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de高清晰度电视》
作者 | 曾金铃,温有奎等编译 编者 |
---|---|
出版 |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354 |
出版时间 | 1993(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536918674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1018355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目录1
第1章 高清晰度电视的现状与前景1
第1.1节 HDTV的定义1
1.1.1 清晰度1
1.1.2 幅形比2
1.1.3 观看距离2
第1.2节 HDTV的市场2
第1.3节 HDTV与电影工业6
第1.4节 HDTV广播的前景7
第1.5节 HDTV的频道要求7
第1.6节 兼容问题9
第1.7节 地面广播的前景10
第1.8节 电缆电视的前景11
第1.9节 卫星直播服务的前景12
第1.10节 录象磁带和磁盘的前景13
第1.11节 HDTV生产和广播性能指标的设计与14
管理14
第1.12节 制式术语16
第2章 高级电视制式技术17
第2.1节 高级电视制式的开发17
第2.2节 水平分辨率的改进18
第2.3节 垂直分辨率的改进20
第2.4节 显示器尺寸22
第2.5节 数字视频功能24
第2.6节 传送中的亮度色度滤波25
第2.7节 用于卫星服务的信号压缩-MAC系统29
第2.8节 卫星服务用的信号压缩-MUSE系统31
第2.9节 HDTV分配系统的带宽要求34
第2.10节 地面HDTV服务的带宽要求35
第2.11节 常规频道中的信号占有35
第2.12节 频道扩展37
第2.13节 地面服务中的扩展38
第3章 高清晰度电视图象的视觉问题40
第3.1节 HDTV服务的目标40
第3.2节 电视的视场41
第3.3节 视网膜中央凹和外部视觉41
第3.4节 垂直细节和观看距离42
第3.5节 水平细节和图象宽度45
第3.6节 图象细节的总容量48
第3.7节 景深的感觉48
第3.8节 对比度和色调范围48
第3.9节 亮度和色度49
第3.10节 视觉的色度特性50
第3.11节 彩色视觉的锐度53
第3.12节 视觉的时间因素53
第3.13节 亮度的时间特性54
第3.14节 运动的连续性54
第3.15节 拖影和有关效应55
第3.16节 闪烁56
第3.17节 隔行扫描的缺点57
第3.18节 视频带宽的视觉基础59
第3.19节 视觉真实感的伴音成份60
第4章 视频系统中的数字操作62
第4.1节 电视中数字化的作用62
第4.2节 数字实体:—比特(位)字节和字63
第4.3节 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64
第4.4节 模—数变换65
第4.5节 量化误差69
第4.6节 Nyquist(奈奎斯特)限制和频谱混叠69
第4.7节 数—模变换71
第4.8节 存储和传输中数字信号的保护73
第4.9节 后检波器的数字处理74
第4.10节 数字存储单元76
4.10.1 电荷耦合单元77
4.10.2 动态存取单元78
4.10.3 静态存取单元79
第4.11节 存储器阵列79
4.11.1 随机存取存储器(RAM)80
4.11.2 只读存储器(ROM)82
4.12.1 延迟存储器83
第4.12节 行、场和帧存储器83
4.12.2 调用(检索)存储器84
第4.13节 数字滤波器84
第4.14节 电视声音的数字处理86
第5章 视频信号的时空分量87
第5.1节 视频信号的维数87
第5.2节 奈奎斯特容量的维数89
第5.3节 奈奎斯特容量的有效频率93
第5.4节 奈奎斯特容量中的信号特征95
第5.5节 通过能级分辨96
第5.6节 通过调制方法分辨96
第5.7节 通过滤波分辨97
第5.8节 协同三维滤波99
第6.2节 对原有制式的保护101
第6章 HDTV制式中的兼容性101
第6.1节 兼容性的定义101
第6.3节 兼容制式中的综合考虑102
第6.4节 兼容服务附加器103
第6.5节 兼容性等级105
第6.6节 制式转换功能106
第6.7节 单频道和宽频道的兼容性110
第6.8节 同时联播制式111
第6.9节 制作及分配中的兼容性111
第6.10节 建议采用的制式的兼容性113
第7章 1125行HDTV制式115
第7.1节 1125行制式的现状115
第7.2节 NHK1125行制式的基础118
7.3.1 摄象机和摄象管119
第7.3节 1970—1982年的设备研制119
7.3.2 显示器120
7.3.3 影视转换设备120
7.3.4 视频至影片的转换122
第7.4节 色度标准125
第7.5节 传输和调制方法127
第7.6节 1125行MUSE制式中的噪声128
第7.7节 MUSE制式中的信号压缩129
第7.8节 1125行信号的数字化132
第7.9节 光纤测试132
第7.10节 1125行信号的磁带录象133
第7.11节 1125行制式使用的设备137
7.11.1 摄象机及辅助设备137
7.11.3 磁带录象138
7.11.4 录象磁盘138
7.11.2 显示器138
7.11.5 磁带—胶片记录139
7.11.6 下变换器139
7.11.7 HDTV视频混合处理141
第7.12节 北美的HDTV演示141
第7.13节 SMPTE 1125行演播室标准143
第8章 建议采用的单频道高级电视制式147
第8.1节 建议采用的高级制式147
第8.2节 兼容制式150
8.2.1 BTA清晰电视制式150
8.2.2 德尔雷HD—NTSC制式153
8.2.3 法洛伽SuperNTSC制式158
8.2.4 高分辨率科学公司CCF建议160
8.2.5 MIT接收机兼容制式162
8.2.6 NHK MUSE—6制式164
8.2.7 产品服务Genesys制式171
8.2.8 萨诺夫研究中心ACTV—Ⅰ制式171
第8.3节 单频道非兼容同时联播制式179
8.3.1 MIT兼容的频道制式179
8.3.2 NHK窄带MUSE制式181
8.3.3 泽尼斯频谱兼容的HDTV制式185
第9章 建议采用的宽频道高级电视制式193
第9.1节 宽频道制式193
第9.2节 菲利浦HDS—NA制式193
第9.3节 HDMAC制式196
9.3.1 HDS—NA卫星信号的成份197
9.3.2 HDMAC的编码与解码201
9.4.1 HDS—NA“6+3”制式205
第9.4节 具有3MHz扩展频道的系统205
9.4.2 NHK MUSE—9制式207
第9.5节 具有4~6MHz扩展频道的制式213
9.5.1 HDS—NA“6+4”制式213
9.5.2 NYIT/Glenn VISTA制式214
9.5.3 Osborne(奥斯波恩)制式219
9.5.4 Sarnoff(萨诺夫)研究中心的ACTV—Ⅱ制式223
第9.6节 卫星直播系统227
9.6.1 NHK MUSE—E制式227
9.6.2 菲利浦HDS—NA制式229
9.6.3 科学Atlanta(亚特兰大)制式229
第9.7节 欧洲DBS—HDTV制式232
9.7.1 HDMAC制式232
9.7.2 HDTV和ATV设备的演示235
第10.1节 高清晰度电视系统的必要条件237
第10章 图象信号的产生与处理237
10.1.1 振幅传输特性238
10.1.2 摄象机色度242
第10.2节 图象转换器件246
10.2.1 光电导管246
10.2.2 电荷耦合器件的图象存储技术255
10.2.3 CCD图象传感器和摄象机258
第10.3节 信号处理261
10.3.1 数字图象增强261
第11章 图象信号的产生和分配266
第11.1节 演播室摄制266
11.1.1 早期的HDTV节目源266
11.2.2 系统要求267
11.2.1 部件更换267
第11.2节 由演播室转换到HDTV267
11.2.3 同轴电缆分配268
11.2.4 对系统和部件的要求269
11.2.5 有源器件规格270
第11.3节 光纤信号传输274
11.3.1 基本原理274
11.3.2 525行电视应用277
11.3.3 高清晰度电视278
第12章 图象显示280
第12.1节 格式的进展280
12.1.1 屏幕利用280
12.1.2 HDTV屏幕格式282
第12.2节 CRT(阴极射线管)显示器283
12.2.1 直观屏幕283
12.2.2 光学投影291
第12.3节 光阀投影显示器297
12.3.1 艾多福(Eidophor)投影机的反射光学系统297
12.3.2 Talaria传输彩色系统299
12.3.3 激光波束投影扫描系统304
第12.4节 平板显示306
12.4.1 显示技术306
12.4.2 矩阵寻址307
第13章 节目生产309
第13.1节 电影胶片的制作309
13.1.1 胶片特性309
13.1.2 胶片到磁带转换系统311
第13.2节 录象带的制作315
13.2.1 磁带到胶片激光束转换315
13.2.3 索尼电子束磁带到胶片的转换318
13.2.2 图象变换电子束磁带到胶片的转换318
第13.3节 高清晰度电视录象磁带系统321
13.3.1 1英寸模拟系统321
13.3.2 1英寸数字系统323
13.3.3 1/2英寸模拟盒式磁带系统327
第14章 未来HDTV的开发和利用333
第14.1节 引言333
第14.2节 制式开发333
14.2.1 同时联播制式333
14.2.2 增进兼容电视(ACTV)334
14.2.3 1125/60制式334
14.2.4 PAL和SECAM的HDTV制式335
14.2.5 依斯特曼柯达电子中介制式336
14.3.1 高级电视制式委员会的作用337
第14.3节 工业标准化337
14.3.2 联邦通讯委员会的作用338
第14.4节 同时联播传送339
14.4.1 对电视台和电缆系统的要求339
14.4.2 广播网络的要求342
第14.5节 记录节目的分配343
14.5.1 视频盒式磁带和磁盘343
第14.6节 美国广播服务的初步计划343
14.6.1 联邦通讯委员会测试计划343
14.6.2 HDTV广播和电缆系统的准备工作344
第14.7节 HDTV的新市场344
附录1 SMPTE标准—适用于1125/60高清晰度系统346
的电视信号参数346
附录2 有关缩略语英汉对照350
1993《未来de高清晰度电视》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曾金铃,温有奎等编译 1993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走向未来 电视指导 下
- 1995 英国广播公司;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 未来电影新形式
- 1993
-
- 电视de呼吸
- 1999年9月第1版 浙江大学出版社
-
- 高举旗帜 奔向未来
- 中国建设银行
-
- 清晰的呼唤 揭示表现企业的未来
- 1987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
- 未来的视频技术论文集
- 1989 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
- 透视未来企业
- 1974 志文出版社
-
- 未来学家谈未来
- 1987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
- 术语学概论
- 1985 北京:科学出版社
-
- 全数字高清晰度电视和DVB
- 1997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
- 高清晰度电视
- 1995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 数字电视和高清晰度电视
- 1997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 高清晰度电视 HDTV
- 1992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