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忧郁 论陈映真的写作与台湾的文学精神》
作者 | 黎湘萍著 编者 |
---|---|
出版 |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参考页数 | 251 |
出版时间 | 1994(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108007452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1014582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导言 超越压抑:台湾小说写作总论3
一、平民权力与自由的象征:“写”或“叙述”3
二、在“自由”尚未实现之间徘徊:“苦恼意识”5
三、“苦恼意识”的转移:三种写作形式15
四、台湾自由意识的发展:压抑机制下的文学写作21
第一编 苦难之诗意表现与理性话语43
第一章 “最后的乌托邦主义者”——论陈映真写作的意义43
一、小说艺术家乎?异端分子乎?43
二、“艺术叛徒”:语言与叙述学特点51
三、另一种政治写作:关于陈映真作品的评论64
第二章 台湾的忧郁——论陈映真的诗意叙事81
一、苦难的象征83
二、受难者的“问题”漂移:从早期的压抑到后期的批判96
第三章 “异端”写作的策略——论陈映真的理性话语115
一、权力关系与叙述策略116
二、旁白与诠释133
小结:诗与思的语言风格140
第二编 苦难之传统母题与台湾形态151
第四章 沉重的遗产——论中外文学对陈映真文本的渗透151
一、“母题”与“间文性”的意义:社会·心理·文学153
二、鲁迅的灵魂162
三、契诃夫的血肉171
四、芥川龙之介等人的气质183
第五章 孤独的橡树——论晓映真的台湾性格191
一、大地之子:历史视野中的陈映真192
二、“约伯”的疑问:时代风雨中的陈映真212
三、当代“堂吉诃德”的使命:寻找民主时代的灵魂222
小结:陈映真的独创性234
后记236
附录:陈映真写作年表243
主要参考书目247
出版后记252
1994《台湾的忧郁 论陈映真的写作与台湾的文学精神》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黎湘萍著 1994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台湾的乡土神明
- 1995 台原出版社
-
- 台湾的北管
- 1982年09月第1版 百科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
- 台湾的童话
- 1984 北京:时事出版社
-
- 台湾人眼中的台湾时弊
- 1992 北京:华艺出版社
-
- 台湾来的神枪手
- 1987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
- 台湾文学的走向
- 1990.04 福州市:海峡文艺出版社
-
- 祖国的台湾
- 1980 北京:时事出版社
-
- 台湾的开发
- 1958 北京:科学出版社
-
- 我国的台湾
- 1954 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
-
- 触摸真实的台湾
- 1998 北京:台海出版社
-
- 摄影台湾 1887年-1945的台湾
- 1979 雄狮图书公司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