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马列主义理论的补助资料 下》求取 ⇩

第七篇马列主义论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从社会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3

第一章列宁、斯大林发展了马恩学说,在苏联一国内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可能3

第一节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新贡献3

第二节 在一个国家内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功9

第三节 社会主义在苏联最终胜利问题13

第二章共产主义的两个阶段25

第一节 第一阶段——各尽所能,各取所值25

第二节 高级阶段——各尽所能,各取所需29

第三章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苏联的作用40

第一节 新经济政策的伟大成就40

第二节 反法西斯战争对苏联的考验48

第三节 领导国际革命向胜利迈进59

附录64

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64

二 条条道路通向共产主义73

三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三十年79

第八篇联共产党为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而斗争95

第一章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95

第一节 社会主义革命的特点95

第二节 无产阶级专政的意义114

第三节 列宁论『与次产阶级斗争的新阶段』118

第四节 战时共产主义133

第五节 新经济政策135

第六节 斯大林论社会主义在一个国家内胜利问题150

第二章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成功166

第一节 苏联社会工业化的任务166

第二节 依靠内部积累建设社会主义工业170

第三节 斯大林论领导经济工作的方法173

第四节 苏联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187

第五节 社会主义工业化对保证经济独立与自主与巩固国防的意义190

第三章苏联农村中集体农庄的胜利与巩固192

第一节 斯大林论把苏联农民基本群众吸收参加社会主义建设192

第二节 列宁、斯大林论经过合作道路把农民经济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轨道195

第三节 社会主义农村的建设道路201

第四节 斯大林论消减富农阶级的政策210

第五节 集体农庄的胜利与巩固216

第四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227

第一节 社会主义工农业建设的胜利227

第二节 斯达汉诺夫运动的意义230

第三节 苏联建成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社会237

第四节 斯大林宪法是胜利的社会主义的宪法241

第五章苏联战时经济及战后新五年计划经济建设252

第一节 社会主义工业与集体农庄制度是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军事胜利的基础252

第二节 斯大林论战后新五年计划的基本意义255

附录258

社会主义对法西斯主义经济胜利的意义258

二 战后新五年计划执行的成绩262

三 迦托夫斯基: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点275

四 布尔什维克党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国际意义307

五 布尔什维克党解决农民问题经验的国际意义310

第九篇马、恩、列、斯论国家319

第一章阶级和国家319

第一节 国家的产生及原因319

第二节 国家的实质322

第三节 国家的消亡328

第二章剥削阶级的国家331

第一节 国家的发展过程331

第二节 资本主义的『文明』国家338

第三节 资产阶级国家是不会自行消亡的344

第三章国家与革命351

第一节 马克思对国家与革命的学说351

第二节 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358

第三节 从资产阶级专政到无产阶级专政368

第四节 革命为了破坏国家机器377

第五节 巴黎公社的经验381

第四章社会主义国家391

第一节 苏维埃民主制的新型国家391

第二节 在资本主义包围下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可能397

第三节 苏维埃政权的优越性399

第四节 苏联现在还需要国家吗?403

第五节 共产主义社会造成完全不需要国家的条件411

附录416

苏维埃国家在过渡期中的作用416

二 勃兰登堡斯基:苏维埃国家制度的优越性419

第十篇马克思主义与民族问题429

第一章马列主义对民族问题的提法429

第一节 斯大林论民族问题的新提法429

第二节 列宁、斯大林论按照历史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具体条件提出民族问题435

第三节 斯大林论民族问题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问题中的一部分445

第四节 列宁、斯大林论民族问题应服从阶级斗争453

第五节 斯大林论民族问题本质上是农民问题459

第六节 斯大林论民族问题是争取后备军问题462

第二章斯大林论民族的特征及形成465

第一节 斯大林论民族及民族运动的形成465

第二节 斯大林论民族运动的三个时期475

第三节 斯大林论民族的四个特征480

第四节 斯大林揭露奥地利社会民主党对民族的错误定义484

第三章布尔什维克党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489

第一节 列宁、斯大林论党的民族政策489

第二节 列宁、斯大林论民族自决权495

第三节 斯大林西方论区域自治507

第四节 列宁、斯大林论苏维埃联邦制517

第五节 列宁、斯大林论排外爱国主义与地方民族主义527

第六节 列宁、斯大林论『民族自治』与『民族文化自治』560

第七节 斯大林论解决民族问题的基础和条件593

第四章殖民地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600

第一节 斯大林论殖民地的物质与三种不同的殖民地600

第二节 列宁、斯大林论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与无产阶级革命604

第三节 斯大林论中国612

第五章苏联民族政策的胜利及其国际意义634

第一节 斯大林论苏联民族政策的胜利634

第二节 斯大林论十月革命胜利的国际性质与世界意义640

第十一篇马列主义关于战争问题底基础理论657

第一章马列主义对战争起源的学说657

第一节 马列主义对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解657

第二节列宁:『联共(布)党史』论资产阶级及第二国际的战争观663

一 论资产阶级的战争观663

二 论第二国际的战争观671

第二章论正义的战争与非正义的战争685

第一节 列宁论正义的战争685

第二节 斯大林论第二次世界大战692

第三章战争与政治,战争与经济698

第一节 战争与政治698

第二节 战争与经济708

第四章 斯大林论德国法西斯底军事思想714

第五章军事理论729

第一节 列宁、斯大林论军事科学729

第二节 斯大林论军事艺术734

第三节论军队建设738

一 建军的重要性738

二 政治工作742

三 纪律745

四 技术746

五 兵种748

六 指挥752

第六章苏联武装力量753

第一节列宁、斯大林论保卫苏维埃国家753

一 列宁论保护苏维国家753

二 斯大林论准备社会主义国防759

三 斯大林论保卫论保卫苏维埃国家764

第二节 苏联武装力量的三个特点775

第三节 苏联是有最强盛军事潜在力的国家783

第四节 苏聊人民巩固红军的任务788

第七章斯大林论中国革命战争790

第一节 斯大林论帝国主义对华武装侵略790

第二节 斯大林论中国革命军队793

附录798

布尔加宁:苏联武装力量建军三十周年报告798

二 苏里茨:苏维埃军事科学优于资产阶级的军事科学814

第十二篇马克思主义与农民土地问题825

第一章马列主义对农民土地问题的提法825

第一节 斯大林论农民问题是世界革命问题的一部分,农民是革命的后备军825

第二节 列宁关于工农革命联盟与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思想827

第三节 斯大林论俄国共产党在农民问题上的三个基本口号834

第二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封建制度下的农民838

第一节 列宁论封建剥削底特征838

第二节 马克思、列宁论地租及其各种形式841

第三节 恩格斯、列宁论农民所遭受的封建政治压迫849

第四节 恩格斯论历史上农民起义及其失败的原因852

第三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资产阶级与农民855

第一节 马克思、列宁论封建财产关系成了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而必须被打碎855

第二节 列宁论农村资本主义发展的两条道路——农民所要求的土地国有和保存农村封建残馀的土地改良857

第三节 恩格斯论农民三次资产阶级大革命中的战斗军队861

第四节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资产阶级在革命中出卖农民863

第五节 恩格斯、列宁论农民阶级的分化865

第六节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资本主义下农民所受的剥削869

第七节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农民是一种动摇力量没有革命的主动能力,必须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才能摆脱地主资本家的统治877

第八节 马克思、恩格斯论农民离开资产阶级走向无产阶级882

第四章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无产阶级与农民887

第一节列宁、斯大林论联合农民,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887

一 列宁论资产阶级不能实行民主革命到底;农民能够实行到底;无产阶级必须联合农民,澈底完成民主革命887

二 列宁论以农民革命为内容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农民革命是民主革命形式之一,无产阶级必须领导这个革命890

三 列宁论农民要求土地国有897

四 列宁论土地革命必须与政治革命联系902

五 列宁论无产阶级政党在民主革命中必须保持严格的独立性906

六 列宁论工农革命民主专政是澈底完成民主革命及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唯一保证908

七 斯大林论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的农民910

第二节列宁、斯大林论联合贫农实行社会主义革命914

一 列宁在十月革命准备时期所提出的无产阶级与贫农专政的口号914

二 列宁在十月革命准备时期所提出的土地纲领并论立即没收地主土地的意义917

三 列宁论达到将土地真正交与劳动者的两种步骤——组织贫雇农与实行共同耕作922

四 列宁于十月革命爆发次日所起草而经苏维埃政府颁布的土地令——废除地主土地所有权929

五 列宁论社会主义革命在农村的展开——成立贫农会,开展反对富贵斗争930

六 斯大林论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农民935

第三节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依靠贫农、联合中农建设社会主义社会939

一 斯大林论苏联基本农民群众能够被吸收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939

二 列宁、斯大林论依靠贫农,联合中农及对中农的政策:不能急躁,不能用强迫手段,要用说服办法,成立自愿的坚固联盟942

三 斯大林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富农的政策955

四 斯大林论小农经济发展的两条道路——资本主义道路与社会主义道路961

五 列宁、斯大林论经过合作道路把农民经济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轨道964

六 『联共(布)党史』论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及基伟大成就970

第五章列宁、斯大林论殖民地半殖民地农民问题981

第一节 列宁论要善于把工产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应用于以农民为主要群众的国度981

第二节 列宁论殖民地半殖民地无产阶级政党要与农民建立一定的关系982

第三节 斯大林论民族问题实质上是农民问题983

第四节 列宁论孙中山『平均地权』的意义984

第五节 斯大林论中国革命是反帝、反封建两支巨流之汇合,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的力量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986

1950《研究马列主义理论的补助资料 下》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本书编辑委员会 1950 大连新华书店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马列主义研究资料  1989年第2辑  总第56辑(1989 PDF版)
马列主义研究资料 1989年第2辑 总第56辑
1989 北京:人民出版社
马列主义研究资料1983年第5辑( PDF版)
马列主义研究资料1983年第5辑
马列主义研究资料  1983年第4辑(1983 PDF版)
马列主义研究资料 1983年第4辑
1983
马列主义研究提纲( PDF版)
马列主义研究提纲
华北新华书店
马列主义研究资料  1987年第3辑(1987 PDF版)
马列主义研究资料 1987年第3辑
1987 北京: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列宁主义文艺理论研究  第5卷(1985 PDF版)
马克思列宁主义文艺理论研究 第5卷
1985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研究马列主义理论的补助资料  上  纪念联共  布  党史出版十一周年(1950 PDF版)
研究马列主义理论的补助资料 上 纪念联共 布 党史出版十一周年
1950 新华书店
马列文论研究(1982 PDF版)
马列文论研究
1982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马列文论研究  第6集  马克思恩格斯现实主义理论研究专集(1984 PDF版)
马列文论研究 第6集 马克思恩格斯现实主义理论研究专集
1984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列宁主义文艺理论研究  第4卷(1985 PDF版)
马克思列宁主义文艺理论研究 第4卷
1985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马列主义研究资料  1988年  第4辑  总第54辑(1988 PDF版)
马列主义研究资料 1988年 第4辑 总第54辑
1988 北京:人民出版社
马列主义研究资料  1983年第2辑(1983 PDF版)
马列主义研究资料 1983年第2辑
1983 北京:人民出版社
马列主义研究资料  1983年第1辑(1983 PDF版)
马列主义研究资料 1983年第1辑
1983 北京:人民出版社
列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研究  下(1985 PDF版)
列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研究 下
1985 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出版社
马列主义研究资料  1984年第5辑(1984 PDF版)
马列主义研究资料 1984年第5辑
1984 北京: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