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自学丛书 第6分册 伤寒》求取 ⇩

目 录1

概 论1

一、作者生平1

二、《伤寒论》流传概况2

三、《伤寒论》的学术成就3

(一)发展了《素问·热论》六经的理论4

(二)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6

(三)保存了大量有效的方剂7

(四)树立了朴素踏实的著作学风8

四、伤寒的涵义9

五、六经辨证10

(一)六经的基本概念10

(二)六经辨证与经络的关系11

(三)六经辨证与脏腑的关系12

(四)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的关系13

(五)六经病主要脉证15

六、六经病的传变16

(一)六经病传变规律16

(二)影响传变的因素17

(三)六经病发病形式18

七、《伤寒论》的治疗原则19

(一)扶正驱邪19

(二)调整阴阳20

(三)表里先后治则21

各 论22

总纲22

第一章辨太阳病脉证并治26

概说26

第一节 太阳病提纲28

第二节 太阳经证29

一、太阳中风(表虚)证29

(一)风寒表虚证29

(二)桂枝汤禁忌证37

(三)风寒表虚兼证39

二、太阳伤寒(表实)证47

(一)风寒表实证47

(二)麻黄汤禁忌证54

(三)风寒表实兼证59

三、太阳温病70

四、太阳轻证73

(一)表郁不解证73

(二)表郁不解轻证76

(三)表郁内热证77

五、凭脉测知太阳病战汗而解81

第三节 太阳腑证85

一、蓄水证85

二、蓄血证91

(一)蓄血轻证92

(二)蓄血重证95

(三)蓄血缓证100

第四节 太阳病自愈之期及欲解之时103

第五节 太阳病传变104

第六节 太阳病变证108

一、变证治则108

二、邪热壅肺证109

三、邪热下利证112

四、心阳虚证116

(一)心下悸证116

(二)心阳虚烦躁证119

(三)心阳虚惊狂证120

(四)心阳虚欲作奔豚证122

(五)心阳虚奔豚证124

五、脾胃阳虚证125

(一)脾虚水停证125

(二)胃虚水停证130

(三)脾虚腹胀证132

(四)胃虚吐逆证133

(五)脾胃气虚证134

六、肾阳虚证135

(一)阳虚烦躁证135

(二)阴阳俱虚烦躁证137

七、诸火逆证139

八、阴阳俱虚证147

九、结胸证156

(一)热实结胸156

(二)寒实结胸168

附:脏结170

十、痞证173

(一)热痞174

(二)热痞兼卫阳虚176

(三)寒热互结,痰饮内停致痞178

(四)水饮食滞痞181

(五)脾胃伤致虚,痞利俱甚183

十一、上热下寒证185

十二、胃虚痰阻,噫气不除证186

十三、虚烦证189

(一)热扰胸膈证189

(二)热扰胸腹证194

(三)上热中寒证195

(四)栀子豉汤禁例196

十四、误用冷水噀灌的变证196

十五、汗后虚实不同转归197

第七节伤寒兼里虚证198

一、兼心阴心阳两虚证198

二、兼心脾两虚心悸证202

第八节 太阳病类似证209

一、风湿留着肌肉证209

二、风湿留着关节证211

三、悬饮证213

四、胸膈痰食证216

五、肝乘脾与肝乘肺证218

第九节 辨病愈机转221

第十节 以脉论证222

第十一节 辨表里治法及先后缓急224

第二章辨阳明病脉证并治233

概说233

第一节 阳明病提纲234

第二节 阳明病外证和主脉235

第三节 辨阳明病的病因病机236

第四节 阳明经证240

一、表里俱热证240

二、表里俱热,津气两伤证243

第五节 阳明腑证246

一、腑实重证246

(一)痞满燥实证246

(二)阳明急下三证255

(一)燥实证257

二、腑实轻证257

(二)痞满证260

三、禁下诸证263

第六节脾约证265

附:导法268

第七节 阳明发黄270

一、发黄成因及先兆270

二、发黄证治271

(一)湿热兼里发黄271

(二)湿热郁蒸发黄273

(三)湿热兼表发黄273

第八节 阳明病辨证275

一、辨阳明兼证及其治法275

二、辨阳明清法三证278

三、辨大小承气汤使用法281

四、辨小便与大便的关系284

五、辨阳明血证285

六、辨谵语郑声287

七、辨呕、哕虚实289

八、辨阳明中风与中寒291

九、阳明病脉浮紧与脉但浮的辨证294

十、太阳病误下变证与转阳明之辨294

十一、辨无汗身痒证295

十二、辨阳明头痛证296

第九节 阳明病欲解时296

第三章辨少阳病脉证并治302

概说302

第一节少阳病提纲304

第二节 少阳病半表半里证305

第三节少阳病禁例314

第四节少阳病兼证315

一、兼太阳表证315

二、兼阳明里证317

三、兼下利证321

四、兼水饮证322

五、兼烦惊谵语证324

六、兼里虚证326

第五节少阳病辨证327

第六节 少阳病欲愈之脉及欲解之时332

第七节热入血室333

第四章辨太阴病脉证并治340

概说340

第一节 太阴病提纲341

第二节 太阴虚寒下利证343

第三节寒湿发黄344

第四节 太阴病兼证346

第五节 太阴病辨证348

一、辨太阴气血不和证348

二、辨太阴病转归352

第六节 太阴病欲愈之脉及欲解之时353

第五章辨少阴病脉证并治356

概说356

第一节 少阴病提纲357

第二节少阴寒化证358

一、阳衰阴盛证358

二、真寒假热证365

(一)阴盛格阳证365

(二)阴盛戴阳证368

三、阳虚身痛证372

四、阳虚水泛证374

五、寒浊上逆犯胃证377

六、下焦不固,大肠滑脱证378

(一)下焦不固便脓血证379

(二)下焦不固下利证381

第三节少阴热化证383

一、阴虚火旺证383

二、阴虚水热互结证386

三、阴虚有热便脓血证387

第四节少阴咽痛证387

一、虚热咽痛387

二、客热咽痛388

三、痰热阻闭咽痛390

四、客寒咽痛391

第五节少阴病兼证393

一、兼太阳证393

二、兼阳明证396

第六节 少阴病治禁及误治后变证398

第七节 辨少阴病阴阳消长及预后400

一、辨阳复顺证401

(一)阳复自愈证401

(二)阳回可治证402

(三)阳复太过证403

二、辨阳亡逆证404

第八节 少阴病欲愈之脉及欲解之时407

第六章辨厥阴病脉证并治413

概说413

第一节 厥阴病提纲415

第二节 厥证病机及治则416

第三节 厥热胜复证418

第四节 上热下寒症422

一、蛔厥证422

二、寒格吐利证425

三、唾脓血泄利证426

第五节寒证428

一、寒逆干呕头痛证428

二、血虚寒厥证430

三、冷结关元证432

四、下虚戴阳证433

五、欲作自利证434

六、脉促厥逆证434

第六节热证435

一、厥阴热利435

二、热厥轻证437

第七节气郁证438

第八节辨厥阴病顺逆440

第九节 厥阴病欲愈之脉及欲解之时446

第七章辨霍乱病脉证并治453

概说453

第一节霍乱病证治453

第二节病后应注意调理460

第三节 辨霍乱后伤寒461

第八章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465

概说465

第一节 阴阳易证治465

第二节差后劳复证治467

第三节 病后应注意饮食调摄473

附:方剂索引475

1989《中医自学丛书 第6分册 伤寒》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杨医亚主编;岳伟德等著 1989 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