

(二)第一次鸦片战争及其对清王朝的影响120

(三)英法联军之役127

第五章 同治及光绪前中期的政治与社会130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对清王朝政治的影响131

二、列强经济侵略的扩大和深入及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136

三、师夷之技以“自强”“求富”——清政府的洋务运动140

(一)辛酉政变及洋务派权力地位的确立141

(二)洋务运动142

四、 汉人督抚势力的兴起与清中央集权统治的削弱145

五、民族资本主义近代工业的出现147

六、广大民众与列强矛盾的发展——遍及全国的反洋教斗争149

七、维新思想的产生及其进步主张151

(一)经世学派及其思想的发展151

(二)早期维新思想及其进步主张152

八、19世纪70-80年代列强对中国边疆及四邻的入侵153

(一)日本侵略台湾、吞并琉球154

(二)“马嘉理案件”与英国入侵西藏154

(三)英俄染指新疆及左宗棠收复新疆155

(四)中俄关于西北边疆的谈判与签约156

(五)中法战争157

第六章 清末政治与社会的剧烈变化及清王朝的灭亡159

一、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的签订160

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的严重加深163

三、爱国志士的救国强国运动——戊戌变法166

(一)公车上书与强学会的设立166

(二)维新思潮的发展与西方近代政治学说的传播168

(三)百日维新及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169

四、洋务企业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72

(一)洋务企业的发展及其演变172

(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174

(一)反侵占及反瓜分的民众反帝爱国斗争176

五、民众的反帝爱国斗争——反侵占斗争及义和团运动176

(二)反洋教斗争的发展与义和团运动177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及义和团运动的意义181

六、清政府的“新政”182

七、立宪运动与清廷的“预备立宪”185

八、大批新式知识分子的出现及其爱国救国活动188

(一)大批新式知识分子的出现及其影响188

(二)知识分子的爱国救国活动189

(三)孙中山等民主革命派的革命宣传活动190

(四)民主革命团体的建立及其反清暴动192

九、清王朝的灭亡195

(一)“皇族内阁”的出台及立宪派的背离清廷195

(二)保路运动196

(三)武昌起义197

(四)清帝退位198

十、溥仪小朝廷的苟存及其最后消亡199

一、中央各行政机关概况201

第二编 典章制度201

第七章 中央行政机构及制度201

二、内阁202

三、议政王大臣会议与议政处205

四、机要中枢——军机处208

五、都察院与监察制度209

六、内务府214

七、宗人府215

八、理藩院218

九、近代新机构的设立220

(一)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及外务部220

(二)清末的官制改革与宪政机构221

第八章 地方及八旗行政机构与统治制度224

一、直省各级行政机构224

二、特别行政区东北228

三、基层统治——乡治229

(一)八旗组织及其对旗人的行政管理232

四、八旗行政制度232

(二)八旗领属关系的演变及其残留对清代政治的影响235

五、少数民族地区行政制度及清中央统理边疆的政策238

(一)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管理制度238

(二)加强民族地区统治的各种制度与政策244

第九章 官吏的选任与管理252

一、官员选任制度252

(一)科举入仕及官员的其他选取途径252

(二)因缺任官——清代的官缺制255

(三)官员任用上的其他制度259

(四)官员选任制度的特点与政治影响260

二、官员考核及奖惩制度264

(一)京察、大计、军政264

(二)官员考核中的弊端266

三、行政辅助人员——胥吏、幕僚267

(一)胥吏267

(二)幕僚271

第十章 财政276

一、财政收入的特点及收支概况276

二、影响清代政治的几项财政政策278

(一)永不加赋与赋税蠲免278

(二)开源节流措施及其影响281

(三)中央与地方财权的分配及其影响285

三、地丁之征与摊丁入亩289

四、盐法293

五、茶法299

六、漕运307

七、矿政315

八、货币金融322

(一)银法322

(二)钱法325

(三)金融机构331

九、榷关334

十、厘金之征340

第十一章 兵制343

一、八旗兵343

二、绿营兵346

三、少数民族兵348

四、勇营——湘军、淮军及防军、练军349

五、水师、海军351

六、新式陆军352

第十二章 刑法354

一、大清律例354

二、司法机关及审判程序357

三、清代刑法的特点361

第三编 社会结构与社会生活364

第十三章 社会等级结构及成员364

(一)世袭性特权贵族365

一、特权等级365

(二)官僚369

(三)绅衿369

二、平人阶层372

(一)一般旗人373

(二)地主、自耕农、佃农374

(三)商人375

(四)其他职业平民377

三、雇工人、贱民379

(一)雇工人379

(二)贱民380

四、近代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384

第十四章 社会组织及其活动387

一、宗族387

(一)聚族而居的宗族与宗族制度387

(二)宗族对社会的影响391

(一)秘密宗教组织393

二、秘密宗教组织与秘密结社393

(二)秘密结社395

三、会馆、公所397

(一)同乡会馆397

(二)行业公所399

四、近代的政治团体与政党400

第十五章 社会生活402

一、物质生活402

二、婚丧嫁娶404

三、岁时节庆408

四、社会救济410

五、社会教育413

六、宗教信仰417

(一)佛教、道教417

(二)基督教420

(三)官方及民间的多神崇拜421

第四编 学术文化424

第十六章 清初的思想界及清代理学424

一、清初的进步思潮及其成就424

二、官方理学的继续确立及其僵化性延续427

第十七章 考据学、金石学、甲骨学、今文经学429

一、清初的考据学429

二、乾嘉考据学及其成就430

三、金石学、甲骨学433

四、今文经学的复苏434

第十八章 史学436

一、前代史的纂修与研究436

二、历代史籍的增补、辑佚与考订438

三、本朝史的纂修439

四、方志的纂修与兴盛444

五、边疆史地学的兴起446

六、外国史地学的兴起447

七、史学理论成就449

第十九章 图书编纂451

一、类书的编纂451

二、丛书的编纂452

三、文集的编辑454

四、经世文编的编辑454

第二十章 文学、艺术456

一、小说456

(一)清前期小说创作的新成就456

(二)晚清谴责小说的大量出现458

二、诗词、散文459

三、戏曲461

(一)清初的戏曲理论与戏曲名作461

(二)地方戏的繁盛和京剧的诞生461

四、书画、篆刻462

一、天文历法与数学466

第二十一章 科技466

二、地理测绘468

三、器物制造468

四、医学469

(一)医学著述与医籍的整理编纂469

(二)药物学成就470

(三)温病学理论的建立及温病诊治成就471

(四)天花防治的重要进展472

(五)鸦片战争后西医学的传入473

五、建筑474

六、农学、水利学476

第二十二章 新闻报刊478

一、外国人的在华办报活动478

二、中国人的自办报刊活动479

三、近代官报481

四、近代报刊的社会影响481

后记486

1997《清朝简史》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杜家骥著(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1997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经膜刮痧(1998 PDF版)
中国经膜刮痧
1998 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清朝史话( PDF版)
清朝史话
清朝史话(1985 PDF版)
清朝史话
1985
清朝史话( PDF版)
清朝史话
北京出版社
清朝野史大观  卷三  清朝史料( PDF版)
清朝野史大观 卷三 清朝史料
上海书店
清朝野史大观 (二) 清朝史料 清朝野史大观 卷四( PDF版)
清朝野史大观 (二) 清朝史料 清朝野史大观 卷四
上海书店
清朝野史大观 (二) 清朝史料 清朝野史大观 卷三( PDF版)
清朝野史大观 (二) 清朝史料 清朝野史大观 卷三
上海书店
清朝全史 下(民国4.元 PDF版)
清朝全史 下
民国4.元 中华书局
清朝野史大观  2  卷4  清朝史料(1981 PDF版)
清朝野史大观 2 卷4 清朝史料
1981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清朝野史大观  2  卷3  清朝史料(1981 PDF版)
清朝野史大观 2 卷3 清朝史料
1981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清朝文录简编  1( PDF版)
清朝文录简编 1
台湾中华书局
朝鲜简史(1953 PDF版)
朝鲜简史
1953
清朝全史  上( PDF版)
清朝全史 上
清朝秘史( PDF版)
清朝秘史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元朝简史(1999 PDF版)
元朝简史
1999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